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圖上色
『壹』 用PS給上色,為什麼前景色改變不了
樓主的模式沒有選對,請看圖示的操作:
.
.
選擇圖層後,按圖進行操作,將圖像變至RGB即可~~
希望回答能夠得到您的滿意,謝謝~
^_^
『貳』 ps怎麼上色
通過濾鏡(主要)和幾個圖層共同做的,如圖例所示,多做幾層和濾鏡即可,學ps熟能生巧。
『叄』 如何畫好山水畫或上色
中國人的山水畫不同於外國人的風景畫,它不是再現自然景觀,而是通過自然景觀的表現,賦予自然以文化的內涵和審美的觀照。
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親和,是山水畫的基礎。
春夏秋冬,朝暮白晝,風霜雨雪,山水表現出了不同的面貌,體現了生命的意義。山水和人一樣具有內在的生命運動和精神力量。
中國人關於山水的觀念,源於原始的宗教。對山靈的崇拜,對水神的敬畏,人們在這種崇拜和敬畏之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神統治的社會里。一切神靈無不隱匿於山水之中。山水是神靈之母。山之高,水之深;山之廣,水之渺,蘊涵了天體宇宙的無限奧妙。為了表示對山水神靈的崇拜和敬畏,人們刻畫山水神靈的形象,用於祭祝或瞻仰。神話或神畫啟發了山水畫的獨立成形。
刻畫中的「日月山」,表現的既是一個自然的觀念,又是一個歷史的時期。人們能夠將它們合為一體,就已經表明了對自然的獨特的認識方式。中國藝術中關於自然的觀念可以說是先天的,這種先天的因素是精神高於物質、思維高於存在。
哲學方式決定了中國人關於自然的定義,宗教則為哲學方式增添了生命和精神。天地與我並生,天地與我合一,莊子打開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屏障,人開始與天地精神往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山水「質有而趣靈」,因此,聖人、賢者、高士必有山川之游,軒猿、堯、孔無不如此。而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等名山又演繹了千古佳話。「優游」是生活也是文化,它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愛好,也表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聯結自然與文化的方式。眷念廬衡,契闊荊巫,山水的價值得到了歷史的確認。
含道應物,澄懷味象。在以精神為第一性的山水裡,人們並不關注所顯之象,而是重視所含之道。形而上的道彌補了生活中的諸多缺陷和不足,故「以形媚通」成了中國人的一種生活哲學。
魏晉玄學推演了山水觀念的轉換,遷想妙得使山水獲得了新的美學意義。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神超形越之外,玄對山水,自然的山水成為山水的自然。
人們關注山水,寄希望於山水的表現,擴展自己的生活空間——「嵩華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一圖」。為了實現這時代的理想,時尚澄懷清談的魏晉聖賢又發明了「臥遊」的方式。這種具有理想色彩和積極意義的方式,促進了山水畫的獨立和發展。宗炳發前人所未言,給山水畫的成因以一個合乎實際的詮釋:「夫昆侖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里,則可圍於寸眸。誠由丟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素以遠映,則昆侖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宗炳的思想建立在山水畫發展的過程中,他把以往過於精神化的山水理念,引向到視覺的理念之中,從而為山水成「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宗炳還提出了「應目會心」、「應目感神」、「神超理得」,這是他對山水畫作出的具有本質意義的界定。千年以後,畫家百代,然山水畫的准則卻千古不移。
山水脫離了宗教的神,山水畫引入了人的神,自然在神會之中體現了文化的意義,這是歷史的飛躍。「神飛揚」,「思浩盪」,山水激發了人的精神,山水畫實現了人的生活理想、擴展了人的生活空間——「披圖幽對,坐究四荒」。
唐代始於吳道子,成於李思訓、李昭道的「山水之變」,其本質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轉向山水意境的表現。王維以詩人的學養發揮畫家的氣質,在文學和繪畫領域揭示了詩與畫的關系,從而提出了山水畫意境表現中的一個准則——畫中有詩。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歷史線索的過渡,而是一個線索的分枝,是美學上的平行關系。山水畫中意境問題的提出,是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側重點的轉變,是在美學上的完善。
五代宋初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完善了山水畫的藝術表現,並把中國繪畫中的山水畫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峰。山水畫在這一時期成為時代的主流藝術。被稱為「百代標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畫,在表現領域中將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結合起來,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歷史話題,傳統山水畫對精神和意境方面的關注經此而轉向於技術層面——形式。
「元四家」不僅完善了山水畫的水墨技法,而且因為時代的特點,為山水畫在審美范疇內增添了「逸」的概念。這種具有明顯時代特點的審美時尚,雖然有審美之外的社會原因,但卻因為這一契機在山水畫意境的領域內創造了一個新的標准,後世則將此推為最高的准則。
盡管文人畫鄙薄技藝,但文人畫在山水領域所提出的依附於「筆墨」的審美准則,卻不能脫離一定技術的規范。繪畫的形式與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時,人們對它的劃分與解釋,也是以技術的標准來樹立南宗的美學規范。山水畫發展過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新的技術標准和美學規范來疏導發展過程中的無序狀況,回歸歷史的傳統,實際上已經表現了山水畫的衰落。董其昌對現世的感嘆,說明了其中的許多道理。
明清兩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無能為力,在宋元的峰巔面前人們只有景仰和贊嘆。為了挽回歷史的頹勢,董其昌打出了「復古」的旗幟。在一個過於強調筆墨和程式的時尚中,畫家們只有窮畢生的精力「血戰宋元」,人們只有通過「臨」、「仿」、「撫」、「摹」來標識自己的傳統淵源,確立自己的藝術價值。「四王」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為山水畫創造的最後的輝煌,最終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
20世紀的黎明,以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山水畫也進入到現代文明之中。在「反傳統」的呼聲中,陣營瓦解,代表新舊兩種勢力的各方人物紛紛登場,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論戰。當人們還沒有來得及用自己的實踐去塑造山水畫現代風格的時候,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使畫家對文化的關注轉為對民族和自身生存的關注。
20世紀50年代,山水畫面臨新的時代,經受了生存的考驗。「新山水畫」在改革舊文化的現實要求中脫穎而出,承擔了史無前例的社會責任——表現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審美要求。「新山水畫」為傳統山水畫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時代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傅抱石繼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之後,再次提出了筆墨與時代的關系。
進入本世紀的後期,山水畫在各種思潮中面臨考驗,所幸山水畫並沒有改為風景畫以與世界接軌。現代人認同了山水畫,無疑這是確認了山水畫的精神、意境和形式。因此跨世紀的畫家並沒有放棄歷史的責任,依然孜孜以求這具有悠久傳統的藝術突破新的時空。但傳統山水畫藝術精神中的完善與充實,藝術形式的全面與多樣,已使新的創造成為歷史的極限,所以現代畫家更多的還是在技法層面上作發展的努力。
山水畫的改觀已是顯而易見,山水畫的變革更是歷史的必然。
時代變了,山水畫仍然不同於風景畫。(載自《山水畫知識 中國山水畫》)http://www.jxms.net/Article/jsjx/mszls/200609/939.htm
『肆』 用PHOTOSHOP畫大場景怎麼上色
. 在Photoshop中打開一幅在雪中拍攝的風景照片,將其作為背景。
2. 新建圖層「圖層1」,並用白色填充圖層。
3. 選中「圖層1」,單擊菜單命令「濾鏡→像素化→點狀化」,打開「點狀化」對話框,選中單元格大小為3(注意:該值越大,則雪花越大,應根據圖片的大小、景物的大小決定雪花的大小),然後單擊「好」按鈕,則新建的圖層中充滿了彩色的小點。
4. 單擊「圖像→調整→閾值」,打開「閾值」對話框,將「閾值色階」的大小設置為255,然後單擊「好」按鈕。
5. 由於雪花處於下落的趨勢,因此會產生一種動感的效果,我們可以利用「動感模糊」來實現這一特點。單擊「濾鏡→模糊→動感模糊」,在「動感模糊」對話框中,設置雪花飄落的角度為60,距離為8。
注意:距離數值千萬不可太大,該值太大就成雨了,下雨效果就是這樣設置的。
6. 在「圖層」控制面板中,設置「圖層1」的圖層模式為「屏幕」(也稱為「濾色」,英文是Screen,該模式運算的特點是:任何顏色與黑色進行屏幕運算保持不變,與白色運算結果為白色,任意兩種顏色運算的結果一般比原色淺),則「圖層1」就與背景圖層進行顏色的混合運算,運算形成。
雪花漫天飛舞,是不是很逼真?如果再加上幾個具有冰雪效果的特效字,就更漂亮了。
上述設計方法適用於原圖是雪景的情況。如果原圖不是雪景,要想製作出比較真實的漫天飛雪效果該怎麼辦呢?可以按如下方法做:
a. 將上述的第2步改為:在「圖層」調板中將背景圖層拖動到「復制」按鈕上復制出一個新圖層,系統自動將其命名為「背景副本」,將該圖層改名為「圖層1」。
b. 刪除第4步設置閾值的操作。
c. 在第6步之前增加一步:單擊菜單命令「圖像→調整→去色」,將「圖層1」中的顏色去除,轉變為灰度效果。
d. 在第6步之後,如果感覺圖像中白色成分太濃,可以調用菜單命令「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對「圖層1」減少亮度即可。
e. 圖7所示的圖像經該方法處理後如圖8所示,可以看出圖像變成白雪皚皚的樣子。
『伍』 如何用ps給黑白照片上色
以Photoshopcc2014 軟體為例,給黑白照片上色的方法是:
1、打開ps軟體,打開一張專黑白圖片,復制圖屬層;
『陸』 張圖,從起稿到上色完成大概要多久
製作圖片,從起稿到上色完成大概要多久,這一個無邊無際的問題。
圖片如果是一內張純色,只需要幾容秒鍾;圖片如果是多個人物、復雜的風景,要幾個月。
製作圖片,只能說是按照藝術的構思要求,來達到滿意的效果,而不是考慮要多長時間,這時間,受內容、製作人的熟練程度等若干個因素的影響,因此,它是未知數。
『柒』 色彩風景寫生的一些技巧及方法
色彩風景寫生的技巧:
不管畫什麼,要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再到整體的普遍規律。
即從整體出發畫色調大關系→局部塑造深入刻畫→調整局部服從整體的總原則,按照先濕後干、先深後亮、先薄後厚、先遠後近、先大後小、先主後次的著色基本步驟作畫。
色彩風景寫生的方法:
1、確定題材
色彩風景作品可以直接體現作者的精神氣質和思想,在營造意境時首先要考慮取景,選擇感興趣的景色,把看到的在大腦中加工後由繁化簡。
確定立意和表現形式,如筆觸的運用、色彩的薄厚、調子和明度的高低等,通過點、線、面、色有機變化組合的視覺造型語言可營造意境中的具體形象。從而來達到情景交融,以景傳情的意境。
2、選擇畫面
在進入構圖階段時首先要考慮布置畫面。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題材的需要選擇一定形狀、大小、數量的畫面。
在單幅畫中,如果想表現超出固定空間事業以外的景物或者兩個以上不同時空的景物、超時空的內心景象時,就採用不同的空間處理,或者是多格畫面法。
多格畫面法是指在畫面內分割成多個小畫面,每個小畫面表現的時空不同,但在外觀上仍是單幅畫,但多格畫是特殊的單幅畫,在視覺效果上比一般的單幅畫要飽滿、復雜、豐富。
3、畫面空間處理
(1)縱深式
縱深式多用於焦點透視法,利用人們在觀察立體事物時產生近大遠小的能夠准確的表現對象,是畫面能有立體的視覺效果,這樣能使畫面具有自然感、逼真感、親切感。
(2)平面式
將所描繪的對象進行平面化,使立體感減弱或消失。畫面秩序感強,整體效果裝飾化。
(3)矛盾式
運用變形、移動、重構等方法,巧妙地組合畫面,在畫面上出現反常的、不合常理的、矛盾的、變幻的形象。如達達主義的作品。在視覺心理上有神秘感、荒誕感、趣味感和幽默感。
(7)風景圖上色擴展閱讀
畫畫方法
一、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
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對物體的深入理解
面對一個模特,初學者可能在短時間內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畫面簡單空洞,而受過良好素描訓練的人卻可表現得深入而豐富。
因為視覺上的敏感不同,感覺到的內容就會有差異,後者可以抓住物體的本質,在表達中能夠概括簡潔、明確肯定地表達對象,在短時間里抓住對象的最基本的特徵,培養敏銳的觀察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整體意識
整體意識的建立在繪畫領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學生將來的繪畫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無論是從事何種繪畫創作,都要涉及這個問題。整體是相對局部而言,局部是整體的一部分,局部存在於整體之中,而整體通過局部得到體現。
對於初學者來說,一方面是加強對整體意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觀察和表現中關注整體關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個點上的不良習慣。
三、建立形體的體積意識和掌握表現技巧
把握形體、表現體積感和空間感,是基礎素描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確物體的形狀、比例、大小,同時還要克服平面描繪,對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
沒有體積空間意識,就不能養成對體積空間的觀察習慣,更不能表現好空間關系。
油畫及水彩畫是西方文化藝術中知名度最高的繪畫門類,它們在風格和主題上有豐富且復雜的傳統。
在東方,黑色及彩色的水墨畫則主導了繪畫媒體的選擇,但是它在風格和主題上和西方一樣同樣有著豐富且復雜的傳統。
參考資料:網路-畫畫
『捌』 用photoshop怎麼使照片顏色鮮艷
材料/工具:photoshop
1、首先將圖片導入到ps中去
『玖』 怎麼畫好風景啊
要注意方法和步驟,由整體到局部,又由局部回復到整體,使作品逐步達到深入和完善。一般要經過五個階段,即落幅、素描稿、上色、深入刻畫、調整完成。在上色順序上,一般是從大面積的色彩或從畫面主要物體開始較好,這樣對於確定一幅畫面的基調,保持全畫大體關系的正確,是有好處的。也有的作者習慣從淺色或者像畫油畫那樣先從深的部分開始,也各有各的長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和個人的作畫習慣來決定。著色時要注意計劃性,如畫面上某一部分需要待底色將干未乾時加色,另一部分必須待底層顏色全部干後再上別的色,這都要「成竹在胸」,一步步地進行,這對於刻畫對象的不同特徵,表現物體的空間感、質量感,是有很大幫助的。 技法是比較多樣的,但大致不外乎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所謂干畫,即少用水的意思,並非不摻水而僅用顏料乾擦,作畫時要待前一層顏色干後再塗上第二層色,層層加疊,前一層色與第二層色有較明晰的界限,所以也有稱之為多層畫法。干畫法落筆應力求肯定、准確,以求表現明確的形體以及各種層次和體面的轉折關系。干畫法應注意的是:在底色未乾時不要急於覆蓋,以防止底色泛上來;且顏色覆蓋的次數也不宜太多,覆蓋大多或顏色堆得太厚,會使色彩變灰、變膩。干畫法不太受時間的限制,便於從容作畫,較易掌握,對於初學者鍛煉嚴格的造型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但干畫法不易發揮水色流動的特色,運用不好會產生干澀、生硬等弊病。 結ヤ束 2008-03-30 16:22 您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好(0)不好(0) 對於風景寫生的幾點認識 在水粉靜物寫生中,初步掌握了構圖、色彩、步驟方法及表現技巧以後,可以說已為到室外去進行風景寫生做了准備。到室外進行寫生與在室內的靜物寫生,目的任務不完全一樣,寫生的條件也不同。室內的靜物寫生,對象是比較單純靜止的,它可以根據不同的程度和要求安排寫生課題,還可以在穩定的光線和環境中,從容觀察研究。室外風景寫生的對象與條件要復雜得多,畫風景要依靠自己選景,能不能在廣闊的自然中,選准具有繪畫表現價值的景色,是一個首先碰到的問題。在風景教學中,開始往往先由教師選定一個比較簡單而能入畫的景色,在規定的范圍內,讓學生根據這個景色,自己確定角度和地平線位置,以及構圖時取景的空間大小,這樣可以減輕初次風景寫生時的負擔,而且也便於教師的指導。此後,可逐步轉入自己獨立選景作畫階段。 進行風景寫生時常遇到的困難有:如何選景與確定構圖。自然界中形象豐富、質感多樣、氣候、光線多變、色彩復雜,如何處理好廣闊與深遠的空間關系等等,這些都是水粉基礎訓練中的新課題,也是風景畫習作的新要求。風景寫生的進度,開始不妨選比較簡單、平遠的景色作寫生練習。景色簡單,便於集中精力研究外光的色彩規律和塑造生疏的形象。平遠風景,便於畫者認識天地景物的色彩關系和了解色彩與空間的關系,即同一色彩在不同距離和空間中,色彩在色相、冷暖及色彩含粉質狀況的變化。所以一開始就選繁復的景色寫生是不適宜的。在選定的寫生取景中,必須去掉某些與主題無關的或有礙構圖完美的景物。因此,往往需要採取移動、增添或改變自然物的形象等藝術處理方法,從而獲得完美而生動的構圖,並充分而集中地表現主題。其實,對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動,並非憑想像虛構去創作。寫生仍應堅持以客觀的自然景色為依據,但若將所見到的一切如實描繪下來,那則是不可取的。 風景畫有創作與習作之分。風景畫的創作,是通過表現大自然來抒發人的思想感情。一幅好的風景畫創作,並不只局限於簡單地模仿對象,而是以客觀自然為依據,通過美術家獨特的感受,創造性地將自然形態的美,升華到藝術形態的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願望和感情。它應具有深刻的詩意和特有的情調。風景畫的習作,是按照教學要求與目的,循序漸進地進行寫生的作業,基本上應根據對象選取構圖,表現自然形象和色彩,從而掌握風景畫的方法和表現技巧。 二 風景寫生的目的任務 風景寫生,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通過寫生能全面接觸到風景畫中的各類問題,如題材、選景、構圖、色彩、技巧、意境等等。其基本任務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對大自然風光美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選材取景及構圖的能力。 (2)認識外光的色彩規律,並掌握風景色彩的表現規律。 (3)了解形成遠近空間感的各種因素:透視、明暗層次對比、色彩冷暖及純度對比、形體復雜與單純的對比等等;掌握表現空間的方法與技能。 (4)理解自然景色由於環境、季節、氣候,時間等條件的不同,而產生豐富多彩的色調和色彩關系,並掌握其表現的規律與技法。 (5)鍛煉用色彩和筆法,塑造各種不同景物的形體和質感的能力。 (6)了解繪制水粉風景畫的一些特殊技法。 (7)感受並表現出景色的意境和情調。 三 風景寫生的選景 自然是一個紛繁的世界,你要從中選定一個美麗的景色來作畫,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學風景寫生的人,更為困難。所以要在平日多多觀察、認識自然,提高對自然美景的激情和感受力,要增進多方面的審美知識和修養,多欣賞風景畫,再加上寫生實踐的經驗,才會得心應手。開始階段,應從簡單的景色人手,在實踐中,逐步提高選景的能力和水平。 風景寫生的題材,范圍十分廣泛。如城市建築、名山大川、鄉村風光、海島漁村、河港碼頭、工地廠房、山地丘陵、溪谷田野、園林花圃、森林草原、市場街景和一些人物的社會生活場景等等。有風俗性的場景,也有富有意境的風景寫生題材。這些景物都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描繪自然風光的風景畫,總是受到人們的喜愛。選景不在於空間如何的龐大,或內容多麼復雜,實際上一些平常的景色,在季節、氣候、光線、時間的變化情況下,也會顯現出十分動人的詩情畫意。每一個好的景色,如山區、水鄉、海島、漁村、森林、黃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環境特點與情調,能給人以精巧、絢麗、雄偉、壯闊、沉寂、活躍、幽雅、古樸、濃艷、清麗等種種不同的感受。這種對自然的感受,是選景取材的動機和依據。 一些新鮮的事物,總是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而一個非常熟悉的環境,容易使人們對它產生描繪的激情,所以許多畫家常常喜歡到一些風景具有特色的新鮮的地方去寫生。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秀麗的青島海濱,美麗的杭州西子湖,還有河道縱橫、黑瓦白牆、古樸幽雅的江南水鄉,以及遼闊的西北草原和具有南國風光的海南椰林等。但是,也有許多畫家,專心致志地畫某一類題材的風景畫,他們深入體驗、觀察、研究,把自己鍾愛的題材,表現得特別深刻動人。於是,出現了一些專門畫城市建築的、畫森林的、畫海洋的、畫水鄉的風景畫家。19世紀印象主義的繪畫大師,常對同一對象,在不同的光線、時間條件下,進行多幅不同色調的寫生,研究光與空氣對色彩變化所產生的微妙影響。所以,選取題材時,應該有自己的意圖和目的。初學者應根據習作的要求與進度,去選擇合適的景色來寫生,最好選具有近景、中景、遠景的平遠風景人手練習,因為這類景色,可以明確認識到視平線在畫面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形體與色彩由於空間距離關系所產生的變化規律。另外,不要總是局限於環境類似,色調類同,缺乏新意的選景,應該有意選擇具有明顯地域區別或環境特點的對象來寫生。如畫過色彩秀麗結構精巧的園林風景以後,可以去畫古樸素雅的小鎮河港;畫過繁華活躍的城市街景後,可以接著畫靜寂廣闊的田野山林;畫過巍巍群山和高聳挺拔的森林古木後,再去畫些平遠舒展的江海景色……在這些對比鮮明的景色寫生中,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能力,從而促進對於不同環境的構圖、色彩、形象、意境的充分認識,提高作品的繪畫效果和感人魅力。
麻煩採納,謝謝!
『拾』 ps如何給風景照重新上色
首先用PS打開想要上色的黑白圖片。
圖像 — 模式 — CMYK顏色。
彈出對話框點擊「確定」。
選擇一個選區工具。為了照顧新手這里以快速選擇工具為例。(如果您有一定的PS基礎,那麼套索、鋼筆、通道、蒙版等等等等隨您喜歡,總之能做出您想要的選區就行)
接下來用「快速選擇工具」沿天空部分滑動選中天空部分。這里要注意的是觀察天空和建築交匯處的螞蟻線,看看有沒有多選框住了建築部分或者少選了部分天空並適當調整。(在「添加到選區」的方式下按下Alt鍵是從選區中減去)
選中天空後PS右下角「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 — 色相/飽和度」。
彈出「色相/飽和度」窗口勾選【著色】,移動小三角調整色相、飽和度、明度三項參數並觀察預覽圖至您喜歡的顏色。 天空上色完成。
接下來給建築上色。同理用選區工具選中建築部分,這里分享一個小技巧:點擊上一步創建蒙版圖層的蒙版(就是上白下黑的那個)用「快速選擇工具」再次在天空部分拖動,你會發現之前天空的選區會很輕易的再次出現,這時候右鍵 — 選擇返向,建築部分就會被選中。
依然右下角「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 — 色相/飽和度」 勾選【著色】調整色相、飽和度、明度等參數。
至此,上色就基本製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