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大山裡的景色
『壹』 春天有什麼景色
是要寫關於春天的作文吧
那就仔細觀察哪些景物與冬天相比,發生了變化。
從上到下
空中:天變藍了;陰沉沉的烏雲變成了軟軟的白雲;燕子飛回來了;孩子們放飛到空中的風箏。
地上:草兒醒了,花兒開了;樹木吐了新綠;花叢中穿梭著蜜蜂蝴蝶;桃花分外嬌艷;光禿禿的大山披上了綠裝;田地里,布穀鳥催著農民伯伯開始帶耕牛勞作。
水裡:河水解凍了,嘩啦嘩啦的唱歌;小魚自由自在地嬉戲,蝌蚪忙著找媽媽。
大概就是這些景色了吧。
『貳』 《春日》[描寫一下詩中的景色]
【詩詞】春 日 宋·朱 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賞析: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名句賞析——「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點明出遊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彷彿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譯文 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叄』 春天有什麼景色
觀察春天景色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
空中:天變藍了;陰沉沉的烏雲變成了軟軟的白雲;燕子飛回來了;孩子們放飛到空中的風箏。
地上:草兒醒了,花兒開了;樹木吐了新綠;花叢中穿梭著蜜蜂蝴蝶;桃花分外嬌艷;光禿禿的大山披上了綠裝;田地里,布穀鳥催著農民伯伯開始帶耕牛勞作。
水裡:河水解凍了,嘩啦嘩啦的唱歌;小魚自由自在地嬉戲,蝌蚪忙著找媽媽。
『肆』 春日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
借處處春光說明義理無處不在的道理.就寫景而言,也很精彩.和煦的陽光,駘盪的春風,爭奇斗艷的花朵,似乎讓人感覺到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
『伍』 《春日》哪一句概括了春天的景象到底是哪一句
《春日》描寫了泗水之濱春天的美好景色,群芳爭艷,萬紫千紅,一片春光燦爛。詩寫得意境開闊,生氣蓬勃。詩人沐浴在萬紫千紅的大好春光里,在他的眼中,大自然處處飽含著無窮的生命力,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陸』 春日這首詩裡面的萬紫千紅是形容什麼的景色
形容春天的景色。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專光點染而成的,人屬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
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形象鮮明,是對美好春光的不盡贊美,寓情於景,語言清新活潑,尤其後兩句內涵豐富,一直廣為流傳。
萬紫千紅總是春亦即佛性、道無所不在之意。「春」這里是指孔子的大同世界。(《禮記·大同篇》)「總是春」表明了朱子贊同孔子的大同世界的前景,同時也表達了朱熹企盼未來之天道宏展,也決然了明了自己的歸屬,如司馬遷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史記·孔子世家》)
『柒』 《春日》所描繪的美景寫成一段話
《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為名句.詩的大意是: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識到東風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原詩
春日1
(宋·朱熹)
勝日②尋芳③泗水④濱⑤,
無邊光景⑥一時新.
等閑⑦識得東風⑧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題、春日:春天.
2、 勝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尋芳:春遊賞花.
4、 泗水:水名,在山東省.
5、 泗水濱:水邊,河邊.
6、 光景:風光景物
7、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譯文】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請採納~
『捌』 《春日》里有哪些春天的景色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內,踏青。
4、泗水容: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玖』 春日田園雜興這首詩里的景物有什麼
春日田園雜興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版未成。坐睡權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巫媼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騎吹東來里巷喧,行春車馬鬧如煙。系牛莫系門前路,移系門西系碡邊。
寒食花枝插滿頭,蒨裙青袂幾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靈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掃回,新開醪酒薦青梅。日長路好城門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尋春有好懷,雨余蹄道水如杯。隨人黃犬攙前去,走到溪邊忽自回。
種園得果廑賞勞,不奈兒童鳥雀搔。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漁綱蓋櫻桃。
吉日初開種稻包,南山雷動雨連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漲看看拍小橋。
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頭洗擇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
『拾』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寫出了春天怎樣的景色
「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盪.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