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丹陽的美景

丹陽的美景

發布時間: 2020-12-11 08:15:11

㈠ 丹陽雲陽小學的風景作文

我的家鄉復茶陵縣有一個著名的風制景區雲陽山,她景色秀麗無比。

每次去,我都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這里的天空怎麼這樣藍?這里的山怎麼這樣青?這里的泉水怎麼這樣清甜?這里真像一副美麗的畫卷。然而,讓我最著迷的是竹林和瀑布。

雲陽山的竹林又大又挺立。從山腳到山腰有一大片竹林,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鬱郁蔥蔥的竹葉長在竹子身上,顯的那樣富有活力;向上望去,好似要把那無邊無際的天空都遮蓋起來,才足以展示自己的「能耐」。

雲陽山的瀑布雄偉壯觀。在很遠的地方就聽到了瀑布那雷鳴般的響聲。它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奔跑著,呼喊著,打著滾兒,翻著跟頭,不顧一切地沖下來,撞到岩石上,然後飛花碎玉般灑滿山澗,如煙如霧如塵......

雲陽山的美景道不盡,我愛家鄉的雲陽山。

㈡ 游丹陽湖從那幾個角度描寫景物

第一節點題——第二節近境——第三節遠近結合——第四節遠境感悟——第五節抒懷勵志——第六節自我介紹兼回收題意——第七節收篇致謝。
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先通過點題,讓讀者明了當時所處的境況。接下去描寫近境,以人的眼目為支點,由近至遠,第二、三、四節也就順理成章的現形出來了,這是一個層次感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條理清楚,而且讓人覺得自然。同樣,抒懷也是如此,從第四節下半截淺述至第五節加深到第六節先深又轉淺,到第七節不著痕跡的收篇。都是充滿著層次感。
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雲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青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裡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後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贊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遊玩的時間、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㈢ 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遊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的是什麼紙

《答謝中書書》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7課《短文兩篇》、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26課《答謝中書書》)本文節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中華書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樞鴻臚(掌管朝廷機密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

譯文
譯文一: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譯文二:山、水美麗的景色,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談論。山,高聳入雲;水,清澈見底。兩岸石壁直立,五顏六色,交相輝映。綠樹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霧將散未散時,靈猿麗鳥啼鳴;夕陽西下,潛游在水中的魚兒歡快地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仙境。但從謝靈運後,就沒有人能欣賞到這般美麗的景色中了。譯文三:山河的壯美,自古以來是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雲霄,河流澄澈見底,兩岸的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天早晨,薄霧將要消散,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釋
1.本文節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書畫家,醫學家,丹陽秣陵(現江蘇南京)人,人稱山中宰相。有《陶隱居集》2.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5.青林翠竹 青林:青蔥的林木 翠竹:翠綠的竹林6.四時俱備:一年四季。 四時,四季;俱,都7.曉霧將歇 將:將要。 歇:消散。8.亂:此起彼伏。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鱗指代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12.是:這。13.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14.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15 .自:從。16 .未:沒有。17.與(yù):參與,這里指欣賞。18.奇:指奇山異水。古今異義: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②曉霧將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委靡)一詞多義:夕日欲頹(將要)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間)詞類活用五色交輝 (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
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王國維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端,然後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後以感慨收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文學小常識:漢魏時,極盛於漢代的辭賦,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逐漸產生變化,最後在南北朝時代形成新的賦體——駢文。駢文注重形式整齊、藻飾華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體,成為這時期的代表文學。在這段時期,駢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山水名篇,風格雅淡,文字清麗,可以和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比美。佳句賞評①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俊俏的山,直直聳立,有白雲輕繞;俊美的水,清澈見底,有魚兒嬉戲。溪水兩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絕倫:綠樹、青草、翠竹、紅花、藍天、白雲……四時不同、景色各異,五彩繽紛、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特別是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機盎然。這一句是概括描寫,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景物的特點:高山、流雲、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點染,便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圖。②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作者選擇了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摹、渲染。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山,陽光相擁,霧,緊緊依偎。漫步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山是質朴的、獨特的,水是自然的、靈動的。多麼清凈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黃昏、夕陽,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盪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盪漾到遠遠的岸邊。獨處如此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了自然,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間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話,為何這般清幽、脫俗,不帶一絲人間煙火。語言簡明、質朴、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總評文章開始,作者從人們對山水的態度入手:古往今來,沒有人不贊美青山綠水的,特別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麗、清秀絕塵,是如此的典雅、飄逸。接著描寫了山水、石壁、叢林、翠竹和早晨、黃昏的景象,融情於景,表達作者對山水的贊美之情。最後,作者發出慨嘆:從謝靈運後,又有誰能欣賞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還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曉霧夕陽、猿鳥錦鱗,有比喻、誇張、擬人,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說不完無限情趣、道不完生機盎然。這在魏晉六朝「詩尚玄理,文工駢體」的文風中,可謂一枝獨秀。讀來凡心皆無,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記承天寺夜遊》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准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注釋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台案被貶黃州已經四年。解:把系著的東西解開。
欲:想要。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無與樂者,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者:……的人。
遂:於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
天寺。
寢:睡,卧。
相與步於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交橫:交錯縱橫。
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
也:是。
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
閑:清閑。
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
耳:語氣詞, 相當於「而已」意思是「罷了」。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點明夜遊的起因與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遊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運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兩個反問句令人深思。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發生的感觸。
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於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打洞)《狼》
蓋:蓋竹柏影也。(原來)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欲:解衣欲睡。 (將要) 欲窮其林。 (想 《桃花源記》

古今異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古義:只是;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
古義: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於光景之人;今義 與事無關的人
月色入戶
戶:
古義:多指門;今義:窗戶、人家
念無與為樂者
念:
古義:想到;今義:紀念,思念 ,讀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詞類活用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例句:相與步於中庭。
倒裝句
相與步於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狀語後置)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一樣清閑的人罷了。(定語後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准備睡覺。(省略主語)
特殊句子
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鬱,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
賞析
讀後,仔細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過卵石,彈出一支清新的曲調,給人以無限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漸漸領悟。
這里的「美」首先來自內容的「真」。東月朗照,激發了作者的游興,想到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這時錯覺生趣,情感觸動,於是記下此景此情,順理成章,一切是那麼的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
這「美」來自語言的「純」。筆記如同拉家常,娓娓敘來。雖然沒有奇警之處,但卻不能增刪或改動什麼字眼兒。點明日期,是筆記體游記所必須的,「月色入戶」與「欣然起行」互為因果,寥寥數字,何其洗練!寫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詞,不枝不蔓,體現出空靈、坦盪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貼切,「交橫」一詞更准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彷彿觸手可及。接著,作者筆鋒陡轉,連發二問,既親切自然,富於韻律,又拓展時空,發人思緒。
這「美」來自結尾的「精」。從文章結構看,結句屬「合」,就此打住。從語意上看,它包蘊豐富。「閑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做一個「閑人」呢?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慰罷了。總之,游記以真情實感為依託,信筆寫來,起於當起,止於當止,猶如行雲流水,於無技巧中見技巧,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的境界。
分層賞析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於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尋友夜遊)
第二層寫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讀者自可以發揮想像: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積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游盪,於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於,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更體現出了月光清涼明凈的特點。襯托出作者閑適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層便轉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可是有此閑情雅緻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寫作技巧
1.比喻傳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抓住了瞬間的感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虛實(動靜)結合:把竹柏(實、靜)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虛、動)
細化賞析
「月色入戶」:寒夜寂寥,「解衣欲睡」,這當兒,月光悄悄地進了門。「入戶」二字,把月光擬人化。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孤獨寂寞,主動來與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應;寫出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個被朝廷所貶謫的「罪人」,我們可以想見他這時交遊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只有月光毫無勢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裡,依然來拜訪他。四字寫出了作者的喜悅和興奮。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作者與張懷民同是被貶之人,於是作者便想到了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作者與張懷民心有靈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具體分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前者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後者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一正寫,一側寫,從而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的心境
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懷自我排遣的曠達!
——本文體現二人友情的句子: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唯張懷民可與同樂); 懷民亦未寢(兩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 相與步於中庭(兩人親密無間);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兩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橫」說明了當時月色之濃、清、亮。
閑人: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這里指蘇軾本人和張懷民),並非簡單的清閑之人
文章特點
1、比喻、錯覺、聯想
2、動靜結合
「懷民亦未寢」中的「亦」說明他就像作者的知己一樣

㈣ 丹陽的一處美景200字介紹

丹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文物古跡眾多。建置始於秦朝,已有2m0多年歷史。古名雲陽,亦名曲阿、鳳美、簡州、蘭陵、延陵等。唐玄宗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才命名丹陽,沿用至今。
丹陽諸山為寧鎮山脈之餘緒,其大都分布於丹陽城的東北部和西部,而東南為長江三角洲之沖積平原,屬江南「魚米之鄉」。境內較高的山嶺有60多個,如嘉山、沈山、管山、白鶴山、觀音山、黃連山等,這些山嶺不僅風景峻秀,且多迷人的神話傳說,別有風致。其中管山為丹陽抗日游擊戰爭之根據地,當年管文蔚、管寒濤、陳雲閣等同志在此山開展革命工作,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游擊戰爭,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
丹陽河湖眾多,其主要有練湖、大運河、九曲河、香草河及許多瀆、港、澗、塘、泉等。其中以練湖為最大。練湖周長40餘里,由高驪山、長山八十四脈下泄之水匯流而成。練湖碧波千頃,水雲漂緲。湖心有墩,古代建有亭、台、軒、榭。南朝齊、粱時,君臣每宴集於此。當時建有「望雲臨水之軒」、「集思廣益之齋」,並建有「大白亭」、「劉猛將軍詞」、「忠義祠」、「名宦生詞」等。佛殿僧房,迴廊曲榭。桂花開時,香聞數里;荷花開後,菱藕滿湖。古時的道人墩上,金碧輝煌,竹樹掩映,一派湖光山色,盪滌胸襟。與鎮江金、焦二山媲美,別具一格。
丹陽的名勝古跡雖多,但以六朝陵墓石刻最為著名。丹陽因為是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根據我國民族「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傳統習慣,齊梁帝王死後大多歸葬丹陽。他們皆多選擇在背依山崗,面臨開闊的平地。現在丹陽的荊林、胡橋、建山、坤城等幾個鄉的山凹里,有齊高帝、梁文帝、梁武帝等陵墓十一處,石刻十二處。墓前設置成對的石獸有二十多隻,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據丹陽縣志記載,丹陽的六朝陵墓石刻共有十二處,現分述於次:
1.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建成於公元479年。在今丹陽胡橋鄉獅子灣。陵前有石刻麒麟、天祿一對。天祿身長2.90米,腰圍2.04米,高2.75米,麒麟頭頸殘缺。
2.齊武帝蕭賾景安陵,建成於公元493年。在丹陽建山鄉田家村南。帝在位十一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陵前現存石獸兩只,天祿身長3.15米,腰圍3米,身高2.80米,麒麟身長3.15米,腰圍2.51米,高2.20米。
3.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建成於494年,在丹陽胡橋鄉仙塘灣。陵前石獸二隻,天祿身長2.52米,高2.75米;麒麟身長2.90米,腰圍2.40米,高2.42米。
蕭道生本人未做過皇帝,其子蕭鸞稱帝後,追尊父為齊景帝。
4.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建成於482年,在丹陽胡橋鄉趙家灣。其在位四年,死時五十六歲。陵墓於1908年已掘,石獸已毀。
5.齊明帝蕭彎興安陵,建成於498年,帝在位五年,高帝、武帝的後代幾乎被他殺盡。死時才四十七歲。墓在丹陽荊林鄉三城巷北。陵前有麒麟和天祿各一對。
6.齊前廢帝蕭昭業鬱林王墓,建成於公元494年7月。蕭鸞
以太後命「執帝」「殺之」,死時才22歲,「追廢帝為鬱林王」、「葬以王禮」,在丹陽埤城鄉林豐大隊水經山下,墓前有石辟邪二。
7。齊後廢帝蕭文海陵王墓。蕭鸞「迎新安王昭文即皇帝位時才十五歲,同年十月,詐稱海陵王有疾,數遣御師瞻視因而須之。墓在鬱林王墓南側,墓前有石辟邪二。
8.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公元502年,蕭衍為帝,追尊其父為文皇帝。陵曰:「建陵」。陵前設置天祿、麒麟一對。天祿身長3.10米,腰圍2.76米,麒麟身長3.05米,腰圍2.70米。有神道石柱二根,兩石柱上端有神道石額兩塊,石額上刻有「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個大字,左右相向,左為正文順讀,右為反文逆讀。
9.梁武帝蕭衍修陵。公元502年,蕭衍自立為帝,在位四十九年,公元549年卒,時年八十六歲,十一月葬修陵。在丹陽荊林三城巷地。陵前現存天祿一隻,身長3.10米,腰圍2.35米。
10.簡文帝蕭綱庄陵。文帝在位僅兩年,公元552年卒葬於庄陵,在修陵北(丹陽荊林三城巷北)。陵前有天祿,僅存前半身,形體比較高大。
11.陵口二石獸,據史料記載,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簡文帝庄陵,均在荊林三城巷北,北靠皇業寺,在蕭港附近。梁時公卿遏陵,皆由方山下秦淮河上船,經破崗瀆(孫權時就開始修鑿)、句容到丹陽,進入了蕭梁河達蕭港。因此,特在蕭梁河設置石獸二隻,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陵墓由此人口,陵口因此得名。陵口石獸為丹陽現存石獸中最高、最大的兩只,花紋清晰,天祿身長4米,腰圍3.90米,高3.60米,麒麟身長3.95米,殘高2.90米。
12.建山鄉金家村南朝失考墓,該墓主人無查考,暫定名為金家村墓。古代陵墓前亦有石獸,現已失存。以葬制看與齊景帝、齊高帝墓陵相同。
總之齊梁墓石刻大的4米見方,重20餘噸,小的高、長不到2米,重約3噸,都是巨型整石雕成。其實這些「石獸」客觀上並不存在,由於能工巧匠的神工鬼斧,被賦予以藝術生命,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麒麟、天祿成對設置,形態對稱。造型均作張口、昂首、挺胸,守衛在陵前。雕刻精細,形態優美,花紋鮮麗,形態各異,各具特色。齊梁陵墓石刻繼承了漢代圓雕、乳雕和線雕混合運用的手法,並且表現了粗簡古樸向精湛秀美發展方向的轉變。石獸造型,齊梁兩代各有其特點,從總體上來看,可謂形神俱備,富於南方優雅的情調。
齊梁陵墓石刻是我國六朝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了祖國勞動人民具有創造人間奇跡的卓越才能和智慧。我國藝術寶庫中的這朵奇范,至今仍閃射出燦爛的光輝。慕名而來的考察者、旅遊者們,絡繹不絕。許多外國學者對這神奇的古代藝術也贊美不絕。甚至把有幸來此考察、觀光,當作自己一生中難忘的欣慰之事。為此,我黨和人民政府對此珍貴文物十分重視,多次撥款進行維修,現已全部修復。
上列石刻,除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墓石刻注銷外,其餘十一處全部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