新泰州景色
① 「最人傑地靈」的泰州縣市,是以美景享譽全國的嗎
“最人傑地靈”的泰州縣市,是以美景享譽全國的嗎?
泰州在長三角發達城市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泰州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地位決定的。
泰州市內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五A級景區,當地耗費了89億元打造的一個商務旅遊景點金雞湖,又被稱為人間新天堂,金雞湖裡有最為著名的十大景觀,以各自的類型不同獨具特色的風光展現著蘇州城市的多個方面的美景,還有著名的音樂噴泉是全國最有技術含量,最有藝術水平的噴泉,到了夜晚配合燈光和音樂這些噴頭最高可以達到六十米的噴水高度,極具觀賞效果。同時金雞湖十分適合情侶參觀游湖,特別是景區里獨有的水上摩天輪,盡管這座摩天輪在前期花費了巨大的資金,但是現在它是對全民免費開放的。
有這么好的條件,又有這么美的風光,泰州這座古老文明的城市享譽全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祝泰州發展得越來越好!
② 描寫「泰州自然風光」的句子有哪些
描寫「泰州自然風光」的句子有
據說,人的第一印象最為深刻。我第一次來泰州,給我留下的映象就特別深刻。在一個地方生活慣了,一下子換了個環境,一切都是新鮮的。我一踏上泰州,就感到這里的天格外藍,地格外的綠,水格外青。
感謝好客的主人,使我領略了中國泰州旅遊節溱湖開幕式的壯美,千年古剎光孝寺的幽深;使我體驗到了鳳城河的清秀,溱潼古鎮的神奇。
形神兼備的文化名城。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這里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其中傑出代表。
名勝古跡眾多,光孝寺、崇儒祠、城隍廟、安定書院、日涉園、望海樓及梅蘭芳紀念館、人民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等傳承歷史,文脈靈動;溱湖濕地、千島菜花、水上森林、天德湖公園、古銀杏森林等生態自然,風光綺麗。
我們都知道,泰州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海陽、海陵。古代泰州與揚州、常州、南京相呼應,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泰州歷史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均是泰州歷代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代表。抗金英雄岳飛、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書畫大師齊白石等曾在泰州建功立業,為泰州歷史留下了璀璨的一頁。泰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
千年古剎光孝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岳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梅蘭芳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俱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泰州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抗日領袖陳毅,三進泰州,決戰黃橋;開國大將,粟裕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在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在白馬廟誕生。這標志著中國海軍開啟了新的篇章。
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泰州為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新長、寧啟鐵路,京滬、寧通、鹽靖、啟揚高速公路縱橫全境。
泰州火車站5條黃金始發線路通往全國上百個主要城市。揚泰機場通航,江陰長江大橋、泰州長江大橋「雙橋飛渡」貫通大江南北。
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跨入億噸大港行列,六大沿江港區連接遠海大洋。優越的區位和公鐵水空一體化格局,凸顯泰州長三角北翼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
走進大自然,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夢黃多彩的世界。她多姿多彩、色彩斑斕。它是那樣的美妙,那樣的和諧,那樣的壯麗,又是那樣的可愛。我渴望走進自然,因為我愛它;愛它的春夏秋冬,愛它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來吧讓我帶你走進自然。
藍天下面更美麗。遠遠望去,是一座座連綿超伏的山峰,就像一群保衛國家的士兵那樣手拉著手挺立在大草原上。近處一棵棵的大樹就像一個個綠色的巨人站在大地上欣賞著這里的景。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點綴著碧綠草坪,這是多麼的美麗。
大自然她千變萬化,她好似一道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深奧無比;她好似一位藝術家,把世間萬物打扮得婀娜多姿;偶爾她還似一位脾氣古怪的人,一會溫柔,一會陰沉,一會暴躁。大自然給予我們無窮的快樂,她的魅力也是無窮無盡的。
小河清澈見底,在藍天白雲的侄映下,看起來就像一條美麗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 下雨天氣,雖然外面的人都匆匆回家,但是並不寂寞。雨點的聲音感覺並沒有什麼規律,可仔細一聽,歡快的樂曲在耳旁奏響,讓人心情爽朗。有時還想在雨中激情地奔跑,讓煩惱和雨點融在一起揮發掉。大自然是萬物之母,她派雨水為植物提供營養,植物們又隨著雨點的伴奏,左搖右擺,動人極了!
當北風呼嘯,山川盛著銀裝時,冬天來了。辛勞的冬姑娘為麥苗蓋上厚厚的棉被,為大地鋪上銀色的厚地毯,小夥伴們在銀色的世界裡打雪仗、堆雪人,無憂無慮的跑著、笑著,盡情地游戲著。
當嫩綠的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張望世界時:當楊柳抽出新芽換上新裝時;當小燕子站在電線上「嘰嘰嘰」的演奏出春的第一樂章時„„,春姑娘來了。她來看望久違的朋友,為它們帶來珍貴的禮物---春風、春雨。她讓這個春天更美麗,更富有生機。
③ 仿寫莫高窟寫法,用一個自然段將家鄉某處景物或名勝古跡寫具體 我是江蘇泰州人 請描寫泰州的景物
泰州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海陽、海陵,漢初置縣,東晉設郡,南唐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從此而始。古代泰州與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應,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泰州歷史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地質學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歷代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代表。抗金英雄岳飛、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書畫大師齊白石等曾在泰州或主政或從業,為泰州歷史留下了璀璨的一頁。泰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現存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全市建有5座博物館,珍藏文物萬余件,不少為稀世珍品。千年古剎光孝律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園、崇儒祠、岳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梅蘭芳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俱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泰州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沈毅在這里發動了「五一起義」;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率部挺進蘇中,三進泰州,決戰黃橋;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白馬廟誕生。
泰州是一個投資環境優良的美麗城市。泰州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蘇中入江達海的5條重要航道在此交匯,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結合部。以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為主體的內河港口群初具規模,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泰州港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達到10萬噸標箱。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的萊茵河」。江陰大橋使長江天塹變通途,是泰州與上海、蘇南的快速通道。32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廣靖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新沂——長興)鐵路、寧啟(南京——啟東)鐵路在泰州境內縱橫交錯。泰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古泰州城與水緊密相連,城內外水網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為南北長軸,兩座城池為其雙翼,外城河與城內的玉帶河交錯環繞,水繞城、城抱水、街河並行、水城一體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鳳凰,泰州又有鳳凰城之別稱。泰州社會生活環境優良。民風淳樸,勤勞善良,遵紀守法。近年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泰州市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誠信泰州扎實推進,企業誠信平台正在建立。平安泰州建設活動深入開展,社會治安保持穩定,靖江市、高港區被評為省級安全市區。泰州各級政府服務快捷高效。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以其高效的運行機制、權威的調控機制、嚴格的監督機制逐步形成了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政府工作模式。泰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減426項行政審批核准事項,組建了市行政服務中心,19個部門建起「便民服務大廳」,39個部門和單位向社會作出優化服務公開承諾。開放開明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嚴明規范的法律環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讓外來投資者賓至如歸。
④ 泰州喬園的景聯賞析
數魚亭
遊人置身亭中,俯視嶺下水池,游魚歷歷可數。亭身六面磚雕,南面為鯉魚,其他五面為金魚,寓意「金玉滿堂,年年有餘」。
囊雲洞
下堆湖石,上砌磚牆,曲折蜿蜒。沿著隧道幾經轉折,盡頭往左轉彎,高大寬敞,使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山響草堂
碧涵一水晴煙潤;翠擁三峰宿雨收。
桂平撰,李嘯書。草堂青磚黛瓦,飛檐翹角,屋面翹角既不象北方地區那樣平緩,又不象南方地區那麼高昂,是一種南北建築的交匯,為泰州園林建築的代表作。楹聯化用朱熹的詩句「一水方碧涵,千林已變紅」形容山響草堂的景色,可謂恰到好處,閱後令人浮想聯翩。
綆汲堂
堂砌在高台之上,地勢高敞,氣勢不凡。建築翹角飛檐,迴廊漏窗,海棠屋脊,輕巧優美。昔日曾有一口水井,水質甘洌可飲。
松吹閣
濤聲傳古潤;山月照明堂。
松吹閣,後園中最高的一座樓閣,閣高三層,地勢高敞,人立閣間,可見閣前山響草堂及假山。這里的濤聲,是指松濤之聲。明堂,指的是山響草堂。
因巢亭
一九五六年梅蘭芳先生來泰祭祖及慰問演出,下榻此亭,園中至今保留有「梅蘭芳下榻處」。
二分竹屋
屋體周身全用毛竹加工製成,設計非常巧妙,削竹條為牆,破半竹為瓦,鋸竹筒飾窗,拼竹件為門,給人一種強力的視覺沖擊感,就像一個放大的竹製品。
來青閣
草色浸簾緣宿雨;春風拂檻喜新晴。
程越華撰,尉天池書。來青閣三層,登高望遠,園內景點盡收眼底。上聯化用唐代詩豪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之句,下聯化用大詩人李白《清平調》「春風拂檻露華濃」詩句,用典貼切又不著痕跡。
萊慶堂
人生不滿今常滿;世上難逢此竟逢。
飲香宅主撰,管峻書。萊慶堂舊為園主宴請賓客的場所,人生常有不滿之處,然而在這里卻得到滿足。世上難逢的好事、佳賓,也在這里相逢。
蕉雨軒
軒中暮聽芭蕉雨;池畔朝吹楊柳風。
暮聽芭蕉雨,朝吹楊柳風,皆蕉雨軒所見實景。軒側正對一株百年石榴,狀如五指,寓意「五子登科,五福臨門」。
文桂舫
文思如潮堪折桂;蘭舟拍浪快臨風。
仿船形建築,船頭定泊在怡心池中,船樓設在岸邊,站在船倉和船頭,可欣賞池中水景。對面假山瀑布,潺潺流水,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讓人感受自然的湖光山色。「文桂之舫」楹聯體現文士一帆風順,於折桂後乘畫船,臨風破浪的愉悅心情。
⑤ 興化的特色風景區有哪些
江蘇泰州興化市的旅遊景點有:
1、拱極台
拱極台,位於興化城北海子池畔,台高米,佔地1300平方米,這里樓台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
拱極台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興化知縣陳垓為防禦金兵、蒙古兵等北方軍隊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島和河道開挖的積土,圍繞縣衙署四周築成長約3.5公里的土城和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四座水關,並在縣衙以北的土城南側構築高台;根據五行方位及其對應「四象」中的玄武(神龜),將此台命名為「玄武台」。同時,在「玄武台」上建成「襟淮樓」,有著「攻佔防守」的意義。元時知縣詹士龍曾於此讀書,故襟淮樓又名讀書樓。
2、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
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是位於興化市李中鎮舜川路東首,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林基地,始建於80年代初期,總面積18894畝。目前啟動區面積15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植的10萬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已成為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森林園區,目前林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遞增。
李中水上森林不同於平常的樹木栽種方式,它採用特殊的林垛溝魚的立體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貓頭鷹、野鴨、白鷺、黑杜鵑、草鸚鵡、山喜雀等鳥類,野生動物比以前增加10多種,林中鳥最多時有6萬多隻,正常有3萬只左右。是目前里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每當盛夏時節,園內樹木參天,濃蔭撒地,萬鳥翔集,清風陣陣,伴隨著植物的芬芳氣息縈繞其間,真可使遊人陶醉其間,樂而忘返。
3、玄武靈台景區
位於興化城北海池河畔的「玄武靈台」景區,樓台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這是興化城內最具規模的一處人文景觀,擁有七百多年歷史。
「玄武靈台」景區在南宋初具規模,至清末民初,特別是明清時代,修建、擴建多達10多次,先後增建了遺愛祠、景賢祠(後改屈子祠)、昭陽書院及碑堂等建築,受到歷代文人雅士及各級-100多人的謳歌和贊頌,由此產生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詩歌100多首,碑記10多篇,賦3篇,詞8闕,序(跋)文8篇。同時更產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縣俞麟年組織的文人「雅集」的《拱極台唱和集》和《興化拱極台志》詩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響的孔尚任名劇《桃花扇》,極大地豐富了「玄武靈台」景區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使其成為與揚州平山堂、高郵文游台相媲美的蘇北、蘇中重要名勝景觀之一。
4、桃花島生態農業觀光園
桃花島生態農業觀光園於2008年6月份組建成立。位於興化市區南9公里,在臨城鎮高效農業示範區內,興泰大道東側,主出入口與興泰大道連接一體。園區水陸總面積1500畝。園區中建有特色垂釣中心、桂花苗木圃園、精品桃園、葡萄觀光長廊、生態餐廳、休閑會所、燒烤吧、蒙古包等。
5、興化古城牆
興化古城牆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當時興化人為抗擊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築成一圈長6華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牆。城牆設有四城門,門上有樓,牆外有護城河相依。
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牆重砌為磚牆,高達11米以上。東南西北四門依次為啟元門、文明門、威武門、肇魁門,四樓為觀海樓、懷曛樓、見山樓、仰宸樓。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為防禦倭寇的侵擾,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後城牆多次修葺。民國時為方便交通增開小南門、小東門、小北門,至此城牆有了7個城門。
興化城牆在歷史上曾多次發揮了抗禦外敵的作用。在抵禦侵犯者的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知縣胡拱辰領軍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跡,雙方浴血奮戰。興化城終因無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縣也與城共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懷。
1958年,因舊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牆被拆掉。剩餘部分因為當時的百貨公司倉庫、直屬糧庫等國有企業依古城而建,才僥幸得以保留。20世紀90年代初西門段也被拆除,現僅存東城外牆腳跟一段,保存較為完好,長65米、高5.5米、底寬1.6米、頂寬1.1米。
2002年興化古城牆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6、東岳廟
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東岳廟是興化市當地著名的道教古跡。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場所。
它位於興化城內東大街牌樓東路13號,佔地面積800多平方米。東岳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因廟內供奉東岳泰山神而得名。
東岳廟建築恢弘,布局嚴正,尤以大殿最為久負盛名,民間有興化籍狀元宰相李春芳為孝敬父母而修東岳廟大殿的傳說。更是為其增添了幾許傳奇的色彩。1986年,東岳廟被興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來興化市委、市政府又將東岳廟的使用權由市文化館移交給市道教協會。並投巨資修復建設。完建後的東岳廟,包括牌坊、山門、戲樓、四聖觀、呂祖壇、財神祠、五嶽樓、斗姥宮、長生院、竟渡廟及生活、消防、商業設施等。相信歷經滄桑歲月的東岳廟,將再次煥發光彩,成為興化市道教活動的核心場所和群眾游覽觀光的勝跡。
7、狀元坊
泰州興化市東城門外,有一條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稱作東城外大街興化狀元坊。稍東有一條向北伸展的狀元巷,是明嘉靖年間狀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學,獨自在勝湖裡土神祠里讀書。祠三開間,三進兩天井,後進清靜。地方誌稱此地為「明少師李春芳讀書處」。李春芳二十一歲中舉,為考取狀元又苦讀了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李春芳再赴春闈。行前一夜,又獨宿少年時讀書的土神祠中,夢見脫兔滾地為鹿,被他擊中其首,醒後頓覺信心百倍。隨後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蕭寺,留詩僧房壁間:年年山寺聽鳴鍾,匹馬西風憶遠公,它日定須留玉帶,題詩未可著紗籠。第二年,李春芳中了狀元。
狀元巷頭跨街的石牌坊,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單門雙柱。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泰州興化市修復了狀元坊。
8、鄭板橋故居、紀念館
位於位於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是紀念清代「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的專業性博物館,1993年鄭板橋誕辰300周年之際,在其故居興化市興建的。館舍為三層組合仿明建築,復道行空,曲廊迂迴相接,小橋流水,雕塑壁畫,綴以花卉盆景,顯得典雅別致,風格獨具。這里有鄭板橋生平及其藝術成就、興化歷史名人等陳列。鄭板橋紀念館與興化名勝四牌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李園船廳相互貫通,成為綜合反映興化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旅遊景點。
9、興化四牌樓
四牌樓位於泰州市城內牌樓中路,四牌樓里是層層疊疊、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書法匾額,啟功、沙孟海、趙朴初等47位當代書法名家的墨跡相互輝映,讓人目不暇接,小小四牌樓,能讓這么多名家青睞,足見其分量。
四牌樓最初建於明代,裡面陳列著宋至民國初年興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獲得的匾額,供鄉人瞻仰與學習,這些匾額大都由當時的統治者親書或頒發,傳承至今,當屬不易,可惜「文革」中,樓毀匾散。
上世紀80年代,興化市重修四牌樓,基本按原貌建設,佔地面積比歷史上擴大了近一倍,也從民間收集到樓中原匾7塊,但原來的字跡均已模糊得無法辨認,所幸的是最具象徵意義的樓頂部的「五嶽朝天」仍然是舊時的飾物。
10、李園船廳
李園船廳位於興化城中武安街13號。船廳建於清咸豐年間,是揚州富商李小波家花園的一部分。其雕刻精緻,構造奇特。整個建築彷彿一艘大船,船頭向西,船位向東,船廳南側有一長行踏邊,形似跳板。遊人進入船廳,彷彿置身於大船內,兩邊是走廊,透過玻璃隔扇,可見廳里的陳設。船廳東首上懸扇形匾額,上面刻著「滄浪畫舫」四個字。廳頂為卷鵬瓦頂,玲瓏精緻,船頭外面有花台,纏繞的紫藤樹干,好似船纜系在岸邊。整個船廳有如一艘裝飾典雅的大船,盪漾在花草樹木之中。
1957年被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1、板橋文化園
板橋文化園位於鄭板橋故居(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西側,雖然規模不大,但文化氣息濃郁,她是一座板橋文化藝術內涵十分豐富的園林,其對聯、匾額無不體現了板橋的思想精髓。卧聽軒是根據先生詩句「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意設計的,門口一副抱柱楹聯「能糊塗方為智者,肯吃虧不是痴人」詮釋了板橋先生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的思想。板橋文化園內的一方池水,定名為楚澤,水榭中「賒月」小匾,表明了板橋先生甘於清貧、守得寂寞的清高思想。園內的「蘭竹廳」是因板橋先生擅畫蘭竹而取名,此廳是先生生前寄居在「浮漚館」學習和創作場所的翻版。
12、鄭板橋林園
鄭板橋林園位於興化市大垛鎮管阮村西北角,該地俗稱鄭家大場,為鄭氏祖墳地。此處五條河流交匯,狀似五龍戲水,形象鳳尾,故稱鳳凰寶地。鄭板橋林園自1986年規劃建設以來,經1993年、2003年、2007年三次大的修繕擴建,現初具規模。林園佔地9000平方米,仿古建築物1200平方米。內設陵園區和史料陳列室,陳列室布展反映鄭板橋生平的浮雕、藝術成就、板橋道情碑刻、抱柱楹聯、名人匾額、磚刻等。有鄭板橋書畫作品,供游者選購收藏。199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13、烏巾盪旅遊風景區
烏巾盪旅遊風景區位於興化市區北部,交通便捷,是融休閑娛樂、水上旅遊觀光、農業觀光、生態調節、文化旅遊功能於一體的濕地生態保護區,烏巾盪擁有寬約3.2平方公里的水面和周邊濕地地貌,圍合空間面積約為8.36平方公里。
烏巾盪是興化城北緊貼城邊的湖泊,相傳岳飛抗金時,在此射下金兀術的烏巾而得名,這里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筆下樑山泊的原型,元朝末年,施耐庵回歸故鄉,面對景色壯美的烏巾盪,曾吟詩一首:「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輩今到蘆葦盪。藍天白雲映碧波,綠樹叢中是故鄉」。
14、趙海仙洋樓
趙海仙洋樓又名趙海仙故居,坐落在興化城東門家舒巷15號內。洋樓始建於清代,是一座仿羅馬建築形式的三層樓房,附有亭台、水池、假山等一套仿古園林院落。趙海仙洋樓相傳為光緒年間揚州某大鹽商出資,江都某大木行主獻料為報答趙海仙治病救命之恩,特聘請寧波匠人精心設計建築贈給趙海仙的。2007年7月,興化市政府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洋樓進行了修復。2008年3月市文化局、博物館對趙海仙洋樓進行了歷史資料陳列,並於5月底正式對外開放,重現洋樓當年氣勢。
15、施耐庵陵園
施耐庵陵園位於興化新垛鎮施家橋東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為中心,陵園內陳列有施氏家世表、與施耐庵及其後裔有關的各類文物以及《水滸傳》的各種版本資料。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作者。卒於淮安,其孫述元遵遺願葬於此。
墓地四面環水,墓成圓形土堆,高3.5米,直徑4.5米,立「大文學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塊,高1.4米,寬0.4米,前有三門磚砌牌坊。東南有施耐庵文物陳列室。園內有趙朴初「重修施耐庵墓記」碑刻。
16、劉熙載故居
劉熙載故居,坐落在興化市城區小關帝廟巷3號。古老的門樓,在喧鬧中獨自發散著寧靜的幽思。故居分前後兩進,陳設簡朴、典雅。故居前進為客廳,廳內古桌一張,座椅數把。長門、格扇雕有各色圖案,多為蘭花、瘦竹之類。線條簡潔、古雅秀美,一如劉熙載淡泊、素雅的一生。廳堂正中,懸掛著當年咸豐皇帝親筆御賜的「性靜情逸」的匾額,這四個字是劉熙載一生嚴謹治學的真實寫照。
17、上方寺
上方寺位於興化北郊烏巾盪公園北首。古剎建於明崇禎年間,可惜於1944年毀於兵燹,寺廟盪然無存。1996年市政府決定在烏巾盪風景區重建上方寺,按原有風格建築:照壁、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居士室、禪房、戒台等。寺院西臨原始蘆盪水泊,構成天然西園與放生池。2006年4月被評為「泰州市十佳旅遊景點」
18、板橋竹石園
板橋竹石園位於興化城英武大橋西南車路河沿岸,主要以綠化與園林景觀建築相結合,總建設用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
園內有斑竹、茶稈竹、黃桿烏哺雞竹、菲白竹、鳳尾竹、孝順竹、早竹、紫竹、辣韭矢竹、水竹、小琴絲竹、南君竹等58個竹類品種,同時園區內配以各類喬木、花草,營造自然生態園林景觀,是興化市民休閑遊玩的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