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攝影景色

攝影景色

發布時間: 2020-12-13 07:10:31

A. 風光攝影中有哪些構圖技巧

結合風景拍攝的人像稱為風景人像照片,屬於人像攝影的一個品種。若以表現景物為主,人在畫面上顯得很小,成了風景的陪襯,就屬風光攝影了。所以,拍攝風景人像,無論留影紀念還是攝影創作,如果把人拍得遠而小,雖見身影但難辨容顏,就可能嚴重影響留影效果或神形表現,因此應近些拍攝,把人拍得大些才好。
所以我們拍攝時應注意畫面的比例,一般來說,全身像相當於邊高的1/2-3/4,大半身像相當於邊高的2/3-3/4,半身像相當於邊高的3/5甚至4/5(拍攝半身照片時強烈建議大家使被攝人的眼睛處於離畫面頂端下方1/3處)。人的頭頂離畫面上邊應有適量的空間,以看上去協調並有一定的舒適感為宜,不能給人一種壓抑感。
許多人都喜歡風光攝影,有時甚至不惜長途跋涉去搞創作,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拍不出自己需要的效果,好像看到的和實際拍到的是兩回事。
,我們要表現的是什麼,然後再按我們的拍攝意圖去構圖。畫面構圖除了特殊需要以外,一般應保持平衡,否則就會偏重或形成不穩定感。或者雖不平衡對等,但視覺上要覺得平衡,左右並不偏重。為了使畫面平衡,除了採取對稱式構圖、或者通過畫面透視的杠桿作用進行布局外,還可以藉助視覺心理的杠桿感、穩定感----兩壓千斤布局取得均衡。比如,畫面的左半部是一座高聳的山峰,畫面右下部是水面,上部是天空,由於景物及其影調存在強烈的對比,畫面顯得左重右輕,構圖很不各諧。假設在畫面右下部的水面有一隻帆影,或者在畫面右上部的天空有一隻飛鷹,帆影或飛鷹即使很遠很小,與高山相比微不足道,但畫面左部高山的偏重感就會消失,整個畫面的構圖就顯得均衡。
再如,畫面右上部是一幢樓房或一座高聳的山峰,畫面左下部是一片廣闊的綠地,這樣的畫面顯然頭重(右上重)腳輕(左下輕),顯得不平衡。假若適當選擇取景角度,表現出綠地上的一群牛羊或一群在草地上玩耍的兒童,盡管牛羊和兒童本身並不能與樓房取得實質上的平衡,但由於寫實物對應布局,就具有均衡構圖的相當分量,使畫面看起來並不見得左輕右重,從而取得了視覺上的平衡。
構圖時保持平衡的同時,還要注意畫面的反差。有時,在我們要拍的景物中,一部分亮度很大,一部分亮度很小(很暗),會讓相機的測光系統顧此失彼:如果按亮部曝光,暗部就會一片漆黑,毫無層次;如果按暗部曝光,亮部就會白茫茫一片,失去了細節。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膠片的感覺特性:每一種膠片都有一個曝光寬容度,即允許曝光過量多少或曝光不足多少,對一般的日光型膠片而言,可以曝光過量3級,但只能曝光不足1級。超過了這個限度,所拍攝的景物就會失去層次。
所以,當我們遇到景物反差很大的情況時,我們就要盡可能照顧暗部,即我們先按亮部測光,然後在測光的基礎上,增加2-3級曝光量進行曝光,這樣,亮部雖然曝光有些過量,但已照顧到了暗部,使暗部的層次大大地豐富了,而亮部的層次雖有所損失,但還有相當的層次,還不至於影響到整個畫面。
此外,構圖時還要注意景深的控制。比如,我們的拍攝對象是一朵潔白的蓮花,那麼,我們就應該使用大光圈,以獲得小的景深,使蓮花前後的景物虛化,以突出主體(蓮花),如果我們拍攝的是山水風光,則就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的景深,這樣才能突出山水的秀美。
還有一點必須注意----千萬不要圖省事而不使用三角架。使用或不使用三角架有時甚至會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特別是在使用長焦的鏡頭時),因為一幅好的作品一般都要作放大處理,輕微的抖動在小幅照片中或許看不出來,但一經放大,抖動的痕跡就會顯露無遺。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三角架+門線。

B. 攝影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寫怎麼區分

所謂「攝影」,就是對一些景物的局部或者全部進行拍攝,以被攝物體的獨有特徵之美來吸引觀眾。但在拍攝時近景時,通常由於相機離被攝物體很近,所以很容易因為相機的舉握不穩定而影響像質。不過你可以通過購買一些適當的器材來克服這些問題。

使用三腳架

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腳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地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C. 如何拍好風光攝影

選景構圖置身於廣闊的天地間,茫茫的大草原上,誰不是滿懷激動想把周圍一些美麗的景色都記錄下來。但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和普通遊客之間差別第一步就在於攝影師知道有所取捨。 作為一個置身於大自然中的你,景色給你的感受是全方位的。而作為一幅攝影作品,你給觀者傳達的信息卻僅限於作品的邊邊框框之中。也許很多人文類的作品還包含了圖片外的故事,但是我比較反對風光圖片也要用拍攝者的旁白或者圖片外的注釋來讓觀眾「恍然大悟」。你所傳達的一切信息應該就在作品中,甚至絕大多數情況下作品的名稱都是無足輕重的,或者僅僅是作品的一個記號而已。 因此作為拍攝者的你就不得不仔細考慮,你興奮得像拍攝下來的內容,是否能通過這小小的底片傳達給觀者。最常見的就是,大家為自然界的廣闊壯美所感動,殊不知這個「壯美」最難於拍攝下來。你感覺到被群山環抱,但是照片上卻只能看到一兩個山頭。所以說學習拍風光攝影,第一步要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當然這並不是說缺少了切身的體驗,風光圖片所傳達的信息一定比不上身臨其境。恰恰相反,由於經過了拍攝者的精心篩選,摒棄了畫面以外的干擾因素,再通過攝影技法上的加工,誇張,好的攝影作品甚至超過原本的自然景觀。因此對風光攝影最簡單的評判標准就是看其是否比原始景物更讓你感受到美感。大師級的攝影家甚至能夠在圖片中加入很多主觀的情緒或者意境,這就更加難得了。 看多了風光圖片,覺得其中的選材不外乎兩種類型: 一種是以單一的主體的美作為畫面主題,比如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不論是什麼,總之是這個一個主體的美或者奇異打動了你。這類照片有時不能算作純粹的風光攝影,算作小品更加合適。此時你的全部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如何表現這一主體的美上。所拍攝下來的絕大部分只是這個主體,甚至只是主體的局部。千萬不要小看了局部,有的時候打動你的只是一個局部,不經過仔細思考,拍了一張整體的照片就會失敗了。我手頭的經典圖片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一道小河彎角,一棵古樹的樹干。就是這些,但已經足夠了,不要再多,適當的輔以環境背景(一定要能夠使主體醒目的背景),一張好照片的構成就足夠了。 首先,我想特別強調一下在這樣的照片中景色應該有層次結構。遠景,中景,近景,一定都要是你考慮得因素。人的視覺容易集中在一點上,但是圖片中,卻是處處實在的,這也正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拍攝的時候死盯在一處覺得好漂亮啊,洗出照片不是周圍的東西淹沒了這點「美景」,就是出現了不和諧的元素。 因此拍攝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由近及遠觀察畫面,仔細細考,每一個層次是否都安排了和諧的元素。這些元素之間,是否構成了一幅統一的畫面,是否有哪些是沒有意義的,哪些是應該加強的。如果這遠中近景色之間還能有一些有節奏的變化,那將更加完美。試著培養這種全面觀察取景器的習慣,因為鳳光片不想其他類型的攝影,主體完美度可以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張照片的成功,風光片一定要做到處處完美。 這里有兩點比較實在且需要注意的因素。第一是天地比例。去看看那些遊客拍攝的「到此一游」,和大師拍攝的風光作品。最容易找到也最用以糾正的問題就是天地比例。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風景的平視,當然出來的就是半天半地了。這個時候問問你自己,真的需要那麼多天么?或者真的需要拍攝地面么?我相信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否定的。暫且不說天地各半的比例讓你的曝光十分困難,也不說一比一的比例是多麼的缺乏生趣。就是思考一下到底吸引你拍攝的原因,也不難發現天空與地面的景緻並不是可缺的。雖然我們飽受城市裡面空氣污染的困擾,羨慕自然界純凈的藍天白雲,但看久了其實這是最平淡無奇的景緻,除了感嘆一聲以外,不會有更多的收獲了。所以要敢於壓縮天或者地的比例,甚至大膽的裁掉他們。你不拍出天,沒有人不知道地上面有天,你不拍出地,也不會有人懷疑你是站在太空還是哪裡。只有當兩者真的互相依存的時候,才需要相互兼顧,而且多數情況下也是1:2的比例,這樣顯出更加生動。記住這一點,風光攝影沒有必要既有天又有地。 第二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拍攝這類多主體較廣闊的場景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神」,也就是畫龍點睛之筆。有很多照片構成也合適了,曝光也准確了,畫面也都清晰了,但就是讓人看了缺少點什麼。少的就是這個「神」。這個神可是一個人,一輛車,一匹馬,一片草叢,甚至是一個虛影,但是一定要這么一個讓觀者最終把目光定格在其上的元素。這樣一幅照片才會活起來。再明確一下,這個神,不一定是一個點元素,指的是雖然處在畫面中,卻又有別於其他(比如受光上,形態上)能夠讓觀者對你這副作品總攬全局之後注意力還能回到這里的元素。 羅嗦了這么久,一張圖片差不多也就構成了。其實正是這些構成圖片的元素決定了風光攝影的構圖,什麼對角線也好,平行布局也好。都是在強調如何安排這些元素。絕大部分情況下,構圖沒有教條的規律,只是一個人藝術修養的體現,你看著舒服就好,至於別人看著是否舒服,就看你的藝術造詣了。一個非常有效且簡單的檢驗構圖的標准就是,這個畫面是否可以再被剪裁,完美的構圖應該是不可能再作刪減的。 最後再說一點,對一個景色,要盡可能嘗試從不同角度選取拍攝,每一個角度都有不同的效果。在前幾期的《攝影世界》中就有一個大師,對同樣一個景色(瀑布,花叢,石塊)拍攝了七八張不同角度的作品,的的確確各有千秋。這樣的拍攝才能讓你絕不後悔。

D. 風光攝影的選擇拍攝風景

所有的照片都需要一定的焦點,風景照片也不例外。實際上風景照片如果沒有焦點,畫面會顯的很空洞,並且看照片的人會因為找不到焦點而無法感知照片想表達什麼而很快走開。在風景攝影中,焦點可以以很多種形式出現,比如建築物,樹枝,一塊石頭或者岩層,一個輪廓等等。
除了考慮選擇什麼樣的焦點外,更要考慮將檢點放在什麼位置更為合適。第三定律(rule of thirds)在這種情況下會很有用。 在風景攝影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天空。
很多風光攝影都會有大幅的前景或者天空,除非你的照片可以滿足其中任何一條,否則照片就會顯的很無聊。如果你拍攝時恰好天空的景色很乏味無聊的話,不要讓天空的部分主宰了你的照片, 可以把地平線的位置放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但是前提是你應該確定你的前景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你拍攝時天空中有各種有趣形狀的雲團和精彩色澤的話,把地平線的位置放低,讓天空中的精彩凸顯出來。
你也可以考慮用圖像修改工具或者通過使用濾鏡來突出強調天空。(比如使用偏振濾鏡來加深色澤和對比度) 當你發現一個值得拍攝的場景時,下車拿出相機,開機,翻過柵欄,把相機舉到眼前,左右轉轉,選擇不同的焦段,然後在趕去另一個景點點按下快門。
我們都會這樣做的——但是這樣並不能讓我的得到想要的那種可以吸引人的照片。照相時多花點時間,嘗試找找更多的興趣點。或許可以從找一個不同的拍攝地點開始(轉轉小路,尋找個新角度),趴在地上從低角度拍攝。或者找個有利的高點進行拍攝。探索周圍的環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的嘗試,你會發現一些真正獨一無二的東西。

E. 如何拍攝山林風光景色的攝影技巧

1、典型的三分法構圖
為了構成穩定的畫面,可利用景物輪廓,橫向三等分畫面,而把被攝主體擺在黃金分割線位置上。右邊這幅圖突出了草原的秋意,而且攝影者在取景時特意加大了草原所佔的比重,使其處於畫面下方的1/3處。
2、用色彩對比來表現草原與樹
草原與樹木攝影的目的在於表現清新感。所以,當攝影者在拍攝草原上孤立的一棵樹時,既然決定攝影主體是樹木,就要大膽排除周圍多餘的被攝對象,而將攝影的重點放在色彩的對比上,並突出表現主體。下面兩張照片均以水平線構圖,並將一棵樹縱向安排在黃金分割線交點上,而樹木的陰影則增強了畫面的穩定感。
攝影者應對准前景中的亮部對象,用點射光拍攝,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背景色調變暗,以體現出整體的高調效果
3、用逆光來拍攝草原
對於平凡的風景,攝影者利用逆光下強烈的光線效果和景物投影,就足以設計出美麗的畫面;或者利用草原一角、五彩雲霞及樹木本身的剪影輪廓,就可以表現出畫面的氣氛和光影魅力。
在夕陽的照射下,一般會有很多冷暖色調對比的場景,用心去構圖並拍攝下來,在相機里的這種對比效果會比肉眼看到的更加鮮明。

F. 贊美「景色攝影」的句子有哪些

  • 有一種草,葉子碩大,秋風下,依然蒼綠,只是叫不上名兒,卻有超強的生命力。

  • 連續幾天陽光很好,晴空萬里,和風習習,更讓人體會到鄉村裡秋天的詩情畫意。

  • 幸好今年沒有霜凍,朵朵棉花藏在綠色或褐色的大葉當中,層層疊疊,如白花錦緞,好美!

  • 糖菜油綠。苦菜花發紫。蒲公英打著金黃色的小燈籠。雪白的棉花遍地芬芳。生命的感召力遠遠勝過秋的傷殘。

  • 秋風浩盪,萬物遂即枯榭,朵朵棉花,款款情深,雁過聲聲,留不住秋意,不得不心生傷感,秋色有深到淺,倒是時光,不厭不倦,重復著莊稼人寂寞的日子。

  • 這個小城,步入冬天就立馬變了顏色,還沒來得及等我換件衣服就開演了。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還沒想好,我不適合做主角,只能在配角方面下功夫,極力配合主角旦,生的表演。紅紅火火的演完這場戲,讓北方的冬天刮目相看。

  • 雲霞升起來了,從那重重的綠葉的斡隙中透過點點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縷一縷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淺黃色的薄光。

  • 當落日沉沒銀灰色的暮露籠罩著草原的時候,你就會看見無數點紅火光,那是牧民們在燒銅壺准備晚餐。

  • 夏天,草木個性茂盛,冬青樹的葉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樹枝繁葉茂,給人們撐起了一片濃濃的綠陰。

  •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麗:到處放射著明媚的陽光,到處炫耀著五顏的色彩,到處飛揚著悅耳的鳥叫蟲鳴,到處飄盪著令人陶醉的香氣。這是綠的世界、花的海洋。

  • 仰首望上去,湛藍的天空下,陽光燦爛地做著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懸崖峭壁奇石怪壘的身架,更是把人們所有的崇敬和贊嘆都寫在了高處。

G. 拍攝風景有什麼推薦的鏡頭

想配鏡頭,首先你需要考慮你打算如何拍風景?你是拍攝旅途景色?還是拍星空?還有每次專拍攝你打算帶幾屬個鏡頭?你必須首先確定你的拍攝對象,才能確定合適的鏡頭。按理買你所能負擔的起的最貴的鏡頭,成像質量一定不會差,但是,有時我們或許只是發個朋友圈而已,並不需要那麼好的成像質量而多花了不少錢。所以要堅信,沒有最好的鏡頭,只有最合適的鏡頭。
由於不清楚樓主的機身,便以我而言了,我出門最習慣帶的是24-105或者24-240,無他,就是方便。想像帶一堆定焦出門,即使不考慮重量,光是每一個景點要不就靠走,要不就頻繁換鏡頭,想想就頭疼。
所以,如果只是旅途攝影,我建議你帶一個素質稍微好些的變焦就行,比如我常帶的24-105F4加16-35F4做備用。
最後的建議,買鏡頭不要頭腦發熱,一定要明確自己想要拍什麼,有條件最好能去實體店試試。

H. 風景攝影

一、風景攝影的特點 1 題材廣 我國幅員遼闊,風景攝影的題材十分廣泛。名山大川的壯麗景色,工業基崐地的蓬勃景象,農村田野的誘風光,城鎮建設的嶄新面貌,少數民族的風地人情等等,為風景攝影提供了取之不盡竭的豐富素材。 2 意境深 風景照片擅長以景抒情,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來表達或寄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風景照片一般都具有很深的意境,能引起人們的深刻聯想。一個有經驗的攝影者,總是善於尋找自然景色中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形象,並用攝影藝術技巧把它們表現在畫面上。因此一幅好的風景照片,並不只是單純地表現自然外貌,也不是單純地追求形式上的美,色彩上和艷,而應具有深刻的主題 。 3 畫面美 大自然的美,經過拍攝者的藝術構思,技術加工,便成為畫面優美的風景照片。畫面的美,是直接為照片內容服務的。為了深刻表現照片的主題,在取景時,對與表現主題無關的景物,就不要納入畫面的構圖中。因為,如果只注意形式上的裝飾,往往會降低照片的感染力。 4 色彩鮮 自然界各種景物的色彩極為豐富,當這些景被記錄在彩色感光片上時,就使得風景照片的色彩格外豐富、鮮艷。即使記錄在黑的感光片上,畫面景物的層次也十分豐富。這是風景攝影區別於其他攝影的又一個特點。 二、 風景攝影的一般要求 1 主題要鮮明 在拍攝風景照片之前,一定要有明確的拍攝意圖,照片的主題 和表現內容,心中要有設想。根據這一要求,在拍攝風景照片時,要大膽取捨,把不必要的,雜亂的景物從畫面上避開,使主體在位置遠近、形體大小、色調對比上都能處於主要地位。使畫面集中,生動而優美。 2 特點要抓住 風景照片要反映不同的地方特色,使照片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在拍攝工業風光,城市風光,農村風光時,除了要注意反映地區特色外,還要注意時代 的特色,要拍攝那些最能反映我們時代本質的畫面。 3 重點要突出 拍攝表現我國自然界新事物,新面貌的畫面,是風景攝影的主要任務,也是拍攝的重點。風、花、雪、月、小橋、流水等小景,固然可以調節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不能把它作為重點來表現 。 三、 風景攝影實踐 1 空間的表現 風景照片所攝的景物,要前後分明,有一定的深度,這樣才能增加表現力。利用逆光可以加強空氣透視,並從色調上分清前後景的距離。利用濾色鏡,也可加強或減弱透視感。早晨或傍晚拍攝風光,可以利用雲霧,使景物具有遠淡近濃的透視效果,增加照片的空間感。因為雲霧能反射陽光,遠處霧濃,反射光線強,底片感光多,景物色調就淡;近處霧薄,反射光線弱,底片感光少,景物色調就濃。 2 時間的表示 一張風景照片,要交待拍攝的時辰。清早,遠景處於濃霧的籠罩中,顯得朦朦朧朧。這時太陽從東方出來,透過晨霧散射出光茫,能給人以清新悅目,奮發向上的感覺。傍晚,火紅的夕陽散發出絢麗的霞光,給周圍的景物披上濃裝,配上適當的濾色鏡拍攝,畫面的氣氛更加濃烈,富有感染力。拍攝城市風景和工業風光,可以利用夜晚的燈光,渲染夜間活動的氣氛。 3 天氣的表現 風景照片為交待畫面的背景,增強藝術效果,往往很注意天氣的表現 。拍攝雨景,霧景,由於雨水,霧水的反射作用,光線產生變化。有時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在陽光下拍攝時,前後景物容易疊在一起,不易分辨,有時利用濾色鏡作用也不大。但是,在雨天、霧天拍攝,照片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朦朦細雨水的反射,能把景物、燈光映成倒影,使畫面非常優美。 雪景的效果也很別致,下雪時光線昏暗,這時拍攝雪感難以表現,當陽光出來直射地面積雪時,會出現雪面光亮而景物鮮明的景象,這時如果加用黃濾色鏡,用逆光拍攝,雪地的影調層次就能顯得豐富,雪的質感也比較強。雪面反射光線的能力強,拍攝時要戴遮光罩,以免反射光線進入鏡頭。逆光拍攝的曝光時間,應按景物的陰暗部分計算。雲彩,對於風景照片具有點綴裝飾,豐富內容,調整畫面構圖的作用。常見的雲彩有浮雲、朵雲、片雲、條雲、魚鱗雲、雲海等,應該根據季節特點和照片內容來選擇。拍攝時,加用淺黃,中黃濾色鏡,可以增加雲彩的效果。 4 焦點的調節 風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它會使人產生不快的感覺。因此應該對准主要被攝物調節焦點,使前景越清楚越好。如果使用小型照相機,加上廣角鏡頭,幾乎在拍攝風景的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必須的清晰度。但這樣的清晰度對照片的整個深度表現並無好處,因為照片的意境減弱了,風景一目瞭然,沒有趣味。為確保風景照片的意境,景物清晰度的范圍不宜放得太大。應該把畫面的最大清晰度用在主要被攝體和前景上,而使所有遠處的物體稍微散焦。這樣,畫面的層次豐富,主次分明,意境較深。 5 曝光的控制 風景照片的曝光,應以主要被攝物為准,要求對它要獲得准確的曝光。同時,風景陰景部分也必須保證曝光量,因此,根據被攝主體確定的曝光量,常常需要稍稍增加,以便表現出陰影部分的細節。一般地說,以夕陽做背景的剪影照片,要根據景物光亮部分進行曝光。而對於深邃幽暗的森林景色,或者被逆光照明的風景,則應該根據景物的陰影部分曝光,而且最好能使用寬容度較大的感光片。 拍攝有動體出現的風景 ,曝光時間要短,特別是動體們於前景的時候。而拍攝瀑布、噴泉以及浪花的風景時,曝光時間不宜太短,否則會把水拍成凝結一樣,失去動勢,一般以1/10-1/50秒為好。拍攝焰火的景象,快門速度也不宜短,必須以秒計的曝光時間,使畫面上能看到焰火行程的全部痕跡。拍時,需將照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如果景色中的天空、海洋、湖泊或雪景在畫面上占很大面積,曝光時間必須減短。另外,使用濾色鏡時,要考慮到它的倍數,適當增加曝光量。 6 動體的安置 人物和其它運動的物體,如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等,出現在畫面上,會使風景更加生動,使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感。但動體的活動要與畫面其它景物 相協調,無論人的神情、動態、姿勢和其它動體的大小、方向,在畫面上都要安置適當,既不喧賓奪主,又不成為累贅。為了拍攝有動體出現的風景照片,必須使用感光寬容度大而感光速度高的感光片,否則,就不可能運用濾色鏡,也不能充分使用較小的光圈。 日落和日出拍攝的小技巧 日出日落風光照是旅遊攝影愛好者必不可少的題材。攝影,表現的是光與影的效果,而日出日落時分,太陽的光線角度低,光質柔和並且呈現出暖色調,整個畫面充滿著誘人的魅力,因而是風光攝影最佳時機。 拍攝日出日落,首先要把握好太陽升起落下的時機,以及具體的位置,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時間和位置。當太陽完全升起後不久,光線由紅轉白,原本的光影氛圍亦隨之消失。所以說,拍攝日出日落一定要在太陽剛剛升起或即將落下山脊(海平面)的時候按下快門。 在取景構圖上,攝影者應將太陽放在畫面的右或右上角處。初學攝影者切忌將太陽放在畫面正中,或者整個畫面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太陽特寫鏡頭,就一般旅遊者攝影者來說,用100-300mm焦距即可,沒有前景或天空彩襯托的日出日落風光照是毫無意義的,只能做為備用資料(攝影人俗稱「齋黃」)。 由於拍攝日出日落都是逆光,所以在山區前景無水面反光拍攝日出日落時,攝影者要注意天與地的反差過大,即天空的曝光足夠,而大地曝光欠少,表現不出畫面暗部細節,這時候最好在鏡頭前裝上灰色漸變鏡,平衡畫面上部和下部過大的反差,並加大一級曝光量。在拍攝前景為水面反光良好的日出日落風光時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另外,如果攝影時天空亮度太大,或為了營造一種特殊的色調,可以在鏡頭前加裝高堅的日落鏡。 就目前135AE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來說,在拍攝日出日落時,對准太陽旁邊上方的天空區域測光即可,你也可以有意增加或者減少曝光量多拍兩張來比較一下效果,控制自己需要的影調。在對焦方式上,最好關閉自動對焦功能,免得鏡頭找不到焦點來往轉。可採用手動對焦方式。

I. 風光攝影的最佳時間

風光攝影的最佳時間一般是早上9點~10點左右,當然如果拍攝晨曦或者晚霞就另當別論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