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景觀
㈠ 世上因好文好詩而文明的景觀很多,岳陽樓與眾不同的是,岳陽樓更令許多仁人志士嚮往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同「俱」全,皆)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同「囑」)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風景),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水波浩盪的樣子),橫(廣遠)無際(邊)涯;朝暉(日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盡)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沖向天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美麗的魚)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持)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沒有)斯人,吾誰與歸(歸依?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如果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到了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飲水思源,解文尋根。這個根,就是作者寫作之緣由。《岳陽樓記》是如何產生的,教學此文,教師應與學生共同來尋這個根。這個根,文中說的明白:「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屬予作文以記之。」滕子京雖謫但卻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足見滕實為國之棟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績卓著,遂重修岳陽樓。在古時,修造亭台樓閣,往往撰文記敘建築、修葺的過程和歷史沿革,滕子京便請朋友范仲淹寫記。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淪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與滕子京在處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氣,倜儻自任」,是個很有脾氣的人,又有點剛愎自負,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於懷,常常口出怨言。據說,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湧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可讀《岳陽樓記》全文,你卻找不到這樣一種因被貶而生怨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來講,「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憔悴之嘆,發於詩作,特為酸楚,極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擊時,卻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灑脫自如,毫不介懷。作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一直無緣開口。後來滕子京給范仲淹去信,要他為岳陽樓寫記,范仲淹才有機會為老朋友進言,文中寫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些話,不僅是范仲淹用於自勉的,更是用來勉人的,勸勉誰?滕子京呀!
找到了這個根,我們就能理解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並不僅僅是為了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事,更是為了藉此文對老朋友做一勸勉。如何勸呢?又不能直來直去,故要寫得隱秘些。以什麼為托辭呢?當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寫景,暗寫自己對人生沉浮的看法,並勸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灑脫人。在范仲淹看來,人的一生無怪乎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遷客騷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見劉勰《文心雕龍》)故有見「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虎嘯猿啼」便生「去國懷鄉,憂讒畏飢,滿目蕭然,感極而悲」,有見「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漁歌互答」便生「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之感。一種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種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憂其民,「退」憂其君,唯獨不憂「已」!因為,他們的憂與樂已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子京老友,我多麼想你成為這樣一類人呀!「微斯人,吾誰與歸!」
此文撰於鄧州 作者並未到過岳陽樓
《岳陽樓記》賞析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臨洞庭》的詩里寫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生動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於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雲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台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系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並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後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里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雲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里所寫的:「霧雨沉雲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後小結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經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後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嶽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隻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並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裡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盪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採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後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里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飢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於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文章最後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生於公元989年,死於公元1052年。字希文,吳縣人,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他出身貧苦,兩歲時死了父親。青年時借住在一座寺廟里讀書,常常吃不飽飯,仍然堅持晝夜苦讀,五年間未曾脫衣睡覺。中進士以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後來負責西北邊防,防禦西夏入侵很有成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於宋仁宗慶歷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准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絕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幾點來講一講: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復那些老話還有什麼意思呢?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別人說好,我偏說不好。另一個方法是避熟就生,另闢蹊徑,別人說爛了的話我不說,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採取了後一種方法。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里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嚮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你是學生嗎?呵呵,好好學哦!加油~~~~~~~~~)
㈡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觀花卉裝飾已逐漸成為評價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觀花卉裝飾已逐漸成為評價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
㈢ 世界10大自然生態文明景觀有哪些
你這來問題問的,的確有意思,不源過我可一個給你一個,能作為談資的!
加拿大與美國阿拉斯加交接處--烏龜山
某海灣---死亡的武士
南美火地島--有個骷髏頭,感覺像地獄
南美秘魯--富蘭克林像
南斯拉夫境內--老貓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峽灣風光--獅身人面像
天蠍座
紐西蘭南島--太極
月亮和星星
㈣ 徽州的地域文化景觀是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朴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范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廬州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為一,總稱安徽文化、皖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徽州所轄區域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的790年間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內稱興安府外,其餘時期因朝代更迭而稱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卻前後沿用長達780年之久。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徽州」一名遂廢,直到1949年5月設立徽州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徽州專區),但因管轄范圍發生變動(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劃屬江西),其含義已與歷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縣是地域概念,府治歙縣,六縣即舊徽州府所屬歙縣、黟縣、婺源、休寧、祁門、績溪。在將近780年的時間里,這六個縣一直穩定地隸屬於古徽州,這在中國歷史上是較為罕見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縣的土地所承載的、由六縣歷代先賢和人民群眾共同締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質上的,比如徽派建築、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學、徽劇、徽州方言等等。
㈤ 如何看待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文明景觀
關於資本主義的
文明問題,你可以
直接上網查一下
㈥ 探討一下,城市景觀雕塑對於城市文明建設有什麼影響力
城市景觀雕塑既可以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標志和象徵,又可作為該民族文化積累的產物。雕塑述說著民族發展的歷史,凝聚著民族的精神和傳統,代表著每一歷史時期的精神面貌,反映著自古至今,人們的無限追求與執著信仰,展現價值觀念及審美情趣。城市景觀雕塑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最直觀、最集中的表現。城市景觀雕塑作為人創造能力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記載了文明風風雨雨的歷程。民族的歷程刻鑿在雕塑的形體與空間之中,各民族用不同的雕塑美表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價值,積累下人類最寶貴而本質的精神財富,使得文明的開拓得以永久地發展。
優秀的城市景觀雕塑應該標識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承載起一個城市的歷史與未來的對接,描繪出一個城市的時代追求,凝聚起一個城市的精神,展示出一個城市的品位。當每一個城市外來者站在這些城市景觀雕塑作品下時,他們應該能夠從中解讀出這個城市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品味出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世態民風,並將這種印象深深地留在腦海。 我們需要這樣的雕塑,我們也在呼喚這樣的雕塑能夠更多的出現在我們身邊。
㈦ 古印加文明農田景觀特點
景觀特點:
以梯田為主,用石塊壘成。
原因:
地處山區,地形陡峭,土層薄且易流失內,修築梯田以增加土層厚度,防止土容壤流失;山區裸露岩石較多,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梯田多以石塊壘成。
古印加文明出現原因:
緯度低、海拔高處氣候涼爽;山區河谷冰川融水量大,水源充足,灌溉條件好;地形崎嶇,利於防禦。
㈧ 查一下四川峨眉山的景點有什麼文明的自然景觀
峨眉山佛協文化就是文明景觀,也有日出,雲海奇觀。
㈨ 文化主題公園景觀設計原則都有哪些
1.全體規劃,和諧一起的准則 城市文明主題公園景觀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全體規劃,和諧一起的准則。並且在考慮景觀布局的一起還需求全表景觀的風格、植被的安排區域、氣候和土壤條件等...
2.地域性准則 由於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明前史,這兒所說的地域特徵就是一個城市天然構成或許...
3.可持續准則 締造城市文明主題公園的景觀並不是為了一時的具有,而是應該表現出可持續發展的...
4.立異性准則 俗話說立異價值的表現的一種方法,因而,不管關於某事物的觀念仍是締造城市文明...
㈩ 寒假作業中國的長城是世界文明的景觀,一天,一群外國人一起游長城
您好!這個問題動動腦筋就可以解決了!
那兩對夫婦帶的六個孩子就是另外3對夫婦,也就是說:有兩對夫婦是長輩,另外3對夫婦是晚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