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風景
『壹』 關於圓明園一些風景的描述
我國擁有超過5000年的燦爛文化源遠流長,而在這超過5000年的歷史之中,也涌現出了很多的文化瑰寶,但是到了現在,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已經損毀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上文提到的圓明園40景圖詠所記載的只是圓明園之中最為出色,乾隆最喜歡的40處景色,實際上圓明園鼎盛的時候,園中有100多處景觀。
僅僅是園中懸掛匾額的建築就達到了600座。一定要建築夠資格懸掛變額呢,那就是單獨的小的原因,也就是說圓明園鼎盛的時候,其中包含了600座園林。
『貳』 圓明園內有哪些景物
有幸去過一次,大概是在2012年前後。圓明園分內園和外園,當時是第一次去北京,朋友做向導,把兩個園子都逛了一半(太大了)。
就我個人而言,去看圓明園並不是為了去看景色,主要是因為歷史原因才去的。畢竟那麼大一個園子,當年被英法聯軍給毀了。瀏覽完大水法之後,我們幾個都是隨機性的閑逛,逛到哪算哪,累了就直接撤退了。雖然很多景園都去了,但要問我名字,真的記不住。只記得在裡面賺了好幾個小時,連園子的一半都沒走完。
『叄』 圓明園有哪些景觀
綺春園、長春園、長春園西洋樓景區、蓬萊瑤台、蘭亭等。
一、綺春園
綺春園早期曾是清怡親王允祥的與御賜花園,名為「交輝園」。到乾隆中期該園又改賜給大學士傅恆,易名「春和園」。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園歸入圓明園,正式定名為「綺春園」。那時的范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並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經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
二、長春園
長春園南部以大型的水景為主體,整體布置疏朗開朗,疏密得當。園門為長春園宮門,五楹,門外左右各有銅麒麟一隻(現僅存一隻,陳列於頤和園仁壽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門為澹懷堂,九楹,卷棚歇山頂,前有月台丹陛,東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與正殿相通。亭西為長春橋,十孔。
過橋向北,經山口,即為園內核心建築——含經堂建築群。含經堂前設牌樓三座,兩面為八字影壁。入門為五楹含經堂,是乾隆帝吟經之所。再北為淳化軒(圓明三園中最宏大的建築,有《淳化閣帖》摹版),蘊真齋。出後門為「得勝蓋」敞廳,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獲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為紀念。
此外還有涵光室、理心樓、味腴書屋。東牆外買賣街等建築。含經堂建築群規模富麗宏大,布局參考紫禁城寧壽宮,是乾隆計劃退位後常居的住所。
三、長春園西洋樓景區
清朝皇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
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中國不少傳統手法。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
四、蓬萊瑤台
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相傳,秦始皇曾派遣一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餘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葯,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只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
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里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
五、蘭亭
在仄澗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開間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歷代書法名家「蘭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學士於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跡,合為「蘭亭八柱冊」。乾隆皇帝讓把此亭改建為八方,並換成石柱,每柱刻一帖,這就是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廓然大公,後來也總稱雙鶴齋,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
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葉,仿照盤山靜寄山莊的雲林石室的山石,疊石而成的。嘉慶詩贊「雙鶴齋」:結構年深仿惠山,名園寄暢境幽閑。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嶇石不頑。人們知道頤和園的諧趣園,是仿惠山寄暢園建的,其實,當時在圓明園也仿建有寄暢園。只是兩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明園
『肆』 圓明園內有哪些著名景色
最有名的是圓明園四十景:
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鏤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盪盪、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宇、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鏡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麴院風荷、洞天深處。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這套《四十景圖》彩繪本,後來卻蒙受了極大的屈辱。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這套珍貴的彩繪圖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第三。就這樣,圓明園及其圖像,都統統被西方入侵者「帶走」了,致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圓明園的形象在中國人的腦海中竟是一片空白。人們只能「於瓦礫想見亭館,於芒葦想見湖沼,於荊榛想見花樹」(清末譚延闓語)。
『伍』 圓明園有哪些景點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只是很可惜,我們現在僅僅能夠通過一些復原圖去了解當年圓明園的盛況了,即便是著名的40景圖詠,也不在我們的手中,實在是令人遺憾。目前圓明園流落在國外的寶物大約有150萬件,而我們手中僅僅只有當年對圓明園進行考古挖掘時所整理出來的5萬件。
『陸』 描寫圓明園的景觀的一段話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乾隆統治時期不僅國力強盛,而且萬國來朝,很多西洋文化流傳到我國,在圓明園的建造之中,乾隆更是大量任用了西洋人士來對圓明園進行設計擴建改造。
乾隆時期,圓明園之中僅有匾額的建築就多達600座,其中著名景觀多達100多處,而乾隆對於其中的四十處分外喜歡,令皇家畫師,著有圓明園,四十景詠。
名動天下的大水法就是乾隆時期修建,據說大水法全力開放的時候,聲音猶如洪水來襲,在十里之外,都能夠聽到聲音。
『柒』 圓明園景色的資料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洲」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 圓明園
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盪盪,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綉。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澤)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岳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台上建有三層殿宇,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萊瑤台,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相傳,秦始皇曾派遣一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餘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葯,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只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並按「徐 圓明園
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里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游。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捌』 圓明園中建造了許多風景名勝,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圓明園內的150多組建築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勝的,如福海沿岸摹擬內杭州西湖十景,"坐石臨容流"仿自紹興蘭亭;有取古人詩畫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表現神仙境界的,如"蓬島瑤台"寓意神話中的東海三神山;有象徵封建統治的,如九島環列的後湖代表禹貢九州,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異樹、名花、奇石作為造景主題的,如"鏤月開雲"的牡丹、"天然圖畫"的修竹等。這些主題突出、景觀多樣的景區,大多數作成"園中之園",它們之間均以築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聯系,很自然地引導遊人從一景走向另一景。園中有園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種獨特布局形式,圓明園在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玖』 圓明園里有什麼景色
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圓明園園史展覽館,圓明園遺址公蓬島瑤台、涵虛郎鑒、觀瀾堂、別有洞天、涵秋館、天心水面、鳳麟洲等十餘處遺址;綺春園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別有洞天的四方亭;綺春園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別有洞天的四方亭;海岳開襟、、流香諸、得全閣、鑒園、獅子林;挖掘復位乾隆御題匾詩刻石31
圓明園風景(20張)件;種植各類喬灌木35400餘株,栽種蓮藉藕10公頃;等等,大概就是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