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城市景觀生態

城市景觀生態

發布時間: 2020-12-15 06:02:55

『壹』 對生態園林城市景觀建設的理解

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優美、舒適、健康、方便的生活居版住環境,是堅持「三權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設工作的具體體現,是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把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內容,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不僅是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實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措施。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歷史責任感,積極引導城市建設向「生態城市」目標發展。
生態這個詞語在當今社會真的是備受關注,生態旅遊將會是一個投資熱點,也是未來旅遊發展的一個熱點,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今天,有關於生態旅遊我們做過專門的研究,如果你想要對其進行詳細的了解的話可以參看下列的研究成果:1、《生態養生旅遊開發》2、

『貳』 景觀生態學,園林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和城市生態學的區別

研究的是斑塊、廊道、基質等景觀要素的生態特徵和演化趨勢,屬於比較宏觀的,宏觀程度在生態系統生態學與全球生態學之間。
園林生態學是交叉學科,主要是把生態學的原理方法和結論運用到中,主要是通過生態配置在取得景觀效果的同時,取得更高的生態效益

『叄』 城市景觀的生態審美內涵包括哪幾個方面

首先是生活環境的潔凈感和衛生狀況;
其次是環境的宜人性,可以給內人以生理和心理的舒適容感;
再者道路的暢通和交通的發達也直接關繫到人的生存狀態;
此外,空間的秩序感,布局的合理化和情感化,城市功能和結構的多樣性等都關乎社會生態。而作為人生境界,生態美則涉及整個人的生命體驗與對象世界的交融與和諧。

『肆』 淺談城市景觀生態學理論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建設發展有何啟示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發展歷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原專業名稱回:資源環境與城鄉答規劃管理專業)是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它涉及地理科學、人文科學、城鄉建設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適應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旅遊業等方面飛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門人才。
    在我國,如何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的問題,已經被作為基本國策提出,三者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綱領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研究的內容就是通過城鄉規劃和管理,合理利

『伍』 城市景觀生態學理論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有什麼用

城市景觀生態學理論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作用:
▋ 第一,人類生態學或內城市社會學方法借鑒生態容學理論和概念(如傳統的人類生態學方法)來研究城市中的人類行為和社會組織。

▋ 第二,生物生態學方法主要關注城市內部和周邊的動植物分布和豐度(如早期歐洲的研究)。

▋ 第三,城市系統方法和人類生態系統方法,都將城市看作一個由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

▋ 第四,城市景觀方法將城市地區視為一種空間異質的多尺度的斑塊動態系統。基於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這類方法主要關注城市化格局與生態過程之間的關系。

▋ 第五,新興的城市可持續性方法則將城市視為復合的人與環境系統或社會生態系統,越來越強調城市地區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的關系。

『陸』 生態景觀的城市生態

城市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一經濟一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其中,包含各種構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人居環境,而一個人居環境舒適的城市,其生態景觀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和諧性;即結構與功能,內環境與外環境,形與神,客觀實體與主觀感受,物理聯系與生態關系的和諧程度。反映在人一自然統一體的各組成部分間,如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物種、人與社會、社會各群體、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與自然共生、回歸自然、貼近自然、自然融於城市。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人與社會上。和諧性是生態城市的核心內容。
整體性:生態城市是兼顧不同時間、空間的人類住區,合理配置資源,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的整體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態系統及文化傳統的空間及時間連續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協調發展與限制,發展與公平的關系,強調人類與自然系統在一定時空整體協調的新秩序下尋求發展。
多樣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態現象,體現在景觀、生態系統、物種、社會、產業及文化的多樣性。生態城市改變了一般工業城市的單一性、專業化和理性化分割,進行多樣性重組,它的多樣性不僅包括生物多樣性,還包括文化多樣性、景觀多樣性、功能多樣性、空間多樣性、建築多樣性、交通多樣性、選擇多樣性等更廣泛的內容。生態城市不是單一的發展模式與類型,而是充分體現各地域自然、經濟、文化、歷史特性的個性化城市。
暢達性:城市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一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系統內部之問及與系統外部間存在大量的物質、能量、信息的流動,和諧的生態城市則表現出城市內部以及與外部系統之間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能順利通暢,無障礙
安全性:在城市的氣候上、地形上、資源供給上、環境健康上及生理和心理影響上具有很強的安全性。為城市的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提供安寧祥和的環境
可持續性:城市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組織自調節機能,產生較高的生態效率與社會效用,滿足城市的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柒』 城市景觀生態的特點

1.城市生態系統的人為性
2.城市生態系統的不完整性
3.城市生態系統的開放具有層次性
4.城市生態系統具有高質量性
5.城市生態系統的復雜性
6.城市生態系統的脆弱性

『捌』 景觀生態學可以做什麼

【摘要】 工業革命後,隨著新和諧工業村(社會主義運動先驅歐文提出)夢想的逐步實現,我國正步 入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在城市社會中,隨著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的同時,城市規模也在顯著增大。承然,這種城市化過程對於地區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城市化妝運動」卻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水土資源破壞、城市熱島效應、殘缺的人文氛圍……這一切都在企圖奮力地喚起人們對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的尊重和保護。景觀生態學,正是立足於自然與原有的人文情懷,以塑造城市形象和創造更美化、優化、凈化的高質量生活環境為目的,運用一系列生態理念來解決環境、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曾獲2002年全美景觀設計年度榮譽獎和第10屆中國美展金獎的中山岐江公園為例,嘗試闡述景觀生態學指導下的城市綠地設計所帶來的生態影響和社會效益。
【 關鍵 詞 】 景觀生態學 城市綠地設計 中山岐江公園
工業革命的爆發,推動世界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的居住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表徵現代化的來臨,一系列城市現代化運動在世界各大小城市進行得轟轟烈烈。但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西方一些學家就提出「寂靜的春天」把人們從工業時代的富足夢想中喚醒,「公有資源的悲劇」則揭示了資料枯竭來源於人類的本性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而「地球資源極限」的提出,更警示了人類生存環境存在的危機。這一切,都逐漸把人們從對美與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對文化的關注。設計師開始明白運用植物比人工大壩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學品更能持久地維持水體干凈,自然風比空調更健康。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認識。在此背景之下,「設計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理念受到推崇,產生了更廣泛意義上的景觀生態設計。
19世紀末,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設想,以及由我過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建設「山水城市」的構想,都在力求使自然融入城市,使城市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這些想法把自然和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真正地全面融合。它使公園不再是孤立在城市中的特殊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市民生活,它讓自然參與設計,讓自然的變化過程伴隨人們的生活,讓人們重新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過程和自然的設計。
1景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1.1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是以地理學和生態學為基礎,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結構(空間格局)、功能(生態過程)和演化(空間動態)對生物活動、人類活動的影響。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研究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使城市景觀符合生態學意義,同時有助於解決城市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問題。
1.2斑塊 ─ 廊道 ─ 基質
1.2.1斑塊(Patch)
斑塊是一個在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的地表區域。斑塊的大小、數量、形狀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在城市綠地的研究中,在不同的解析度下,我們可以將城市綠地看作一個斑塊。中山岐江公園作為城區中的一塊綠地,其佔地面積達11公頃,綠地平面呈橢圓形,地域完整。景觀生態學中,捲曲斑塊在強化斑塊與基質之間的聯繫上具有最高效率。而且公園佔地面積廣,
能支持的物種數量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產力水平也隨面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1.2.2廊道(Corridor)
廊道是與本底有所區別的一條帶狀土地,可以看作是一個線狀或帶狀的斑塊,有著雙重性質:一方面將景觀不同部分隔開,對被隔開的景觀是一個障礙物;另一方面又將景觀中不同部分連接起來,是一個通道。城市廊道中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藍道,即河流廊道,它不僅指河流的水面部分,也包括沿河流分布的不同於周圍基質的植被帶。河流廊道是景觀中最重要的廊道類型,特別是在礦物養分的輸送和某些生物種類遷移方面具有其他廊道類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第二種是綠道,即種植廊道,他是城市中以植物綠化為主的線性要素,如林蔭步道、防風林帶等;第三種是灰道,即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岐江公園原有環境質量較差,因此在設計廊道時在兼顧遊憩觀光基本功能的同時,將生態環保放在首位。公園內盡量減少灰道,增加綠道。因為綠道不僅對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重要的,而且它能讓人們重新發現騎自行車和步行的悠閑和愉快。
1.2.3基質(Matrix)
基質是范圍廣、連接度最高,並且在景觀功能上其實優勢作用的景觀要素類型。作為景觀中的背景地域,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強化和緩沖生境斑塊的「島嶼化」效應;同時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物種的遷移。如果我們把城市中的綠地看做斑塊,則廣泛的城區就是其基質 ── 這種關系有點像格塔式心理學的「圖底關系」 ── 城中綠地是圖,城區是底。
1.3景觀異質性和景觀多樣性(Landscape diversity)
1.3.1景觀異質性是指在一個景觀區域中,景觀元素類型、組合及屬性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變異性。異質性是景觀的重要屬性。據景觀生態學有關研究表示,景觀異質性越大,景觀的類型也越多,防止外來干擾的能力也越強,生態系統因而更加穩定。岐江公園內有多種景觀類型,包括水文、土壤、植物以及原造船廠遺留下來的水塔、鐵軌、煙囪和龍門吊等人文景觀。豐富的景觀類型使公園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們的使用。
1.3.2景觀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棲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化,又稱生態系統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它包括斑塊多樣性、景觀類型多樣性和景觀格局多樣性,反映了景觀的復雜程度。有關研究表明,多樣性產生穩定性。
2生態設計
2.1生態設計的概念
「設計」是有意識地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來滿足預想的需要或慾望,設計是通過物質能流及土地使用來聯系自然與文化的紐帶。根據生態設計先驅西姆 · 范 · 德 · 萊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圖亞特 · 考恩(Stuart Cown)對生態設計的定義: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生物多樣性,最少地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於改善人類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生態設計是一種與自然相協調的方式,其范圍非常之廣,包括建築師對其設計及材料選擇的考慮;水利工程師對洪水控制途徑的重新認識;工業產品設計師對有害物質的節制使用;工業流程設計師對節能和減少廢棄物的考慮。生態設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框架,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景觀、城市、建築的設計,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行為。簡單地說,生態設計是針對自然過程的有效適應和結合,它需要對設計途徑給環境帶來的沖擊進行全面的衡量。
2.2生態設計原理
以上述生態設計原理為框架,並結合約翰 · 萊爾(John Lyle)等提出的人類生態系統設計和再生設計原理,羅伯特 · 薩爾(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續景觀和視覺生態原理,以及生態城市原理,結合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嘗試闡述景觀及城市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
2.2.1地方性
我們常常會驚嘆於桃花源般中國鄉村布局之美,而實際上它們多半是在居民和場所長期體驗中,在對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礎上與自然過程相和諧的當地人創造性的設計。也就是說,設計應植根於所在的場所。對於任何一個設計,設計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在什麼地方做設計?自然允許我們做什麼設計?自然能幫助我們什麼?
設計尊重場所文化,即要尊重傳統文化和鄉知識。當地人的經驗,他們依賴於其生活的環境獲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護、能源、葯物以及精神寄託。其生活空間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賦予精神的。它們關於環境的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所以,一個適宜於場所的生態設計,必須首先考慮當地人的或者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是做個關於人地關系的設計。良好的景觀不是職業設計師的憑空創造,它們經歷時間而發展,創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環境的上策是保留過去的遺留。例如中山岐江公園,原址是粵中造船廠,從1953年到1999年,走過了由發展壯大到消忙的簡短卻可歌可泣的歷程。過去留下的東西很多,從自然元素來看,場地上有水體,有許多古榕樹和發育良好的地帶性植物群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境和土壤條件。從人文元素來看,場地上有多個不同時代的船塢、廠房、水塔、煙囪、龍門吊、鐵軌、變壓器以及各種機器,甚至水邊的護岸,廠房牆壁上「抓革命,促生產」的語錄。正是這些東西渲染了場所的氛圍。
2.2.2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對它們的使用也需要採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應該是殺雞取卵的方式。因此,對於自然生態系統的物流和能流,生態設計強調要保護資源,減少能源使用,對原有資源進行改造再利用。
利用廢棄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磚石等服務於新的功能,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中,設計師不是把舊船廠徹底拆掉和推平用於開發,而是利用原有的古榕樹,廠房和機器,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市民休閑場所。但原有場地的「設計」必竟只反映過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從藝術性來講,還需加以提煉,與現代人的慾望和功能需求拉近距離。所以,有必要對原有形式和場地進行改變或修飾。通過增與減的設計,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產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藝術化地再現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戲劇話地講述場地的故事,及更詩化地揭示場所的精神。同時,更充分地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慾望。岐江公園中幾個典型的加法和減法設計包括:舊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煙囪與龍門吊的再利用,船塢的再利用,機器肢體的再利用。原場地內的材料,包括鋼材、鄉土物種等的加工和再利用,而體現一種新的景觀、滿足新的功能。廢棄的鋼材用作鋪地材料,鄉土野草成為自然美的象徵,以及體現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紅盒子」,都在以歷史的身影反映一種現代化的氣質。
2.2.3讓自然做功
自然生態系統生生不息,不知疲倦,為維持人類生存和滿足其需要提供各種條件和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空氣和水的凈化;減緩洪災和旱災的危害;局部調節氣候;維持物種的多樣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啟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
自然系統是寬宏大量的,包容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生物多樣性至少包括以下幾層含意,即:生物遺傳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多樣性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基礎。與自然相合作的設計就應尊重和維護其豐富多樣性,「生態設計的最深層的含意就是未生物多樣性而設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維護鄉土生物與生境的多樣性。在岐江公園設計中,大量的鄉土植物以及一些發育良好的植被帶的到保護,植物類型多樣,包括古榕樹、木棉樹、棕竹、蘆葦、月季、散尾葵、荷花、菖蒲、茭白、旱傘草等二十多種植物,為可愛的五星瓢蟲和七星瓢蟲創造了優美的棲居環境。
2.2.4顯露自然
現代城市居民離城市越來越遠,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日趨隱形,遠山的天際線、腳下的地平線和水平線,都快成為抽象的名詞。如同自然過程在傳統設計中從大眾眼中消失一樣,城市生活的系統支持也往往被遮隱。自然過程的消隱,使人們無從關心環境的現狀和未來,也就談不上對於環境生態的關心而節制日常的行為。因此,要讓人人參與設計,關懷環境,必須重新顯露自然過程,讓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後溪流的暴漲,地表徑流匯於池塘。通過枝葉的搖動,感到自然風的存在,從花開花落,看到四季的變化……景觀,應該是一種顯露生態的語言。
岐江公園親水生態護岸設計,正好向市民展現了自然的過程。公園內湖水水位隨岐江水位變化而變化,而且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不穩定。面對這些自然的挑戰,設計師分別運用梯田式種植台、臨水棧橋和水際植物群落,較好地實現了湖水在變化很大的狀態下,仍然保持親水性和生態性的目的。駁岸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湖底修築了幾道擋土牆,牆體間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濕生植物台,它們在不同時段內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沒。同時,精心選擇的野生植物與花崗岩人工棧道相結合,產生了脫俗之美,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際群落的不斷豐富和成熟,生物多樣性將不斷提高,生態、親近和美學效果將更加顯著。
3結語
與傳統設計相比,生態設計在對待許多設計問題上有其特點。但是,生態設計應該作為設計途徑的進化和延續,而非突變和割裂。缺乏文化含義和美感的唯生態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因而最終會被遺忘和被淹沒,設計的價值也就無從體驗。生態的設計應該,也必須是美的。
生態設計還應是一個過程,通過這種過程使每個人熟悉特定場所中的自然過程,從而參與到生態環境和社區建設中去。生態設計是使城市和社區走向生態化和趨於更可持續的過程。
岐江公園注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設計概念: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閱讀場地,保留「沒有設計師的設計」,因為那是時間的作品,是自然過程和歷史的積淀。讓生態來做設計,應成為當代設計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楊小波,吳慶書等,城市生態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唐東芹,博德亮,景觀生態學與城市園林綠地關系的探討,中國園林,1999
【3】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城市規劃,1997
【4】俞孔堅,龐偉,足下之文化與野草之美--岐江公園案例,中國建築工出版社,2003
【5】俞孔堅,龐偉,理解設計:中山岐江公園工業舊址再利用,建築學報,2002
【6】俞孔堅,葉正,李迪華,論城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以中山市為例,城市
規劃,1998
【7】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反規劃」途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8】楊貴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9】封雲,公園綠地規劃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10】俞孔堅,李迪華,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景觀中國,2002
生態學中的景觀並不和口語中的景觀一詞完全一樣.

景觀這個概念有其美學定義\地理學定義和生態學定義.在生態學中,景觀是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組成的地理空間單元.
在生態學中,景觀是生態系統之上的層次,強調異質性.景觀生態學比較新興的一個學科,現在研究的人很多,也很熱,但是真正從理論生態學角度,經典生態學角度來研究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的人是從地理的角度,從GIS應用的角度來研究景觀.
景觀生態學家研究景觀生態學.不過,研究景觀生態學的人通常都是生態學家,或者是GIS方向和其他方向與生態學結合進行生態學研究的人.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並不是完全獨立的,需要以來很多其他關聯學科的知識.
至於他們的學歷和工資,因人而異,有的高有點的低,這個人群中,有的是教授或者研究員,有的是學生.所以有的人工資比較高,有的人低到只拿點國家補助.
應該說,所有研究生態學的人,都應該對景觀生態學有所了解,專業做的地方,有沈陽生態所,有中科院的生態中心等等,很多大學也都有這樣的研究機構.

『玖』 城市生態系統和城市景觀的組成和結構

結構:是由自然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所組成的(如圖 )。城市中的自內然系統包括城市居民容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環境,如陽光、空氣、淡水、土地、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經濟系統包括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的各個環節;社會系統涉及城市居民社會、經濟及文化活動的各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人與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以及集體與集體之間的各種關系。
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通過能量流和物質循環來實現。
一般將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概括為三個,分別為生產,為社會提供物資和信息產品;二是生活(消費)功能,城市具有利用域內外環境所提供的自然資源 及其他資源,生產出各類"產品"(包括各類物質性及精神性產品) ,既為市民提供方便 的生活條件和舒適的棲息環境的能力;三是還原(調節)功能,城市具備的消除和緩沖自身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能力以及在自然界發生不良變化時能盡快恢復原狀,既保證城市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的能力。也有的認為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還應包括區域主導,即城市是區域經濟集聚增長的結果,同時又引導著區域經濟 的發展和環境質量的好壞。

『拾』 哪些入侵物種對景觀生態的影響景觀生態學

生物入侵是指源於國外的入侵物種對我國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 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的現象。據統計,在所有從國外引入的物種中,大約有1
%的物種能夠在新的生態系統中自行繁殖並造成生物災害而成為入侵物種。這些外來入侵種雖然相對種類數量較少,但給世界帶來的經濟損失是不可忽視的。據統計,美國每年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
500 億美元,印度每年的損失為1 300 億美元,南非為800 億美元。
我國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損失也相當驚人,每年僅幾種主要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574 億元。 與森林、
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缺乏對生物入侵的自然干擾機制。 中國加入WTO
以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外來生物的入侵對城市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研究人員試圖以景觀生態學在宏觀生態學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為綜合解決這一生態安全問題尋求新的空間對策;同時,外來生物入侵也對傳統的景觀生態學理論提出了新的課題。
1 1. 1 城市景觀的生態風險 城市景觀面臨的生物入侵 城市是一個人口集中、 工商業和交通發達、 以非農業人口居民為主的地區。
根據我國1990 年4 月1日施行的《城市規劃法》,城市規劃區由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統一控制的區域組成。
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面對生物入侵,城市景觀生態系統具有較大的生態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4 個方面[3 ] : (1) 城市景觀具有不完整性 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缺乏分解者且現有的分解者其功能微乎其

微,城市景觀中的工業與生活廢棄物幾乎全部由人工設施進行處理。作為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生產者的綠色植物,不僅數量少,而且主要任務也由向居住者提供食物,轉變為美化景觀、消除污染和凈化空氣。與此同時,城市景觀生態系統必須靠外部所提供的植物產品來滿足城市生態系統消費者的需求。
由於城市景觀具有不完整性,缺乏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自然控制機制,因此對抗生物入侵的干擾能力較弱。 (2) 城市景觀具有破碎性
與大面積連續分布的農田、森林等自然景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伴隨著城市日益發達的交通網路的出現,山脈被切割、
河流被截斷,造成自然景觀基質的破碎化。城市景觀的這種破碎性,破壞了山水格局的連續性,切斷了自然的生態過程,如風、水、物種、營養等的流動,使得大量物種難以持續生存下去,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增大了城市景觀的不穩定性,降低了城市景觀的自然調節機制,為外來生物的入侵和大規模爆發提供可乘之機。
(3) 城市景觀具有開放性 城市景觀生態系統所需的能源和物質必須從外部輸入。 城市規模越大,與外界的聯系越密切,要求輸入的物質種類和數量就越多;其次,城市景觀生態系統在人力、資金、技術、信息方面對外部系統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賴性,城市也向外部輸出人力、資金、技術、信息,相應地,城市景觀生態系統中的工業和生活廢棄物,也向外部系統輸出;人類進出城市生態系統的頻率與外來物種入侵的機會存在相關性,伴隨著城市景觀中高密度的能流、物流、人流,外來物種入侵及傳播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4) 城市景觀具有脆弱性
城市景觀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需靠外力才能維持,如果這個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故障,將會立即影響城市的正常功能和居民的生活。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