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洞庭湖的景色句子
A. 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完整詩句
《岳陽樓記》中,從空間角度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銜遠山,吞13長江,浩浩專湯湯,橫無際涯。屬
「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這四句從空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
B. 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基本釋義
皓(hào):潔白。
浮光:照耀在水波上的月光。
躍金:金色的波光在閃爍。
靜影:映水中的平靜月影。
沉璧:沉在水中的玉璧似的月影。
譯文
夜裡,濃霧消散了,皎潔的月光照著大地,水波微微地盪漾著,金光閃閃,月亮的倒影象沉在水裡的一塊白玉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死後謚號:文正。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
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幼年喪父,對下層任命的痛苦感受較深。 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歷新政」。
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寧變法」(即王安石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C. 怎樣用詩意的句子描寫洞庭湖
1、湖邊的一切也是寧靜而美麗的。看,那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茶亭充滿著詩意,那一隻只漁船,彷彿讓我看見漁夫和妻子的生活忙碌而快樂。美麗的洞庭湖,你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是美的化身,是大自然中一張美麗的畫卷!
D. 描寫洞庭湖的句子
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水是多麼美麗,如同白玉盤里放著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令人遐想。
E. 岳陽樓記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岳陽樓記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回
岳陽樓記-作者范答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F. 描寫洞庭湖景色的一個完整的句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專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屬。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G. 形容洞庭句子,描寫洞庭句子有哪些
1、湖中的幾只淘氣可愛的淡水魚被這清亮的月光給吸引住了。它們時不時就蹦出水面內。這一蹦把水中的月容亮影兒弄碎了。「啪啪」隨著魚兒落水所發出的清脆響聲,水面上泛著一圈圈漣漪,慢慢地盪漾開來,不一會兒水面又恢復了平靜。
2、多麼靜的洞庭湖啊,靜得像一面鏡子;多麼綠的洞庭湖啊,綠得像一片草坪。
3、秋季的一天,我來到洞庭湖邊,望著這美麗的景色,我幾乎看出了神。啊!真美呀。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的游魚和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微風拂過,水面上不時泛起幾絲漣漪,與皎潔明媚的月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圖畫。
4、秋天,洞庭湖最熱鬧的季節。漁民們正忙著打魚,有的漁民用魚叉叉魚;有的漁民用魚網網魚;還有的漁民用魚竿釣魚,真是五花八門,有意思極了。微波粼粼的湖面,藍綢子般的湖水一隻伸到遠處的深山。遠遠的望去,湖面上白帆點點,一隻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樹葉在水面上飄動。突然颳起一陣風,就可以看見一個個小浪爭先恐後的向岸邊涌來,可又怕有人抓它似的,又馬上退了回去,真是一幅迷人的畫卷。
H. 《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夜晚景色的句子是 要正確的!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I. 岳陽樓記中從時間上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
《岳陽樓記》中從時間上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該句的意思是版:清晨權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
《岳陽樓記》中從空間寫洞庭湖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該句的意思是: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
(9)描寫洞庭湖的景色句子擴展閱讀:
《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J. 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完整詩句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譯文: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盪盪,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
2、「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譯文: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文: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10)描寫洞庭湖的景色句子擴展閱讀
1、《岳陽樓記》作品概述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文章通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托岳陽樓。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岳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2、《岳陽樓記》寫景特點
第一是寫景色能夠利用典型的鮮明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我們念「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這一節文字,就會有天昏地暗、陰風慘慘的感覺;念「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這一節文字,就會有春光明媚、萬物歡欣的感覺。這就是因為,作者寫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
客觀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復雜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寫一種景象。客觀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復雜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寫一種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組成部分都寫下來。所以要眼光敏銳,選擇代表性的,點染一筆兩筆,使景色活現在讀者眼前。《岳陽樓記》描寫景物,正是用的這種手法。
第二是能夠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里描寫景物,象畫畫一樣,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作者在這里想說明的是觸景生情的情況,自然更不能脫離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寫。
這就是說,要選擇適當的景物,使景里隱含著情,讀者讀的時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卻隨著動盪,或者分不出什麼是景什麼是情。在這方面,作者是費了相當的功夫的。
第三是用對比來加強文章的感染力。在文章里用對比來加強表達力量,這在我國是個常用的修辭方法。寫天氣,一方面是晴,一方面是陰,寫湖面,一方面是「濁浪排空」,一方面是「波瀾不驚」;寫人物活動,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漁歌互答」。
這樣互相對照,悲的就更顯得可悲,喜的就更顯得可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