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寫美景
1. 詩經中的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好的景物描寫可以向讀者真實地展現出豐富的生活畫面,更好地烘託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主題。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雖然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詩篇成功地運用了景物描寫,它不僅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風景、風俗畫面,把絢麗多彩的生活呈現在讀者面前,還點明了時間和地點,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事物的變化和思想感情的變化。這些都有助於創造出一個幽雅、濃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在美的藝術享受中,自然就貪略了詩的深層底蘊,收到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一、《詩經》中的景物描寫烘託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是為了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對同樣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這就是說。境界是由真景物與真感情密切結合而成的。所以好的文學作品緊扣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寫,使情和景緊密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造成一種強烈的氣氛,可以更好地烘託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讀者、表現主題。例如《衛風·碩人》一詩,是贊美衛庄公夫人庄姜的,因為全詩經贊美為基調,所以描寫的景物應該是新鮮的、活潑的,給人以歡悅、美好的感受。詩的最後一章是這樣描寫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鮪發發。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這里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寫黃河水勢洶涌澎湃、浩瀚無涯的壯麗景色,以襯托庄姜出嫁時的氣派之盛。「施罛,鮪發發。葭揭揭」是庄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機勃勃、活潑向上的歡樂景象,這正是對庄姜出嫁時喜興心情真實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寫還對庄姜的美麗、身世的高貴以及浩浩盪盪高大健美的隨嫁隊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給人以含蓄優美的藝術享受。
又如《衛風·氓》中勤勞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棄回家、路過淇水的時候有兩句景物描寫:「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主人公被休棄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盪盪、洶涌澎湃的淇水,水花濺濕了她的車圍子,好象淇水對她這個不幸的女人也有意採取了暴虐恣肆的態度。這就把女主人公悲傷的感情融於景——無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過來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凄涼的心情,給人以哀惋、凄楚的感覺。
以上兩例都涉及到了關於水的景物描寫,因為兩詩所表現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們對水的感受也不一樣;同樣是關於水的景物描寫,因為是烘託了兩個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寫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下邊我們再看看《王風·君子於役》一詩,該詩第一章有這么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寫:「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下一章略同)《君子於役》是表現役夫的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這三句景物描寫是從雞棲、日夕、羊牛歸來的景物烘托出思婦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日之夕矣」是說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正是行人當歸、合家歡聚的時候,當歸不歸,就使思婦懷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婦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緒滿懷的思婦看來,是暮色已降,周圍是蒼茫迷濛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婦的懷人之情。從「雞棲於塒」,「羊牛下來」兩句里,生動真實地描寫出:思婦看到,在紅日落山的時候,成群的雞、羊、牛都回來了,上窩的上窩,進圈的進圈,各有歸宿,自己的丈夫卻連禽畜都不如,還遠在天涯一方,不能歸來。這么幾句景物描寫,通過對思婦愁思環境氣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婦的聯想,即即景生情,所以發出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嘆,達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從而有力地烘託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風》詩,就是以賦見長的《頌》詩也不乏景物描寫的佳例。例如《周頌·良耜》有這么幾句:
獲之挃挃,積之慄慄。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後答謝社稷之神的樂歌。詩人是懷著一種豐收的喜悅的心情來進行景物描寫的,所以全詩充滿了贊美的情調。「挃挃」是收割莊稼的聲音,好象今天說的鐮刀唰唰響,這就表現出一個喜氣洋洋的大豐收的收獲場面;「慄慄」是形容收獲的數目之多,這就是把大豐收收更具體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是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用誇張的手法,進一步描繪大豐收的具體景象。「百室盈止」,「百室」在這里也是誇張,極言其多,這句是說所有的倉房都裝得滿滿的。常言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所以「婦子寧止」,豐收了,糧食滿了倉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興,安閑無事了。以上有關大豐收的景物描寫,就把詩人在大豐收之後的喜悅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達了出來。
二、《詩經》的景物描寫可以含蓄而生動形象地顯現出時間及其變化,更好地表現詩的主題。
在詩歌中,有時根據表達需要,要點出時間的變化。有時,時間的變化不是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通過景物描寫暗暗顯示出來的,這樣就能創造一個動 人的、形象的意境,使詩歌就更含蓄、生動、風趣、幽雅,更富有詩的意境。例如《豳風·七月》每章都有關於農事和節令方面的景物描寫,象「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七月鳴,八月載績」,「四月秀,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等等。這些景物描寫形象幽雅,表明隨著時間的變化,真實而生動地寫出了農奴們一年四季在從事著不同的勞動,從而反映出他們勞動的艱苦和繁重。尤其是該詩的第五章景物描寫別具特色,甚為精彩。為了分析方便,現把該章抄錄於下: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是緊接上章「四月秀」而來,詩人用一般的物候現象,表示出時間的推移。不過,詩人把斯螽、莎雞這兩個小昆蟲的動作寫得很細膩,活靈活現,美妙動人,從它們的得意的「動股」、「振羽」的動作里,我們知道這正是昆蟲最活躍的盛夏季節。「七月在野」四句是寫蟋蟀,蟋蟀先在田野里活動,再入屋檐下,再入戶,入床下,從蟋蟀活動的處所由遠及近的轉移,暗暗點出氣候漸漸冷了。這四句景物描寫沒有用一個表示秋冬寒冷的詞,就把季節的變遷、天氣的寒冷寫得形象具體,富有詩情畫意,給人以看得見、身臨基境的感覺。同時,對下文寫「穹窒熏鼠,塞向戶」,農奴們作著簡陋的過冬准確,也就顯得自然,順理成章了。
在《召南·摽有梅》一詩里,每章的開頭用梅子落的景物描寫,說明女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青春年華的消逝,求偶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的心情。全詩是這樣的: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這是一首已逾婚期的女子希望男子及時來求偶的詩。詩的每章的第一、二兩句是描寫隨著時間的流逝,梅子的果實墜落得越來越多了,生動形象地比喻出女子青春年華消逝的程度。第一章是說,樹上的梅子還多,比喻女子正是青春年茂之時,希望求婚的男子「迨其吉兮」,要趁著吉日良辰趕緊來求婚。第二章是說,樹上的梅子「其實三兮」,尚存不多了,已經落下了大半,比喻青春年華已逝去了大半,好景不長了,求偶的要求當然就迫切了,顧不得選擇吉日良辰了,所以要求求婚的男子「迨其今兮」,希望抓緊時間馬上就來求婚。第三章是說,樹上地梅子已經落完了,地上的梅子到了需要用筐來裝的時候了,則是女子容貌衰退、青春已過,求偶的心情最迫切的時候,所以她殷切地希望男子「迨其謂之」,只要告訴她一句愛她的話,則可立定終身。這首詩每章的前兩句巧妙地採用了梅子墜落的景物描寫,表現出女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大,對婚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的心情。此詩通過景物描寫,把抽象的乾巴巴的時間變化,採用形象化的比喻,變成了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具體的東西,使女子對感情的表達顯得更真摯感人,增加了詩的抒情意味。
三、《詩經》中有的景物描寫就是比興手法,可以渲染氣氛,引起下文。
《詩經》里用比興的時候,常常是從周圍的自然景物寫起,是周圍的自然景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懷。所以,比喻藉助於景物描寫可以渲染氣氛,引起下文,更好地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豳風·東山》有這么兩句景物描寫:「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這是在秋雨涼宵中戰罷歸來的戰士看見的自然景物,在這里兼有比和興的作用。詩人通過對在桑間蜷曲著身子的蜎的描寫,和下兩句寫歸途中的戰士「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形成鮮明對照。這就容易使戰士觸景生情,形成一種悲涼的氣氛,感到無限的凄苦和心酸。
《詩經》里大量的比興則是用在每一章的開頭。例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這首詩每章的開頭都是比興,也是很優美的景物描寫。首章是用火紅的桃花開得鮮艷茂密,比喻嫁女的嬌艷美麗,容姿煥發;第二章是用累累的果實比喻嫁女婚後生兒育女;第三章是用桃樹葉子繁茂比喻嫁女身體健康。這些美麗、形象的景物描寫,造成一種輕松、歡悅、清新、優美的熱烈氣氛,表現出詩人對嫁女的美好祝願。
《秦風·蒹葭》也是用比興手法描寫景物的一首好詩。詩的第一章是這樣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開頭兩句,詩人用茂密的蒹葭結滿了白絨絨的霜雪開端,描繪出一幅露重霜濃百草凋零的清秋景象。在這容易引起詩人情腸的景色里,詩人神魂顛倒地思念起意中人來了。她在什麼地方呢?眼前是一道彎彎的秋水,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若隱若現,朦朦朧朧,使詩人眼花繚亂、恍恍惚惚,好象意中人就在眼前,可望不可即,沒有辦法到達她的跟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用比興手法的景物描寫,形象逼真地勾畫出一幅肅殺的清秋景象,就把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痴情迷罔、空虛惆悵的心境渲染了出來。
2. 詩經中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隋陽休之《秋詩》
日照前窗竹,露濕後園薇;夜蟲扶砌響,輕蛾繞燭飛.
晚秋詩 庾信專
凄清臨晚景.疎索望寒階.濕庭屬凝墜露.摶風卷落槐.日氣斜還冷.雲峯晚更霾.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3. 詩經的蒹葭描述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茂密的蘆葦在水中盪漾,深秋的白露凝結成霜。
一位痴情的少年在苦苦尋覓心中的女子。想來在遠方,還是在彼岸。愁腸百結,神思恍惚。望遠方,路途崎嶇險峻,看近處,又像是在水中央。
我日夜思念的人啊,你會在哪裡?無限悵惘,無限迷茫。
拓展資料:
原文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蘆葦茂密水邊長,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水邊長,太陽初升露未乾。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沙洲邊。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詩中的「伊人」是詩人愛慕、懷念和追求的對象。本詩中的景物描寫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凄迷朦朧的美。
4. 詩經中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隋陽休之《秋詩》
日照前窗竹,露濕後園薇;夜蟲扶砌響,輕蛾繞燭飛.
晚秋詩
庾信
凄清專臨晚景.疎索望寒階屬.濕庭凝墜露.摶風卷落槐.日氣斜還冷.雲峯晚更霾.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5. 描寫美景的詩句古詩
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詩經·小雅·出車》
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史記·秦始皇本紀》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4、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6、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0、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11、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16、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17、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20、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21、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22、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唐 劉昚虛《闕題》
2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24、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
25、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對雨》
2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 杜甫《臘日》
28、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29、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30、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32、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3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倫《蘇溪亭》
35、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36、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37、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唐 韓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0、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4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42、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43、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4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賀知章《詠柳》
45、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4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4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5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51、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朱熹《春日》
52、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 《渭城曲》
5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54、春來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55、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6. 詩經的蒹葭描述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詩經的蒹葭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7. 《詩經》與楚辭中景色描寫的異同
《詩經》與楚辭中景色描寫的異同:
《詩經》和《楚辭》兩部詩集中都涉及大量植物。二者的相同之處是對植物的描寫都體現了先民的植物崇拜意識,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對植物描寫的南北地域文化不同。
8. 詩經中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有哪些
1.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
2.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3.夏之日,冬之夜。專百歲之後,歸於其屬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4.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9. 詩經景色的句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採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