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景色
1. 圓名四十景的名稱以及位置
圓明園 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盪盪、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麴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古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主要景緻
大宮門:大宮門共5間,南向,門前有大型月台,東、西朝房各5間;房後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間;東為宗人府、內閣、禮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各值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皇帝每年舉行生日受賀、新正曲宴親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觀慶龍舞、大考翰詹、散館鄉試及復試的地方。殿上懸雍正手書「正大光明」匾額,殿堂7間,前面有寬大的月台,東、西配殿各5間。 勤政親賢殿:勤政親賢殿即養心殿西暖閣前室,位於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辦公之處,有殿堂5間。北設寶座,南為窗,東有板牆開門,與養心殿明間相通,為皇帝召見大臣之所。窗外抱廈內圍有木屏,與明間相隔,較為隱秘。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養心殿的西暖閣,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單獨接見大臣,批閱殿試考卷的地方。暖閣的北牆上懸掛著雍正皇帝題寫的匾額:「勤政親賢」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詩篇。 最大的建築——勤政親賢殿,位於西面一套院落中,它前面有宮門和垂花門,垂花門內是一個大院落,勤政親賢殿就居於這座院落的正北。「勤政殿」是一座面闊四間的大殿,裡面顯得特別寬闊。殿內正中設有皇帝的御座,御座後面是一具高大的屏風,屏風上有乾隆帝弘歷手書「無逸」二字。殿內撰滿了紫檀雕鏤的桌椅,其雕鏤的花樣有歲寒三友、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割工精巧,造型逼真。椅子和床榻上鋪著綉有五爪金龍的黃緞子椅披和墊褥。殿內房間的間隔,全是精雕細鏤的紫檀壁板,御座兩旁設有書架和存放卷冊典藉的書櫃。乾隆時期,弘歷在這里批閱奏章,召見臣僚。夏天,為避暑熱乾隆又把辦公和進餐的地方由「勤政殿」搬到殿東的「芳碧叢」,因為芳碧叢前面庭院里奇石林立,翠竹掩吹,涼爽宜人。芳碧叢的北面也是—個大院落,院中假山石、湖石很多,又種有芭蕉,海棠等富有南國情趣的觀賞花木。庭院中,常常可看見珍貴的丹頂鶴在石間花術叢中剔翎擺翅,悠然自樂。兩邊廊屋檐下的精緻雀籠里的各種珍禽,不時發出清脆悅耳的鳴聲。 九州清晏:九州清晏位於前湖北岸與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進南向大殿組成,第一進為圓明園殿,中間為奉三無私殿,最北為九州清晏殿;中軸東有"天地一家春",為道光出生處;西有「樂安和」,是乾隆的寢宮;再西有清暉閣,北壁懸掛巨幅圓明園全景圖,原圖現存法國巴黎博物館;道光十年又在「怡情書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寢宮;道光十六年,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九州清晏殿。同時被火焚燒;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長春仙館:長春仙館,建於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長春仙館位於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於此,有殿門3間,正殿5間。 鏤月開雲:鏤月開雲原稱牡丹亭,位於後湖東南角,建築木料以捕木為主,殿頂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後,改稱「鏤月開雲」,乾隆三十一年,又親題"紀思堂"匾額;院內植各色牡丹數百株。 碧桐書院:碧桐書院,建於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於後湖東北角,是一座書房。 上下天光:上下天光位於後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 杏花春館:杏花春館位於上下天光西面,館舍東西兩面臨湖,西院有杏花村,館前有菜圃。 坦坦盪盪:坦坦盪盪緊靠後湖西岸,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四周建置館舍,中間開鑿大水池。 萬方安和:萬方安和位於杏花春館西面,建於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樓宇,有33間。 山高水長樓:山高水長樓位於坦坦盪盪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上下各9間;前環小溪後擁連崗,中間地勢平坦,是專門設宴招待外藩之處,也經常舉行比武賽箭。 同樂園:同樂園位於後湖東北面,是園中最大的戲台,有清音閣3層,寬10丈,下層設演特技的機軸;南有化妝室5間,北有觀戲樓5間;乾隆間每年從正月十三起在此舉行酬節會,連日宴賞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並賞聽戲,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戲慶祝數日。 安佑宮:安佑宮位於圓明園西北隅,建於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宮太廟,殿內曾陳列康熙、雍正、乾隆遺像。 水木明瑟:水木明瑟位於後湖以北小園集聚區中央,仿揚州水竹居,內設水力土風扇,是園中最早的觀水法。 舍衛城:舍衛城位於水木明瑟東面,是園中專門開辟的一座小城鎮,仿照古印度橋薩羅國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種佛像和收藏佛經的地方。城廓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寬,四周築有城牆,共辟4門。城內街道呈十字形,內建殿宇、房舍共326間,用游廊相連接;還建有數座金碧輝煌的牌樓。城前專門開設一條貫穿南北的買賣街,稱蘇州街,由宮中太監扮作商人開市叫賣,法國教士王致誠對買賣街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文源閣:文源閣位於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後,仿照寧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 廓然大公:廓然大公亦稱雙鶴齋,位於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主體建築北瀕大池,園內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西峰秀色:西峰秀色號稱園中小廬山,仿照江西廬山改建;後垣的花港觀魚,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擺設巧宴盛會。 四宜書屋:四宜書屋位於廓然大公東北面,有殿堂5間,正殿稱安瀾園,為乾隆南巡後,仿照杭州灣畔海寧一陳姓隅園改建。 北遠山村:北遠山村位於大北門內偏東,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稱都與農事有關,呈現濃郁田園景色。 方壺勝境:方壺勝境位於福海水面東北隅,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樓宇。 蓬萊瑤台:蓬萊瑤台位於福海中央,共有三個島,結構和布局根據古代畫家李思訓的「仙山樓閣」畫設計;宮門3間,正殿7間,殿前東列暢襟樓,西列神洲三島,東偏殿為隨安室,西偏殿為日日平安報好音;東南面有一渡橋,可通東島,島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橋,可通北島,島上建殿宇3間。 接秀山房:接秀山房位於福海東南隅,內部裝飾全部採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銀、寶石、象牙等,這些奇珍異寶上都鏤刻著山水、樓閣、人物、花木、蟲鳥。這種裝飾,從設計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創始,故稱周制,在我國雕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位於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匯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峰插雲的精華。 麴院風荷:麴院風荷位於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正殿一排5間,仿照杭州西湖麴院改建,跨池還有一座9孔大石橋。 淳化軒:淳化軒位居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時適逢《重刻淳化閣貼》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廊的廊壁上,軒並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閣貼》刻板144塊,共10卷,匯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和名勝地。淳化軒因此成為北京地區 著名碑林。 海岳開襟:海岳開襟建於水池中,台基為圓形,上下兩層,漢白玉石憑欄圍繞。台上建3層樓宇,下層為海岳開襟,南檐題「青瑤嶼」3字;中層為得金閣,題「天心水面」4字;最上層題「乘六龍」3字;台的四面各設牌樓一座。在圓明園的所有樓閣中,這組建築最為豪華。獅子林:獅子林位於長春園東北隅,乾隆皇帝游蘇州後,仿建蘇州獅子林,先建8景,後續8景,共16景,形成一組別致的小園景區。 如園:如園位於長春園東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寧(今南京市)後,仿照明代大將徐達的瞻園建置。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築,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 只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鍾」。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銅像,用青銅製造。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佣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於,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觀水法:觀水法位於遠瀛觀中軸線南端,主要建築有安放皇帝寶座的台基,後面立高大的石雕圍屏風,兩邊設巴克魯門,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和林中逐鹿等游戲;噴水的管口安裝有時鍾,根據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用12種動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個時辰,每隔1時辰便有1獸的口中向池內噴射水。 萬花陣:萬花陣亦稱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餘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太監、宮女們手持黃色綵綢紮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線法山: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於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2. 寧波有哪些風景名勝 ,特點是什麼
寧波市區值得去的景點:
1.天一閣藏書樓,它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回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答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一,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間,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於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區以東16公里太白山麓華頂峰下,是我國禪宗名剎「中華五剎」之一。是國內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尤其是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聞名中外。它始建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至於寧波地區還有著名的景點,如:溪口雪竇山,因是現代歷史人物蔣介石父子的故里,更兼風光秀美,不乏史跡而名聞國內外,成為旅遊熱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寧波象山的漁港、鎮海的招寶山、鄞縣的東錢湖等。
3. 天一閣作文要移步換景
游天一閣
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實驗小學四(6)班 董葭綺
寧波市天一街號的天一閣,是我國最大的私人藏書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61年),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藏書籍7萬卷,現已達30多萬卷,其中不少是珍本、善本和孤本,被人稱為南國書城。
星期六下午,我和媽媽頂著刺骨的寒風,沿著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來到了天一閣。大門正中央掛了塊「天一閣」的牌匾,氣派極了。門口還有兩只威武的石獅子守護著古色古香的天一閣。天一閣取自古書「天一生水、以水制火」之意。藏書樓前鑿一水池,蓄水防火。
外面寒氣逼人,閣內卻暖意融融,遊人一撥又一撥。走進天一閣,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天一閣的主人--范欽。他端坐在椅子上,依然深情凝視著他的摯愛。 范欽建築了天一閣,是十分得意的。在當時文士學子中頗有影響,他也常常邀集當地的名士到天一閣飲酒談詩,抒發自己愛書如命,讀書如痴,用書如真的情思。
天一閣分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閑區、陳列展覽區。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濃蔭蔽日,茂竹繁盛,景色幽靜,佔地約2.6萬平方米。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築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
走出天一閣,我忽然想起白朗寧的一句話:「沒有了書,這個世界是一片荒涼。」林語堂曾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風雅和風味。」范欽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一個藏書樓,更是人類的精神家園。
4. 寧波風景區有哪些地方,哪些比較值得去
寧波風景區排名靠前的有雪竇山、天一閣博物館、溪口、大覺山、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等。其中,雪竇山、天一閣博物館、溪口都挺值得去的。
溪口的憩水橋在文昌閣下,臨剡溪。1929年蔣介石堂弟榮泥法師建,原系貼水面石板平橋,後由上海孫裕生營造廠設計,拆建改成弓形小橋。架設於兩蟹鉗形岩石上,遂成景點,橋下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清人蔣廷秀詩雲:"碧潭潭水水光瀏,養得金麟盈我眸;何必西岐有靈沼,依蒲依藻待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