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善卷洞風景區
⑴ 江蘇宜興的風景有哪些
江南水鄉,人傑地靈
陶都宜興東臨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地處滬、寧、杭的中心,是一個文化發達的新興城市。宜興古稱陽羨,荊溪,自秦始皇設陽羨郡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歷史。在該地曾先後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陶片、唐五代的青瓷窯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殘片;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窯茶具已深受各位飲家所珍賞,所以到明代時宜興紫砂壺名家輩出,紫砂茶具遂廣受歡迎。
由宜興到鼎蜀鎮一段,風景迤儷,如鼎山、庚桑、善卷、慕蠡諸洞、東l?、西l?水區、國山碑、周孝候墓<BR>、蛟橋諸名跡,風光秀麗獨特,溶洞奇異天成,奧妙無窮,竹海綠濤滿傾,蔚為壯觀;茶洲清香四溢,生機勃勃;湖光山色相映,也別具神韻。
唐代,宜興郡以好茶聞名全國;從唐肅宗到明太祖的六百年間,常州陽羨茶均為上等好茶;並且設立了「<BR>貢茶院」。明太祖洪武年間廢除團茶政策,遂帶來了制茶方法的改革,由於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其製品通稱「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紫砂經過生產、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經久不衰。宜興紫砂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在景德鎮瓷都之外,又並列了一個陶都——宜興。其產品暢銷國內外,日本也以紫砂為珍品而來華學習造壺技術。此外,宜興紫砂茶壺更與中國茶同銷歐洲,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足見宜興紫砂的珍貴。
宜興景點詳細介紹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素以陶瓷工藝揚名。從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為陶中上品。宜興制陶技術精益求精,不斷改進。宜興陶器發明創造於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成熟於晉宋,大放異彩於明清。相傳春秋時代的范蠡與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興陶業中心鼎蜀鎮,已由過去的家家做坯、處處皆窯的集鎮,變成了擁有二十多家工廠、近兩萬名工人機械化生產的多品種陶瓷工業基地。
宜興又以茶葉、毛竹生產基地著稱。宜興陽羨紫筍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這里的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宜興現已列為太湖中大風景區之一,是對外開放的旅遊勝地,旅遊機構、旅遊設施正在不斷齊全。明天的宜興,將更加燦爛輝煌!
⑵ 宜興善卷洞風景區導游詞
宜興善卷洞風景區導游詞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游覽善卷洞。
現在我們已來到善卷洞門樓前。高大巍峨、氣宇軒昂的門樓在綠樹翠竹的映襯下,顯得古樸、華貴而典雅。著名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善卷洞」三個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讓我們進門樓細心漫遊這「萬古靈跡」。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鐫刻著四個隸書大字「萬古靈跡」,這是由宜興籍著名書畫家錢松岩先生寫的。善卷洞古在哪兒?一是溶洞形成於一百多萬年前;二是這棵被稱為原始社會活化石的小葉銀縷梅;三是洞的得名。我們還是邊走邊說吧。
善卷洞得名於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古籍《莊子》載:「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逍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於是不遠萬里之遙,來到江南這處荒山石洞中隱居,後人就把這個洞稱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積約5000平方米,洞內遊程800米,共有三層,層層相連;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樓。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漿往天上撐。」堪稱一絕。歷來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蘭西的「里昂洞」並稱為世界三大奇洞。
現在,大家來到了洞口,一塊七米多高的巨石擋住了去路,你可別小看這塊石頭,它已經是三萬多歲的高齡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長一公分,一點一點長高的。因為洞頂岩層滴下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這些碳酸鈣就逐漸凝固起來,「滴水穿石」在這兒變成了「滴水長石」。遺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現塌方,加固後的洞頂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長。它好像黃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稱為「砥柱峰」,古時也叫「小須彌山」。好,讓我們繞過巨石,進洞探奇。
現在我們到了中洞,這個大廳叫「獅象大場」。既然叫獅象大場,就應有獅有象。我們先看獅子,大概因為長時間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憊,正躺下來休息,還張著大嘴在打哈欠,嘴裡露出一對大門牙,側過的頭上只能看到一隻眼睛,腰身凹進,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細看,身上還長有長長的獅毛,顏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獅。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請大家換個角度來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擻的站著,長長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後腿清晰可見,唯獨看不見它的尾巴。為什麼呢?原來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寵大的身軀相比,實在有損它象王的威嚴,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進了山洞。
青獅、大象如此之大,稱它們為獅王、象王大概不過分吧。獅王、象王分列兩旁,而且腦袋都朝著洞口,既像守衛善卷洞的兩名衛士,又像兩位好客的主人,歡迎各位的光臨。
大家隨著我來看一塊奇石,我們稱它為「多變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會兒像猿猴,一會兒像蛤蟆,一會兒又像狐狸、像海豹……因為洞內的鍾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頭,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們的行話講,叫不說不像,說了看看有點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請隨我繼續向前。
在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個大字,在佛教教義中,欲界指的是紅塵,也就是人類居住的這個花花世界,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間天堂」的意思。這四個字是梁代的貞白先生陶弘景給善卷洞贊語。陶弘景是我國道教中有名的人物,為道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在當時,他有「山中宰相」之稱。好,既然這位「山中宰相」都給了善卷洞這么高的評價,那麼大家都不要客氣,請隨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們抬頭看一下洞頂,上面的岩石似雲霧布滿了整個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雲霧迷漫,霧氣騰騰,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樣看不到邊,所以上洞稱為「雲霧大場」。
上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終年溫度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也許有的朋友要問:上洞是否安裝了空調,要不,怎麼會保持恆溫呢?不是安裝空調的緣故,而是靠一塊大石頭起了一定的保溫作用,整個山洞都是由石頭組成的,至於是哪一塊,朋友們在游覽時不妨仔細觀察一下,等上洞游覽完之後,我再為大家揭開謎底。
請看上面一碩大的蝙蝠正展開雙翅向各位飛來,在它的身後還緊跟著一隻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當作一種吉祥物來看待的,有「萬福來朝」「五福臨門」「福壽雙全」之說。
在這小水池旁還長著一棵楊柳樹,從樹桿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長了許多年了,可仍顯得生機盎然,樹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對各位的到來正表示著熱烈的歡迎。
頭頂上這片鍾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樣,也是由滴水長成的,不同的是,這片鍾乳石現在還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長,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話,不妨拿出尺子來量一下它現在的長度,等五十年之後再來量一次,就可以證實我的話是真是假了。站在這個角度看,這片鍾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們想看荷花開放,就請跟我往前走。
請朋友們往下看,這個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愛蓮說》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矣。剛才還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現在到了水裡已竟相開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聞到了荷花的清香。
實際上,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幾厘米,可是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幽深,也顯得更漂亮了。
請朋友們向我靠攏一點,前面我們講過,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則,就成了糊里糊塗鑽山洞了。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匹白馬,身上的顏色是白的,因為坐著而看不到它的後腿,現在讓我們換一下角度到對面來看一下,看一看它變成了什麼?
朋友們先仔細觀察一下,這是什麼動物,哪位能猜得出來?對,這是一隻老綿羊,從它背上隆起的部分來看它像是西藏的氂牛,從它長長的耳朵來看像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單單從它頭部朝下的三角區來看卻是一條小金魚,而從它的整體上看更接近於一隻老綿羊。按習慣,馬年過去即迎來羊年,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得出這樣一副對聯:「駿馬踏雪歸去,靈羊迎春而來」。這塊石頭因站的角度不樣而能看到兩種動物,我們稱它為「坐馬立羊」。
請各位再轉身看一下這石壁上有一條黑色條紋,這是一條烏龍,這條龍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幾個池子里都有水,唯獨這個池子里是乾的沒有水,水都已經讓它吸幹了,又從它抬起的嘴裡噴了出來,「烏龍噴水一條線,噴到空中一大片」。馬上這里要下雨了,請大家馬上離開,免得淋濕了會感冒。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大自然這位超級雕塑家給我們畫的一副幽默畫:狗熊爬樹。在這樹干趴著一隻狗熊,它看見烏龍在噴水,嚇得急忙往樹上爬,由於這只狗熊平時養尊處優,難免身胖體重,到了關鍵時刻露餡了,爬了幾百萬年也沒能爬上去,相反地連自己的尾巴卻爬掉了。站在樹枝上的是一隻山鷹,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這只笨狗熊。不過依我看,這狗熊雖說笨了一點兒,可它這種不屈不撓、努力向上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
上洞不失為一處拍電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廳就在此取景,當時,這座山雕的虎皮寶座就放在平台中間,欒平就是我們剛才走過來的路上被帶過來的。另外,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中第八集的黃風洞以及電影《塞外奇俠》等也都是在此拍攝的。
整個山洞是由兩棵梅樹支撐起來的,請看右側這棵由上、下兩截所組成。這棵梅樹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經過幾萬年的生長,終於長到一起來了,中間有明顯的連接痕跡,稱為「萬古雙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側這棵寒梅,虯根蟠屈,枝葉紛披,其間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筆,可密聚如林。更為奇特的是上面有隻小熊貓,圓圓的耳朵,黑黑的眼睛,兩條前腿還抱著一隻綉球在玩耍,顯得非常活潑、可愛。這只小熊貓自從來到善卷洞後感到這里的生活條件很適合它,就在此長期隱居,再也不願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說傳說中,天地是由盤古分開的,請看這里有一隻肌肉發達的手掌,五指叉開,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頂,我們稱它為「盤古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從這里開始的,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來水重百分之三 ,含礦物質較多,晶瑩澄澈,萬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上還有樓,現在請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層,飽覽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們,在游覽上洞之前,我曾說過,上洞能保持恆溫,主要靠一塊石頭起了保溫作用,在剛才的游覽過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這塊石頭?現在到了揭開謎底的時候了,請往前看「一片飛雲掩洞門」,這塊石頭似一片飛雲把上洞口給遮住了,只留下一條小小的縫隙,加上它還在上洞的地平線上,阻礙了洞內外的空氣對流,這就形成了上洞終年保持攝氏23度的氣溫。
上洞游覽就到此結束了,不過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請朋友們隨我繼續游覽下洞。
「百病消除」四個字,原來並非榮毅仁所書,而是由民族資本家榮德生老先生所書。說來,其中還有一段佳話呢!
榮老先生和儲南強先生是好朋友,當榮老得知朋友為了整修善卷洞耗盡家產,甚至連夫人的首飾、媳婦的嫁妝都變賣一空時,非常感動,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贈了洞內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當溶洞整修完畢正式對外開外時,儲南強先生特邀榮先生前來遊玩,榮老非常高興,盡管當時身體不太舒服,還是應邀而來。沒想到,當他上上下下遊了一圈之後,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暢,連那點不適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時興起提筆寫下了「百病消除」四個字,可惜的是,原跡在「文革」時當作「四舊」被毀掉了,後由他的兒子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復書於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沒病的更加康鍵。
「梯口」是下洞的進口,從這里下去要經過105級台階,有五層樓深。中洞和下洞原來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為了使遊客在游覽時不走回頭路,從1925年開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這里開鑿,整整用了10年時間才打通。在這途中還要經過四道門:風雷門、波濤門、金鼓門、萬馬門。每當下雨時,下雨聲和下洞的流水聲經過折射傳到這里,產生共鳴,站的角度不同,能聽到四種不同的聲音,風雷交加,波濤滾滾,金鼓齊鳴,萬馬奔騰。今天外面是晴空萬里,沒有下雨的樣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興的話,不如下雨天來領略一下這其中的詩意。
上洞、中洞的特點是高大寬敞,下洞卻好像一條狹長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彷彿來到了另外一個天地,下洞又稱「又一天」。
請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幾只扁豆、一條老絲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鷹,就像一位守護神,在看守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賞,不能品嘗。下面還有位老壽星在笑咪咪地看著各位,光光的腦袋,長長的胡須,這叫「壽星開口笑,祝願各位身體好。」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是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元帥贊揚青松剛直不阿的品格而寫的一首詩,請看前面這棵松樹,樹干粗壯,枝葉遮天,高大挺拔,樹枝上還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嚴寒,傲然挺立,它稱為「通天石松」。
抬頭看上面有「華蓋頂」三字,這是下洞最高點,距在面有22米,此處還有兩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來佛像五百餘尊,大部分在文革時被當作「四舊」砸掉了,這兩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勢險要,沒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倖免於難,得以保留下來。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見一線光明,卻又被洞頂下垂的片片鍾乳石擋住,這些鍾乳石猶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這里稱為「佛水幕」。京劇《盤石灣》中的「蜂窩洞」就取景於此。
掀開幕布,對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從上面沖擊而下,水擊石,石拋水,相互沖擊,濺起串串飛珠玉液,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種風韻。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興名流儲南強先生曾對此寫詩一首:「千濤萬浪上邊來,倒掛銀河笑口開,收入先生腸腑里,盪為湖海郁為雷」,根據這首詩的含義,這座棕亭取名為「濾心亭」,此處不失為一處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後我們再去游覽善卷洞的精華處——水洞水晶宮。
在右邊石壁上分別懸掛著一口鍾和一面鼓。這種鍾鼓現在看來並無什麼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時就會出現一個奇跡,上面接連不斷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頭撞擊在石鍾上就會奏出美妙而又動聽的樂章,假如把中洞的獅象比作儀仗隊的話,那這里就是樂隊了。
上洞的荷花品種不凡,花開在上洞,三結蓮藕卻結在下洞,邊上還有南瓜、西紅柿。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水碼頭,這里也是山洞的心臟,稱「壑心」,各位剛才上、下漫遊數百米,想必都有點累了,請在「洞庭」處休息一會。
在唐朝時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輕時曾擇居善卷洞後的碧鮮庵苦讀詩書,一天清晨起床後,看見一條龍從水洞里游出,龍頭朝著洞口,在呼吸天地間的靈氣,李蠙立即寫了封奏章給皇帝,說「神龍出現,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門牌樓處有一巨石,上有著名書法家錢松岩所書「萬古靈跡」,這四個字就是李蠙對善卷洞的奏稱。
中國人民歷來是把龍作為至高無上的崇拜物的,這位舉足輕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辭為證,後人也難以分辨,李蠙這一題銘,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給善卷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給後人整修帶來了不少麻煩。
1933年,當地名流儲南強先生決心打通下洞、水洞的連介面,無奈石工們迷信千年神龍的傳說,不敢大膽施工。湊巧的是德國海京伯馬戲團正在上海舉行馴獸表演,哄動了整個上海市,儲先生知道這個消息後,就託人去跟馬戲團聯系,希望他們能來捕捉這條白龍,洋先生對龍並不忌諱,只是對於做生意十分精明,認為這條白龍未必能夠捕來,捕來之後能不能演出更是個問題,雖說馴獸已有二十多年,獅象都能指揮如意,可捕龍尚屬首次,萬一有個三長二短砸了牌子可劃不來,就婉言謝絕了。
儲先生憋了一口氣,非要探個真假,他親自督率石工,夜以繼日磨了好幾個春秋,終於打通了,他又第一個駕小船在小洞里探險,結果呢?連一條水蛇都沒有看見,更別說什麼千年白龍了。
從此,水洞隱白龍的神話就只作為傳說流傳民間了,然而,在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漿朝天上撐」的幽奧意境,在人們心中終究是個謎,在座的有幾位已經忍不住想坐船去看個究竟,下面,各位就隨我坐小船來領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們,請坐穩了,現在我們開始游覽水洞。
水洞原是一條古老的地下河,長120米,彎彎曲曲有三個轉彎,水面最寬處達6米,最深處將近5米,前面滴水蓮蓬頭,各位要保護好自己的頭,千萬不要撞個大包帶回去作留念。「水頭」是水洞岩層最低處,請把頭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繽紛,四壁生輝,水石一色,好似來到神話里的「水晶宮」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條來自揚子江的鱷魚,它來到善卷洞後再也沒能回得去,一氣之下,把眼都急紅了。各位看過鱷魚頭,要小心自己的頭,旁邊有一隻老鰲正在休息。「人過鱷魚頭,雪山腳下可行舟」,鱷魚頭旁邊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間有條羊腸小道直通山頂。
山洞中劃船稀奇古怪,與眾不同,別處劃船漿在水裡劃,各位看我手中這根漿卻是往上撐的,這叫朝天撐船。
「壁堵疑無路,水迥別有天」,轉過九十度直角彎來到二彎,轉彎處的角落裡有一隻輪船,不是東風號,也不是遠洋號,是善卷洞里的「石頭號」,因為船上的設備太落後,開了四千多年才開出一個輪船頭,估計還要再開五萬年才能全部開出,到那時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各位仔細聽那聲聲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協奏曲」,就像在聲聲呼喚著那條傳說中的白龍,清朝詩人謝方連曾寫過一首《善卷小水洞》詩:「石晴聞雨滴,竇冷欲生風,只恐彈琴久,潭深起白龍。」
在欣賞曲折的河彎、陡峭的懸崖、壓頂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時,各位可憑借豐富的想像力,想像自己正在游覽地下畫廊、地下博物館,或者是地下探險。
離開洞府,拾級而上,石壁上鐫刻著古今中外許多遊客贊美善卷洞府的詩詞歌賦。各位遊客不妨一邊休息一邊吟詠。請看,這兒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稱的蔣叔南先生游覽後的留言:「好書不厭百回遊,美人不厭千回看,二洞不厭萬回來。」在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飛雲化彩蝶」的詩句,據傳,這是緣於梁山伯、祝英台化蝶雙飛的故事。
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鮮庵」三個大字,乃是唐代太寧、鳳翔節度使李蠙所書。碑後側上方是「晉祝英台琴劍之冢」,對面「蝶亭」,依岩而立。過去,在這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為「觀蝶節」。這一天,千百對蝴蝶在青山花叢中比翼雙飛,其間有一對碩大的蝴蝶於中午時分出現,據傳是「梁祝」的精靈所化,雙雙飛舞,最後繞亭三匝,飛向碧鮮庵後隱去。古有詩雲:「清陰寂寞雲松路,蝴蝶雙飛芳草間。」「蝴蝶凝山魄,花開想玉顏。」
「祝英台讀書處」,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築群,1992年在「碧鮮庵」舊址上重建。讓我們進園一觀。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閣」,下面是梁祝讀書、操琴、娛樂的場所,二樓是卧室。英台閣右側的「英台書屋 」中陳列著八塊漆雕屏風,記述著「草橋結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個小故事。
好,讓我們千別梁祝,穿過長廊,再訪三位古人。「三生堂」,裡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須,一式一樣,右手都握著一卷書。他們是什麼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寫「碧鮮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綱;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讀書,後來做了大官又都出錢整修寺廟,又因他們三人都姓李,當地老百姓認為他們是一人轉三胎,就塑了三個一模一樣的神像。有一副對聯講得很形象:「一人轉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緣。」
我們從善卷洞門樓進來,從善卷古寺的山門「華藏門」出去,整個游覽到此就結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條街,向西行不遠處是號稱「江南第一碑」的「國山碑」。
⑶ 宜興善卷洞風景區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首。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遊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進入洞中,宛如進入一座地下宮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獅象大場是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廳。高達7米的鍾乳石筍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點一滴的石乳聚積而成,每30至50年長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萬多年。石廳內可容上千名遊客,高大寬敞,上面掛滿各種形象生動的石鍾乳。石廳兩旁,屹立著一對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態逼真。 上洞的規模比中洞還要大,洞長70米、寬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殼,終年雲霧彌漫,冬暖夏涼,氣溫終年保持23℃,因而又稱暖洞。環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萬古寒梅、綿羊、駿馬、熊貓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縫間細流潺潺,落地匯成水潭;頂部石乳,倒映潭中,奇異天成。 下洞約180米,寬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個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過後,飛瀑流水直瀉懸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與後洞相連的水洞,是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長約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寬達6米,可常年通舟。遊人至此,可乘遊船。輕舟一葉,盪漾其間。 出洞處有一座古老的碑亭中聳立著唐代司空李蠙所書的「碧鮮庵」石碑。重建的晉代祝英台「讀書處」英台書院,院內秀麗古樸典雅的一組園林建築與怪石林立、竹影搖曳、相互映輝。山上正在恢復的圓通閣,拜斗壇,喜雨亭等景觀,並匹配400米纜車和800米滑道。附近有三國時所立的國山碑稱「江南第一碑」,被列為國家保護文物,雄峙山巔,蔚為壯觀。景區內有五千年善卷洞文史館(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及旅遊服務中心,提供陽羨景區一條龍服務。一座三星級涉外賓館「螺岩山莊」坐落在螺岩山腳,與善卷洞交相輝映。 善卷洞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洞景巧奪天工,素有「萬古靈跡」、「欲界仙都」之美譽。從古到今,勝景似綉,遊人如織,歷代名賢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絕唱的詩文石刻。 1、成人票市場[1]價120元 免費預定價75元 2、兒童票40元,老年人持老年證60元/人(1.1m以下免票,1.1-1.4m買兒童票) 說明:門票包括善卷洞(含水洞船票)、陶吧(作品可以帶走)、纜車、滑道、梁祝文化園(免費看演出)、開心樂園 1、開放時間 8:00-16:30 2、善卷洞最佳旅遊時間 4月至10月為黃金旅遊季節,陶瓷藝術節時去最好 3、在洞內遊玩燈光比較昏暗,地面也比較濕潤,觀賞美景時要當心頭上腳下。山底出售瓷器的地方 4、玩法:坐索道,滑道,看洞,攝影,自己做陶瓷 5、善卷洞美食:善卷景區附近分布了不少餐館,這個時節比較有代表性的菜餚有胖頭魚、紅燒土雞、清炒山芋苗等。
⑷ 上海坐汽車到宜興之後,坐什麼車可以到善卷洞風景區
坐28路公交車或者旅遊二號線,推薦旅遊2號,可在車站上車或陶都飯店
⑸ 想知道: 無錫市 從宜興汽車客運站到善卷洞風景區怎麼坐公交
在車站坐旅遊二線
[1]金三角車站 - [2]大亞達酒店 - [3]一號橋 - [4]蘇南商廈 - [5]太滆橋 - [6]貝斯特酒店 - [7]茶局巷 - [8]人民醫院 - [9]王府 - [10]南虹橋 - [11]辦證中心 - [12]分路口 - [13]汣濱大道 - [14]104國道 - [15]梅園 - [16]川埠 - [17]陶瓷博物館 - [18]靜樂山莊 - [19]芙蓉寺 - [20]善卷洞
直達善卷洞
⑹ 宜興竹海風景區好玩嗎宜興竹海是避暑旅遊景點嗎
宜興竹海有溫泉,純粹風景休閑場所.門票80.沿途很多景點,宜興十佳景點有5A善卷洞風景區、版4A竹海權風景區、4A陶祖聖境風景區、4A龍背山森林公園, 4A宜園、龍池山風景區、優美靈谷風景區、張公洞風景區、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南山竹海等.
⑺ 宜興附近有什麼景區好玩的嗎
宜興有以下好玩的景點:
宜興竹海風景區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宜興湖滏鎮境內,近1.5萬公頃竹海隨山勢而起伏,竹隨山勢起伏,好似波濤翻滾,綿流不絕。景區內山清水秀,一日之內,四季之間,奇趣天成。這里是天然活氧吧。您可以乘坐纜車登山頂,途中可空中飽覽竹海全景,如遇風,可欣賞竹海的氣勢磅礴和驚濤駭浪。
善卷洞
善卷洞位於宜興市西南,它是石灰岩溶洞。這里是宜興「三奇」之首,全洞由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其中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進入善卷洞宛如進入一座地下宮殿,在這里您可見到玲瓏剔透的石鍾乳,也可看到宏偉的天然巨石。此外,洞中還有地下暗河流淌。
龍池山自行車公園
公園位於宜興市張渚鎮陽羨茶產業園內,這里包括「一線、二區和十八個景點」。這里是一個以低碳出行、慢節奏生活、公益性健身活動與休閑觀光相結合的景區。公園風景真的很美,道路兩旁全是茶園,騎行一圈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
龍背山森林公園
公園位於宜興城區。整個龍背山森林公園,湖光山色輝映,亭台樓閣交互,天然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良,一年四季溢彩流香。這里的潭池遍布公園各處,終年泉水淙淙,散布山間谷底。
⑻ 想知道:無錫市 從宜興市到善卷洞風景區怎麼坐公交
從宜興總站(金三角車站) 坐宜興202路(旅遊二線),在善卷洞站下車,步行到善卷洞風景區。
⑼ 從宜興張渚鎮到善卷洞景區 怎麼去
張渚客運站直接坐張渚到宜興的客運班車,說到善卷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