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景色作文
① 描寫山的景色作文300字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處縱覽,山中奇峰匯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崢嶸崔嵬。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艷,煙雲在峰壑中彌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里匯聚,在這里升華,賦予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的面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風騷。故而當之無愧地贏得「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溫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艷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邐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遊此峰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峰似絳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峰頂,氣候尚寒,春意姍姍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遊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嫵媚動人見長。全身著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艷無比;百鳥歡唱,悅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里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遊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於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別在暴雨過後,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雲海雖沒有秋冬雲海那樣沉著、渾厚,但也別有一番瀟灑、清麗。在雲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峰之間。日落並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別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御史、河南巡撫的凌桐,做記游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贊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綉。」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裡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跡)年輕時曾經就讀於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游覽》詩雲:「秋落秋風里,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牆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願相招」。該詩將秋日的黃山寫得眾花爭艷、峰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於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於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緻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盪,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望採納,謝謝!
② 作文描寫山的景色
大小冰山千姿百態,潔凈的冰面像龜背一樣裂成美麗的紋理,卻並不破裂,冰面像鏡面一樣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兩岸的山峰變化成各種有趣的姿態:有時像飄灑的仙女,有時像持杖的老翁,有時像獻桃的猿猴,有時像脫韁的野馬。 南極的冰山,頂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齊,顏色是藍幽幽的。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古人盛贊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雲」。 巍峨的雲峰上,霎時峭壁生輝;轉眼間,腳下山林雲消霧散,滿山蒼翠,掩映著雕檐玲瓏的古代建築群。 烏龍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陰,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仰望天湖山,只見那嵯峨黛綠的群山,滿山蓊鬱蔭翳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縹緲的幾縷雲恰好構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 仰望天台,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遊人似一個個小白點,零零星星散布在綵帶上,緩緩地向上移動著。 影影綽綽的群山像是一個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 遠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像調皮的孩子和你捉著迷藏。 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一位久經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地卧在那裡。 遠遠望去,整座雪峰好像一朵閃閃發光的雪蓮,不需要任何美麗的裝飾,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個最完美的奇跡。 在陽光下,遠山就像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離眼前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
③ 關於描寫山的作文急用
登泰山觀日出
十餘歲時便知「有眼不識泰山」一詞,但至今仍是「有眼未識泰山」.對位居五嶽之首的泰山始終深存嚮往與崇敬之情,因而離開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滿懷不登泰山非好漢之志乘車直奔泰安市。
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凌晨兩點我們便乘車來到登泰山的始點——岱宗坊。雖然山下有電動纜車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還是選擇了徒步登山,藉以檢驗一下自己的體質與毅力。3點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沉,我隨著眾多遊人一起邁上了登山的第一個石階。起初,上山的路階要比想像中的平坦得多,人們走得都很快,有些人與我一樣邊走邊數著台階。路上很靜,除了夜風偶爾送來松濤之聲外,能聽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腳步聲、微微的喘息與竊竊的私語聲。過了壺天閣以後,山勢漸陡,回頭望去,遠處的泰安市萬家燈火,五彩繽紛。向上看,夜色中朦朧可見的泰山,像無邊無際的城牆橫在眼前,大有與地同大、與天齊高之感。走著走著,原來擁成幾個方陣同行的遊人漸漸拉開了距離,步輕腿快的竄到了前面,心跳腳軟的不斷停步喘歇。路邊上,抬滑竿的山裡人三三兩兩地散坐著,兩眼緊盯著那些一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勢。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顯得寂靜,此時此地不由讓人想起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詩句。氣喘之中早已忘記踏過的石階究竟有多少,問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許多了,無奈只好放棄數一數泰山到底有多少級台階的念頭。
登至對松亭時,天色微明,雖有雲霧籠罩,但山勢仍依稀可辨,盡管山路更加險峻,好在已非「睜目盲行」,便再鼓起勇氣,直登南天門。站在門亭之下抬腕看錶:5點25分,從岱宗坊登至南天門耗時1小時45分。初秋的泰山充滿寒意,再加上登山之時汗透衣衫,被山風一吹不禁直打冷戰。好在善做生意的泰山後生在此開設了一個個專門承租棉大衣的鋪店,便不顧新舊,擠租了一件穿在身上隨人流登上了泰山的最高點——觀日峰。此時觀日峰的「觀日長廊」已密密麻麻地站滿了靜待日出的遊人,二、三千人十有八九身著草綠色仿棉軍大衣,面東而立,真像一支列隊待敵的「綠色軍團」。此時,眾人都懷著一個共同的心願——盼望那輪雖幾乎天天可見但在此地尚未見過的太陽早點躍出地平線。那種等待與企盼的焦急,絕不亞於在產房外踱步徘徊的父親急盼嬰兒哇哇墜地、母子平安時的心情。
站在觀日峰,舉目四望周圍雲霧環繞的群峰,果然是「一覽眾山小」,遠山近嶺皆入眼低,彷彿唯我獨尊。遙望東方,天際中幾抹灰色的浮雲中露出薄紗般光潔、柔和的晨白,而且不斷升騰、擴大,上部漸漸泛出了淡淡的紅色,使剛才還很灰暗的雲霧變成了白色。隨著那紅色越來越深、范圍越來越大,把整個東方都變成濃濃的紅色。猛然,像是一雙巨手拉開了天邊上的帷幕,比紅色的雲霧更火紅、更光亮、更鮮艷的太陽露出了一條邊弧,並緩緩上升。四周的雲霧似乎忍受不了她那光茫的照射而淡化、隱退,而太陽則以更勃發的生機迅速上升,並很快掙脫雲霧的纏繞、夜色的擠壓而躍出地平線。不知是視覺的偏差還是光線反射的結果,在這輪巨大的「火球」躍出地平線的一剎那,圓弧的底部好似拖著一根系在地平線上的粗大紅線,隨著「火球」不斷上升,那根紅線也越來越細直至扯斷,使太陽終於露出了她圓圓的、紅紅的臉盤,光芒映紅了天地江河、映紅了山峰樹木、映紅了觀日峰上的你我他……。
此時我領悟到為什麼人們都以能登上泰山觀日出為幸事與自豪,因為泰山日出的確是一幅難得賞見的絕妙圖畫。我在平原、在江邊、在湖畔曾數次觀賞過旭日東升,但與臨泰山絕頂觀日出東方,不論氣勢、色彩和心境都迥然不同,如果把在平原上、江湖邊觀賞到的日出比喻為溫柔多情的少女,那麼,在泰山觀賞到的日出就是婀娜多姿的天仙,其美、其艷、其妙你怎樣形容都不過分。
觀罷日出奇景收眼四望,但見朝霞映照下的泰山,群峰起伏,雲霧如海,濤涌波浮,九曲十八盤的石階小路似戲水游龍,在峰巒間若隱若現。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南天門緩步下山,我這個走慣了平路坦途的人簡直比蹣跚學步的孩童強不了許多。登山之時,一是天黑路暗不知其險,二是逞一時之勇不覺其難,只恨不能「一步登天」早抵山頂。下山之際,陡峭如天梯的山路之險盡收眼底,險峻之處雖有鐵欄相護仍不免心虛冒汗。飽嘗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滋味,待一步一石階地挨至回馬嶺,一段舉目可望的路程已累得腳痛腿軟。喘歇中從幾個挑山工身上受到啟發,只見他們不論上下,行走的路線都是「之」字形——從山路石階的一側起步斜行上下,行走了十餘個台階就到了山路的另一側,再轉身仍斜行十餘個台階又到了山路的那一側。初見時不解其意但仿之一試,不但身體容易保持平衡,而且也沒有「挫腳」之痛,這一「偷」來之藝使下山之難容易了許多。
歸途的路上,我還領略了泰山的另一景觀——碑刻。記不得一本什麼書中曾贊譽泰山碑刻為華夏名山之最,堪稱中國歷史長卷的縮影,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0多個君王到泰山封禪刻石立碑。
果然,沿途石壁之上,從古到今,篆魏楷草字體各異的碑刻隨處可見,尤以玉皇頂為最,四周山石上凡可視可鑿之處舉目皆是,足有幾百幅之多,有的洋洋數百字,有的僅一、二字,內容多是形容、贊譽泰山之雄偉雋秀,也有的抒發登山之豪情意趣,百態千姿甚為壯觀。在岱宗坊候車返泰安時,聽到許多遊人在高談闊論登山之得失。有人抱怨自己登山是花錢買罪受,太不值。我不知這些人是不是「有眼不識泰山」?誠然,從岱宗坊一步一個石階地攀至觀日峰,九曲十八盤遙遙十餘公里,7000多級台階一步一個新高度累在必然。然而當你迎著颯颯山風,凝目注視旭日沖破黑暗撕裂雲霧噴薄而出之時;當你站在泰山之巔舉目遠眺把「崇山峻嶺幾多秀,雲鎖高峰水自流。黃河千里飄玉帶,一輪朝陽滾金球」的絕妙景色盡收眼底之時;當你佇立在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面前撫今追昔之時,你是否與我同感不虛此行!因為只有親臨泰山絕頂,方能領悟孔聖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嘆,才能真正釋透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絕句。泰山,不僅歷史悠久,景觀雄偉,而且文化燦爛。難怪凡夫俗子、平民百姓都對泰山那麼尊崇,因為雄偉的泰山無愧於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縮影。齊魯行,游蓬萊仙境,賞嶗山秀色,謁曲阜孔聖,登東岳泰山,令我更愛錦綉之中華蒼翠神州,也令我增知長識,飽飲情趣。
啊,難忘齊魯地,不枉齊魯行!
黃山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處縱覽,山中奇峰匯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崢嶸崔嵬。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艷,煙雲在峰壑中彌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里匯聚,在這里升華,賦予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的面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風騷。故而當之無愧地贏得「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溫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艷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邐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遊此峰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峰似絳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峰頂,氣候尚寒,春意姍姍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遊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嫵媚動人見長。全身著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艷無比;百鳥歡唱,悅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里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遊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於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別在暴雨過後,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雲海雖沒有秋冬雲海那樣沉著、渾厚,但也別有一番瀟灑、清麗。在雲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峰之間。日落並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別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御史、河南巡撫的凌桐,做記游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贊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綉。」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裡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跡)年輕時曾經就讀於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游覽》詩雲:「秋落秋風里,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牆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願相招」。該詩將秋日的黃山寫得眾花爭艷、峰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於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於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緻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盪,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④ 描寫山水風景的作文
清晨,我去公園玩耍。忽然,星星點點的黃色吸引了我。
迎春花已經開始綻放了。它們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滿眼都是黃色。有的花從枝丫中抽出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蕊來。有的花卻已經開放不少時間了,招徠蜜蜂、蝴蝶。有的花苞含苞欲放,看起來馬上要脹破似的。
這么多的迎春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我能把一片艷麗奪目的小鈴鐺編成門簾,那芳香的氣味和優雅的氣質必將把我的屋子扮得別具一格。
我忽然覺得我彷彿成為了那一串小鈴鐺中的一員,穿著芳香四溢的衣裳,沐浴在陽光和微風中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一簇花都在盡情的舞蹈、歌唱。慢慢地,風開始休息了,我也停止了舞蹈,安詳地站在花的包圍中。
看著看著,我才想起來我不是迎春花,我是在看迎春花哪
⑤ 求:描寫山的作文 600字左右
寫景記敘文以描寫自然景觀為主,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等。自然景物是豐富多採的: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峰巒峽谷、春蘭秋菊各有特點。描寫自然景物,要注意對自然景物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掌握它們的特徵,這樣才能把山水風景寫得有聲有色,各具形態,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同樣寫海,可以寫出「月夜的海、星夜的海、狂風怒濤的海、清晨曉霧的海、落照里幾點遙遠的白帆掩映著一望無盡的金碧的海。」(宗白華《藝境》)。同樣寫霧,可以寫出「很痴情、很纏綿、很沉重」的太平山霧;「有七十三變」的廬山霧;「穩重、庄嚴、雄偉」的泰山霧。(彥火《山中霧》)自然景物本來是無生命的,但寫入作品中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獲得生命。描寫自然景物要善於抒情,做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這樣才能產生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怎樣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呢?通常有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於景等幾種方法。觸景生情是指眼前的景物觸動和引起了作者內在的思想感情。作者由此展開聯想,抒發出或溫柔委婉,或雄壯豪邁的情思。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借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來抒發自己的主觀感情。寄情於景是指作者在寫景時帶著某種主觀感情(如歡樂、悲哀、苦悶、彷徨、恐懼、煩惱等)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並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這種主觀感情熔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中,以客觀之景來寄寓主觀之情。 寫景還由於作者立足點(又稱觀察點)的不同而有幾種不同的寫法。⑴,定點換景描寫法。它的特點是立足點固定不變,描寫的景物可以變換,也可以不變換。這適用於表現某一個相對穩定、靜止的風景畫面。定點換景法主要有兩種:主觀式描寫。主觀式描寫立足點雖然固定,觀察者的視線卻有很大的活動自由,並且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的「月下的荷塘」、「荷塘的月色」就屬這一類。客觀式描寫。客觀式描寫與主觀式描寫的不同之處在於對描寫的對象只作如實的展示,客觀的反映,不加入任何一點個人的感情。如朱自清的《威尼斯》一文中關於聖馬克教堂的描寫。⑵,移步換景描寫法。它的特點是立足點不斷變化,描寫的對象也不斷變化。這適用於表現不同空間位置的景物畫面。移步換景法主要有兩種。移動式描寫。其立足點始終在移動變化中,沒有固定的點。描寫的對象有不斷變化的,也有始終不變的。如《紅樓夢》第三回中關於寧、榮二府的景象描寫。選點式描寫。其立足點雖然不斷變化,卻有相對固定的點,其描寫的對象有不斷變化的,也有固定不變的。如朱自清的《綠》從「山邊」、「亭邊」、「潭邊」三個相對固定的點來描寫梅雨瀑。作品中的景物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與作品的主題密切相關的。所以寫景必須服從主題的需要,服從情節發展的需要,要避免為寫景而寫景。 寫景作文 寫景就是對自然風光或社會景觀進行描述。常見的文題有:《可愛的家鄉》、《我愛家鄉的 山山水水》、《家鄉變了》、《我愛內蒙古》、《風景這邊獨好》、《我家的××》,以上 是寫家鄉的。還有一些如《初夏的早晨》、《雨中》、《校門口的那條路》、《我第一次到 ××》等,也都可以看做寫景的文題。
⑥ 求一篇寫山水景色的作文
早就聽說,桂林的景色非常美,去年「五一」,媽媽帶我到桂林去玩,我高興極了!我們乘火車到達了夢寐以求的桂林。 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桂花桂花,桂花飄香,這就是桂林的由來。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確如此,今天,我有幸揭開了桂林的真實面紗,領略到了這奇麗的風光。桂林有四大奇觀: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這里僅僅介紹青山、綠水、岩洞三大景觀。 首先,我們來到了象鼻山和疊彩山。 象鼻山在灕江上面,是桂林的城徽。在山的左下方,有一個洞,是由大象的鼻子和左前腿組成。山的姿態正好像一隻大象在河中吸水。在灕江水漲滿的時候,它又像一輪滿月浮在江面,波光粼粼。象鼻山旁邊還有很多風景區,如:愛情島等。 疊彩山,是桂林市內風景薈萃之地,包括於越山、四望山、明月山和鶴山峰。因山石重疊,在灌木和花草的襯托下,顯得五彩斑斕,故而得名。傳說能一口氣爬到山頂的人可以活到130歲,爬到半山風洞口,可以活到99歲。半山腰中的洞叫「太級閣」,其中的摩崖造像和石刻是旅遊人觀賞的好地方,藝術價值很高。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站在山頂朝下俯視,桂林城全景盡收眼底:灕江、解放橋、中正橋、伏波山、象鼻山等都能清晰地看見,難怪古人稱此「江山會景處」。 5月3日,我們從陽朔到楊堤坐了4個多小時的船,逆流而上,游覽了灕江。灕江是珠江的主幹流,全長437公里,灕江的水清凌凌得,嘩嘩地流著,一望無際,像無邊無際的白色「大草原」。 峰巒疊嶂,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里畫廊,主要景點有:螺絲山、九馬畫山、黃布倒影等。這里景色秀美,因水的流動,山也彷彿流動起來,因此,20元新版人民幣背面的圖案採用了黃布倒影。山的姿態隨船的位子不同不斷變化,灕江之奇還在於山光水色之變化。在早晨、在中午、在黃昏,各有其姿勢,千變萬化,尤其是雨中的桂林。人們說:「桂林最美的時候是雨桂林。」我們正趕巧,碰上了雨中的灕江。一上船,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這場雨足足下了半個多小時,終於停下了。雨過天晴,太陽笑,空氣清新,江面上浮動著一層輕紗般的雨霧。此時的山水更有一種朦朧之美。 九馬畫山是灕江中的名山,峭壁面江而立,岩石輪廊,呈現出許多層次,這些線條的陰暗及色彩的變化,彷彿壁上有九匹駿馬。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和陳毅將軍曾到此一游,遊人到此,都要一一點數。 5月4日,我們去了蘆笛岩。 蘆笛岩,在桂林市西北7千米處的光明山上,因洞口長有蘆荻草而命名。它是一個地下溶洞,深240米,長約500米,最寬約90米,洞內石鍾乳、石筍、石帳、石幔、石花玲瓏多姿,景象萬千。比如:「瓜菜豐收」、「寶鏡照蜈蚣」。「瓜菜豐收」上長有像豆角、像西瓜、像絲瓜、像包菜等形狀的「瓜果蔬菜」。「寶鏡照蜈蚣」是一面像鏡子的石頭照著一條蜈蚣,其神態和形象逼真極了!桂林的山水有一個特點,是:三分原形,七分想像,越想越像,不想什麼也不像。因此,組成了雄偉「宮殿」,奇峻「山峰」,擎天「玉柱」,無邊「林海」,無不雄偉瑰麗,耀眼奪目,故蘆笛岩享有「天然藝術之宮」的美稱。蘆笛岩洞內還有很多景象,景色壯麗迷人,美不勝數。 ………… 美麗的桂林,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鼎鼎有名,八山一水一分田,兩江(是指桃花江、灕江)四湖(是指杉湖、榕湖、西湖、桂湖,桂湖在疊彩山腳下,已被人工填平)一條路(是指中正路),風景異常美麗,真不愧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和「行在桂林市,人在畫中游。」
⑦ 描寫山的景色的作文300字左右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處縱覽,山中奇峰匯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崢嶸崔嵬。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艷,煙雲在峰壑中彌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里匯聚,在這里升華,賦予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的面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風騷。故而當之無愧地贏得「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溫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艷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邐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遊此峰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峰似絳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峰頂,氣候尚寒,春意姍姍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遊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嫵媚動人見長。全身著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艷無比;百鳥歡唱,悅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里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遊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於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別在暴雨過後,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雲海雖沒有秋冬雲海那樣沉著、渾厚,但也別有一番瀟灑、清麗。在雲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峰之間。日落並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別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御史、河南巡撫的凌桐,做記游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贊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綉。」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裡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跡)年輕時曾經就讀於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游覽》詩雲:「秋落秋風里,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牆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願相招」。該詩將秋日的黃山寫得眾花爭艷、峰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於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於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緻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盪,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⑧ 急需一篇關於描寫山景的作文
人們都說,秋天的香山最好看。深秋時節,我們去香山旅遊,那天陽光明媚,天氣十分晴朗。我和爸爸、媽媽、姐姐一起坐車去香山,聽同學說那裡的景色如同一幅會動的畫,他們還說只有到了香山才知道它的名不虛傳。
離香山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遠遠的就看見了連綿起伏的香山了,起伏的山中點綴著一片片紅稠子似的楓葉。一陣秋風拂過,楓樹來回搖曳著,好像一片烈火在山坡上猛烈地燃燒,誰見了都會發出贊嘆:這景色真是太美了!
走進香山公園的大門,便可以看到路兩旁都布滿了菊花。它們吐蕊展瓣,爭艷斗麗。紅的像燃燒的火焰,黃的如耀眼的黃金,粉的像西天的晚霞,每朵菊花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兒。繼續向前走,周圍的小草都變黃了,陽光照在草地上,好像大地上都鋪上了一層金色的被子。那一棵棵四季常青的迎客松仍然那樣從容地迎接著來來往往的遊客,它們是那樣挺拔,那樣蒼翠。
我們開始向山頂爬,只見滿地都是紅葉,小路旁邊德楓樹上都長滿了似火的紅葉,微風吹來,一片一片的紅葉都飄了起來,好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被這景色深深地陶醉了,也被迷住了。
我們鼓著勁一直往上爬,終於爬到了香爐峰,我看了美麗的天空離我們這么近,我正看著,媽媽叫我:「倩倩,快過來看,多美呀!」我急忙趕過來,從上往下看,哇,太美了,底下全是紅葉,簡直就是一副美麗的動態畫卷。美麗極了。我禁不住脫口而出:「香山的美果然是名不虛傳呀!」
香山,真是旅遊的好地方,我喜歡美麗的秋天,更喜歡深秋的香山紅葉。
⑨ 寫山的景色作文
大小冰山千姿百態,潔凈的冰面像龜背一樣裂成美麗的紋理,卻並不破裂,冰面像鏡面一樣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兩岸的山峰變化成各種有趣的姿態:有時像飄灑的仙女,有時像持杖的老翁,有時像獻桃的猿猴,有時像脫韁的野馬. 南極的冰山,頂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齊,顏色是藍幽幽的.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古人盛贊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雲」. 巍峨的雲峰上,霎時峭壁生輝;轉眼間,腳下山林雲消霧散,滿山蒼翠,掩映著雕檐玲瓏的古代建築群. 烏龍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陰,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仰望天湖山,只見那嵯峨黛綠的群山,滿山蓊鬱蔭翳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縹緲的幾縷雲恰好構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 仰望天台,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遊人似一個個小白點,零零星星散布在綵帶上,緩緩地向上移動著. 影影綽綽的群山像是一個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 遠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像調皮的孩子和你捉著迷藏. 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一位久經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地卧在那裡. 遠遠望去,整座雪峰好像一朵閃閃發光的雪蓮,不需要任何美麗的裝飾,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個最完美的奇跡. 在陽光下,遠山就像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離眼前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
⑩ 寫山上的景色作文
大奇山又稱「寨基山」,史稱「江南第一名山」,是一處以森林資源為主體的自然景觀,是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來時,下著毛毛細雨,山上蒙蒙朧朧,我們攀棧道、渡索橋,一路登山涉水,其樂無窮。自有一番「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怡然情趣。
我們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登山,因為在下雨,山上迷濛一片,如仙境一般,給大奇山又增添了不少神秘感。一路上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與花鳥做伴,聽著淙淙的泉聲,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越往上爬,泉聲就越大,眼前一座索橋,索橋是木製的,搖搖晃晃。橋下幾只活潑可愛的小青蛙游過,別有一番情趣,生活中的美作文《山上的美景作文》。過了索橋,哇!好壯觀的奇山飛瀑!因為昨晚下了雨,水急而大,風一吹過,泉水如輕紗般灑向空中,好美!再往上走,原來上面有一個天池,泉水從山頂流下來,流到天池裡,再順著天池流下去,形成瀑布。天池的水藍里透著綠,清澈見底,裡面還有幾條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泉水們你追我趕,在連接處拍打卵石,濺起無數水滴。
山路既陡又窄,鵝卵石鋪的山路,走上去十分舒適。一路上除了能聽見淙淙的泉聲之外,還是泉聲。有時,幾股清泉從山上流下,遮斷路面,我們踩在水上,濺出一朵朵小水花。
這一切,瞬間變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這幅畫沒有那位畫家可以臨摹出,也沒有哪位畫家可以用他的畫筆來把它畫下。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