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色彩描繪
A. 帶色彩的古詩詞來形容家鄉的景色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小石潭記》柳宗元
----------紅----------
1.《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黃----------
1.《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綠----------
1.《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青----------
1.《題臨安邸》【唐】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2.《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紫----------
1.《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黑----------
1.《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念昔游》【唐】杜牧
雲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腳長。
曾奉郊宮為近侍,分明??羽林槍。
----------白----------
1.《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忘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紅橙黃綠藍靛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毛澤東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B. 簡單的風景色彩
,第一張當是欣賞把,這是水彩的,如果要水粉的再說把
C. 簡單風景畫(色彩的)
近實遠虛,近大遠小近的對比強,遠處對比弱你只要記住這幾點,沒什麼內大問題的容 筆觸分很多種的,舉個例子: 色彩中小筆觸的畫法
小筆觸畫法是用較小的筆,連續和高密度用筆形成的畫法,它也包括了點彩畫法。小筆觸畫法的用筆可用較小的油畫筆或水粉筆。油畫筆較硬,筆觸力度感強、顏色厚重。水粉筆彈性較好,顏色較薄,形成的效果有所不同。
小筆觸畫法一身可用小筆觸完成畫面,在繪畫過程中可幾枝筆同時進行,也可一枝筆畫完。小筆觸畫法的用筆可隨意發揮,也可有規則的排列。小筆觸畫法因其筆觸較小、顏色密度也高、所以在刻畫時要求對物體的形體明度關系和色彩關系做到心中有數。運用小筆觸畫法可先做底,做底的顏色可選擇所要表現物體的主色調,用色可稍薄些,這樣有利於畫面的統一和快速完成。在具體刻畫景物時利用小筆調色的千變萬化,畫出非常豐富的顏色變和冷暖關系。因小筆觸畫法要求作畫時間較長,一般畫幅不宜太大。它可用厚薄色結合,以形成豐富的畫面效果。小筆觸畫法的特點是色彩變化多端,畫面華麗且富裝飾性。
D. 怎樣畫風景色彩
我考那年沒出風景啊,要看你具體報的是什麼專業,油畫系的就得寫實,設計的則帶有主觀色調,你要是現在在北京的話,直接去央美的地下書店去看,那的書齊,07年那陣我天天都跟教授去,挑書時別拿多了,會挨罵的。
我總結還是要多看,借鑒人家的作品,當然逛書店的時候多看看名校作品之類的,對你報考的學校有很多幫助
套路嗎。。怎麼說呢就和畫靜物一樣啦,先鋪大色塊,再細推,近精遠粗(一般風景色彩書的前言都有,都比我說的好
PS.我一般買宮六朝的。
E. 色彩風景寫生照片
我們這一生看到的所有的風景幾乎都是有各種色彩的,或者說是五顏六色的,如果寫生的時候可以把這些風景畫進去的話,那麼就會更加美好。
F. 關於風景的設計色彩
你可以按這張圖片做一幅裝飾畫再給你一張圖片它們很像設計色彩從構圖到造型、到色彩,你把它們美化一下吧最後一幅冷色調的前兩幅是網路圖片,請慎重使用,後兩幅是我本人拍的油畫素材,你可以放心使用。
G. 形容風景顏色多而美麗的成語
奼紫嫣紅,五彩繽紛,絢麗多彩,五顏六色,五光十色
奼紫嫣紅
chàzǐyānhóng
[釋義] 奼:美麗;嫣:妖艷;美好。形容各色的美麗花朵爭相鬥妍。也作「嫣紅奼紫」。
[語出] 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正音] 奼;不能讀作「zhái」。
[辨形] 奼;不能寫作「詫」;嫣;不能寫作「姻」。
[近義] 百花齊放 萬紫千紅
[反義] 殘花敗柳
[用法] 可用來形容各種艷麗的花。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萬紫千紅」、「花團錦簇」;都有「花多、色彩艷麗」的意思。但~只用來形容花;「花團錦簇」和「萬紫千紅」不但可以用來形容花草;還可以用來比喻景象繁榮興旺;事物豐富多彩。
[例句] 春天到了;漫步在花園里;那~、五彩繽紛的春景;讓人賞心悅目
H. 贈劉景文這首詩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象詩中描寫的景色的色彩有什麼
《贈劉景文》這首詩從哪裡看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兩句都可以看出專秋天
贈劉景屬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蘇軾的《贈劉景文》屬於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I. 色彩風景寫生的一些技巧及方法
色彩風景寫生的技巧:
不管畫什麼,要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再到整體的普遍規律。
即從整體出發畫色調大關系→局部塑造深入刻畫→調整局部服從整體的總原則,按照先濕後干、先深後亮、先薄後厚、先遠後近、先大後小、先主後次的著色基本步驟作畫。
色彩風景寫生的方法:
1、確定題材
色彩風景作品可以直接體現作者的精神氣質和思想,在營造意境時首先要考慮取景,選擇感興趣的景色,把看到的在大腦中加工後由繁化簡。
確定立意和表現形式,如筆觸的運用、色彩的薄厚、調子和明度的高低等,通過點、線、面、色有機變化組合的視覺造型語言可營造意境中的具體形象。從而來達到情景交融,以景傳情的意境。
2、選擇畫面
在進入構圖階段時首先要考慮布置畫面。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題材的需要選擇一定形狀、大小、數量的畫面。
在單幅畫中,如果想表現超出固定空間事業以外的景物或者兩個以上不同時空的景物、超時空的內心景象時,就採用不同的空間處理,或者是多格畫面法。
多格畫面法是指在畫面內分割成多個小畫面,每個小畫面表現的時空不同,但在外觀上仍是單幅畫,但多格畫是特殊的單幅畫,在視覺效果上比一般的單幅畫要飽滿、復雜、豐富。
3、畫面空間處理
(1)縱深式
縱深式多用於焦點透視法,利用人們在觀察立體事物時產生近大遠小的能夠准確的表現對象,是畫面能有立體的視覺效果,這樣能使畫面具有自然感、逼真感、親切感。
(2)平面式
將所描繪的對象進行平面化,使立體感減弱或消失。畫面秩序感強,整體效果裝飾化。
(3)矛盾式
運用變形、移動、重構等方法,巧妙地組合畫面,在畫面上出現反常的、不合常理的、矛盾的、變幻的形象。如達達主義的作品。在視覺心理上有神秘感、荒誕感、趣味感和幽默感。
(9)風景色彩描繪擴展閱讀
畫畫方法
一、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
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對物體的深入理解
面對一個模特,初學者可能在短時間內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畫面簡單空洞,而受過良好素描訓練的人卻可表現得深入而豐富。
因為視覺上的敏感不同,感覺到的內容就會有差異,後者可以抓住物體的本質,在表達中能夠概括簡潔、明確肯定地表達對象,在短時間里抓住對象的最基本的特徵,培養敏銳的觀察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整體意識
整體意識的建立在繪畫領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學生將來的繪畫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無論是從事何種繪畫創作,都要涉及這個問題。整體是相對局部而言,局部是整體的一部分,局部存在於整體之中,而整體通過局部得到體現。
對於初學者來說,一方面是加強對整體意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觀察和表現中關注整體關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個點上的不良習慣。
三、建立形體的體積意識和掌握表現技巧
把握形體、表現體積感和空間感,是基礎素描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確物體的形狀、比例、大小,同時還要克服平面描繪,對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
沒有體積空間意識,就不能養成對體積空間的觀察習慣,更不能表現好空間關系。
油畫及水彩畫是西方文化藝術中知名度最高的繪畫門類,它們在風格和主題上有豐富且復雜的傳統。
在東方,黑色及彩色的水墨畫則主導了繪畫媒體的選擇,但是它在風格和主題上和西方一樣同樣有著豐富且復雜的傳統。
參考資料:網路-畫畫
J. 《野望》中描寫秋天的色彩繽紛景色的是
《野望》
唐代:復王績
東皋薄暮制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黃昏的時候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餘光。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願而歸。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