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山風景區住宿
① 神農山景區全程有多長
總面積50.2平方公里
神農山,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位於河南省焦作沁陽市城區版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權麓,共有八大景區136個景點。
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氣勢雄渾,三大天門較泰山早154年。這里曾是炎帝神農辨百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的聖地。也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築爐煉丹、成道仙升之所。韓愈、李商隱等歷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許多傳世佳作。這里有雄奇險峻的紫金壇,更有天下一絕的白松嶺。15600餘株白鶴松姿態萬千,生長於懸崖絕嶺之巔,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遊走其間,移步換景,恍若人間仙境,令人魄悸魂動,陡然升華。其山勢之雄險奇絕,樹形之屈曲優美,景觀之深奧神秀,當推全國之最。 神農山還素有「天然植物園」的美稱,有珍稀植物1199種。九千隻國家保護動物太行獼猴攀枝登崖,嬉戲逗玩,平添無限野趣。神農山景區是休閑度假、探險攬勝、科學考察、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神農山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焦克公路、焦柳鐵路橫貫其下,晉洛公路縱行其間,餐飲游樂服務舒適周到,民風淳樸,民俗特濃!
② 河南焦作神農山景區聯系電話
電話: 0391——5036016 傳真: 0391——5036036 所在省市: 河南焦作沁陽 郵編: 454592
③ 神農山一日游如何
今天是3月5日周六,我帶家人參加了河南海外旅行社的焦作神農山一日游55元團,報了名,等上車後才知道原來是拼團。我們是早7點在紫金山集合,五花八門的旅行社都有,車還不錯,大巴,新車,不過司機也是新司機,新手,遊客服裝都挺好記,就是導游連個帽子也發個,旅行社的旗子也是用個樹枝頂著的,很山寨。。。我們今天的導游叫小凡,不錯的導游,話說的很好聽,可惜做事卻不靠譜。總結這次旅遊的幾點吧: 1.神農山景區,誇大其要成為五星級景區的噱頭,按我的感覺三星景區應該算是客觀的。景區步行路和電動車是混行的,道路狹窄遊客增多時,通行就困難,景區的下山索道口通往大門的路還未修好,路上無任何景觀,還是一個建設中的階段,不適應迎接大量客流。 2.神農山景區的管理人員還不夠,還不能適應接納大的旅行團,從纜車購票現場來看,極為混亂。 3.此景區推出1日游活動,貌似親民,實際行走山路,如果不坐索道是無法按時完成1日游的時間安排的。甚至上下山都必須坐索道才能到達時間上的要求,而一個人的上下索道費用80,已經遠遠高於目前搞的55元一日游團費。當然,景區賺錢無可厚非,只是大家對此景區卻失去了原有的好感. 4.此次活動最不可原諒的問題是,導游在規定的發車時間下午四點,未在景區門口等候遊客,卻在纜車處還在辦纜車票,四點發車,卻拖到六點後,導游才姍姍來遲。卻不知道導游到底在等誰,全程都是遊客在和導游聯系,而導游卻不露面。道歉是必須的,可導游同學,你可知道,團費你收了一車人的,你卻丟失了一車人對你的信任。究竟什麼重要??
④ 河南神農山風景區怎麼樣神農山旅遊
神農山踏青賞花、春遊祈福。伴隨著微微春風和鳥語花香,在神農山裡踏尋春天的腳步,內呼吸春天的氣息。在您登山容途中不時還會有調皮可愛、憨態可掬的太行獼猴與您嬉戲逗樂,它們或在林間相互追逐打鬧,或在步道旁等待您施捨食物,為您的旅途平添幾分歡笑。
⑤ 神農山風景區的地理環境
雲陽寨
雲陽寨始建於重建於隋唐,歷代皆有整修,寨門用青石砌成,頂端有石垛。古代雲陽寨是溝通豫晉兩省的雄關險隘,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稱「孟門」,春秋戰國時期始設。
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覽神農山時,寫下了《早登太行山言志》一詩,其中「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帶給人以「白雲」和「朝陽」之戀的無限遐想。
明末大書法家王鐸在《懷州弔古》詩中贊道:「北面峰巒拱孟門,野王形勝沁河混。」
公元1702年康熙帝親臨賜名「雲陽寨」。
清靜宮
清靜宮始建於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是中國留下來的唯一一處清代無梁建築群。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正中為三皇閣、左為王母殿、右為玉皇閣,均為雙層樓閣式建築,其最特別的地方是在建築風格上打破了軸線對稱的佛寺道觀建築格局,把東方的窯洞和西方的樓閣結合在一起,且取材均為石材,堪稱中原古建築一絕。 神農文化廣場
為紀念炎帝神農功績而建,位於景區內200米處,端坐在廣場中央的是高9.9米,重29噸的純銅神農氏塑像。整個廣場分三層,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壇有4個登壇步道,寓意一年有四季,祭壇周圍有12塊講述炎帝生平事跡浮雕,寓意一年有12個月,祭壇底層的環壇路共24圈,寓意24節氣,每圈由365塊青石鋪成,寓意一年有365天。祭壇周圍的八隻靈獸分別是青龍、神馬、朱雀、猛虎、神鳥、白虎、神牛、玄武,相傳為神農氏所創造,鎮守各方,調陰陽、順風水。
財祖廟
炎帝神農於神農山辨五穀、制耒耜,教民耕種,肇啟中華農耕文明,為原始先民創造物質財富,日中為市,首倡交易,是中華民族創造財富的第一人,被後人尊為「財神」。遊客至此有「祭拜神農,五穀豐登,生意興隆」之說。
醫祖廟
炎帝於神農山嘗百草,宣葯療疾,救治子民,肇啟了中華醫學之源,被視為中醫的開山鼻祖,今人建廟以示紀念。遊客至此有「祭拜神農,百病全消,平安一生」之說。 雲陽塔林
位於雲陽寺東側雲陽河谷三級台地上,系雲陽寺僧人圓寂後埋葬靈骨的墓塔。原有塔七座,現存五座,均為密檐式和尚塔,其中元塔二座,明塔一座,今人復修塔兩座。而元代的「普通之塔」是為眾多僧人合葬而立,較為罕見。
風雨石
一塊飽經風雨、歷經滄桑的孤石,石頭上布滿了橫豎條紋,就象是被風吹裂的皮膚一樣, 據當地老人講這是一塊知風知雨、預報天氣的奇石。因此,當地還流傳這樣一個諺語:「上山不上山,摸摸濕和干,它干就敢上,它濕往回轉。」
雲陽寺
雲陽寺始建於唐代,原名叫壽聖寺,元中統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增建了聖果寺。 現存山門、四大天王殿、西方三聖殿、大雄寶殿四座建築。寺院的東北方向現存方形密檐式磚塔3座,塔高4—6米,仿唐代風格,分別為元、明、清三代建造。雲陽寺(佛教)和清靜宮(道教)僅一牆之隔,是一處我國極為罕見的佛道共榮之所雲陽寺依山傍水,藉助山勢逐層而上,四組建築群依次排列在高差5米的四級平台上,在鼎盛時期總建築面積達到了20000多平方米。1982年,沁陽市人民政府公布雲陽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統元年(1260)《重修寺記》雲:「其山曰雲陽,寺曰壽聖,居山之中。四顧之群峰,甘泉上涌,西南堉圃,下承東北。右鄰紫金之巔,陽瞻白玉之沁,真蘭若寶方也。」清代更名為雲陽寺。
獼猴苑
獼猴苑是國家二類珍稀野生保護動物——神農山太行獼猴活動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玩賞和研究野生太行獼猴的最佳基地。韓愈《題西白澗》詩中曾對雲陽山獼猴描繪道:「群猿見之走絕壁,綠峰虛睇弗勞力。嗚禽面面背人飛,為是從來不相識。」
始祖峰
位於醫祖廟後,它既像一塊巨石,又是一座山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展現出一種陽剛之美。因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並稱為中華人文始祖,故而得名始祖峰。
王母洞
由五座天然溶洞改造而成,唐代開鑿,明代增修。洞內上鑲額石,有「皇明宗室」、「鄭藩圖書」印章字樣。近代復修以琉璃瓦覆頂。王母洞下有「東海泉眼」,泉水甘甜可口,終年不枯。
靜應湖
靜應湖(原名仙神湖),坐落在仙神河(谷)口,湖水資源來自仙神河流80華里的數千條大小壑溝。湖水碧藍,波光粼粼,往北遠望,隱約可見一條藍色的弧線,由北而南順山勢曲彎延伸,被人們稱百里峽谷的「神龍」仙神河。
靜應廟
建造於唐代,宋、元、明、清續修,為道教聖地,進深數百米,通闊近百米,前有五重門,其後有鍾鼓樓,戲樓,東西九間閣,再後為明七暗九間的紫虛元君寶殿。北宋徽宗賜額「靜應廟」。
太平寺摩崖石刻
北魏時在此興建寺院,開鑿造像,稱「千佛岩」,隋唐時開窟造像達到鼎盛,五代及金、明、清等時期又摹刻金剛經、續造窟龕。現存三窟六龕,其中千佛洞尊尊佛像旁均刻有佛名。五代後晉的石刻蓮花經、宋金的遊人題記、明清的寺院遺址和二十多個碑刻,更可以欣賞到千佛洞這個珍貴的歷史遺存。千佛洞洞口朝南,東西寬2.8米、南北深2.3米,高2米,弧形頂,洞壁上雕刻著1012尊佛身,姿態各異並個個都有佛名。千佛洞是我國佛教文化留下的珍貴的遺跡,被譽為豫北「小龍門」。
沐澗寺
位於二仙廟北1公里處的仙神河西岸,沐澗寺坐北面南。唐貞觀年間,皇爺鄂侯名僧肅然創建。本名果禪院。東西寬30米,進深百餘米,面積4600多平方米,寺中保存有肅上人的禪房。前中後殿等建築16座,後周及宋、金石經幢3座。沐澗寺門前有東西長40多米,南北寬20多米的平台,平台上林木茂盛,東側立有36字狂草倒書碑。右側立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沐澗寺金樁前殿倒書碑記」及布施四通。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內有光緒十一年創修前後殿碑記一通。前殿左右有磚石洞擴哦式結構建築,右曰「桃花洞」。右柱上刻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建置題款。進入二級平台,正中有石造聖水亭,亭左立有明正統八年的「重修沐澗寺並造像記」石碑一通,右有明天順六年的「重修聖水亭記」碑。中佛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石造縱劵頂,金柱為石造八角形柱,左右各有配殿。三級平台上有後佛殿等六座建築,大殿左側有一倒書碑,高約3米余,草書,明代著名書法家王鐸所書,為石刻中的珍品。沐澗寺地處名山,環境幽美,泉出聖水,川流寺中,兩側竹樹花卉蔭合,其後高山雄峙。在其西南1.5公里處有西石瓮。西石瓮位於山澗之盡頭,圓形,上小下打,遊人至此,如在瓮中,故名。四周壁上,唐代以來有題記。在澗與仙神河交匯處,有鳴玉亭,道光五年記載:「唐鳴玉亭,三大篆字,無年月,高四尺三寸,廣一尺三寸,在河內沐澗山」。沐澗寺是自唐以來的佛道勝地,石刻題記猶多,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一處獨具秀、幽風格的景點。1982年,沁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谷寺
位於窄澗谷盡頭。窄澗谷整個山體為石灰岩。往上看幾乎是垂直的絕地,高達300米左右。俯視谷地為百米深,谷盡頭有寬約50米的平坦地面。字隋清,乃至民國,窄澗谷一直是佛教、道教活動的中心。從隋代在此創建太平摩崖寺以後,隨著朝代的更替,寺院也幾經興廢,先後易名開化寺、真谷寺等。在這有限的空間內,留下了眾多的佛教以及,隋唐時期的摩崖和石窟像,五代後晉的石刻蓮花金、宋金的遊人題記、明清的寺院遺址及二十餘通碑刻,《河內縣志》記載此地,「城西十里,亦名元谷,今名真谷寺。」窄澗谷只要的佛教遺物是沿著山壁的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計有想龕6個,未成龕2個,千佛洞1 個,石窟2個,造像題記8處,摩崖刻經1處。主要是隋唐時代的作品。亦有幾處宋、金、元時期的遊人題記,其中價值最高的遺物當屬千佛洞和線刻佛塔。道教遺物較少。道教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二仙奶奶)修道之處,始建於唐代,宋、元、明、清續修。據記載唐李淵、李世民下詔敕建,宋徽宗賜名「靜應廟」。靜應廟牌坊刻工精細,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尤其是倒龍抱柱石,更是古建築石雕藝術作品中極為罕見的珍品。
西石瓮
西石翁位於靜應廟西,陽洛山沐澗流域盡頭,山體數百米高,分別從北、西、南傾斜直壓而下,中心收腹,形成上閡、下砌、形如翁腹的大石翁,是仙神谷最大的天瀑奇景(季節性)。 十里畫廊
十里畫廊廊長5公里,峽谷兩岸林木蔥蘢,野花飄香;奇峰異石、千姿百態、象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至今仍流傳著「人游山峽里,宛如畫圖中」等佳句。 臨川寺
臨川寺又名龍泉寺,俗稱老龍溝。寺院座落在千尺崖下,因面臨平川而得名。該寺始建於漢晉年間,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宋、元、明、清多次增修,面積6000多平方米。有大佛殿、三棚閣、龍官廟、朝陽洞、玄天玉女洞等七處建築。
神農大峽谷
神農大峽谷巨峰凜冽、深壑千尺,俯視谷底,萬仞雄渾,審視全景,使人覺得盪氣回腸。
人間天上
人間天上恰似太虛幻鏡,碧風秀美,雄風超然,態式壯烈,險象環生。太虛凌峰的磅礴氣勢使人感到心馳神往,有詩人留言:此處只能天上有,人間夢里幾度尋。
百草坡
百草坡位於一天門西側,這里生長有百餘種名貴葯材,如山參、桔梗、山葯、地黃、菊花、靈芝等,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故而得名「百草坡」。 封門村
原名為風門村,位於神農山景區黃花嶺休閑度假區內。村莊四面環山,依山而建,一條小河在村前經過,上百間明清年代建築風格的房屋坐落於深山老林之中。村中房屋巧妙的依靠地形與人工打造地基而營建,密集處可達到兩平方米一人。房屋的構造絕大多數為木石結構,東西走向三層樓,樓頂全部為灰色小瓦,樓橋式建築將房屋之間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房房相通的構造格局。整個村落的村民已全部遷移,有房子約29棟,房屋約200餘間。一些戶外俱樂部、探險愛好者多次走進封門村,探秘封門村,在此過程中發生了諸如指南針失靈,會旋轉的太師椅,進入者會產生幻聽、幻覺等靈異事件,讓封門村也有了「中國第一鬼村」的美譽。
⑥ 神農山風景區的介紹
神農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區,位於河南省焦作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與晉城澤州縣山河鎮專狄河村交界處西北屬25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內有8大景區136個景點,有九山兩河二十八峰。傳說,神農山在古代是炎帝部落活動很頻繁的地方,神農氏曾在這里設壇祭天,神農山也因此而得名。2016年1月,被河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給予通報批評並限期整改1。
⑦ 神農山景區在哪
神農山在焦作沁陽市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如果坐車的話到焦作汽車站乘去往焦作或沁陽的班車,下車就有許多私人的士前往神農山,當地的士司機費用較高,各位遊客需事先講好價格
⑧ 焦作神農山景區內有幾條索道多少錢
神農山景區為國家AAAAA級景區,景區門市價80元,媚游中原預訂8折。
⑨ 河南神農山風景區!好玩嗎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基金組織A級優先保護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
、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省級科普基地,它位於沁陽市城區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區136個景點
,佔地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
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氣勢雄渾;三大天門比泰山早154年。這里曾是炎帝神農辨百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的聖地
;也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築爐煉丹、成道仙升之所
,古往今來,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覽,唐明皇李隆基、韓愈、李商隱等歷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許多傳世佳作。
這里有雄奇險峻的紫金壇,更有天下一絕的白松嶺。15600餘株白鶴松姿態萬千
、風情萬種、婀娜多姿地生長於懸崖絕嶺之巔,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
神農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賞桃花爛漫、夏看流泉飛瀑、秋觀滿山紅葉、冬覽冰霜玉龍,遊走其間,移步換景,恍若人間仙境,令人魄悸魂動,陡然升華。其山勢之雄險奇絕,樹型之屈曲優美,景層之深奧神秀,當推全國之最。
⑩ 神農山有什麼好玩的么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基金組織A級優先保護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 、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省級科普基地,它位於沁陽市城區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區136個景點 ,佔地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氣勢雄渾;三大天門比泰山早154年。這里曾是炎帝神農辨百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的聖地 ;也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築爐煉丹、成道仙升之所 ,古往今來,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覽,唐明皇李隆基、韓愈、李商隱等歷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許多傳世佳作。這里有雄奇險峻的紫金壇,更有天下一絕的白松嶺。15600餘株白鶴松姿態萬千 、風情萬種、婀娜多姿地生長於懸崖絕嶺之巔,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 神農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賞桃花爛漫、夏看流泉飛瀑、秋觀滿山紅葉、冬覽冰霜玉龍,遊走其間,移步換景,恍若人間仙境,令人魄悸魂動,陡然升華。其山勢之雄險奇絕,樹型之屈曲優美,景層之深奧神秀,當推全國之最。
神農山還素有「天然植物園」的美稱,有珍稀植物1912種 、中草葯300餘種、名貴中草葯近百種之多,神農谷里至今還留傳著「神農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語;有動物216種,其中僅國家級保護動物太行獼猴就3000餘只,它們在這方樂土攀枝登崖,嬉戲逗玩,平添無限野趣。神農山景區是休閑渡假、探險攬勝、科學考察、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神農山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焦克公路、焦柳鐵路橫貫其下,晉洛公路縱行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