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景色大全
⑴ 花卉王國的花的景色的作文350字
六月一日下午,媽媽對我說:走,女兒,媽媽帶你去看花展!我沒明白媽媽的意思,獃獃的站在那裡。過了一會兒,媽媽硬是把一臉疑惑的我拉到了人民體育館。
走進人們體育館的大門,我看見了一個用花擺成的牌子。牌子上用粉玫瑰拼成了『慶六。一注小朋友們節日快樂『的字樣。下面還用藍玫瑰做了底。粉、藍相襯,使得整個牌子光彩奪目。
走近花展大廳,我看見了一個大花籃,這個花籃是用竹子編成的,上面還打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籃子里插滿了鮮花,有玫瑰、菊花、康乃馨、滿天星、百合、鬱金香、薰衣草等對了!籃子旁邊還有一個指示牌,牌子上寫著各種各樣花的位置。可是,有一個地方只寫了驚喜兩字,這令我和媽媽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們便向那個地方走去。忽然,我聽到前面不斷的發出贊嘆聲。我跑過去一看,啊!原來是一個用紅、白、粉三色玫瑰擺成的一個大大的心型。這個心形花壇可真是受女孩子們的青睞啊!我看了一會,又向裡面走去。我看到了一朵朵高貴、淡雅的牡丹;我還看到了綉球花,那一團團的綉球花,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紅的似火、藍的似水,美麗極了;這么多的花,我看都看不完,這不,一株株正在怒放的小紅菊又吸引了我的眼球,你看,風一吹他就在風中隨風搖擺,好像再向人們展示它那婀娜的舞姿
天漸漸黑了下來,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體育館,走向回家的途中 松原市寧江區第一小學六年一班 付婉嬌
⑵ 水粉 風景 花卉 的畫法
花的畫法示例
不同花有不同的畫法。為了初學者便於理解,現將各種畫法與表現效果的關系舉例說明如下:
陽光下的白玫瑰。白花雖不像紅花、黃花那樣艷麗,然而她有最豐富的色彩變化,光照、投影、反光、透光交熾輝映,色彩淡雅明麗,在暗色背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得艷麗無瑕——這就是這張畫的表現意圖。其畫法步驟是這樣進行
①起好大體輪廓後,首先塗上暗色的背景,留出花的部位。這時白花不畫自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色彩關系。
②根據半球體結構受光、背光的色彩轉化規律,概括地區分出總的體面關系。一方面是為了表現花的基本體積與結構,同時也藉此在強烈的黑白對比中尋求中間色調的變化,加強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聯系,使之融為一體。要注意的問題,一是要敢於把白花的暗部畫重,與背景相接應;同時又要充分體現花的透明感。二是抓住幾個對表現體積與動態有決定性作用的典型花瓣,准確、肯定的畫出其基本形,而對一般花瓣暫不必一一描繪。
③調整一下整體關系,進一步充實亮部、灰部、暗部的形體結構和色彩變化,描繪重點花瓣的細節,使畫面臻於完善。
含苞的牡丹花開始同前。此花的球體特徵更加明顯,所以先按圓球體畫出主要部分,然後再在圓球的上部由外及里或由里及外依次畫出各層之間重疊花瓣。
姚黃牡丹。這種牡丹是由多瓣聚集而成,根部的大瓣如同托盤,頂部的許多小瓣聚成球體。由於花瓣薄而透明,花瓣的深層輝映著暖色的透光效果,色彩艷度超過受光部位。表現這種繁多的花瓣時,不必一一細描,強調總體感覺。把握基本的色彩關系和虛實變化,除了幾個大瓣和處於明暗交界處的幾個小瓣作具體處理外,大部分的花瓣都不太強調它們的邊沿輪廓,只要依據花瓣的形狀和方向在調色和用筆上略加變化就足夠了。這樣由於花瓣明暗變化減弱反而增強了透明感。在處理暗部的花瓣時,先用底子的暗色畫入,然後再用比此底子亮些的粉質灰色壓出邊緣,有意識地讓底色部分透出,這樣更顯得飽含水分、輕薄透明。
球形的菊花花瓣細碎繁多,一一勾畫必顯瑣碎,只塗大色塊、缺乏必要的細節又不像菊花,其關鍵是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統一。此畫的方法是:先從整體關系入手,畫出球體的基本體積,然後在大面的亮面上加上一些花瓣突起後暗部長投影的小暗面;在大面的暗部——主要是明暗交替或反光部位畫出若干受到光照的亮色花瓣。當然要注意區別各個細節的明暗虛實,可隨著體積的轉化改變用筆的方法,使小瓣的感覺似有若無,在重點地方仔細畫一下結構變化,以實帶虛、虛實相宜,各種點之間呼應起來,使畫面豐富、充實、和諧、統一。
逆光的月季花。強光照射下的花朵固然明快、鮮亮,然而背光處或陰影中的花朵也另有一番情趣:柔和、素雅,在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調中,有著含蓄、微妙的冷暖對比。為了襯托花的嫵媚、潔凈,在背景上運用了粗糙的肌理變化。畫花時,則用筆輕柔,色中飽含水分,中心部分一氣呵成,趁濕點上花蕊,使之融為一體,然後,再重點修飾一下花瓣邊緣的轉折與前後層次,使之豐富起來。
3.花卉寫生的構圖
花卉之美不僅在於花朵有艷麗的色彩、誘人的芳香,而且花與枝、葉的自然和諧更有天然之趣,處理好枝、葉及整個情勢、動態,也是花卉寫生的一個課題。有些花卉實際開花很一般或不常開花,如竹子、文竹、松樹盆景等,在花卉中屬於觀葉植物,足見畫好枝葉的重要性,描繪庭院花卉一角,這是極普通的一角,粗壯的仙人球開出潔白秀麗的小花,旁邊的蘭葉以婀娜多姿的曲線與仙人球垂直的花莖相映成趣,構成了輕音樂般的詩情畫趣。畫幅採用了中性灰調,在低純度的色彩烘托下,白花蕊部的淡淡的黃綠色才顯得鮮嫩清秀,富有生機。整個畫面的情調與構圖中的點、線、面的配置,光影、色調的處理是分不開的。環境襯託了花的艷美,花朵也點綴了環境的幽雅。
在花圃寫生,重要的在於選擇和組織。不僅要選擇典型的花朵,還要盡可能有相應理想的背景。花朵的向背、聚散,枝葉的動勢,都是構圖中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生長的花叢間很難找到一個現成而又完美的構圖,大多數情況下,還要根據畫面的需求進行再加工,或選取這—株上的葉,那一株上的花;或加強某一部分削弱某一部分,只要安排合理,是有助於畫面表現的。
有條件時也可以進行插花寫生,將採集好的花朵進行選擇搭配,置於瓶中,對花形大小、光照、顏色、疏密集散等都可進行人工調配,這樣將更有利於對花型的結構及表現方法作認真的研究。插花是一種藝術,也是繪畫中人們喜聞樂見的描繪題材。
作品欣賞:
關於繪畫風景的一些總結
1晨,早晨在太陽未出之前,大地剛從黑暗中醒來,由於露水和霧氣較重,整個對象顯得較為偏冷,朦朧。太陽出來以後,景物的受光部分偏淺的玫瑰色、淡黃一類的暖色,背光部分相對偏紫,藍綠一類冷色。
2傍晚,夕陽西下,全部的山川河流被抹上一層金黃,景物的受光部分為淡的橘紅,橘黃色,天空則常呈現亮的黃紫灰、黃綠灰一類的補色,落日後,所有景物逐漸變成紫青色,藍黑色,直至夜幕降臨。
3晴天,陽光的映射下,景物的形體和輪廓變的清楚、明確。光線越強,物體的反光越明顯。早、中、晚的陽光是有差別的,清晨的陽光在上午10點左右,與下午4點以後的陽光偏暖,中午呈亮白色,反光強烈。影子偏藍紫色,色調主要傾向是黃白色或亮黃色。
4陰天,由於陰天沒有陽光的照射,光源呈散射光,景物的受光面偏銀灰、藍灰一類的冷色,而背光與立面色度較重,多呈紫褐、褐綠、赭綠等一類暖色,反光不明顯。
5雪景,地面,樹林,山嶺上的雪色彩特別亮,天空往往處於中間色階,如有陽光時雪的受光亮而暖,投影由於受天光影響帶一點蘭色,畫雪時,盡量畫出它的體積感和松軟性。
其他地方色彩注意事項:
山,遠山要畫的概括,簡練,中,近要依據山的起伏,形態等特點畫。畫山時要注意符合自然規律,注意裁減和取捨。有陽光照射時山一般是受光暖,背光冷。
石,要注意表現體積的感覺,受光面呈亮的冷色,背光成赭褐,紫褐等一類的暖色。
樹,樹的色彩主要以普藍、群青、橘黃、淡黃調出各異的綠。受光面以粉綠,紫羅蘭,鈷藍。湖藍與其他顏色調和後所組成。
水,一般要表現靜態水和動態水,可以依靠筆觸的不同來區別。水往往受天光的影響,波浪暗部色彩偏暖,上午或下午陽光側射時,水面傾向較深的藍紫色,中午偏藍灰色。
天,天空不要畫的平塗一樣,應該有變化,要表現出高深的空間感,有時上部顏色深,下部顏色淺,有時上部顏色淺,下部顏色深,不能平塗成一樣,但差別不是太大。
雲,畫雲時要注意表現雲與天空的關系,雲有厚、薄、大、小、虛、實之分。
房,在畫房屋時,要注意房屋的比例結構和透視關系,以及整體的協調關系。
總之,在畫景物時盡量顏色不要太單一,不如樹是綠的,不要平塗成一樣,樹有受光和背光,受光面可能是黃綠,背光可能是綠里有藍紫的深色,還有介於受光和背光的固有色,是樹的本色,從這些再細分,樹的枝杈呀,有的地方的葉子稀少有的繁茂,色彩盡量在不脫離主色調綠的基礎上豐富一些,比如粉綠,淡綠,黃綠,青色,土黃,翠綠,藍紫色,等等。
最後,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事物的投影,就是影子,在一副畫面里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畫面有些飄的感覺,加上深色的投影就可以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縱深感。
我再介紹一點我上學時學的,任何事物都有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和投影。抓住這這幾點再注意色彩的運用就可以畫出好的風景畫了。
物體在光線照射下的規律:
亮部色=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
中間色=固有色+光源色
暗部色=固有色+環境色
⑶ 國內外有哪些著名的需要風景畫和花卉畫的廠家和公司
這個不清楚 感覺國內這類的需求量 應該不是很大的吧
⑷ 描寫花草樹木的景色的四字詞
描寫花草樹木的景色的四字詞語很多!【鬱郁蔥蔥】形容草木蒼翠旺盛。也形容氣概美妙蓬勃。 【枝繁葉茂】枝葉繁密茂盛。形容樹木生長的很好。 【萬紫千紅】奼、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漂亮。 【鬱郁蔥蔥】茂盛的樣子。形容人或社會富有生氣,布滿活氣。 【桃紅柳綠】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顏色嬌艷的春景。 【綠草如茵】綠油油的草似乎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常設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綠意盎然】氛圍、趣味等充滿的樣子:鮮花盛開,春意盎然。 【鬱郁芊芊】猶言鬱郁蔥蔥。①草木蒼翠茂盛的樣子。②氣盛的樣子。 【蒼翠欲滴】蒼翠:深綠。形容草木等綠色動物好像飽含水份一樣。 【花紅柳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相貌色鮮艷紛紛。 【花枝招展】招展:順風擺動的樣子。形容裝扮得非常明麗。 【花團錦簇】錦:有文彩的絲織品;簇:叢聚。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氣象。也形容文章辭藻富麗。 【百花齊放】形容百花盛開,豐盛多彩。比方各種不同情勢跟作風的藝術自在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華景象。 【百花盛開】百花:泛指各種花卉,形容許多花;盛:茂盛、興旺的意思。形容春天到來、景象萬千的隆重喜悅。 【百花爭艷】各種花草競相開放出鮮艷的花朵。形容花的顏色、姿勢良多。 【一碧千里】一:全;碧:形容青綠的顏色;千里:廣闊無邊。指一片碧綠的色彩,十分廣闊。一眼望去全體都是綠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疇內都是碧綠的顏色。 【雜草叢生】指野草到處成長多形容一片荒涼、蕭條的景象 【生機勃勃】形容天然界充斥性命力,或社會生涯活潑。 【草長鶯飛】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風
⑸ 花卉 深意 風景 枯井造句子
造句:
在枯進旁,長著不少的花卉,成了一道優美的風景,那細小的菊花,蘊含著隱逸者的深意。
⑹ 描寫花卉園景色的作文420字以上
我愛蘭花
蘭花是我國傳統名花。它清新飄逸的幽香、剛柔相濟的葉叢、端莊素雅的風韻,歷來為人們推崇和鍾愛,與梅、菊、竹稱為四君子。古往今來,描繪和贊賞蘭花的詩篇數不勝數。
蘭花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至愛,古人對「四君子」中的蘭花就有許多贊美之詞。其中有一句就是「氣質美如蘭」,藉以形容人的高雅脫俗,而這一句也正說明了蘭花氣質的高貴。雖然人們對蘭花有許多贊美之詞,但我覺得蘭花並沒有人們說的那樣神奇。記得爸爸剛把蘭花抱回家的時候,我看了它一眼,覺得蘭花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蘭花開放的那天傍晚,卻使我徹底改變了對蘭花的看法。
記得那晚,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著如絲的小雨,微風輕輕一吹,窗外的景色變得如詩如畫,我正欣賞窗外的美景,突然,一股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我輕輕地吸了一口氣,——多麼清新的空氣啊!在這清新的空氣中飄著一股清香,幽幽的、淡淡的,我的鼻翼翕動,剛剛聞到一絲幽香,但它又飄然而去了,無意間又忽然襲來,那似有似無的清香使我著迷。在我迷惑的時候,我的目光不知不覺落到了蘭花身上:「原來是蘭花開了!」我高興地歡呼起來。我走近蘭花,仔細觀察著這盆蘭花,只見綠綠的像劍一樣的葉子里,伸出一枝暗紫色的花莖,莖上開著幾朵紫色的小花,每朵花看上去都像一個小小的蝴蝶。我正欣賞著這可愛的小花,那股淡淡的幽香又飄然而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時我被這股清香徹底征服了。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如此鍾愛蘭花,原來他們喜歡的不僅僅是蘭花的清香,而是從蘭花身上找到了一種高貴的品質,你看,蘭花並不起眼,但它卻把幽香奉獻給了人們,而當你注意到它時,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從來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獻自己,這不正像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嗎?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像蘭花一樣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像環衛工人,他們的職業非常普通,可是他們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干著不平凡的事,是他們把干凈整潔的城市風貌奉獻給了人們。這不正是蘭花精神的寫照嗎?
我愛蘭花,愛它那幽幽的清香,但我更愛它那不炫耀自己卻把清香奉獻給人們的精神。
⑺ 拍雪景,花卉,風景,夜景各用什麼濾鏡比較好
拍攝花卉靜物經常使用偏光鏡,讓色彩更艷麗。偏光鏡可以有效提高色彩的飽和內度,提容高反差,使拍攝出的影像更加純凈。
風景也可以用偏光鏡。偏光鏡運用在拍攝風景照時,對雲層的描繪有極好的效果。藍色天空的光線折射率比被白雲散射後的光線來得大。利用偏光鏡也可以使綠葉的顏色更飽和及消除低角度拍攝城市景物的翳霧。
星光鏡拍夜景,產生光的衍射作用後而形成光芒四射的效果。
⑻ 以風景.花卉為主的繪畫展名字有那些
常年花
⑼ 描寫花草樹木的景色的四字詞
描寫花草樹木的景色的四字詞語有百花齊放、綠樹成蔭、綠草如茵、鬱郁蔥蔥、古樹參天、萬木爭榮、百花齊放、花團錦簇、奇花異草、桃紅柳綠、百花爭艷、遍地開花、鳥語花香、枝繁葉茂等。
詞語解析:
一、百花齊放
【解釋】: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
白話文:「百花仙子只管在此下棋,那知下界帝王忽然有皇帝聖旨,命他百花齊放。」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鼓勵不同流派和風格的藝術形式自由發展
二、綠樹成蔭
【拼音】[ lǜ shù chéng yīn ]
【解釋】形容樹木枝葉茂密,遮蔽了陽光。
三、綠草如茵
【解釋】:綠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出處】:小學六年級下冊蘇教版課文《孔子游春》:綠草如茵的河畔,弟子們圍在老師身邊,有的蹲著,有的坐著。
四、鬱郁蔥蔥
【解釋】: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
【出自】:葉聖陶《游泳》:「遠處是幾個農村,叢樹和屋舍密集重疊,大有鬱郁蔥蔥的氣象。」
五、百花爭艷
【解釋】:各種花草樹木競相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示例】:北方的夏天綠樹成蔭,百花爭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新事物層出不窮,互相媲美
⑽ 求詩詞常用的古詩詞語和註解,景色,季節,花卉,心情等越多越好謝謝!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其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 宜其家人。
註解:
《周南·桃夭》是一篇祝賀新娘出嫁,開始幸福美滿生活,實現和睦家庭的洋溢喜慶歡樂氣氛的婚禮頌歌。全詩反復以桃花的花朵、樹木、枝、葉和桃子作為比興的事物,表達了多層次的象徵意義。首先是顯示婚期選在桃花盛開的春天,這時東風駘盪、萬物復甦、花草茂盛、春意盎然。其次,是以鮮艷的粉紅桃花來形容年青新娘的美貌和充滿生機勃勃的青春活力。第三,是以桃子的豐碩果實來象徵這個家庭必將子孫滿堂、財丁兩旺。全家人必定更加和諧幸福,家和萬事興。
《桃夭》也是一篇2500多年前用桃花來形容美女的古詩。它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例如在詩詞和小說中常用「桃夭新婦」「桃紅柳綠」「桃羞杏讓」等詞語來形容面貌姣美的女子和春天的美景。對唐詩的影響,最明顯的莫過於崔護的詩《題都城南庄》,詩雲: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以含蓄比喻的表現手法,以「桃花」和「人面」都是桃紅色的相似點,互相映照對比,襯托出美女光彩照人的容貌。又通過今昔對比和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對比,引起人們對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的感慨。比起《桃夭》那種充滿歡樂喜慶的熱烈氣氛和令人激動而喜悅的願景,崔護的詩則隱含著人們對失去美好事物和在重遊舊地時不能重溫舊夢的無限惆悵和感傷。
其次,《桃夭》也對儒家經典產生影響。孔子的門生曾參在《大學》里,將《桃夭》第三節收入《大學·釋「齊家治國」章》,並加以補充,成為:「《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境里,桂花(四季桂)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 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作者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反襯出春山的幽靜。
「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寫空靈閑靜的環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細細地啼聽花落鳥鳴的天籟,他的內心寧靜淡泊,但又富於幽雅情致。靜到極處的自然在詩人筆下有聲有色,生意盎然。月出無聲,而山鳥驚飛,這是動靜相襯的藝術佳境。《而庵說唐詩》:"右丞精於禪理,其詩皆合聖教。"《唐詩箋注》:"閑事閑情,妙以閑人領此閑趣。"《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於其前,然後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於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人力可到。"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閑」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緻,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裡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雲層中鑽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該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即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註解:
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
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
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憂傷之情懷。
《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關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 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開錦綉, 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發知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註解: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詩的開頭兩句,描繪洛陽城東暮春景色。洛陽是唐代的東都,十分繁華;繁華的都市盛開著艷麗的鮮花,滿城春色,生氣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時光易逝,此時的洛陽已是落花季節,桃李紛飛,不知飄向何處。
這兩句是詩的起興。下文表達的對大好春光、妙齡紅顏的憧憬和留戀,對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傷和惋惜,都是由此生發開來的。
「洛陽女兒好顏色」以下十句,寫年輕的洛陽女兒面對漫天飛舞的落花生出無限感慨。洛陽女兒所感傷的,實際上是由大自然的變化而聯想到美的短暫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表現的是因為春光的流逝而感嘆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心理。「松柏摧為薪」句,出自《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桑田變成海」,指陸地變成海洋,典出《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這兩句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世事變化很大。「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則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恆的客觀規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以優美、流暢、工整的對句集中地表現青春易老世事無常的感嘆,富於詩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歷來廣為傳誦。
「寄言全盛紅顏子」以下十句,概括敘述白頭翁一生的經歷。白頭老翁曾是一個美貌少年,從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孫一起,在樹下花前歌舞游樂。「光祿池台文錦綉」兩句,以歷史上權臣貴戚的豪華奢侈,表現白頭翁曾經歷過的一段富貴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無人理睬,三春行樂只好讓給別人了。這一段通過描寫白頭翁從紅顏到老病、從游樂到孤苦的生活,不僅表示了詩人對青春紅顏、清歌妙舞的眷戀、嚮往,對垂老白頭翁的憐憫、同情,同時進一步抒發了對美的短暫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從而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和哲理性。
結尾四句點明主旨,收束全詩。「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兩句感嘆美貌的少女轉眼之間將化作白發的老婦,惋惜青春難駐。「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翡」兩句,一切都如同過眼雲煙,迅速消失了!往日繁華熱鬧的游樂場所,如今只有幾只離群的鳥雀在清冷的暮藹中發出幾聲凄苦的悲鳴。
鳥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末句的最後一個「悲」字,是此詩的基調。
詩人在《代悲白頭翁》中表現的感情雖然是悲傷的,但並不頹廢,因為詩人在認真地思考著人生,眷戀和憧憬著生活中的美。
《如夢令》——「應是綠肥紅瘦」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註解:
1.疏:粗,大。
2.殘酒:此指殘醉。
3.綠肥紅瘦:指肥碩的綠葉和凋殘的紅花。
這首詞寫一位貴族少女憐花惜春的感情。當是李清照前期作品。詞中所寫,乃日常生活中一個極難引人注意的細節,曲折地反映出一種悠閑、淡雅的生活情趣。全詞借主僕問答組織成篇,"知否?知否?"二疊語,既有對海棠的深意,也有抱怨聲,自然引出"綠肥紅瘦"。清黃蘇雲:"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限曲折,自是聖於詞者。"(《蓼園詞選》)人物的對話寫得新穎活潑,寫法上純用白描,體現出李清照婉約清新的詞風。
《浪淘沙》——「聚散苦匆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註解:
此詞為明道元年(1032)春,歐公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有感而作,詞中傷時惜別,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
首二句語本於司空圖《酒泉子》「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從容」是兼風與人而言。對東風言,不僅是愛惜好風,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賞之意;對人而言,希望人們慢慢游賞,盡興方歸。「洛城東」揭出地點。洛陽公私園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陽名園記》專記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楊」同「東風」合言,可想見其暖風吹拂,翠柳飛舞,天氣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賞的好時候、好處所。末兩句說,都是過去攜手同游過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遊一遍。「當時」即下片的「去年」。「芳叢」說明此游主要是賞花。
下片頭兩句深深地感嘆:「聚散苦匆匆」,是說本來就很難聚會,而剛剛會面,又要匆匆作別,這怎能不給人帶來無窮的悵恨。「此恨無窮」並不僅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說,在親人朋友之間聚散匆匆這種悵恨,從古到今,以至今後,永遠都沒有窮盡,都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別賦》)好友相逢,不能長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難受的。這感嘆,就是對友人深情厚誼的表現。下面三句是從眼前所見之景來抒寫別情,也可以說是對上面的感嘆的具體說明。「今年花勝去年紅」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今年的花比去年開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鮮艷,當然希望同友人盡情觀賞。說「花勝去年紅」,足見去年作者曾同友人來觀賞過此花,此與上片「當時」呼應,這里包含著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也說明此別已經一年,這次是久別重逢。聚會這么不易,花又開得這么美好,本來應該多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怎能不使人痛惜?這句寫的是鮮艷繁盛的景色,表現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正是「以樂景寫哀」。末兩句意為:明年這花還將比今年開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兩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時,不知同誰再來共賞此花啊!再進一步說,明年自己也可能已離開此地,更不知是誰來賞此花了。把別情熔鑄於賞花中,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以惜花寫惜別,構思新穎,富有意,是篇中的絕妙之筆。而別情之重,亦即說明同友人的情誼之深。
此詞筆致疏放,婉麗雋永,近人俞陛雲稱它「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後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
《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註解: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註解:
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於提問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數」,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外隔絕的陰森、幽遂環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因此,李清照稱賞不已,曾擬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顯然,女主人公的物質生活是優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極度苦悶,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簾深樓迥及「亂紅飛過」等句,殆有寄託,不僅送春也。或見《陽春集》。李易安定為六一詞。易安雲:「此詞余極愛之。」乃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詞論》:永叔詞雲「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鞦韆,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玉勒雕鞍」以下諸句,逐層深入地展示了現實的凄風苦雨對其芳心的無情蹂躪:情人薄倖,冶遊不歸,意中人任性冶遊而又無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結尾二句寫女子的痴情與絕望,含蘊豐厚。「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迴避答案,正講少女與落花同命共苦,無語凝噎之狀。「亂紅飛過鞦韆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嗎?「亂紅」飛過青春嬉戲之地而飄去、消逝,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淚光瑩瑩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後花、人莫辨,同樣難以避免被拋擲遺棄而淪落的命運。「亂紅」意象既是下景實摹,又是女子悲劇性命運的象徵。這種完全用環境來暗示和烘託人物思緒的筆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現了生活在幽閉狀態下的貴族少婦難以明言的內心隱痛。
當然,溯其淵源,此前,溫庭筠有「百舌問花花不語」(《惜春詞》)句,嚴惲也有「盡日問花花不語」(《落花》)句,歐陽修結句或許由此脫化而來,但不獨語言更為流美,意蘊更為深厚,而且境界之渾成與韻味之悠長,也遠過於溫、嚴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