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綠化配置
❶ 景觀設計當中如何實現綠化配置的合理性
【摘要】分析了景觀設計中實現綠化配置合理化的原則,強調景觀設計中實現綠化配置合理性必須要注意綠化配置的設計原則、以及實現綠化配置合理性應有的設計理念。在一個完整的景觀設計當中,綠化配置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綠化配置在景觀設計中能夠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充分體現在整套的景觀設計當中綠化配置合理性,在整套景觀設計中佔有不容忽視、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字】綠化配置;景觀設計;合理;實現
1 景觀設計中的綠化配置
在一個完整的景觀設計當中,綠化配置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綠化配置在景觀設計中不僅要能夠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同時又要協調、不能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因此,景觀設計當中的綠化配置必須要合理,嚴謹。
2 實現綠化配置合理性應遵循的原則
2.1 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原則
各種各樣的園林植物在自身完整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溫度、光照、空氣、水分等不同的環境因子都具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整套的景觀設計在進行綠化植物配置時,必須要盡力的滿足相關綠化植物的生態要求,促進植物能夠正常的生長,同時保持自身的穩定性,這便是通常講的適地適樹。
而因地制宜則是指景觀綠化配置在經濟適用前提下,充分利用,巧於借用景觀設計原先的地形以及地貌,以最簡單的維護、最少費用的投入,盡可能原汁原味充分的體現出設計圖紙與風土人情以及文化氛圍相互之間的融合。最終滿足景觀所在地居民要求,同時最大限度進行接近自然、生態良好、藝術感強的景觀設計營造。在此之外,設計師應根據客戶的具體意見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同時使綠化配置可以充分融和設計理念。
堅持因地制宜是景觀設計中綠化配置應遵循的最為基本的原則。因為自然起伏並多變的地形相較平面整齊的地形會令人感到這套景觀設計中動感十足、溫馨浪漫的各種內涵,也使設計更加的富有詩情畫意,增添了整套景觀設計中接近自然的本質。它可以分為兩層意思:一是對規劃地現存條件的合理化利用,二是合理做出對景觀設計內綠化配置植物的合理選擇。這里提出的合理利用指的是最大限度利用規劃地初始的地形以及地貌,在少動土方的情況下完成設計中的綠化配置。這樣不僅可以高效起到減少資金投入同時降低後期維護成本的作用,而且可以顯得這個景觀設計朴實無華,真切自然,使綠化配置成為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指具有垂直的空間環境產生的差異而形成的綠化配置鑲嵌的復雜程度。在景觀設計中,綠化配置應是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單一的綠化配置過於單調,無法合理並有效的融入整體景觀設計當中,容易成為景觀設計當中的敗筆。
2.3 協調共生原則
協調是指要保持群落系統中各種群之間以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協調和動態平衡;共生是指正確利用不同種群之間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現象,對物種做出相應的選擇和組合配置。
例如:近年來,部分南方城市在景觀設計中要求營造四季相互變化的道路景觀效果,喜用大量落葉樹種作整個景觀設計中的骨幹樹種。但在實際應用中,落葉樹種在秋冬兩季因樹葉凋零而常常沒有常綠樹種的生態效益那麼顯著。因為在景觀的實際應用中,大多數綠化植物都是依靠葉片進行二氧化碳吸收的同時產生氧氣,同時綠化植物可以通過葉片進行有效的衰減噪音、吸收有害氣體的作用,以及葉片對空氣中的灰塵還具有過濾、阻擋、吸附的作用,尤其是個別的樹木自身生長的強大樹冠,可以使葉片分泌具有黏性的油脂,加強了樹木葉片所具有的滯塵作用。「常綠與落葉相搭配」只是生態共生性中的很小的一方面,除此之外,如花色搭配、造型等都是需要協調共生來進行相應的配合,以達到最佳的綠化配置效果
3 實現綠化配置合理性的設計理念
生態化的設計理念,在環境景觀設計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一種生態化的設計理念,可以使綠化配置在整體景觀設計中更加的親切自然,合理。生態化的原則是根據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構想,使整個外部景觀空間生態化一種思維方式。人的本性之一便是回歸自然、親近自然,通過合理的引入景觀設計原有的自然界的水、山以及相關的綠化配置,可最大限度的模擬自然的風光,使景觀設計的環境生態化,綠化配置會更加自然的融入其中,使人們感受這個景觀設計中的自然生態美。美國景觀學者西蒙德也曾經說過:應該把自然帶進到集中計劃領域,細心而系統地把建築置於群山之內、河谷之畔, 並於風景之中。
注重特色與其他規劃設計一樣,居住小區的綠化景觀設計規劃必須要注重自身特色,因此要不斷的進行創新。每套景觀設計圖都是各有特色的,要從多層次多方位體現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同時要注意的是創新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創造性勞動,而是艱辛的,設計者應該在擁有廣博的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在整體的規劃構思上必須要體現出景觀的主題風格與特色,合理的使用綠化植物配置,力求達到最佳的自然與協調效果。
強化中心點同時創造相關配置豐富層次感和圍合感,無論是住區還是公共空間的環境景觀設計都應更加著重於對中心景觀的強化。層次感是進行景觀設計評價好壞的一項十分重要標准,在進行住區的景觀設計中可以利用綠化配置提供各種各樣的私密空間,並且在各個層次之間需要具有較為平緩的過渡。在景觀設計中通過綠化設計可充分實現私、公、動、靜等的細致變化,同時通過實踐經驗表明:與單獨依靠建築進行圍合相比,使用景觀設計中綠化植物配置的手法進行圍合不但更加行之有效,而且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另一方面,圍合感塑造應該根據各種不同的空間性質進行細致的變化。
一般說來,隱秘空間入戶門廳、宅前綠化、聯排私院、屋頂露台的設計更加偏重靜謐以及私密的感受,需要對陰影、構造的細節進行強調,可採用吊蘭、紫藤花等進行一些必要的視線遮避;公共空間入口廣場、休息廣場、主題景觀、觀賞草坪的設計應注重線條動感且顏色艷麗,強調太陽光的照射、舞台暗示,體現人看人 交流渴望的樂趣,這樣的綠化配置不僅可以體現整套景觀設置的完整性也體現了整套景觀設置的細致度。
4 實現綠化配置合理性的意境創造
各類綠化植物是景觀設計中意境創作的最主要素材。一套完整的景觀設計園林中意境的創造能夠藉助於山石、建築、山水、植物、道路等等來體現,但經綠化植物產生的意境具有綠化植物獨特的優勢,作為綠化植物可應用的植物種類很多,植物不僅具有豐富的色彩、優美的姿態、美麗的芳名、沁人的芳香,同時還是獨具生命力的活機體,是可以作為人們感情寄託的,也可以使人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套景觀設計所想表達的意思。用各類植物進行景觀設計中的綠化配置進行意境創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利用優美的姿態。如竹,因其優美的姿態被稱為君子。2、利用豐富的色彩。如晚楓可以隨著季節的變換來變換顏色。3、利用沁馨的芳香。如夜來香、桂花都有獨特的味道,沁人心脾。4、利用美好的芳名。如合歡樹,寓意全家合歡。
5 小結在一個完整的景觀設計當中,綠化配置佔有十分重要作用,綠化配置不但可以給景觀設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又能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因此,景觀設計當中的綠化配置的合理性,在景觀設計中佔有不容忽視、舉足輕重的地位。
[2]張瓊.淺談現代居住小區景觀綠化規劃與設計[J].環境科學,2010.16(37).
❷ 農村住宅小區如何進行綠化景觀配置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富裕起來的農家住房情況發生顯著的變化,一幢幢新式樓房拔地而起。新農村建設在全國廣大農村熱潮興起,「中心村」和「示範村」也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對住宅周圍綠化提出了許多要求,總的目標是:春季有花,夏季有蔭,秋季有果,冬季有綠,觀花、觀果、觀葉、觀形兼顧,喬木灌木結合,常綠落葉結合,花卉草坪結合,屋頂地面結合,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結合,做到景觀和植物配置要簡捷、明快、自然、大方,使富裕後的農家置身於一種優美、潔凈、清新、閑逸的居住生活環境中。 小區綠化點綴 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應以鄉村生態系統為基礎,注重生態效益,以提高居住區的環境質量,保持和維護農村的生態平衡。小區綠化的一個功能是供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兒童休憩,因此,在綠地布置時,必須留有適當的休憩場地,以便居民活動與休息,切忌局部擁擠和封閉,使遊人無處停留而導致綠地被踐踏破壞。 小區院內通常可點綴精心設計的經典小品,主要為花壇、樹池、花池、座椅、園燈及小型雕塑等。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開辟一些小型亭廊、花架等。但所有的園林小區都必須體量適宜,經濟實用而美觀。在植物的選擇上,在蔭蔽處種植一些萬年青、蛇莓、二月蘭等耐陰植物。為了應對冬季低溫,還應考慮植物的耐寒性,可選擇玉簪、藤本紫羅蘭等。根據季節及主人的愛好,可選擇雞冠花、石竹、三色堇等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或月季、牡丹、山茶等花灌木。也可種植大麗花、美人蕉、風信子等球根花卉,或種植一些大花萱草、鳶尾等宿根花卉等。 綠地景觀設置 小區庭院綠地景觀設置以不影響住宅的採光為前提,臨近建築的基礎種植多選用低矮的樹籬或花籬,或多年生的草本花卉。綠地內以草坪為主或適當鋪裝,在相應地段點綴樹叢樹群,以增加庭院的識別性。如果庭院空間較大,周圍沒有高大樹木,可在住宅的偏西南方向種植一至數株分枝點比較高的落葉喬木或大灌木,以增加夏天的陰影面積,降低庭院的溫度,增加空氣濕度。適宜的樹種有銀杏、合歡、桃花、梅花等。在庭院的花壇、花池中多配置一些多年生草花或女貞、小檗等耐修剪灌木,這樣可以保持景觀的穩定性,而且還可節省維護費用。 還可以在花池、花壇邊緣或步行道邊布置一些應時花草,以豐富景觀色彩和季相變化。例如春季開花的種類有金盞菊、飛燕草、美人蕉、石竹類、花毛茛、鳶尾、芍葯等;夏季開花的種類有美人蕉、蜀葵、大麗花、天人菊、百合、玉簪、蔥蘭、桔梗、矢車菊、萱草類、晚香玉等;秋季開花的種類有荷蘭菊、百日草、雞冠花、鳳仙、萬壽菊、翠菊、紫茉莉等。農村各地可根據需要靈活選擇,裝點庭院小景。 立體景觀布置 農村住宅小區是以建築群體為主體的農村空間。因此,居住區綠地景觀配置時應盡可能地在有限空間內,創造更多的植物景觀,盡可能增加小區綠化量。庭院的牆面具有多種作用,如空間隔離和擋風是主要功能,圍牆的擋風作用取決於牆體的高度及通透率。一般認為圍牆擋風的范圍為牆高度的10倍左右,但不通透圍牆在下風一側會造成低壓區,形成旋風和積雪,加重對庭院內小氣候的破壞,因此,在沒有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最好建造通透率在50%左右的圍牆,這種圍牆可使風速降低25%至75%。從庭院小氣候的角度考慮,可以採用植物來構築圍牆,選用的植物有枸杞、珊瑚樹、藤本月季、檜柏等。 房屋或圍牆的牆面,直接影響到庭院小氣候。牆面的綠化裝飾就是廣泛採用而且十分有效地擴大綠色空間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爬藤植物的攀援性,向空間要綠色。可在牆基外,種植爬山虎、絡石等藤蔓植物,等藤蔓爬滿牆面時,既可降低夏季烈日帶來的高溫,還可以改善視覺環境,使牆面更加生動而色彩斑斕。 庭院道路 道路是小區的必備設施,道路布局要避免分割綠地,防止出現銳角構圖,而應設計成自然流暢的流線,且不宜過寬,道路拐角常設置一些舒適美觀的座椅或果皮箱等。庭院空間較大的,還可在道路一側或兩側建架空花槽,宜栽植一二年草本植物,如鶯蘿、牽牛、觀賞葫蘆等,也可栽多年生植物,如爬山虎、金銀花、凌霄。還可滿足不同季節需要,選擇適宜花卉品種種於槽內,以實現春季綠色滿院,秋季色彩絢麗的季相變化。或在道路一側栽植一些瘦冠幅的小喬木果樹,如柿、李、山桃、櫻桃、大棗、山楂等,這些路樹冠瘦、干高、不影響行人,不僅可賞花觀葉,更重要的是觀果時間長,充分體現出農村的風貌。
❸ 景觀綠化是什麼意思
就是各種板材貼面
園路鋪裝的基層、面層自上往下依次是:
面層(依實際面料為主如:花崗岩、萊州青、頁岩、荷蘭磚等等)
10×10mm厚水泥砂漿勾縫
20mm厚1:2.5水泥砂漿結合層
100~300mm厚混凝土墊層(厚度、或鋼筋混凝土墊層以施工圖要求為准)
素土夯實
以上只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基本描述,具體施工參照施工圖
❹ 怎麼搭配綠化園林景觀
我個人實習和做了一些種植設計作業的經驗,初期去看一些專業的種植設計的書可能很生澀,也不太好理解,你倒是可以考慮去實地的參觀一些好的例子,做的好的公園,廣場,看看別人是怎麼在色彩和空間形式上處理的。像做設計第一步一般都是模仿好的作品。這之後自己結合一些書本再總結下應該會有更大的幫助,然後最好是可以有以一些實際項目的參與和實踐。你書本的東西掌握的再好,真的設計起來,還是還有因為地域,季節,等各種因素的問題的。
❺ 關於園林景觀中的植物如何配置
居住區綠化是直接為居民經常利用與享受的一種綠化系統。居住區的綠化規劃,不僅要體現當代人們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還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之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相適應,力求在一定時期內盡量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區綠地設計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在栽植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在種植設計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做到一條帶一個季相,或一片一個季相,或一個組團一個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❻ 綠化景觀配套設施包括哪些
水電。景觀傢具。標示系統之類吧。
❼ 小區景觀綠化設計有什麼要求
小區景觀綠化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人們休息、健身、休閑娛樂的空間;堅持生態性原則,在設計施工中選用了大量抗污染,吸收有害其氣體的鄉土樹種;堅持簡潔大方、特色突出的原則,力求以流暢的綠化曲線,色彩鮮明植物配置,獨具特色的景觀小品,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堅持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功能分區,中心區以雕塑和噴泉配以景牆,廣場區以低矮花灌木為輔,自然休閑景觀區以健身,休閑為一體。
小區景觀設計要求:
一、 安全性。安全性需求是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的居住小區環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強歸屬感。安全性在設計中不僅體現在空間安全感營造方面,而且體現在景觀元素的設計上,例如,道路安全、水景觀安全和無障礙設施安全。
二、經濟性。經濟性是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宗旨。居住環境建設在把握經濟性的前提下,提高戶外環境的使用率。通過相對少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升居住區戶外環境效果,盡量減少軸線式噴泉水景、羅馬柱、尺度誇張的中心廣場、大草坪等與人的使用限度相背離的設計手法,在滿足生態功能要求的基礎上,使戶外環境設計真正為人服務,而非只是從感觀賞吸引人的眼球。
三、 地域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要把握地域的歷史文化脈絡。設計者在景觀設計之初要對居住小區所在的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等進行調研,通過對地域文化的珍視,使居住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我國幅員遼闊,景觀設計的主題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徵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小區景觀設計還應充分利用區域的小地形、地貌特點,一方面運用我國古典園林景觀營造的精髓,利用自然、依託自然;另一方面用現代的技術手法借景而造景,從而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
四、持續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體表現為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要真正體現生態的內涵。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不僅要提高居住區的綠化率,加大水體的面積,還要將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作為自然系統中的開放子系統,合理利用現有條件,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避免過多空間閑置,造成空間的浪費;避免超過實際使用需要的環境尺度;合理採用節能的活動設施和小品,避免不必要的豪華裝飾所造成的浪費。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提高,居民們勢必會對居住小區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當前看似完美的景觀設計在時間的長河中必會露出某些缺陷,因此設計者在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到更長遠的需求,為小區的未來發展留下餘地,以供日後居民根據他們的實際體驗進行建設。
五、參與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居民的參與具有重要的意義。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以參與交往的空間,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徵。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必須要能夠喚起居民的參與,讓居民享受生活在居住小區景觀環境中的樂趣。例如,設置一下互動性、體驗性強的景觀設施,能夠充分調動居民的參與性;還可以通過居民對環境的綠化、美化以及維護工作的參與,既讓環境滿足了居民的需求,又在參與的過程中加強了居民間的了解和認同,為居民的和諧交往也提供了一種途徑。
六、整體性。居住小區環境的整體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各類空間的設置比例適當,設施的配置位置、數量平衡,植物配置整體統一。在居住小區景觀的設計中,各類空間相互聯系,交織成網,形成住區的空間網路,這個網路要與居住小區整體規劃和諧統一。
七、識別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的識別性原則是指置身於景觀空間中的人們能夠輕松地對空間、方位等進行識別並作出快速的判斷。對於整個環境來說,只要方向明確,結構清晰,即使有局部存在一些認知模糊的區域也不影響整體環境的可識別性。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有許多方法可以提高住區的可識別性,如,樹立標志物、設計節點、創造獨特的景觀小品、形成特有的空間環境等。
八、私密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的私密性原則主要指在景觀設計中讓居民生活的私密性能夠得到保障。現代居住小區開發程度越來越強,容納的居民也越來越多,尤其與建築的底層相連的景觀設計應該考慮私密性處理。例如,可以在住宅前用柵欄圍出一定范圍,作為住戶花園,加強住戶私密感和控制感;還可以在圍牆設計時,將視線以下的部分設計成實牆,視線以上部分設計成欄桿或木柵欄, 視線可以穿過,這樣住宅內的人可以看到花園以外的情景,外面的人看不到花園裡面的情況,既保證了私密性,又阻擋室外的景觀引入室內。
❽ 園林景觀綠化設計需注意哪幾點
1.綠化
注重植樹造林為主要的綠化手段。從生態效益上講,植樹造林是搞好園林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的主要手段,其調節環境的功能比草坪、花卉強得多。
2.擋土牆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的擋土牆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高差處理方法,其形式多樣,可以為混凝土,石牆或者其他材質。合理、美觀地設置景觀牆,能有效地成為景觀中的亮點,為項目增色不少。擋土牆在選擇過程中,首先要對其承載力進行分析,根據地貌、水文、高差選擇合適的擋牆形式和材質,確保擋土牆在日後使用安全穩定,不發生傾斜,保證景觀效果的最佳性。
3.文化
要突出綠化文化特色。要注重將本地文化融入綠化建設,以提高城市綠化檔次。既可以將園林建設和歷史遺跡、古樹名木、人文建築等人文景觀的保護開發結合起來,突出園林的歷史背景。也可以注重發揮地方物種的優勢,突出城市綠地的地域特色。還可以大量運用雕塑、園林小品等藝術形式來突出綠化主題。
4.坡道
為了滿足無障礙設計等需求,在高差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設計坡道。台階和坡道結合設計,還可以產生很多豐富和有趣的景觀。
5.台階
台階可以是規則的,也可以是自然形狀的。自然式的石階與草坪做一些變化交融,既可以滿足行走的需要,又能給人以安逸閑適的感覺。大面積台階應用,利用高差可以很好的體現恢弘偉岸的氣勢,凸顯出尊貴華麗的建築主體,不過得充分考慮人體工程學,避免帶來疲累感。
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不是傳統的平庸設計,而是在綠化的基礎之上具有建築、美學、文學等與自然環境相輔相成的籌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