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卻藏寺風景區

卻藏寺風景區

發布時間: 2020-12-13 23:29:24

Ⅰ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遊景點

聖地一:法門寺

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興起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為世界唯一釋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聖地二:靈光寺

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佛家古剎,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為北京八大處。

聖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為藏傳佛教寺院,據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前只同意以8、12、16三個年齡段模樣塑像,並為之繪圖、親自開光。

聖地四:五台山

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聖地五:普陀山

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有眾多文物古跡。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Ⅱ 南山寺屬於哪裡的風景區

1、海南南山寺

位於三亞市以西40公里的南山南麓,佔地400畝。南山高500多米,山上終年雲霧繚繞。南山寺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左右有山丘環抱,面向南海萬頃碧波。

2、福建南山寺

位於漳州市區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是聞名海內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佛教大寺院。據《龍溪縣志?古跡》記載,它原名「報劬崇福禪寺」,是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陳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稱南山寺。

3、青海南山寺

位於樂都縣城東南8公里處,在今高廟鎮西6公里的新盛村 (原名石嘴子)南隅湟水北岸,岸邊一巨岩伸人湟水,寺建於岩上,故村名為石嘴礬,今簡寫為「石嘴子」。《青海記》記南山寺為番寺,今走訪當地老人,卻不知寺初建於何時,只雲早年曾有番僧住此,後因當地均為漢族,番僧離寺出走。現存南山寺系解放前古剎,為四合院廟宇式建築,寺背東面西,山門彩繪有孔子十二弟子、八仙盤古出世、女媧補天、玉橋耕讀、天皇五地之類的儒家說教圖,正東正殿供有百子娘娘塑像,二童待立兩側,左右兩側為周代文王、武王夫人畫像,南北廂房供有當地土地山神泥塑像,有1廟祝守護,古歷節慶日,或初一日、十五日偶爾有信徒入寺進香。今從寺字建築供物到活動方式已殊難找到藏傳佛寺痕跡。

4、廣東南山寺

位於廣東汕頭南澳島古城之南,地處「獨鯉朝陽」,後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樹參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

5、山西南山寺

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於元代,整個寺院共有7層,分為三大部分,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上三層稱作佑國寺。
南山寺北距台懷約2公里,依山勢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窯房300餘間,佔地6公頃,規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懸於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偉氣勢。南山寺整個建築群由七層三大部分組成,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上三層叫做佑國寺,中間一層稱作善德堂。該寺創建於元代,當時叫「大萬聖佑國寺」。清光緒年間再行修建,稱為極樂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濟和尚募得巨資,將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體,稱為南山寺,連續施工23年,終於形成今天的規模。

6、廣西南山寺
南山寺,位於貴港市城區南郊東南約3公里鬱江岸邊二十四峰中的南山公園內獅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嶺南名剎。

Ⅲ 信陽靈山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景點

靈山寺景區位於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中心景區,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聖為主要內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 元璋湖景點 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聖像
始建於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
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寺景點 靈山寺
始建於北魏孝帝延興四年(474),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1087)擴建。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明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並為寺門題「聖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於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1828),寺院被水沖倒,後經不斷修繕,至民國20年(1913)恢復舊觀。此後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僧尼陸續回歸。1985年恢復三月初一廟會。現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採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築兩側有數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997年11月,國際佛教協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靈山寺現有僧尼30餘人,每年來此朝拜旅遊者達30萬人次。
聖井
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灧灧。因明太祖朱元璋於元至正八年(1348)曾口銜修竹藏於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後人稱之為「聖井」或「潛龍井」。
百日紅
靈山寺大雄寶殿後,慈悲殿前院的南邊有一棵古樹,叫百日紅,人們亦稱之為「癢癢樹」。如用手在樹身上輕輕抓撓,枝葉就會微微顫動。樹干直徑約30公分,高5米上下,樹皮外表呈黃褐色。樹干向上生長態勢曲彎有致,恰似游龍戲水,枝丫參差交織在一起,茂盛的綠葉互相疊連呈傘狀,「傘」面約5平方米。百日紅於陰歷五月中旬含苞,下旬開放至八月末。花期約為100天。它含苞時,先生長四棱形的嫩枝,長約15厘米。每一枝上長出上下對稱的十餘個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與瓣之間長有花莖,莖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狀,色粉紅(枯後成紫色),花心是黃色,有數十個花絲,花落結籽有一果。據傳,百日紅是在清光緒年間,由靈山寺的和尚到外地雲游帶回的,距今雖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
又名萬年倒栽柏,千頭柏,在靈山寺祖師堂門前右邊。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從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樹圍直徑約50公分。樹無正頭,枝杈只有五股,呈傘狀。葉子和當地扁柏相似。樹皮竭色,木質非常脆。柏枝長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長有象針錢一樣細的吊線向下垂伸。吊絲的長短不一,長的有1米左右,短的約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順氣,常被信徒香客帶回家去。據說此樹是杲英和尚親手栽的,杲英雲游帶回小柏樹,將樹扭成麻花狀,把樹頭朝下,樹蔸向上栽在祖師堂門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樹能活,證明我當和尚今後可以得道。」後來果真當了主持,小柏樹也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毀。
千年銀杏樹
靈山寺後院南牆根邊有一棵銀杏樹,是靈山寺的一景,據考為唐玄宗之女建寧公女在靈山寺出家時所栽,樹高五六十米,樹粗需要四人合圍。此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靈山寺的象徵。「文革」時期呈枯萎之狀。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九龍瀑布景點 釋大慧塔院
座落在靈山寺右側約100米處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層,高20米,飛閣亮頂,檐牙高著,是為紀念江大慧和尚而興建。江大慧,羅山縣子路鄉江長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靈山寺出家,其行為瘋瘋癲癲,不守規約,人們都稱他為「姜瘋子」,常在豫南、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一帶雲游,1925年,當上了紅安華家河南沖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時期,紅安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動中心,南沖寺常有紅軍和地方工作人員出沒。 1940年5月8日,偽區長帶領國民黨廣西部隊127師,將南沖寺團團圍住,把寺里的28個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審問。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黃有林、劉大貴、范青雲、龔守之、金開禮、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紅安縣(原黃安縣)七里坪,遭嚴刑拷打逼供,一無所得。後國民黨反動軍隊以所謂通共隱藏新四軍的莫須有罪名將他們集體槍殺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屍於沙灘上。七位僧尼慘死後,由當地的佛門居士余春山等人,將他們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寶、張通成等人,費時月余,將其原葬棺木輾轉運回靈山寺,安葬在靈山寺右側半山坡上——今釋大慧塔院處,著名文學家葉君健之弟葉守道題輓聯一副:「繼靈山道脈,一殿一溪現曇花;具宗烈丹心,三義三賢成正果」。
晴雨林
位於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
九龍瀑布
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因道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本景區南起靈山風景區大門,北至險石,西起垛石嶺,東止獅子山,佔地約13平方公里,特點是景點密集、豐富,內容齊全,以大自然景觀為主,有黽城遺址、逍遙洞、快活嶺、險石、八仙宮、垛石嶺、智慧老人等7個主要景點百餘個景觀。
黽縣古城遺址
位於靈山風景名勝區的東南角,座落在楚豫古道上,今靈山村楊灣、大地組就座落在遺址上,南距著名的豫南三關之一——九里關4.5公里,北距澀港鎮15公里,包含黽縣古城遺址、獅象把門、老爺坐大堂、犀牛石、鯰魚山、千手觀音等景觀。黽縣古城即羅山置縣的第一個縣城。羅山漢初始置縣,縣城就建在這里。當時其南4.5公里的九里關與今信陽縣境內的平靖關、武勝關合稱黽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因塞名縣,故叫黽縣。直到南北朝北齊時,黽縣並入高安縣,前後歷史長達750多年。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形,南北長850米,東西寬800米,面積68萬平方米。本世紀50年代初尚存一段3米多長的古城牆和一口石砌古井。後因平整土地,牆基遭到破壞,現無城牆痕跡。但該處隨處可見漢磚瓦、漢陶片和石條、碑刻等。
犀牛石
在黽縣城遺址西約500米的山坡上,高2米,長4米,其外形酷似一頭犀牛。 逍遙洞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中南部,在冥厄寨的東側山谷里。進山門走100米向右拐再走200米便到,點含逍遙二佛、石城、天山門,「福壽」石刻、神指撐腰石、海豚石、獅子石、斷板龜、逍遙洞、鸚鵡石、中天門、金龜攀崖、玉甲穿山、月牙石、青牛雲蹄、巨鯨出海、太白宮、天書石、仙人圃、通天門、金雀石、天梯石、逍遙亭、清風洞、犀牛望月山等景觀。
石城
實為山寨,又稱冥厄寨,位於靈山寺東1公里的石城山上。進山門走100米,右拐走200米即到。石城山最早叫冥山。舊時,九里關、武勝關、平靖關,合稱冥厄三關,因此山而得名。上有人工用山石砌成的長500米城牆,故改稱石城山。此石城建於何時,因何而建,已無資料可考,但最遲是在唐以前。
「福、壽」石
二字系唐德宗的侄子李誼於貞元五年(789)秋來靈山留下的石刻。「壽」字刻在一塊長3.3米,寬2.6米的岩石上,字高2.3米,寬1.6米,兩旁題有「大客喜定已已秋,郡守山西李誼書」十四個小字,字高0.16米,寬0.18米;「福」字石早年被毀,1993年6月28日,地方政府派人將「福」字又重新刻在右邊的另一塊石壁上,字高1.74米,寬2.05米,兩旁刻有「福壽永守逍遙洞,癸西顏書石城山」十四個小字,小字大小與「壽」字兩邊的小字相同。
逍遙洞
為天然石洞群,共有6洞組成,由下向上依次為底洞、飛鳥洞、立洞、濟公洞、傳經洞、三連洞。每個洞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形成洞連洞、洞疊洞、洞中有洞的景觀。
逍遙亭
立在逍遙洞上山頭上,進入靈山風景區,遠遠地就可看到石城頂上古樸的六角亭,亭上有「石城閣」三個大字,建於1993年5月28日。
光石板
位於快活嶺北面500米處山腰下,是一塊面積為30畝的石壁,寸草未生,酷如瀑布,故稱「玉石瀑」,當地人都叫它光石板。 險石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東北部,包括雙象石、險石寺、險石、險石洞、猿山峰、一線天、金豬石、仙菇嶺、九里雲煙、劈破石、青牛洞、倒主石、雲霄洞、紅山古城牆等自然景觀,奇、險、絕為其突出特色。
天下第一險石
位於逍遙洞北約3公里的山腰上,順著龍溪溝上去,距溝口2公里的一山南坡就是。該石高約20餘米,寬約10餘米,重達數百噸。上大下小,立在與水平面成60度角的斜面山岩上,著力點與岩面的接觸面積為0.6平方米,且中有空隙,實際著力點僅有三個拳頭大小。該石又可稱為天下第一奇石。說它奇,主要是因其造表奇特。從不同的角度看造型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由於距離不同,所看到的造型也不同。相傳險石能「壓山精而照鏡」,是靈山的鎮山之寶。
險石寺遺址
位於險石腳下,古有險石寺。
一線天·火炬石
位於猿人峰頂的西側,是一座山峰從中間裂開成兩瓣形成的,縫長18米,寬僅1米,窄處不到30公分。一線天有兩個特點。一日奇,縫處右側的崖壁,象一火炬在峰頂熊熊烯燒。火炬高約30多米,炬高6米,炬斗高8米,火苗6米。縫中有洞,洞中有縫。縫底部有一洞,一瘦人可入,順著窄長傾斜的洞底直通峰頂。二日「險」,在其底部仰頭向上望,人如在萬丈深淵看天頂白雲抱石。傳說,《封神榜》中的雷震子就是在這里降臨人間的。一線天就是雷震子降臨時的那一聲巨雷給壁開的。其北側,有雷震子坐在那裡打盹的天然石像。
紅山古城
一線天東南的紅山峰上有斷斷續續的古城牆。站在險石東1華里的山嶺上,可觀其中存在較好的一段。牆高4米,牆厚1米,全部由山石砌成,固如鐵壁。為宋代鐵氏兄妹在此山佔山為王時所建。 八仙宮景點 包括八仙宮、八仙洞、花轎石、拉轎石、怪鴨洞、綿羊石、八卦連環洞、觀音蓮花座、紫竹園、「神龜觀旭日」等自然景觀。 垛石嶺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西部,有垛石嶺、「八山神筆」、睡美人、蓑衣岩、鬼見愁、垛石洞、孔雀觀南海、二龜搏天、鴰雞石、百獸石、百鳥石、雙頭雄獅等自然景觀。 智慧老人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中西部,有智慧老人、智慧靈石、智慧宮、智慧洞、智慧棋譜、智慧姑娘、仙人腳等景觀。 南起九龍雲瀑,北至小靈山北坡,東起獅子峰,西抵金頂,面積約9.8平方公里,含渡人舟、北壋、小靈山、金頂4個景點數十個景觀。 渡人舟景點 位於金頂景區的南部,含九龍雲瀑、雲霧宮、渡人舟、護法石等景觀。 北壋景點 位於金頂景區的中東部,含北壋雲罩、白石園、白佛寺古跡、福全庵古跡等景觀。
北壋雲罩
北壋是靈山五大茶場之一,位於靈山主峰金頂東坡半山腰的北部。靈山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之最。其茶湯清葉綠,色青明凈,滋味醇厚,氣香味甘。
白佛寺古跡
位於燒箕敞的上部。古寺原為三層殿,近20間房屋,早已被毀,只有牆基舊址尚存。
福全庵古跡
位於小靈山的東側,今在其原址建有三間房——董寨林場大風坳護林點。原為二層殿,計十二間房屋。今其藐盪然無存。 小靈山景點 位於靈山金頂景區的東北部,含「玉貓飛崖」、小靈山大佛、蓮花墩等景觀。 金頂景點 位於靈山主峰金頂的峰頂及其附近。含金頂、金頂寺、靈岫陰雲、捨身崖、捨身洞、七葉一枝花、蓮花洞、定風珠、雲眼、觀音包等景觀,雄、險、奇是該景點的特點。
金頂
海拔827.7米,是靈山群峰之首,古有羅山縣最高峰之說,頂部為平台,面積3000餘平方米。蹬上金頂,可觀林海,看日出日落、京廣鐵龍;可賞靈岫陰雲、霧松冰晶。這里無盛夏,是避暑的好地方。
靈岫陰雲
靈山有三種雲:一日半山雲;一曰過山雲;一曰靈山卷雲。諺曰:「靈山翻雲皇城山接,有雨等不到天黑」。羅山縣舊志也載:「靈山每有雲氣霧茫茫,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會下雨。
金頂寺與定風珠
金頂寺位於靈山主峰金頂的頂端,從靈山寺向上,需攀登10華里的山路方到。它屬靈山寺所轄。舊時,因每逢久旱無雨時,人們埋怨金頂寺壓住了靈山雲眼,便將廟宇拆掉,所以雖歷代修葺,仍屢建屢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重建簡陋的寺院。1994年又重新建起大殿和偏殿。每逢三月靈山廟會,從靈山寺至金頂的山路上,遊人如織。院里有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圓石,就是人們所說的金頂「定風珠」。因不管金頂風有多麼大,都吹不滅這圓石上點燃的油燈,所以被稱為定風珠。
雲眼
金頂寺後有兩口井,直徑4尺左右,深丈余。雲眼一清一濁,永不斷水。明正德三年,豫南大旱,所有的塘渠湖壩都乾的底朝天,山泉水斷了流,而「雲眼」卻綠水滿井。當年寺廟有一住持,為試此井到底有多少水,讓十二個和尚挑了九天九夜,井水卻一點也不見少。大家都感到奇怪,這時恰逢一綠眉道人路過,那道人說:「靈山座住烏江口,這雲眼與烏江連著,你們怎麼能挑的干呢?」和尚這才作罷。特別神奇的是:每年正月十五日,若用一個玻璃瓶子,將蓋兒蓋緊,用紅線系著,吊進井中,三個時辰後提出,那瓶子里竟有無源之水出現,這水可准確表明該年降雨量。水多則降雨量大,水少則降雨量小,若瓶中滴水全無,這年必然大旱少雨。
捨身崖·捨身洞
金頂寺右有個寬百米,深不可測的懸崖絕壁,這就是「捨身崖」,崖壁上長著許多名貴葯材:桔梗、天麻、丹參、靈芝、七葉一枝花等。捨身崖從上到下裂開,中間有一道五丈寬的空隙,兩邊都是巨大的石壁,黑色的石壁犬牙交錯,向下一探,萬人深淵的下面黑漆漆、陰森森。
蓮花洞
金頂寺左邊崖石下,有個面積約兩平方米的「蓮花洞」。人們叫它蓮花洞,並不是此洞象蓮花,不是洞中長有蓮花。洞中全是石壁,晴天白日連個蓮花的影子也見不到。然而若風狂雨暴、電閃雷鳴的時候。站在離「蓮花洞」九米遠的地方,雙眼緊盯蓮花洞,在閃電的一霎那間,一種神奇的現象便會出現在眼前。
七葉一枝花
是生長在靈山的名貴中草葯,尤以生長在捨身岩下的最為名貴。它不發杈,只有一枝,每層上長著七片葉子,長成七層樓的時候有四十九片葉算成功了。唐時,靈山寺被封為國廟,據說靈山寺和尚普安用此葯治好了劉太後的病。 以蓮塘盆地為中心,西至仙人洞,南起馬放溝溝底,北至龍牙金頂,面積約8平方公里,有3景60餘景觀,分布著龍牙寺、銀河飛瀑、駱駝峽、蓮塘門四大景點。 銀河飛瀑景點 含將軍石、銀河飛瀑、麒麟觀泉、羅漢洞、羅漢石、金鎖嶺、玉兔銜松、松鼠石、勒馬溝、石凌崖、石簾崖等景觀,與其相鄰的駱駝峽、駱駝笑天景點合稱天山公園。 龍牙寺景點 位於龍牙寺景區的北部,含龍牙千年銀杏、龍牙寺舊址、子青碑刻、龍牙寺慈雲戒檀文板與石印、「龍眼」、南塔園與北塔園、印石、印盒、茅庵古茶等景觀。古、幽、奇是該景點的特點。
龍牙寺古銀杏
龍牙寺門前,左右兩邊各有一棵千年的白果樹。右邊一棵毀於六十年代,左邊一棵倖存,樹高40餘米,樹干底部直徑6米,樹冠投影面積約一畝,蒼勁古臘,綠蔭濃郁。這棵古樹幾百年前從主幹高10多米處的東邊向地面伸下一枝丫,落地生根後,頭又向東北方向揚起,長成一棵高20餘米,胸圍3米的大樹,姿態婉如一條巨龍,非常壯觀,人們稱其為「玉龍雄風」、「玉龍巡空」。可惜在五十年代被毀,其痕跡亦然可見。
龍牙寺舊址
龍牙寺又名蓮塘寺(因寺門前有兩口荷塘之故),又名龍牙禪寺,位於蓮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該寺始建時間,據有關文物推測,當比靈山大寺還早,師宗「臨濟」,至民國元年,已傳五十三代。史書記載,唐天寶元年(744)曾大修過。明嘉靖年間擴而廣之,更名慧光。清咸豐(1854),奉札兼理方丈事,再修寺院置產,大振禪林,塑像裝金,為龍牙寺之最盛時期。光緒年間遭抽產之厄,遂衰。民國十年再修禪院,香火始繁。屬龍牙寺管理的寺廟有:羅山縣城的火神廟、萬壽宮、南元宮、大園廟、禪堂廟、湖北應山的江陵坡廟、廣水鎮廟、信陽雞公山南的跳石寺、湖北三里城的關帝廟、大新廟、九里關廟、澀港店火神廟、夏園地藏廟等。民國十八年,由於法號少青的和尚行不正,害死黃姓,案發後,廟產被抄,田產一半歸公,從此衰敗下去。到1949年,寺院只有和尚12人。建國後,和尚有的返回老家,有的就地還俗。該寺香火繁盛時,有僧數百。至民國末,仍有房屋99.5間,大殿三重,每重18間,東西走向,中間有穿堂甬道,還有鍾樓、鼓樓、廂房、護寺茅庵等附屬建築,並建有後花園一座。主殿原供有「如來」、「釋迦牟尼」等抱粗鐵佛三尊,重40000餘斤。鍾樓原有罄一口,高2尺,口圓1尺8寸,音質沉洪悠遠,款鑄「天寶三年」字樣。鼓樓有大鍾一個,高2米,口圓1.5米,擊之,聲如響雷。建國後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毀,鐵佛、鍾罄等毀於1958年,如今遺址到處散布著石雕碑刻,極富史料價值和觀賞價值。
南塔園·北塔園
南塔園實為龍牙故寺的墓地,位於龍牙寺正南面約500米處的山谷,尚保存完好的墓塔有「臨濟三十二世高峰聖和尚之塔」。塔高59公分,寬38公分,塔出土後高三層,建塔石料均以本山石精工過鑽而成,砌建整齊,工程量大,兼有碑刻。北塔園位於龍牙故寺的西北面300米處的山坡。這里塔甚多,塔高如林,殘斷碑石散失溝壑,隨處可見。蓮塘上下10餘里隨處可見墓塔、碑刻,有的保存尚好,有的殘缺不全,多為墓碑,也有功德碑、家規碑、勝跡保護碑,更有木刻、石刻的印、扁。有心研之,發現它們是一部記載龍牙寺的歷史、沿革、家業、名人、寺教寺規等的「書籍」,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珍貴書法藝術收藏價值。
茅庵古茶
位於龍牙寺南面的紅山山腰。茅庵是龍牙寺南面的護寺。從龍牙寺東500米處過小溪,沿山路,峰迴路轉,走進一谷口便到。這里果茶四季飄香,青松古柏獨秀, 茅庵信山坡而建,座東朝西,今盪然無存,在其址建有三間瓦房——高寨村茶場。茶園有一棵大茶樹,1人高,樹冠約10平方米,能炒製成半公年的成品茶葉。據專家考證,此茶已有三四百的歷史。
子青碑刻
在龍牙寺仍存的眾多碑刻中,以子青和尚的碑刻最為珍貴。其字跡端正渾實,古樸挺拔,算得上我國近代書法的珍品。子青的真跡大部分散失,今僅存他為其師刻的墓碑和他刻的龍牙寺規碑。子青和尚,俗姓鍾名漢泰,羅山縣城大橋南小東關人,生於咸豐八年(1858),幾歲時過繼到羅山余灣同族為兒。嗣母不慈,他於1870年經萬壽宮僧介紹到龍牙寺出家,拜龍牙寺黃本善和尚為師,法名正修,號子青。師父教誨嚴謹,子青學習刻苦,三年不上床睡覺。光緒年間,子青做龍牙寺書記;光緒年末升任住持。子青知識淵博,書法、繪畫藝術頗有成就,善用墨水畫竹。其竹,風晴雨露,姿態逼真。每幅畫分別用正草隸篆不同字體寫詩詞,如:「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雖然不開發,不惹峰與蝶」、「老聾書畫作生涯,到處隨緣到處家」。畫卷傳入鄂豫皖、北京、印度等地。現散失在民間的真跡不少。與子青同時代的晚清澀港畫家盧梅閣,善畫梅花,高維臣善畫蘭草,曹子謨善畫菊花。他們被譽為「淮南四秀」,而子青被稱為四秀之首。 位於靈山南部,南距黽城遺址9里,有公路直達並環繞景區,面積21.5平方公里,全部在羅山縣鐵鋪鄉境內,南以鄂豫兩省邊界為界,北與靈山寺、金頂、逍遙洞三景區相連,並以靈山南支為分水嶺。湖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湖長4.5公里,湖岸曲折有致,湖為群山環抱,湖光山色,青翠無比,湖中小島三五點,大島似落雁欲飛。本景區包括九里落雁湖、落雁島、凹晶天姿、磨盤石、獅子島、雞冠石、擂鼓石、觀陣山等景觀。

Ⅳ 蕪湖五華山隱靜禪林風景區的隱靜寺

潮溝有個叫朱文殊的人,信奉佛法,有一天,杯渡途經他家中,休息過專後便拿自己的袈裟裹著銅片扔屬向空中,袈裟就飛了起來,杯渡隨著袈裟一路到隱靜山,這個時候,袈裟就停落了下來,此時,一個牧童剛好路過看到此情此景,誤以為是一隻白鶴飛了過去。杯渡對牧童說:「與汝有緣,當嗣吾法」,然後杯渡就住在山上了,起法號為龍安大師。傳說,杯渡禪師在建寺時,所需物品都是從木、米、油、鹽四池中取來的,
裡面的東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之,隱靜寺成為了杯渡禪師在五華山傳播佛教的道場。 隱靜寺在宋代改為普惠寺,明代又恢復為隱靜寺。在這里,修煉出許多得道和尚、佛門大師。有文字記載和民間公認的有名僧名尼、杯渡、地藏王菩薩、朗公、嚴和尚、圓滿大師、妙義禪師、法海和尚等。 晚唐詩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隱靜寺便是四百八十寺之一。 杯渡禪師,南北朝劉宋時代僧人,冀州人,出生、姓名均不詳,距今1500年。據《佛祖通載》描寫:「神僧杯渡,初出冀州,如清狂者,挈一木杯,渡水必乘之,因號焉。」

Ⅳ 昌都市各縣的風景區有哪些

江達縣金沙江十八軍渡口
金沙江十八軍渡口江達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十八軍渡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革命地,那經歷幾十年風吹雨打仍然較為完整的保留著當年那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和先人們的豐功偉績。十八軍渡口位於川藏交界處的金沙江...

芒康縣尼果自然保護區
尼果自然保護區位於芒康縣宗沙鄉境內,距縣城70多公里,尼果顧名思義是「神山之冠」的意思,原名叫「康·達藏」冠頂。相傳西藏有三個「達藏」。其中兩個達藏是堆·安日達藏、巴·魏宗達藏。一九九零年縣人大批准...

芒康縣曲孜卡溫泉
曲孜卡溫泉位於芒康縣滇藏公路旁的曲孜卡鄉。該溫泉區有大小溫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溫度各不相同,有的不足30℃,而有的超過當地的沸點。當地居民從不燒熱水,用水時到溫泉去提即可。從溫度高的溫泉眼裡提水,...

江達縣果布白宗山
江達縣的果布白宗山傳說曾為蓮花大師修行過的神山。繞此山徒步轉一圈約三小時左右,沿途有老虎洞、嘎鎢洞、猿人廁所、右旋海螺、蓮花生修行洞、護身佛龕等自然景觀。白宗山風景秀麗,植被保存良好,東北面是茂密...

江達縣果普白宗神山
果普白宗神山康區著名的神山果普白宗位於江達縣崗達村境內,距離縣城5公里。此山乃西藏山南地區扎日神山的子山。相傳江達縣字嘎寺第四世-多吉扎波,在一日修行時,感知蓮花生大師託付他為神山開光,多吉扎波-用法...

江達縣「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普水」石刻位於江達縣同普鄉,國道317線附近山壁上,距離江達縣城14公里。據《同普縣志》中記載「縣治所前有小河一道,原為無名之水,自設治定名普水,蜿蜓東下,流入金沙江」,據此「普水」石刻可能...

江達縣郎繞神山
郎繞神山沿金沙江崗託大橋南行15公里郎繞神山,是康區25座佛教神山之一,該山建有寧瑪派寺廟郎繞寺,距今378年的歷史,該神山規模較大,騎馬轉一圈需要一天的時間,此山有幾十個參觀點,旅遊區道路崎嶇,讓遊人真...

江達縣生欽朗扎山
導 游 生欽朗扎神山位於江達縣崗托鄉境內,距縣城100公里,是康區二十五座佛教神山之一。神山規模較大,騎馬轉一圈需一天的時間。 介 紹 山上景點眾多,其中較有特色的有:猴子摘帽、蓮花生大師石像、蓮花生降妖...

江達縣波羅吉榮大峽谷
導 游 波羅吉榮大峽谷位於江達縣同普鄉與波羅鄉交界處,離縣城約25公里。 介 紹 從縣城流來的多曲河向東奔騰流入金沙江。兩岸雄峰夾峙,懸崖千丈,峽谷長約5公里。行駛在此谷中,仰望天空,雲天一線,奇峰聳峙,...

八宿縣德慶頗章神山
導 游德青波章神山俗稱「類烏齊」,在藏語中為大山的意思,由山名變成地名,又從地名演變成為縣名。該山位於類烏齊鎮旁,離縣城30公里。 介 紹這里,山青水秀,環境幽雅,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謂「時時聞鳥語...

Ⅵ 阿拉善盟福因寺(北寺)旅遊區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位於賀蘭山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蘇木(鄉)境內的福因寺,當地人也稱為「北寺」,是內蒙古阿拉善地區三大寺院系統(、、福因寺,都是藏傳佛教寺院)之一,這里距離巴彥浩特鎮約30公里。游覽景區時,遊客可以步行遊玩,也可以乘坐景區內的觀光車(車費另付,30元/人)。福因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禪後創建的,原名「准黑德」,始建於清朝嘉慶九年(1804年)。嘉慶十一年(1806年),阿拉善第五代王——瑪哈巴拉以寺院工程告竣上報當時的清朝中央政府理藩院,嘉慶皇帝賜名「福因寺」,從此,便以「福因寺」之名著稱於世。一代宗師阿旺丹德爾就長眠於此。阿旺丹德爾是當地出身的一位佛教大師,曾經進藏在哲蚌寺攻讀佛經,是阿拉善旗300年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福因寺,是阿拉善盟中僅次於廣宗寺(南寺)的一座大廟,全寺現有大小廟宇15座,這些廟宇和其他一些建築,都分布在周邊的山腰、山溝等處,遠遠望去十分壯觀。主廟的西端有一座白塔,高約10米,兩者遙遙相對。這座白塔就是阿旺丹德爾生活過的地方,在白塔內陳列著阿旺丹德爾的紀念塔和碑文,經常會有仰慕大師的信眾前來這里拜祭。福因寺除了是當地的佛教勝地,寺院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很迷人。寺院周邊丘陵起伏,空氣清新,處處都是蒼松翠柏。不遠處就是著名的賀蘭山以及山中的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對登山有興趣的遊客,福因寺遊玩後,可以去賀蘭山的森林中(賀蘭山內蒙古部分)爬山遊玩,整個爬山過程約3小時。福因寺景區內還設有度假酒店可以供遊客住宿,時間充裕的遊客不妨在景區內住宿一夜,深度感受下藏傳佛教的濃濃氛圍。住宿景區內的部分酒店,還可以免去景區的門票,詳情可點擊:。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福因寺(北寺)旅遊區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Ⅶ 鄭州有哪些風景區

鄭州有哪些風景區有:少林寺、嵩山、河南博物院、世紀歡樂園、黃河風景名勝區、康百萬庄園、黃帝故里、二七紀念塔、三皇寨、鄭州方特歡樂世界、環翠峪、嵩陽書院、金鷺鴕鳥園、北宋皇陵、浮戲山雪花洞、黃河大橋、鄭州綠博園、豐樂農庄、黃帝宮、中原福塔、中原影視城、黃河大觀、中嶽廟、鄭州海洋館、鄭州動物園、等。

Ⅷ 岐山風景區的景區簡介

岐山是中國著名佛教聖地之一,古跡和傳說很多,主要有「萬壽仁瑞寺」、「千人飯鍋」、「仙人船」、「仙人橋」、「仙鶴嶺」、「普洞塔」、「高普自然石像」等。歷史故事「曾國荃進香」、「春風老爺抗清」則把歷史和岐山盛衰聯系在一起。神話傳說「神蛙朝天」、「白竹仙子」、「尖嘴鯰魚兆太平」則反映和寄託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數百年來,人們慕名而來,遊客如雲。這里古木參天、鬱郁蔥蔥、樹枝挺拔、枝繁葉茂,四時不改濃蔥,畜呼鳥語,溪水清潺,炎夏涼爽,嚴冬溫暖,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這里,森林樹種豐富,原始林木保存良好。實為長江以南所罕見。一九九四年即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衡陽電視台、湖南電視台曾作過連續專題電視報道。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岐山風景綺麗,秀色可人,冬暖夏涼,猶如仙境。民間有關於岐山八景的優美詩句:「千人飯鍋是金盤、仙鵝嶺下獅子身、普洞塔里藏老僧、鳳凰山似桂花形、會仙橋畔仙人跡、冬瓜園下仙棋盤、自古仙船移不動、高普和尚守山門」。
岐山人文景觀亦卓有盛名,山上「萬壽仁瑞寺」匾額為清朝光緒皇帝御賜 、慈禧太後欽賜半幅鸞駕、恭親王贈送的千人鍋、兩江總督曾國荃書寫的「大雄寶殿」等御賜古物保存完好,中華佛教協會首任會長八指頭陀曾在這里講經說法.歷年來,萬壽仁瑞寺僧侶雲集,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鼎盛,名冠江南,已成為全國佛教開祈中心。每年前來敬佛求神、療養避暑、登山探險的中外遊客達數萬人次。寺內還完好地保存著「千人鍋」和「五百人鍋」各一口。寺外白漢玉塔林36座。
在岐山背面後山溝,有個叫白竹山的美麗小村寨,這里四季鳥語花香,流水潺潺。住在這里的人們世代安居樂業、男耕女織、雞犬相聞、豐衣足食,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岐山集高山、流水、古廟、原始次森林為一體,既具有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風光之雄奇。景區內古木參天、鳥語花香,冬暖夏涼,是理想的天然氧吧、避暑勝地。

Ⅸ 西藏的一些地名和風景區~~~

http://www.dreams-travel.com/mzl_xz/

這里好全的

Ⅹ 藏傳佛教旅遊景點有哪些

藏傳佛教是藏族傳統文化的基礎,對中國西藏的政治、經濟、教育、生活與習俗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就是通過寺廟產生的。

西藏寺廟最早建立於公元8世紀。約在公元779年,在吐蕃王赤松德贊親自主持下,歷時12個春秋,桑耶寺建設完工,這是藏傳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具有真正意義的寺廟。桑耶寺的建立,顯示了佛教勢力的上升。由於赤松德贊賤民縱僧,引起了民眾的廣泛反感。赤松德贊去世後,佛教遭到了壓制。至9世紀末, 西藏歷經百餘年的戰亂,民眾強烈要求社會安定,恢復生產。奴隸制度的解體,封建農奴制的形成,也需要建立新的統治秩序,佛教再度興起。

1.大昭寺
1300年前,今拉薩城所在地是一片荒原湖沼,藏王松贊干布的尼泊爾妃子赤尊想在此建一座神廟,供養她從家鄉帶來的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但神廟反復幾次都在建成的當天夜裡倒塌了。後來,精通陰陽八卦的唐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後,測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薩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臟,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匯成,要用lOOO只白山羊在此處填湖建寺才行。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將她從長安帶來的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供奉於此。松贊干布為了感念那些白山羊,吩咐工匠雕出一隻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讓它也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後來,各地群眾雲集至此扎營禮佛,才有了今天這拉薩城。
如今,大昭寺佔地25100m2,有5座金頂,108個佛殿,各種奇珍異寶數不勝數。所供奉的神像統攝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和苯教等所崇奉的各種神佛菩薩像,因此寺內香火終年旺盛,朝聖的群眾絡繹不絕。
2.哲蚌寺
初建的哲蚌寺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個僧人。17世紀上半葉,五世達賴擴建了該寺後,發展至今已布滿了耿培烏孜山整個山坡,最盛時有僧眾近萬人。寺內最重要的建築措欽大殿,佔地近2000平方米,由183根巨大的木柱支撐。
哲蚌寺歷來是名僧大佛輩出之寺,一世至四世達賴喇嘛都曾在哲蚌寺居住,五世達賴喇嘛在受清朝皇帝冊封,搬到布達拉宮前也在此居住。還有章嘉、敏珠爾等眾多清朝駐京大呼圖克圖也求學於此。
哲蚌寺的法事很多,其中場面最大的要算僧俗同慶的雪頓節展佛。每年藏歷六月三十日,哲蚌寺的僧人們要在根培烏孜山上掛出一副高三十米、寬二十米的巨大釋迦牟尼像供人們瞻仰。高高在上的大佛籠罩在薄霧輕紗間,任人千呼萬喚就是不露尊貴的容顏,唯有等天光出現,第一抹朝霞染紅東邊天際的時候,那佛的印紗才徐徐地升起。香煙裊裊,潔白的哈達似雪蓮飄飛,人們湧向大佛、湧向神聖
3.甘丹寺
甘丹寺不僅在宗教、政治方面、建築方面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還薈萃了清乾隆帝所賜盔甲,明永樂皇帝所蜴錦緞綉唐等大量藝術珍品。
嵌金銀珍寶盔甲是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為供奉宗喀巴所賜,上有漢、滿、蒙古、藏四種文字說明,是一件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珍品。明永樂皇帝贈賜給大慈法王釋迎益西的錦緞綉唐,共有釋迦牟尼佛、十八羅漢、四大天王等綉像的錦緞24幅,太慈法王返藏後立即轉奉給上師宗喀巴。
每年藏歷六月十五為甘丹寺「甘丹綉唐節」。清晨,全寺僧眾誦經舉行完「傳小召」會供法會後,由16名青年僧人抬著26米長、lO米寬的釋迦牟尼像的大唐卡迎至展佛台展出,半小時後收起送回羊八犍神殿珍藏,然後取出這明永樂皇帝贈賜給大慈法王的24幅錦緞綉唐向四眾展示3周,同時演出藏戲、歌舞,節日氣氛十分濃厚。
4.色拉寺
關於色拉寺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相傳色拉寺建寺之初,烏孜山麓開滿了野生的玫瑰花,而野玫瑰是藏語發音為「色拉」,於是寺院由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該寺在奠基興建時下了一場很猛的冰雹,冰雹藏語發音也為「色拉」,故該寺建成後取名為「色拉寺」。
色拉寺的辯經活動早已聲名在外,每天都會有僧人們活躍在辨經場上。看多了神佛菩薩、唐卡壁畫的你,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坐在辯經場邊,看著僧人們形神並茂的辯經,那也是一種心靈的凈化。
色拉寺內還藏有極為豐富珍貴的文物,色拉寺阿巴扎倉內,珍藏著明朝皇帝朱棣贈送的白檀香木十八羅漢。色拉寺為保護這些羅漢,又重塑了十八個一模一樣的泥羅漢後,將小巧的檀香木羅漢放在泥塑像裡面。另外還有永樂皇帝賜予釋迦也失、1410年用硃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爾》(現有105函)最為珍貴,它不僅製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術印製的藏文大藏經。
5.楚布寺
鎮寺之寶:「空住佛」(傳說八世噶瑪巴為其上師塑造的銀像,銀像塑成之後竟自動懸浮空中達七天之久)楚布寺是第一世大寶法所建,現已傳至第十七世噶瑪巴活佛。藏傳佛教轉世制度在這里首創,文革後這里又有新中國政府承認的第一個大教派活佛。
楚布寺主要建築是以五層的降白央大殿為中心,四面環繞四大扎倉,還有經堂、僧舍、活怫的寢宮、靜室。降白央大殿內,30米高的釋迦牟尼塑銅像內裝有如來佛的舍利子,噶舉創始米拉日巴的碗、杖,以及用金銀汁液書寫的《甘珠爾》經書150函等眾多稀世珍寶。另外寺內還有噶瑪巴活佛的靈塔,噶瑪巴朝佛的影像室、金魚朝聖的石紋自然圖案等眾多文物古跡。寺院後面土吉青布神山上,有一世噶瑪巴活佛修道的岩洞,有很多僧俗群眾在這里靜
每年藏歷六月十日至十二日,寺內都會舉行展佛、會供法會等,並有各種劇目、歌舞等娛樂活動向蓮花生大師祝壽。第二天舉行鬥牛、賽馬、抱石頭等各種體育競賽
6.扎葉巴寺
扎葉巴寺緊緊嵌於崖縫中,相傳是松贊干布留下血脈的藏地王妃——芒薩尺姜所建的修行神廟。
8世紀,赤松德贊倡興佛教,從印度請蓮花生大師前來弘揚佛法,蓮花生大師在扎葉巴寺修行傳教時,營造了「108大成就者」修行洞,從此這里便成為吐蕃著名的密法修行道場。11世紀,阿底峽在扎葉巴寺「彌勒殿」收徒傳教5年,扎葉巴成為噶當派的重要道場。1647年,五世達賴在扎葉巴寺建立了四層樓的格魯派僧院,同時建成供養佛殿、護法神殿、達賴寢宮等,供奉阿底峽、仲敦巴、宗喀巴等塑像,並有僧侶160人。到了18世紀,扎葉巴寺建立了格魯派密宗院。
如今,裡面有松贊干布修行的法王洞(外面修了一座小佛殿「祖拉康」)、蓮花生修行的月亮洞、刺殺吐蕃末代贊普的拉龍、白吉多吉修行的拉隆洞、阿底峽修行的祖師洞等等眾多崖洞,相傳有人曾在這里挖掘到伏藏經典。
7.熱振寺
熱振寺因其為噶當派的主寺,再加上熱振活佛極高的權威和聲望,在藏傳佛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也是藏北重要的旅遊勝地。
熱振寺有一些非同一般的「看點」,不可錯過。如每年藏歷4月15日的「迎鳥節」和7月15日的「帕邦唐廓節」。
「迎鳥節」是根據熱振寺當地的氣候條件決定的,每當舉行杜鵑鳥供奉日時,僧人達百餘人,敬獻供品若干,並且還要舉行隆重跳神活動,以求賜福。
「帕邦當廓節」最初只是純宗教性的轉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除宗教活動外,農牧民進行各類商品交換,開展文娛活動的綜合性節日,節日的高潮是熱振寺的十二項「羌姆」。跳神地點背靠的一道瑪尼牆,面向一個很大的斜坡,是觀看熱振寺羌姆的不錯觀測點。
8.直貢梯寺
這是一座深藏在山谷中的精神象牙,是許多人離開肉體的彼岸,是800多年人們俯視眾生的窗口。
直貢梯寺內,除了寺院建築和多種文物、佛寶外,最出名的還有他的天葬台。從寺院出來,大約10分鍾就能到達。據說,世界上有三個最出名的天葬台,一個是密宗大師龍樹開辟的印度斯白天葬台,舉世聞名的「神奇屍體講述的故事」,便是以斯白天葬台為背景產生的;一個在山南的青朴天葬台;另一個就是直貢梯寺天葬台。這三個天葬台中,直貢天葬台最高、最大,有永生永恆之地之稱。
直貢天葬台是西藏最繁忙的天葬台,有的屍體從拉薩、山南,甚至從林芝、那曲等地運來進行天葬。藏胞們還相信,直貢天葬茸是四位空行仙女從印度斯白天葬台搬來的,四隻神鷹也跟著飛到這里停落在葬場四周。離天葬台不遠的6座佛塔是直貢活佛圓寂的靈塔。據說,印度斯白天葬台和直貢梯寺天葬台之間有一絲陽光聯結著,死者的靈魂可以順著這一絲陽光活動於印度和西藏之間。
參觀寺廟注意事項西藏的寺廟星羅棋布,各有各的妙處,各有各的特色,是旅行者的最愛。但在參觀游覽時,我們一定注意一些事情,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傅」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以及其它污辱性稱呼。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游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
希望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