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攸縣景觀

攸縣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2-11 23:22:44

㈠ 攸縣的歷史名勝古跡的地址

文明上塔:位於縣城對河之米水南岸窯灣山頭,距城1公里。明萬曆丙子年(1576年),知縣徐希明倡建。該塔八方七層,高21米,紅石為基,青磚為體,底邊長3.58米,佔地面積42m2。祁陽石門額,上攜「文明塔」三字,工整有力。
桃源谷,位於漕泊鄉桃源村境內,谷長約7km,從攸漕、桃源公路交匯處開始,往東依次包括明代古橋、楓楊古樹群、桃花洞和桃花溪等四大景點。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江地質公國內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
白龍洞,位於攸縣境內的白龍洞為約3億年前發育的岩溶地貌洞穴,因岩溶景觀「白龍馬」而得名。洞內景觀千變萬化,洞中有洞,樓上藏樓,是大自然的天然岩溶地貌博物館,被喻為東方奇洞。「白龍馬、古河床、古生物化石、石鍾音樂」堪稱國內四絕。
仙人橋,位於攸縣漕泊鄉三聯村,距酒埠江風景區的白龍洞僅4公里。該景區面積0.8平方公里,游覽線路全長2180米,以仙人橋為中心,連接仙人峽與仙人崖,有仙峽尋幽、仙台望月、仙橋貫空、仙湖戲波、天龍坡、天龍嶺、雲棧攬勝、仙人洞等八大景點;以幽深的峽谷、神奇的仙橋、峻峭的山嶺、茂密的植被、動人的傳說為五大特色。
寶寧寺,位於黃豐橋鎮烏井村,是我國湘 贛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該寺始建於唐天寶10年(公元751年),開山祖師是攸縣籍人士曠長髭禪師。1985年4月17日,攸縣人民政府公布寶寧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開始進行該寺的修復工作,1994年春舉辦了盛大的開光法會。寶寧寺所處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峰巒迭嶂,交通方便。寺後保存有一株古樟,系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沉水樟,為省內沉水樟之王,其樹體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極具觀賞和科研價值。

㈡ 攸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桃花谷
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
江地質公國內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各種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隨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天,獼猴桃、野萄葡掛滿山溝。天然谷中,有山裡人家、迎客石、雙流擊石、落玉流翠、五疊泉、雙石門等主要景點。

白龍洞
白龍洞地處株洲市攸縣漕泊鄉境內,為天然碳酸鹽溶洞,長7公里,洞內景色奇秀,其發現時間不過數年,但知名度越來越大,有「奇比張家界黃龍洞,秀超桂林蘆笛岩」的美譽。白龍洞在湖南百強景點評選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於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酒埠江鎮的東南部,為國家級大Ⅱ型水庫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它始建於1958年,1960年合閘蓄水、湖區集水面積為61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 3億立方米,平均寬度為500米,最大寬度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為24公里。
寶寧寺
千年古剎寶寧寺坐落在攸縣酒埠江風景區酒仙湖景區酒仙湖之濱,地處黃豐橋鎮烏
攸縣攸縣仙人橋風景
井村。寶寧寺創建於唐天寶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禪院之一。
寶寧寺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從唐五代至宋元期間,寶寧寺香火一直很盛,成為湖南名剎和佛教南嶽、江西兩系的交往中心。寶寧寺現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緒二年修復的模式,前後有三進,殿、堂、樓、閣、台共24座。寶寧寺在中國佛教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寶寧」之說盛極中國佛教界,一代佛學泰斗吳立民評價寶寧寺為「國寶」。
陽升觀
陽升觀,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於縣域東南25公里之蓮塘坳鄉,地處司空山群峰環繞之中。始建立唐天寶七年(748年)。前瀕南水,後靠三清峰,畫屏峰呈於前,獅子峰、鳳凰峰附於左右。山門有一楹聯道:「唐宋敕建以來名山不朽;慶光重修而後福地長留」,此聯概括了該觀的歷史。觀前一公里處的老爐峰下建有陽升觀電站,420米長的管道,1070級石階直上

㈢ 攸縣的旅遊景點

攸縣有「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的美譽。尤其是酒埠江風景區,集山湖、溶洞、地熱資源於一體,已被認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景觀奇特多樣,有酒仙湖、百丈瀑、溫泉等水體景觀,古銀杏樹、紅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觀,攸西松山觀,寶寧寺、洪秀全紀念館、紅軍兵工廠等人文景觀,已探明120多個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區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長達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國已發現最長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江地質公國內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各種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隨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天,獼猴桃、野萄葡掛滿山溝。天然谷中,有山裡人家、迎客石、雙流擊石、落玉流翠、五疊泉、雙石門等主要景點。
白龍洞
白龍洞地處株洲市攸縣漕泊鄉境內,為天然碳酸鹽溶洞,長7公里,洞內景色奇秀,其發現時間不過數年,但知名度越來越大,有「奇比張家界黃龍洞,秀超桂林蘆笛岩」的美譽。白龍洞在湖南百強景點評選中榜上有名 。
酒仙湖
酒仙湖位於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酒埠江鎮的東南部,為國家級大Ⅱ型水庫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它始建於1958年,1960年合閘蓄水、湖區集水面積為61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 3億立方米,平均寬度為500米,最大寬度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為24公里。
寶寧寺
千年古剎寶寧寺坐落在攸縣酒埠江風景區酒仙湖景區酒仙湖之濱,地處黃豐橋鎮烏井村。寶寧寺創建於唐天寶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禪院之一。
寶寧寺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從唐五代至宋元期間,寶寧寺香火一直很盛,成為湖南名剎和佛教南嶽、江西兩系的交往中心。寶寧寺現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緒二年修復的模式,前後有三進,殿、堂、樓、閣、台共24座。寶寧寺在中國佛教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寶寧」之說盛極中國佛教界,一代佛學泰斗吳立民評價寶寧寺為「國寶」。
陽升觀
陽升觀,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於縣域東南25公里之蓮塘坳鄉,地處司空山群峰環繞之中。始建立唐天寶七年(748年)。前瀕南水,後靠三清峰,畫屏峰呈於前,獅子峰、鳳凰峰附於左右。山門有一楹聯道:「唐宋敕建以來名山不朽;慶光重修而後福地長留」,此聯概括了該觀的歷史。觀前一公里處的老爐峰下建有陽升觀電站,420米長的管道,1070級石階直上峰巔,猶如長龍上天。
桃源谷
桃源谷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區的自然生態谷,是酒埠江地質公園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山上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處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季獼猴桃、野葡萄掛滿山溝,人處其景心曠神怡,是一個天然氧吧、健康旅遊的聖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全縣的內外貿易。全縣與海內外的貿易交流往來十分活躍,可謂商賈雲集、貨暢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場」之一、湘東市場之首的皇圖嶺農貿市場吸引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生意人。商城,成為湘東地區又一處火爆的商業中心
靈龜寺
據《攸縣志》同治版記載,靈龜寺始建於明末,位於城東米水河畔靈龜峰之巔,邑紳劉伯相建「元帝祠」於峰頂,縣丞余有為建「如斯亭」於山腰。後有縣衙牢吏張鏜在峰麓出家將祠名改為「張鏜庵」。明教諭楊世桂改「張鏜庵」為靈龜寺
靈龜寺位於攸縣城東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勢一峰獨秀,如龜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稱。峰頂一寺,名靈龜寺,鍾鼓常鳴,香煙縷縷,奇峰古剎,巍然屹立。崗環水繞,氣象萬千。
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今攸縣鴨塘鋪鄉陰山港村,古陰山縣的位置就是現在陰山港這個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濁江匯入洣水處。當時的陰山縣管轄包括今攸縣西北部分地區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陰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漢墓群露出表面。凌雲塔
位於縣城西10公里之鴨塘鋪鄉陰山港村馬鞍山上,地處攸縣、衡東兩縣交界處。據《攸縣志》同治版及碑刻記載:該塔始建於清嘉慶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於上塔和下塔。但在藝術裝飾上是頗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邊長4.6米,佔地面積為102平方米。該塔八方七層,第一層以下為紅條石砌成,第二層以上為青磚結構。第一層門楣額上書有祁陽石橫式草體「凌雲」2字,左邊是豎書「嘉慶丙子」,右邊相應為「合邑公建」,下鑲青石質「二龍戲珠」浮雕畫、階梯右旋可達七層。2008年,凌雲塔被評為株洲市文物保護單位。

㈣ 攸縣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攸縣有「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的美譽。尤其是酒埠江風景區,集山湖、溶洞、地熱資源於一體,已被認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景觀奇特多樣,有酒仙湖、百丈瀑、溫泉等水體景觀,古銀杏樹、紅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觀,攸西松山觀,寶寧寺、洪秀全紀念館、紅軍兵工廠等人文景觀,已探明120多個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區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長達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國已發現最長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

攸縣桃源谷風景(2張)

桃源谷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區的自然生態谷,是酒埠江地質公園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山上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處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季獼猴桃、野葡萄掛滿山溝,人處其景心曠神怡,是一個天然氧吧、健康旅遊的聖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全縣的內外貿易。全縣與海內外的貿易交流往來十分活躍,可謂商賈雲集、貨暢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場」之一、湘東市場之首的皇圖嶺農貿市場吸引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生意人。商城,成為湘東地區又一處火爆的商業中心

靈龜寺

據《攸縣志》同治版記載,靈龜寺始建於明末,位於城東米水河畔靈龜峰之巔,邑紳劉伯相建「元帝祠」於峰頂,縣丞余有為建「如斯亭」於山腰。後有縣衙牢吏張鏜在峰麓出家將祠名改為「張鏜庵」。明教諭楊世桂改「張鏜庵」為靈龜寺

靈龜寺位於攸縣城東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勢一峰獨秀,如龜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稱。峰頂一寺,名靈龜寺,鍾鼓常鳴,香煙縷縷,奇峰古剎,巍然屹立。崗環水繞,氣象萬千。

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今攸縣鴨塘鋪鄉陰山港村,古陰山縣的位置就是現在陰山港這個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濁江匯入洣水處。當時的陰山縣管轄包括今攸縣西北部分地區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陰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漢墓群露出表面。
凌雲塔

位於縣城西10公里之鴨塘鋪鄉陰山港村馬鞍山上,地處攸縣、衡東兩縣交界處。據《攸縣志》同治版及碑刻記載:該塔始建於清嘉慶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於上塔和下塔。但在藝術裝飾上是頗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邊長4.6米,佔地面積為102平方米。該塔八方七層,第一層以下為紅條石砌成,第二層以上為青磚結構。第一層門楣額上書有祁陽石橫式草體「凌雲」2字,左邊是豎書「嘉慶丙子」,右邊相應為「合邑公建」,下鑲青石質「二龍戲珠」浮雕畫、階梯右旋可達七層。2008年,凌雲塔被評為株洲市文物保護單位。

㈤ 攸縣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新攸州十景

「地以景傳,景以人傳」。山川風貌,「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傳之而景別」。攸縣地處湘贛邊陲,自然景觀,多姿多彩。古人以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之結合,有《攸江十景》、《南雲八景》之雅緻,今人有自然景觀與歷史建築之分類,展現今「攸州十景」之絢麗。
一洣水四塔
縣境內沿洣水有四座連成一線、氣勢恢宏的古塔:文明上塔、中塔、下塔和凌雲塔。
文明上塔位於縣城對河洣水南岸窯灣上頭,距縣城1公里。明萬曆四年(1576)知縣徐希明建。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重修。該塔八方七層,高21米,紅石為基,青磚為體,邊長2.95米,佔地面積42平方米。第一層南面有大門,高1.5米,寬0.8米,祁陽石門額,上鐫「文明塔」3字,工整有力。塔內磚砌拱頂,有階梯右旋而上,可達第四層,四層以上內空,四向開窗門,葫蘆塔頂,直插藍天。
文明中塔位於縣城西郊洣水南岸皂角市水口山頭,距縣城約5公里許。與上塔同年為知縣徐希明建造。清乾隆七年(1742)曾倒塌,第二年知縣馮運棟邀邑紳重修。全塔用青條石砌成,六方七層,高9.7米,底層邊長3.2米,佔地35.8平方米。第二層東向有門,高1.94米,寬0.64米,塔內中心有方石柱,分層疊砌至頂部,各層均以三塊條石三向延伸至塔身邊牆內,增強了塔身牢固度。塔內無階梯,中心石柱內有洞,可攀緣上。
文明下塔位於縣城西7公里處鴨塘鋪鄉桐壩村洣水的沙洲上。該塔建造年月無確切記載,比上塔、中塔稍晚,距今約200餘年。該塔自塔基至塔頂,全以紅條石砌成八方七層,高22.35米,基腳邊寬3.45米,佔地約64平方米。全塔呈橋墩形,前尖後寬,以抗水流沖擊。據說塔基深度與塔身高相等。第一層有門,高1.7米,寬0.8米,拱頂,有階梯右旋而上,可達四層,五至七層空心,各層均有窗戶。一層內原有神龕、神像,現已無存。第二層龕內有一祁陽石浮雕立人,頭戴尖笠,手持鎖鏈,楣額有「似佛」二字,兩邊對聯:「誦大乘經,身登彼岸;現本來像,光放浮圖。」兩側原有青石碑刻,現已無存。第三層內有青石浮雕觀音坐蓮像,第四層內有哪吒鬧海浮雕。塔身處於河中,挺立中流,雖常遭洪水沖擊,久經風雨,仍巋然屹立。
凌雲塔位於縣城西10公里的馬鞍山上,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知縣趙勷偕合邑紳士建,距今170餘年,是四塔中最晚的一座。然該塔八方七層,高16米,塔基邊長4.6米,佔地面積102平方米,乃四塔中最大者。塔基及第一層為紅條石砌,二層以上為青磚砌成,內有階梯右旋而上,亦可達第4層。各層內刻有石刻龍、獅、人物浮雕。第一層楣額書「凌雲」二字,下鑲二龍戲珠浮雕,工藝精細;五層以上為空心,各向有窗門,塔尖葫蘆寶頂尚為完好。該塔地處攸縣衡東兩縣交界處,地勢雄偉,由此而東望,與文明下塔、中塔、上塔連成一線,成為一道風景線。
二靈龜峰寺
「龜峰觀濤」為「南雲八景」第一。龜峰,即靈龜峰,峰上有寺,原名張鏜庵,後改靈龜峰寺。
靈龜峰寺始建於明末,佔地面積563平方米,座東南朝西北,前為山門,楣額「威鎮靈峰」為清乾隆年間攸縣知縣張健所書。中為觀音閣,閣右為大殿。大殿為硬山頂,封火山牆,面闊三間。
靈龜峰孤峰聳峙,洣水南來,匯攸水於峰麓,西有石牛頭,南有白茅州,靈龜寺巍然屹立,俯瞰江流。清劉愈描繪靈龜峰景緻說:「孤峰江山峙,帶雨始登臨。小徑當門曲,歸帆隱霧深。亂雲吞怪石,竹景倒潭心。漫與山僧話,涼風吹客襟。」有人曾撰有「靈龜峰,峰上生風,風吹楓動峰不動;白茅洲,洲子泛舟,水推舟行洲未行」對聯,概括靈龜峰山水之美。
白茅洲在縣城東對河,隔河與靈龜峰相望。居民植竹為界,四時種植瓜、菜、姜、芋,是著名的蔬菜種植地。
三陽升仙觀
陽升觀,地處司空山群峰環繞之中。南朝官居司空的張巴玉曾在司空山修道,傳說張巴玉於梁天鑒二年(503)八月十五日白日升天,殿宇始建於唐天寶七年(748),唐玄宗有感於張司空升仙事跡,由皇廷派員選址敕建,並賜名朱陽觀。北宋政和三年,徽宗皇帝旨派荊湖南路運轉使副使程元佐修復並擴建,為附會張司空白日升天的故事,宋徽宗下詔改朱陽觀為「陽升觀」。
陽升觀前瀕南水,後靠三清峰。畫屏峰呈於前,獅子峰、鳳凰峰附於左右。案前紫蓋、香爐(峰),案下大小蓮花(峰),群峰拱衛,一水環流,陽而不露,高而不亢。全觀由東西川門、戲台、坪院、鋪屋、山門、前殿、正殿、後殿、玉虛宮、蕊珠宮、宗師堂、夫人廟等組成,從山門入前殿,從前殿至正殿,次第而登,分別設台階31級半、7級、3級,以示代表攸縣31都半,周圍7縣、3省地域,即司空影響所在。
東西川門楣額「道通天地」、「法貫古今」,飾有泥塑浮雕麒麟,山門正中楣額「陽升觀」三字,左右門楣為「雲車」、「風馬」。
宋·明清以來,陽升觀香火旺盛,明洪武元年(1368)、清嘉慶十年(1805)、道光二十五年(1843)、光緒十九年(1893),都對陽升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復。山門楹聯:「唐宋敕建以來名山不朽;慶光重修而後,福地長留。」概括了這一歷史。
陽升觀東一公里處的老爐峰下,建成陽升觀水電站,420米長的管道,1070級石階直上峰巔,猶如長龍上天,山頭保留了「噴頭石」、「猴面石」兩處景點。
四寶寧禪寺
寶寧寺在縣城東北50公里的黃豐橋鎮烏井村的聖壽山主峰之下,風景幽美,為一佛教勝地。
聖壽山原名烏龍山,也稱烏金山,因盛產煤炭得名。烏龍山側峰飛瀉而下,有「五虎下山」之勢。又有象形山在左、馬頭嶺在右形成猗角。頂峰石岩林立,如坐、如攀、如奔、如躍,千姿百態。其中空王台,目空一切,尤為奇特;千佛岩似百僧聽法,充滿神秘色彩。靈鷲石兀立危崖,頭部呼嘯而出,看似千鈞一發,實則穩如磐石。文殊岩古藤如須,蒼水石水花如瀑。一派「細草迷山徑,鳴泉雜鳥聲。雲排千谷暗,煙簇一林平」的景色。
唐天寶十年(751),攸縣人曠長髭,選擇了這塊集秀、幽、險、奇的風水寶地,結茅而居,開創了保寧寺。唐天佑四年(907),馬殷建楚國,以長髭法孫保寧勇禪師壽高道高,賜「聖壽」號,因賜保寧寺山名「聖壽山」。清初胡作傳有詩:「壽山靈氣鷲投鍾,朝旭含煙匝錦蓉。溪折繞堤重溯谷,崖懸絕頂又飛峰。矗凌霄漢鎮三楚,俯瞰瀟湘胚五宗。為問春秋幾甲子,如何奪得馬王封。」民國初期,了悟和尚題聯:「大千世界無雙地;不二法門第一山。」稱譽聖壽山。聖壽山勝跡,除保寧寺外,尚有楚興寺、聚龍仙、天蓬岩以及卓錫泉、禪宗樟、普同塔等。
從唐五代至宋元期間,寶寧寺香火一直很旺,成為湖南名剎和佛教南嶽、江西兩系的交往中心。曠長髭及法嗣石室、法孫勇禪師都是得道高僧,他們的語錄和行跡都在佛教典籍《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指月亮》等書中有記載。
據《寶寧寺志》記載,寶寧寺有殿、堂、樓閣、台共24座,譽為「十方叢林」。全院分三進,前有關聖殿、韋馭殿、鍾鼓樓,中有大雄寶殿,左有寮室齋堂,右有方丈「千人床」,後有觀音閣、祖師堂、功德堂。共有房屋100間,佔地面積14畝。
寶寧寺現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緒二年修復擴大的模式。
寺前100米處有攸河流過。一口放生塘,緊靠寺的右邊;寺後層巒聳翠,五個側峰飛躍而下,俗稱「五虎下山」;寺前有鍾山、鼓石、蓮花峰、錫杖峰;寺左有象山,寺右有馬嶺;寺後有「空王觀日」、「千僧聽法」、「靈鷲雷音」、「蒼水飛雪」、「茵石靈蹤」、「文殊化身」以及「聖壽無雙」等勝跡。
寶寧寺還有享譽中國佛教界的「三絕」、「三奇」。三絕: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師塔,三是《寶寧寺志》和王夫之的《寶寧寺志敘》。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綠的觀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
寶寧寺在中國佛教史上有一定的聲譽和地位。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佛教界吳立民大師為寶寧寺題寫了《寶寧寺及曠長髭墓足稱國寶》的墨寶。全國著名寺廟中編修志書的在北有少林寺,南有寶寧寺,且王夫之為寶寧寺志作序,更為可貴。因此「北有少林,南有寶寧」之說盛傳中國佛教界。
2006年寶寧寺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皮佳水洞
皮佳洞又名皮水洞、水頭洞。位於鸞山鎮皮佳村。洞長30餘華里,上為泥洞,中為石洞,下為水洞。洞內有石鍾乳凝成的田園、觀音菩薩、羅漢和石筍、石鼓、石桌、石凳等形狀。據聞,石洞可與柏市鎮的禹洞相連,也與天蓬岩洞相通。洞內有歷代文人墨客所題詩句。宋代隱士皮文通,曾卜居洞側,因而得名。下洞泉水洶涌而出,清澈明靜,四季不涸,匯成鸞山東江,有「楚水源頭」石刻在出口岩壁。
現經投資開發,緊鄰洞口修建了人工湖和農家山莊,洞內修建了游道,疏通了水路,配備了燈光,觀光游覽甚為壯觀。
更多的圖片+文字介紹:http://www.430223.com/bbs/xiangxi.asp?id=1534&page=1
攸縣旅遊網:http://www.430223.com/lvyou/

㈥ 攸縣的皮佳洞是風景名勝嗎

郵政的皮佳洞風景名勝嗎?當然房間名上了風景名勝非常好的地方,非常不錯的地方,我很喜歡名勝古跡

㈦ 春節去攸縣旅遊怎麼樣好玩嗎

攸縣有「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的美譽。尤其是酒埠江風景區,集山湖、溶洞、地熱資源於一體,已被認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景觀奇特多樣,有酒仙湖、百丈瀑、溫泉等水體景觀,古銀杏樹、紅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觀,攸西松山觀,寶寧寺、洪秀全紀念館、紅軍兵工廠等人文景觀,已探明120多個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區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長達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國已發現最長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江地質公國內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各種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隨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天,獼猴桃、野萄葡掛滿山溝。天然谷中,有山裡人家、迎客石、雙流擊石、落玉流翠、五疊泉、雙石門等主要景點。
白龍洞
白龍洞地處株洲市攸縣漕泊鄉境內,為天然碳酸鹽溶洞,長7公里,洞內景色奇秀,其發現時間不過數年,但知名度越來越大,有「奇比張家界黃龍洞,秀超桂林蘆笛岩」的美譽。白龍洞在湖南百強景點評選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於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酒埠江鎮的東南部,為國家級大Ⅱ型水庫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它始建於1958年,1960年合閘蓄水、湖區集水面積為61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 3億立方米,平均寬度為500米,最大寬度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為24公里。
寶寧寺
千年古剎寶寧寺坐落在攸縣酒埠江風景區酒仙湖景區酒仙湖之濱,地處黃豐橋鎮烏井村。寶寧寺創建於唐天寶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禪院之一。
寶寧寺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從唐五代至宋元期間,寶寧寺香火一直很盛,成為湖南名剎和佛教南嶽、江西兩系的交往中心。寶寧寺現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緒二年修復的模式,前後有三進,殿、堂、樓、閣、台共24座。寶寧寺在中國佛教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寶寧」之說盛極中國佛教界,一代佛學泰斗吳立民評價寶寧寺為「國寶」。
陽升觀
陽升觀,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於縣域東南25公里之蓮塘坳鄉,地處司空山群峰環繞之中。始建立唐天寶七年(748年)。前瀕南水,後靠三清峰,畫屏峰呈於前,獅子峰、鳳凰峰附於左右。山門有一楹聯道:「唐宋敕建以來名山不朽;慶光重修而後福地長留」,此聯概括了該觀的歷史。觀前一公里處的老爐峰下建有陽升觀電站,420米長的管道,1070級石階直上峰巔,猶如長龍上天。
桃源谷
桃源谷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區的自然生態谷,是酒埠江地質公園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谷內環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飛瀑、亂石穿孔。山上奇禽異獸,珍稀植物,名貴葯材處處可見。春天櫻桃、杜鵑漫山紅遍;秋季獼猴桃、野葡萄掛滿山溝,人處其景心曠神怡,是一個天然氧吧、健康旅遊的聖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全縣的內外貿易。全縣與海內外的貿易交流往來十分活躍,可謂商賈雲集、貨暢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場」之一、湘東市場之首的皇圖嶺農貿市場吸引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生意人。商城,成為湘東地區又一處火爆的商業中心

靈龜寺
據《攸縣志》同治版記載,靈龜寺始建於明末,位於城東米水河畔靈龜峰之巔,邑紳劉伯相建「元帝祠」於峰頂,縣丞余有為建「如斯亭」於山腰。後有縣衙牢吏張鏜在峰麓出家將祠名改為「張鏜庵」。明教諭楊世桂改「張鏜庵」為靈龜寺
靈龜寺位於攸縣城東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勢一峰獨秀,如龜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稱。峰頂一寺,名靈龜寺,鍾鼓常鳴,香煙縷縷,奇峰古剎,巍然屹立。崗環水繞,氣象萬千。
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今攸縣鴨塘鋪鄉陰山港村,古陰山縣的位置就是現在陰山港這個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濁江匯入洣水處。當時的陰山縣管轄包括今攸縣西北部分地區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陰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漢墓群露出表面。
凌雲塔
位於縣城西10公里之鴨塘鋪鄉陰山港村馬鞍山上,地處攸縣、衡東兩縣交界處。據《攸縣志》同治版及碑刻記載:該塔始建於清嘉慶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於上塔和下塔。但在藝術裝飾上是頗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邊長4.6米,佔地面積為102平方米。該塔八方七層,第一層以下為紅條石砌成,第二層以上為青磚結構。第一層門楣額上書有祁陽石橫式草體「凌雲」2字,左邊是豎書「嘉慶丙子」,右邊相應為「合邑公建」,下鑲青石質「二龍戲珠」浮雕畫、階梯右旋可達七層。2008年,凌雲塔被評為株洲市文物保護單位。

㈧ 攸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攸縣抄旅遊資源豐富,有「鸞山襲配鳳嶺,金水繞銀坑」的美譽,境內景觀奇特多樣。
境內最著名的景點為酒埠江風景區:
集山湖、溶洞、地熱資源於一體,已探明120多個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區最大的溶洞群。
還有,寶寧寺、洪秀全紀念館、紅軍兵工廠等人文景觀。

㈨ 攸縣的地理地貌概況,主要是山系概況。

攸縣位於湘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東臨江西萍鄉、蓮花,南通粵廣,西屏衡岳,北達株洲、長沙,素有「沿海的內地,內陸的前沿」之稱,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地勢由東西二側向中部傾斜,東西環山,中部低平開闊向南北敞開,海拔界於69m至1404.9m之間,形成山丘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頁岩、砂岩、頁岩、紫砂頁岩和第四紀紅色粘土5種。 靈龜峰,峰上生楓,風吹楓動峰不動;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搖洲不搖。 境內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帶,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縣境內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三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植物物種資源非常豐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屬436種,其中喬木273種、灌木139種,草本植物24種,國家保護植物20多種。 攸水、沙河是攸縣兩條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網嶺為脊背向南、北分流,構成了攸縣「東西多山,南北開口,中為丘陵」向東略斜的「申」字形勢。 攸縣北以長沙、湘潭為門戶、南以粵、桂為通衢,東為通贛、浙之樞紐,西為往衡、黔之捷徑,因有「潭之門戶、衡之徑庭」之說。唐蘇師道在《司空山記》說,攸縣「當南嶽之東隅,連雲陽之福地,振瀟湘之勝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縣地域的形勝。 攸縣地貌總的特徵,中部「蘿卜頭」狀為岡地平原,由崗地平原中部地帶呈階梯狀分別延向東西兩面褶皺斷裂區為山地。東部地勢自東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遞降;西部地勢自西向東由中低山向丘陵、崗地遞降。構成東西兩邊群山環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勢低的形狀。縣內最高山是東部鸞山、銀坑和茶陵縣相鄰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處是中部一帶鴨塘鋪的桐壩村,海拔僅69米。 以地殼構造變動強烈程度、性質、形跡的組合規律,可分為三個構造區: 東部為強烈褶皺斷裂隆起區。從東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齒嶺——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鸞山銀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帶和黃豐橋地區掃帚狀隆起帶(即以廣寒寨大、小寨為掃把,雷打石、甑皮嶺——牛皮湖——金城山為帚)看,由於褶皺緊閉,隆帶地區形成崇山峻嶺;而斷裂的發育,促使山勢更加陡峭,切斷山勢的連綿,形成了攸縣群山峻嶺,山峰突兀的獨特景觀。 中部為斷陷盆地區。在縣境中部,以大同橋、新市為中心,東以山關——酒埠江——廖公鋪——巨田一帶為界;西以皇圖嶺新和周家屋——坪陽廟龍泉——檟山株形——大同橋黃沙橋——石羊塘八合沖——桃水一帶為界;南至北70公里,東到西20公里,這一「蘿卜頭」狀區域為狹長斷陷盆地。 西部為斷裂、褶皺區。西部之東,為斷陷盆地截斷,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殼以褶皺為主,斷裂層次。 攸縣的山,險而奇,攸縣的水,清而麗,群山環繞,眾水交錯,形成了縣境的南國景色。宋代太學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可謂攸邑山水之美談。

㈩ 攸縣旅遊景點有哪些

酒埠江景區: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攸縣,面積193平方公里。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6%,保持著近乎原始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豐富。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酒仙湖、白龍洞、皮家洞、桃花谷、禹王洞、紅軍東沖兵工廠等,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一個以溶洞、地下河、天坑、峽谷、天生橋、瀑布、湖泊、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輔以豐富的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地質公園。

靈龜峰: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攸縣縣城文化路1.5km處的洣水河畔,靈龜峰林木茂密,獨立於洣水河畔,形似一隻逆水浮游的巨龜,故此得名。靈龜峰與對河白茅洲相望,峰上屹立有古剎靈龜寺、觀音殿。遠看殿宇依山而建,凌空而立,氣勢恢宏;近看青磚灰瓦,古色古香,秀美天成。故而靈龜峰享有峰奇、水秀、林幽、寺古,「梅城第一峰」的雅號。

馬鞍山景區:位於湖南株洲市攸縣,離城約十六公里,山上的凌雲塔坐西朝東,東瞰彼岸的高和鄉馬趾陂,南瞰洣江流域的鐵釘潭,西眺衡東縣的高湖鄉,北有濁江經陰山港注入洣江,迴旋於馬鞍山下,山水映輝,風景秀麗,始建於清嘉慶丙子年,它是洣江四塔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在建築藝術上頗有匠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