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口鎮景色
⑴ 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有什麼風景區
江口鎮由石庭起到江口園下村止,在石庭最出名的莫過位於囊山腰上的囊山寺,千年古剎幾版經修復新增多個權景點,值得一看,石庭的另一景點便是由東直通江口,向西貫穿涵江的東蔡海域。往江口方向有香山西台寺,與官莊相鄰的鼓峰寺,雖都是山中景色卻各有各的靈秀,如想要清靜感受,可到東方紅水庫一游,這里絕對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除了風吹水浪的聲音,比走在國家森林公園更空曠的感受!
⑵ 江口縣的旅遊
江口縣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的區域主次劃分為三類,即:①以梵凈山景區為主體景區:金頂風景區、九龍池風光、爛茶頂杜鵑林、鳳凰山風光、寺廟、沿線亭閣、碑林摩崖、黑灣河漂流、鳳凰山寨、豆腐乾一條街、黃家壩水上樂園等。②以縣城及其他景區為輔助景區:原始森帶風光、太平河沿岸風光、干溪溝峽谷、黃枯山風光、魚良溪峽谷、三星拜月、桑木溝水上樂園、金楠橋攀岩等。③棉絮嶺風景線:槐豐、岑忙犀牛洞穴群、梵凈山博物館、馬槽河民族村寨景點等。
梵凈山
梵凈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得名「梵天凈土」。國務院於1986年將其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2493米,武陵山脈的主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梵凈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中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凈山是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圈成員單位之一。
梵凈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觀。
紅十八師歸建地舊址
磨灣,又稱磨王溝,它是一個自然寨的名稱,又是雙江鎮一個行政村的名稱。它座落在離江口縣城約4公里處,全寨共253戶,1300餘人。除幾戶雜姓外,絕大多數是姓陳。寨子背靠大山,面向田壩,歷來是兵家投足之地。1936年初,紅六軍團路經江口時,曾駐在這里。軍團部政工委首長駐陳運順家木樓上,兩間木樓現還存在。1982年10月江口縣人民政府將紅十八師歸建地舊址磨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⑶ 富春江在哪裡景色怎麼樣
新安江、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游。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縣;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縣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這一段風景區的特點是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唐朝詩人孟浩然有詩贊美新安江的清澈:「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這座水庫建於50年代,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公里,最寬處達10餘公里;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這座大型水庫,不但氣魄雄偉,而且景色壯觀秀麗。水庫內島嶼星羅棋布,常見的島嶼有398個,還有數百個小島隨著庫水的漲落而時浮時沉,因此人們稱它為「千島湖」。
錢塘江,古稱浙江、漸江、羅剎江和之江,是祖國東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錢塘江全長605公里,流域面積48887平方公里,流經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錢塘江幹流在杭州市境內,建德梅城以上泛稱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別稱為桐江、富春江、錢塘江。錢塘江兩岸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遊線。錢塘江發源於安徽南部黃山地區的青芝埭尖,流經14個縣市,注入杭州灣。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極佳,統稱富春江。聞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稱錢塘江,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寫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點,故稱之江。現豐錢塘江或之江稱全江。錢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灣口南北兩岸相距約100公里,至錢塘江口縮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寧鹽官,僅為2.5公里。河床縱剖面有龐大的沙坎隆起,從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倉前附近達到頂點,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聞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響,潮波破裂洶涌,形成天下奇觀「錢塘江潮」。錢塘江干支流開發歷史悠久,沿河兩岸許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跡。在這遼闊的錢江流域,特產富饒,人傑地靈,風土民情,豐富有趣,被稱為「黃金旅遊帶」。
⑷ 駟馬水鄉有哪些風景
駟馬鎮是平昌的一個老鎮,位於平昌的北大門,省道S202線穿境而過,距縣城32公里,距巴中53公里。從平昌縣城出發不到40分鍾就來到駟馬水鄉東入口處的創舉景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有著巴中第一坊之稱的古樸牌坊。牌坊高大雄偉,正中匾額題有「水鄉名苑」四個大字,筆力遒勁,大氣端莊。檐角高翹,如大鵬展翅,翱翔碧空,檐下吊著響鈴,山風吹來,鈴鈴著響。房脊邊有怪獸昂首挺胸,有好奇的朋友問起是何種動物?似驢似馬?還是四不像?答曰:「是驢(祿)也是(駟)馬」。牌坊前後各四根朱紅色柱子立於石獅子之上,中間兩根柱子刻有草書對聯,筆法靈動,張弛飛揚。八隻獅子怒目咧嘴,威風凜凜。牌坊兩邊鮮花競放,桂子飄香。左邊的森森柏林里有九曲棧道,信步前去,褲管生風,暖日微醺,飄飄欲仙。踏著青石路,穿過古樸牌坊。一排排外觀統一但結構不同的巴山民居便呈現在眼前。小青瓦、木花窗、吊腳樓,依山傍水,獨顯川東北民居特色。推開窗戶,高坑河風光一覽無余,帶著淡淡腥味的溫潤水汽迎面而來,涼涼的,像是來到江南漁村。順著石拱橋往前不到200米,就進入濕地公園。園內森林繁茂、空氣清新、河水清澈、百鳥鳴唱。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是駟馬河畔一道靚麗的風景。沿著河邊蜿蜒的棧道前行,兩邊的樹木鬱郁蔥蔥,頓感涼風習習,周身為之一爽,彷彿進入一個清涼神奇世界。林間樹木多為松柏,樹干筆直聳立,枝葉茂密,陰翳蔽日。
⑸ 江口鎮的主要景點
1、江口鳥洲
鳥洲位於江口鎮江洲村(北岸)與袁家村(南岸)的耒水中間。鳥洲管理所坐落在江口鎮新街。鳥洲的核心區域面積35公頃,由陳家洲、張家洲、龍家洲三個島組成,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洲上古樹修竹成蔭,氣候溫暖涼爽,附近水庫、池塘星羅棋布,稻田、森林延綿成片,鳥類食物豐富,是鳥類活動的理想王國。 據有關專家考察,江口鳥洲已知的鳥類共有16目,38科,182種。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鳥類有10餘種,如紅腹錦雞、白鶴等; 國家二類保護鳥類的有30餘種,如鳶、鴛鴦、紅隼、松雀鷹、鳳頭鷹、領角鶚、鷹鶚、橫斑腹、路鶚、短耳鶚等。
1984年已被列為全國和湖南省鳥類自然保護區。
2、九龍妙計仙寺
此寺廟坐落在三坪村妙計仙嶺,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現為避暑勝地。
據傳,建安十四年至十九年(公元二零九年——二一四年),蜀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在臨蒸(今衡南、衡陽市珠暉區等地),督調賦稅,以充軍實,後經耒水去桂陽郡。縣人在其艤舟信宿處(今衡南相市鄉)建有「武侯祠」。在其練兵處(今衡南三坪泉邊交界等地)建有「妙計仙廟」。
廟峰巍屹,群山蓊鬱,林茂竹修,風清氣爽,靄霧氤氳,清泉汩流,山麓有貫通江西、耒陽之古道,是古近軍事要沖。蜀軍事家孔明擇此靈地,屯兵練戈,留傳遺址:設新兵場(今三坪村新里坪),操練新兵;立「磨刀場」(三坪毛栗坪),修管兵器;建「擂鼓樓」(三坪擂鼓嶺),發號施令;搭「得勝台」(德勝村得勝鋪)以賞優勝者;築「牧馬場」(泉邊村木子坪又名牧駒坪)牧養戰馬;布「觀陣站」(泉邊觀陣里),宜同駐軍在耒陽城內的張飛部和桂陽太守趙雲部接應;並利用兵士和農民墾種鄧沖農田(今泉邊、白馬等地),充實軍需蔬糧。彼時,蜀軍威震天下。
⑹ 邵陽的十大風景是啥
1、崀山風景名勝區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包括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18處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餘處,有三大溶洞和一個原始森林,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難得的環保型山水自然風景區。
2、城步南山
南山,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南部,綿延80餘里,人稱八十里大南山。她得天獨厚,平均海撥1760米,象一塊碧綠的翡翠,嵌鑲在湘桂邊陲的崇山峻嶺之上。上有48坪,48溪,坪坪芳草茵茵,溪溪清流涓涓。既有北國草原的蒼茫雄渾,又有江南山水的靈秀神奇。
3、黃桑自然保護區
黃桑自然保護區位於綏寧縣西南部,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林23.5萬畝,堪稱稀世之寶的名貴樹木、花草、葯材、動物、在這里生長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國。
4、高洲溫泉
高洲溫泉座落在金石橋鎮熱泉村,南距縣城63公里。溫泉最早開鑿於漢代,馳名於川黔和江南廣大地區,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還專程來此暢游沐浴過。
5、雲山風景名勝區
雲山位於邵陽市武岡縣城南7.5公里,海拔1372.5米,屬雪峰山余脈。東西綿延數十里,毗連著武岡、新寧、城步三縣疆界。雲山之名,據清初新化人鄧顯鶴游雲山後著文:「每晨起,坐院中,見腳底白煙一線,蓬蓬出石際,老僧日:『雲起矣』,已而蓊然滿山谷。
6、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地處三湘林業第一縣的綏寧,有神奇生態綠洲之稱,屬湖南省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公園主要以流經綏寧縣關峽苗族鄉至長鋪苗族鄉溶岩苗寨的巫水為主體,包括石脈河、蘭溪等支流河段和沿岸部分林地。
7、黃桑林海石峰
黃桑-石峰霧海茫茫,去霞飛渡,此時你若高翔天際,鳥瞰-,就會看到座座石峰突兀,有如孤島;又像神仙去游的仙境,神秘飄逸。仔細觀看,就會發現:八戒巡山,來去匆匆;天狗守洞,兩耳豎立;麒麟過天,雙蹄騰空;穿岩高聳,拔地而起;桃子山頂,秀色橫溢,菩薩排座,「神光四射」。
8、綏寧神龍洞
神龍洞並非洞中有真龍,而是由於整個洞由神似龍體的大小六層溶洞構成而得名。經地質、考古、文物方面的專家認證,該洞內石頭構造形成年限約5億年,比一般溶洞形成的時間長,冬暖夏涼。
9、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位於邵陽市雙清區昭陵西路兩路口28號。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又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湘通訊處,原設在長沙市。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被日寇佔領,湖南腹背受敵。湖南省黨部於11月中旬火燒長沙之後遷往沅陵,省政府遷往耒陽,長沙處於混亂之中。
10、六鵝洞瀑布
六鵝洞瀑布在湘西南雪峰山與五嶺山接吻的地方,有一片浩瀚的原始次生林——國家黃桑自然保護區。密林深處,太平溪上游,有一處十丈高的瀑布,飛流直下,猶如一塊從天上垂下的白簾,
瀑布出口水柱有四隻水桶那麼粗,幾乎成直角下瀉,下部散開兩丈來寬,一絲一絲流水注入深潭,潭上方四丈處,有一塊尖石突起,阻擊水珠飛濺,活像水簾中開出一朵白蓮花。
⑺ 吳川的風景名勝
吳川市是一個瀕海小城,海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也非常有特色,傳統景區有吉兆灣,吳陽金海岸,現又開發出「南天一石」景區。
吳川八景:一般指「吳川古八景」,包括一覽憑高,麗山樵唱,延華弄月,極浦漁歸,文翁聳翠,東海朝陽,限門飛雪和通駟垂虹。歷史變遷,滄海桑田,如今不少景點已經消失,或者僅僅留下遺址。
一覽憑高:位於吳陽中學(為吳川學宮之聖殿所在地),古代有一小山,山上長滿蓬蒿,山底部周寬六丈,高不到兩丈,登上山頂,朝東南可望見大海帆影,於西北可見江流如帶,景色迷人。後因吳陽中學擴建新教學樓需而平整。
麗山樵唱:位於塘綴鎮麗山嶺,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間,樵唱牧歌,繚繞山中,遠近皆聞。天氣晴朗時,歌聲傳播更遠。由40里外的吳陽鎮向西北遠望,可見此山時而霧鎖,時而綠翠青蔥。
延華弄月:位於吳陽城裡村,在吳川學宮傍,有延華池,延華井。池水清澈可鑒,當月亮正空之時,俯視池水,風光雲影,幻成奇觀。池水,風光雲影,幻成奇觀。
極浦漁歸:位於吳陽黃李村,始建於南宋年間。它地處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漁艇縱橫。每當夕陽西下漁船歸來之時,燈光點點,有如繁星滿天。晝夜皆商賈雲集,買魚沽酒,擊掉謳歌,熱鬧非凡。
文翁聳翠:位於吳陽文翁嶺,俗稱「漁翁撒網」,高近十米,嶺巔四周長滿茸茸茅草,嶺上往東遠眺,即見滔滔南海,蔚藍無際。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網狀,更有帶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圍,又如網泡,因而得名。為李族始祖李穆公、鄉賢李凌雲之墓地,千年祭祀,長盛不衰。
東海朝陽:位於吳陽金海岸,當天將破曉時,一輪如盆紅日從彩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雲彩,五光十色,交相輝映,壯麗非凡,遊人如織。
限門飛雪:位於吳陽限門海域,乃鑒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內河口與南海交匯處,為吳川乘船到湛江或遠洋的必經之道。該海域險狹,水流急湍且兩旁有礁石,故稱限門。限門海邊流沙細白,有時風飛浪卷,如雪花飛舞。有時波濤浪涌,巨浪沖天,蔚為壯觀。
通駟垂虹:位於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橋名垂虹,是吳陽至梅錄的主要通道。因長年有車馬來往,故又名通駟橋。橋下水雖不深,但終年不涸且澄如鏡,天晴日麗,橋影如虹。 吳川,文物古跡頗多。有有聞名遐邇的吳川八景,有新石器時代梧山嶺貝丘遺址,有晉代茂山書院,有唐朝吳陽古船、止寮港遺址,有宋朝梅菉祖廟、極浦亭,有明朝吳川縣遺址、吳川學宮、雙峰塔、巷門寨東炮台遺址,有清朝狀元林召棠故居、吳川縣城南門、陳蘭彬故居,還有民國名將李漢魂故居、張炎將軍故居等。 新石器時期遺址:梧山嶺貝丘遺址,在吳川市長歧鎮黎屋村南梧山嶺西坡。初步鑒定為距今五千至一萬前,文物普查隊1983年發現,1984~1986年試掘。遺址面積350多平方米。文化層高1.3米。含大量蜆、螺殼。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紋飾有繩紋、籃紋和石器。這些證明了吳川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生息。
古代遺址:塘尾鎮東隅村南蛇嶺東漢生活遺址,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兜嶺南朝村落遺址,王村港譚尚村南的奴嶺東晉村落遺址,吳陽鎮那良村的宋代貝丘遺址,吳陽鎮白沙絲茅嶺下的宋代村落遺址,長岐嶺頭村下廟嶺宋代窯址,王村港譚尚村奴嶺北端的南朝古墓,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烏嶺南朝墓群,黃坡鎮那羅嶺尾村背東北的那拉嶺隋唐墓群,覃巴鎮沙田村南的大墩塘宋墓群,梅菉鎮解放路烈士紀念園門前清代陶棺墓。引 芷寮港: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國的近千年間的我國南方大港,縣志記載:「此地富庶曾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銀赤坎」之說。芷寮港遺址位於吳陽街南端,在芷寮村與橋頭村兩地交錯點上,芷寮元末成港,明代最盛,清代衰落。 香山古廟:位於吳川博鋪鎮西南方,始建於公元283年前後(西晉太康初年),後經唐、宋、元、明、清歷代重修。曾有廟聯(已不存)曰:襟梅水帶鑒水潘水長流文曲水,坐茂山向茂山香山遠巒武當山。
梅菉祖廟:位於梅菉頭村西南邊,始建於宋代,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迭修。經修葺後,現基本完好。廟為三進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頂,穿斗式梁架結構。前進兩廊卷棚頂,為琉璃瓦面,多柱支撐。門額刻有「梅麓祖廟」四字。引
茂山書院:位於吳川博鋪鎮,由晉代王浚創建,距今1700多年,原來是王浚藏書的地方,陳蘭彬書「茂山書院」額,歷為名士隱居,著述、教學育人之所。 吳川學宮:坐落於吳陽中學內,始建於元朝,為主簿唐必達和教諭吳仲元所建。原有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由戟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五座建築物組成。歷經明、清兩朝多次重修,屬宮殿式建築、磚瓦木柱結構。現僅存學宮大成殿,殿面寬20.3米,進深12米,前檐深1.5米,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失修。 雙峰塔:坐落在吳陽鎮文塔村,公元1599年(明代萬曆二十七年),吳川縣令周應鰲於江海迥流處建此風水塔,又因特思山、麗山遠揖塔前,故名「雙峰塔」。塔為平面八角形,七層仿樓閣式磚樓,高23.15米,首層直徑9.8米。塔身為壁內折上式,各層設假平台,塔基為石板雕花裝飾,塔邊稜角處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樸,姿態各異。200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坡魁星樓:黃坡鎮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彷彿是鬼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見圖如見字。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 極浦亭:坐落在吳陽鎮中街內,始建於1241~1252年間(南宋淳祜年間),是解元李凌雲隱居講學之所。極浦亭原建築為亭制,經明、清多次重修,現存建築屬清代祠堂式形制,總面積485平方米。極浦亭距今已有700多年,雖經多次重修,仍保存清代建築風貌。 南城門:南城門又名永和門,位於吳陽鎮城裡村南路口,建於公元1394年(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原為土城;公元1340年(永樂元年)改用磚砌建成;公元1478年(成化十四年)用巨磚建成城牆,設四城門。1938年為避免日本飛機尋找轟炸目標,吳川縣長劉應時下令拆城,南城門因當時來不及拆毀而保留下來。是吳川歷史的見證。 通津橋:位於吳川塘綴鎮圩內,建於公元1880年(清光緒六年),為七券拱柱式磚砌建橋梁。橋長25米,原面寬3米,兩側石欄桿;橋高3米多,七孔,各寬3米。橋墩兩端呈錐形,各出欄桿1米左右,存宋代船拼浮橋遺風。 林召棠故居:位於在吳陽鎮霞街村,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廳兩房,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11平方米,佔地面積191平方米;為吳川文物保護單位。 陳蘭彬故居:坐落在黃坡鎮黃坡村,建於公元1875年(清代光緒元年),二進磚木四合院式結構,面積420平方米。1983年公布為吳川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李漢魂故居:坐落於黃坡鎮嶺頭村,建於抗戰時期,佔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有多間建築,主間設有勤園、儉園,配有值班室、涼亭、花園等,貫通布衣一巷、二巷,規模較大,整齊美觀。當地人亦稱「伯豪園」。引 張炎故居:坐落在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炎為革命烈士;1984年,張炎故居被定為吳川縣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⑻ 達州景色的作文
百里來峽我的家鄉是四川宣漢,這源里並不大,可就在這塊小地方上,卻有一個奪人眼球、引人注目的風景區,它就是被譽為「川東第一漂」的百里峽。百里峽以雄、險、秀、幽而著稱。整個風景區分為四谷、五區、六脈、七絕、八怪、九曲、十峰、百洞、千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把山、水、洞融為一體。濃墨重彩地將這幅巨大的畫卷展於天地之間,叫人不得不感到大自然的博大,人的渺小。我聽說峰巒雄偉的泰山,領略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來沒有看到過百里峽這樣的山。百里峽的山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碧綠的屏障;百里峽的山真險啊,有些地方陡峭的山峰如斧砍刀劈一般;百里峽的山真秀啊,像手指,像桃子,像雄鷹,奇峰羅列。百里峽,六大山脈托出十大主峰,平均海拔2000多米,常年雲遮霧繞。雲霧有時飄盪在山峰上面,遮住山峰的上半,使人產生翠巒直插雲霄的錯覺。白雲綠山相互映襯,顯得更為美麗。尤其是老黃山,它在百里峽中段拔地而起,它也許不是最高峰,但登上山頂,舉目遠眺,視野卻十分開闊,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看著群山起伏,連綿不斷 ... ..
⑼ 邵陽有哪些優美風景
邵陽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為半山半丘陵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市現轄8縣1市3區。總面積為2088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411平方公里。
邵陽市,史稱「寶慶」,資江與邵水交匯穿城而過,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城。早在春秋末期楚國大夫白善在此築城,稱白公城,屬楚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邵陽屬長沙郡,東漢末屬零陵郡。三國初屬蜀,後入吳。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為昭陵郡,郡治設今邵陽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定東吳,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南宗理宗趙均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登極做皇帝,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寶慶之名經明、清兩朝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寶慶為邵陽。1949年解放,1950年成立邵陽市。為地轄市。1972年改為省轄市,仍歸地區代管。1977年7月改為省轄市,由省直接管理。1986年初,邵陽地區和邵陽市合並。解放三十多年來,邵陽市行政建制頻繁變化,是國民經濟和其他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邵陽境內山環水復,風光秀美,景色宜人,旅遊資源豐富。有被譽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莨山風景名勝區;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風光;有全國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岡雲山;有原始次生林綏寧黃桑自然保護區。市區有「雙清秋月」、「龍橋鐵犀」、「六嶺春色」、「佘湖雪霽」、「神灘晚渡」、「山寺曉鍾」、「洛陽仙洞」、「白雲樵隱」、「岳平雲頂」、「桃洞流香」等景觀。其中如雙清亭,地處資江砥磯上,與北塔夾江對峙,大有雲帶鍾聲穿林去,月移塔影過江來之神韻;桃花洞庭湖和無底洞,構造奇特,兼有地下暗流,風趣萬千。
陽市歷史上的「寶慶十二景」,多點綴於資江兩岸,環布市區。由雙清公園、水府廟小游園和東塔公園連綴而成的城區風景區,兼有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秀。水府廟前,雙江匯流;資江南北,兩塔並峙;江流蜿轉,四橋飛虹;近水遙山,綠意蔥籠。市郊附近的溶洞亦為奇觀。境內辟有新寧莨山、城步南山、武岡雲山、新邵白水洞等風景區,60多個旅遊景點。全國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岡雲山歷來香火鼎盛。有兩華聳翠、一瀑飛濤、仙橋橫漢、杏塢藏春等10景,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被辟為國家森林公園。城步南山象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湘西南邊睡,芳草如茵,牛羊成群,既具北國草原的雄渾,又不失江南草山的靈秀,為回歸綠色旅遊的最佳生態環境。新寧莨山系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集奇峰、幽谷、碧水、丹崖於一體,方圓達100平方公里,紫霞洞曲徑通幽,駱駝峰高聳入雲,牛鼻寨的「天下第一巷」鬼斧神工,堪稱「亞洲第一」的仙人橋渾然天成。登八角寨遠眺,群峰幽谷,丹崖秀水,盡收眼底;泛舟扶夷水上,澄江如練蜿蜒於百里畫廊。全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至此油然感慨:「一線天梯驚煞人,幽谷深處凈無塵;新寧別有奇峰在,不讓武陵獨占春。」
邵陽山川地理,秀麗天成。岌山景區,是天下風光之勝;南山枚場,為江南草山明珠;黃桑森林王國,雲山佛門聖地,綏寧神奇綠州,龍山地下藏金。銀衫國寶,鐵衫群落,自然景觀,民族風情。泛舟資江三峽,尋幽舜皇秀色,無不風光奇絕,引人入勝。邵陽更是一方人文薈革之區。「衣冠王化染,耕鑿古風同」。邵陽開化甚早,民風淳厚,智慧勤勞,尚武崇文,文明綿遠,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詩味史;車氏一家,才俊滿門;清代魏源,倡師夷制夷之說;民元蔡婿,有護國倒袁之勛。比及民國,志士接踵。御外侮而謀解放,袁國平沙場獻身;求真理而競自由,尹如圭血寫春秋。他們都是邵陽人傑,千古風流,民族精英。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作主,百廢俱興。中國共產黨領導,艱苦創業,改舊貌而換新顏;移風易俗,建文明而樹新風。彩圖重繪,山河一新,淪桑巨變,欣欣向榮。際此改革開放,更是千帆競發,城鄉經濟飛騰,悠悠古城,百業勃興。
邵陽境內系江南丘陵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南嶺山脈綿亘南境,雪峰山脈聳峙西、北,衡邵丘陵盆地展布中、東部。整個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順勢向中、東部傾斜,呈東北向敞口的筲箕形。最高峰為城步苗族自治縣東部二寶頂,海拔2021米;最低處是邵東縣崇山鋪鄉珍龍村測水岸邊,海拔僅125米,地勢比降為10.25%。境內溪河密布,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條,分屬資江、沅江、湘江與西江四大水系。資江幹流兩源透巡,支派縱橫,自西南向東北呈「Y」字型流貫全境,流域面積遍及市轄9縣3區。巫水源出城步,橫貫綏寧,西入沅江,為境內西南部的主要水道。全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水雨豐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夏少酷熱,冬少嚴寒。受地貌多樣、高差懸殊影響,氣候既有東、西部的地域差異,又有山地與丘平區的垂直差異,形成一定的小氣候環境和立體氣候效應。境內年平均氣溫16. 1~17. 1C,無霜期272~304天,日照時數 1347.3~1615.3小時,降水量1218.5~1473.5毫米;雨水大多集中在4~6月,易遇夏秋連旱。
境內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大體是「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園」。1990年,全市土地總面積3131.4萬畝,其中耕地639. 19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耕地中有水田430.28萬畝。除盛產水稻、雜糧外,經濟作物和傳統土特產品種繁多。寶慶苡米、陡嶺煙葉、龍牙百合、武岡銅鵝、雪峰蜜桔、新寧臍橙、邵東黃花、隆回辣椒等久負盛名,蜚聲省內外;茶葉、西瓜、黃豆、花生、生薑、大蒜、蘭麻、蠶桑、甘蔗、葯材等出產頗豐。柑桔、黃花菜、苡米等作物產量為全省之冠;烤煙產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被定為邵陽市的山丘經濟開發區。
邵陽位於南嶺山脈、雪峰山脈與雲貴高原余脈三大植物區系交會地帶,是湖南四大林區之一,高等植物有245科,792屬,2826種。其中用材林樹種210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432種,楠竹、油茶、油桐、漆樹、板栗、烏柏、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60種,一級保護的銀杉,二級保護的資源冷杉、銀杏、鍾尊木、連香樹、鵝掌揪、香果樹、水青樹、蓖子三尖杉等,為國內特有的孑遺樹種。城步沙角洞的銀杉群落,新寧、城步的資源冷杉群落,綏寧黃桑的長苞鐵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學的活標本。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繁衍場所,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97種,分屬5綱,33目,102科。受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水鹿、黃腹雉角、紅腹錦雞、黿、大鯢等36種。已建立綏寧黃桑、武岡雲山、新寧舜皇山和紫雲、萬峰山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批縣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全市林地面積為1588.89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8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2.7%。其中綏寧縣活立木蓄積量1050萬立方米,人均32. 9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7.7%,均居全省各縣之首,有「神奇的綠洲」之譽。長期以來,境內除盛產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產品外,松脂、玉蘭片、白蠟、五倍子、山蒼子油、棕片、竹麻等林副產品行銷省內外。境內不僅有莽莽林海,而且有茫茫草山。草山草場有114.04萬畝,連片分布10萬畝以上的有城步南山、十萬古田和新寧黃金3處,1^-10萬畝的有56處。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南境是江南有名的山地草原區,其中八十里大南山,總面積23萬畝,已建設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現代化山地牧場,是全省的種畜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和奶肉牛商品基地。
境內礦產資源較為富足,已發現的礦藏有煤、鐵、錳、鎢、銻、金、銀、鉛、鋅、硫鐵、石膏、大理石、輝綠岩、優質石灰岩等74種。礦藏地有644處,其中大型礦床23處,中型礦床33處,小型礦床61處。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品位高。石膏礦遠景儲量4.4億噸,工業儲量1.229億噸,儲量、產量均居全省各地州市前列,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優質石灰岩礦、大理石礦為省內優勢礦種;硫鐵礦、冰洲石礦、優質白雲岩礦在省內享有盛名。煤礦工業儲量1.417億噸,遠景儲量1.447億噸。金屬礦藏比較集中地分布於隆回、新邵、邵東、新寧等縣。
境內河川水系發育,水域面積為111. 9萬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8.3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157.44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2749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44. 7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68.77萬千瓦。水能資源集中分布於西南部城步、綏寧等山區縣。
邵陽市屬江南丘陵大地形區。地形地勢的基本特點是:地形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地和丘陵約佔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二,大體是「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園」, 東南、西南、西北三面環山,南嶺山脈最西端之越城嶺綿亘南境,雪峰山脈聳峙西、北,中、東部為衡邵丘陵盆地,順勢向中、東部傾斜,呈向東北敞口的筲箕形。邵陽市為江南丘陵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部雪峰山脈、系雲貴高原的東緣,東、中部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環繞,中、東部丘陵起伏,平原鑲嵌其中,呈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的盆地地貌。根據地形的差異,大致可分成四大地形區。
雪峰山地
雪峰山是湖南境內形成年代最早、平均高度最大、延伸最長的一組山地。西南起於綏寧縣境,略成弧形婉蜒向東北伸展,止於益陽縣境,全長300多千米,寬達100千米。在我市境內長達200多千米,縱貫綏寧、城步、新寧、洞口、隆回、新邵等縣。雪峰山地是地殼相對上升地區,經過長期侵蝕剝蝕而形成。山高嶺峻、坡陡谷深,全境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峰巒山脊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自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城步境內的二寶頂海拔2021米,為全市最高峰。山地適宜林、牧業發展,是本市重要的用材林和楠竹基地。山區水力資源蘊藏豐富。
南嶺山地余脈
南嶺山地橫亘於粵、桂、湘、贛四省區之間。在我市境內主要指橫貫新寧、城步和綏寧南部的越城嶺和大南山余脈,由照面山、轎頂山、八步嶺、舜皇山、大南山等700多座峰嶺組成,是我市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境內山峰巍峨屹立、峰巒迭峰、氣候涼濕、植被繁茂,分布有幾百萬畝荒山草場,適宜辟為山地牧場。
中部沿江平原及丘陵盆地 資水幹流由西南向東北斜貫,沿江溪為沖積平原,呈串珠狀分布,海拔都在20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熱條件較好,是我市主要產糧區。兩側地勢升高,為面積廣大的丘陵,海撥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和緩,宜於發展經濟林。丘陵低山之間,分布有不少盆地,如隆回盆地、邵陽盆地等,這些盆地也都是重要的產糧區。
東北低山丘谷
主要指新邵東北的龍山至邵東的大雲山一帶,海撥都在500米以上,間有山谷及長條形盆地,這是北方冷空氣南侵本市的主要通道。
邵陽市石灰岩分布較廣,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石灰岩地區長期被水溶解、侵蝕、形成類型多樣的喀斯特地形。地面有峰叢、峰丘、窪地、漏斗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等。基岩裸露地帶,土壤貧瘠、乾旱少雨、植被較差。但有不少溶洞長達幾千米,洞內的石筍、石鍾乳千奇百怪,棚鑰如生,可辟為旅遊風景區,著名溶洞有新那的夢雲洞、邵陽縣的響水洞、武岡市的法相岩、城步的碧雲洞、隆回的岩口洞和市郊十六中對面山上的無底洞等。
邵陽市最高峰為城步苗族自治縣東部二寶頂,海拔2021米。雪峰、南嶺似屏障,聳峙西南。
武岡市境內有天子山、照面山海拔千米以上大的山系五處,有國家森林公園雲山。
新邵縣主要山脈有天龍山、天形山、板子山、郎概山、龍山,其中龍山主峰岳平頂,海拔1513.5米。
邵陽市境內水系發達,溪河密布,全市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條。流經市境內的河流,主要屬資江水系,遍及全市九縣和市區,流域面積14788.6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70.8%;沅江水系主要分布在城步、綏寧、洞口、隆回縣,流域面積4198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20.1%;湘江水系主要分布在邵東、新邵、新寧、邵陽縣,流域面積1377.1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6. 6%;廣西西江水系有20條支流發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南部山地,市境內流域面積512.3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2.5%。
資江水系
資江在邵陽縣霞塘雲鄉雙江口(又名羅家廟)以上分兩源:西源為赧水,舊志又稱資水、都梁水,1979年版《辭海》中稱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青界山主峰黃馬界西麓,由西南向東北流經武岡、洞口、隆回縣境,至邵陽縣雙江口與資江南源夫夷水匯合,長188.7公里,流域面積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0.96‰。其中河源至武岡縣城關鎮,長49.1公里,山高谷峽,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為6.85‰。武岡縣城至洞口縣黃橋鎮河段長53.5公里,平均坡降0.89‰。黃橋鎮至邵陽縣雙江口河段長86. 1公里,平均坡降0.41‰。武岡至雙江口間的河面由50米漸增至150米左右,沿途或水流平緩,或淺灘急流。南源為夫夷水(夫彝水),又稱羅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金紫山,於新寧縣窯市鎮六坪村塔子寨進入市境,經崀山、金石、白沙、回龍寺,邵陽縣塘田市、塘渡口,於雙江口與赧水匯合。境內流長155公里,流域面積3150平方公里,境內河段平均坡降為0.46‰。新寧縣城至雙江口河面寬150米左右。赧水和夫夷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後始稱資江,『向北流經九公橋、邵陽市區、新邵縣,於岱水橋鄉筱溪村流出市境。雙江口至筱溪河段長113.7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56‰,市境內流域面積4754.6平方公里。市區至新邵縣小廟頭間因匯合邵水,流量大增,河床寬200-300米。小廟頭至筱溪間兩岸高山陡立,水流湍急,河面一般寬100米左右,最窄處僅30米。資江流貫於山地與丘陵之間,幹流東、西段狹窄,山脈逼近,受局部地形影響,支流大多短小,流域面積不大。河長在50公里以下的支流佔96.3%;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佔90.1%。
赧水在境內的主要支流有蓼水、平溪、辰水、小江、白竹河。夫夷水的主要支流有新寨河、雙江。資江幹流的主要支流有邵水、石馬江、大洋江。
蓼水發源於綏寧縣七坡山,經武陽、李熙橋、紅岩,洞口縣花園、西中、高沙鎮,於馬鞍鄉雙江口匯入赧水(左岸)。全長97公里,流域面積1141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32‰。
平溪發源於黔陽縣大灣,於洞口縣江口進入市境,經月溪、洞口縣城關鎮、竹市,於石江鎮龍潭鋪從左岸匯入赧水。市境內流長70.4公里,流域面積1470.4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 59編。較大的支流有古樓河、黃泥河、西洋江。古樓河源於洞口、綏寧二縣交接處的白岩頂南麓,經綏寧縣廖家灣、洞口縣古樓,於洲頭上從右岸匯入平溪。黃泥河源於隆回縣白馬山,經洞口縣桐山、山門、水東鄉,於穿石山從左岸匯入平溪。西洋江發源於隆回縣黃花堖,經大水田、蘇河、碧山,洞口縣醪田,隆回縣柳山、橫板橋、南嶽廟鄉,於洞口縣樹林鄉雙江村從左岸匯入平溪。
辰水發源於隆回縣望雲山北麓平崗,經鳥樹下、建華、六都寨、桐木橋、荷香橋、曾家坳鄉於銅盆江從左岸匯入赧水。全長88公里,流域面積849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21‰。
新寨河源於新寧縣黃金鄉風雨殿,經百寶、大圳、新橋、幸福村,於下田村從左岸匯入夫夷水。全長61公里,流域面積684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13.2‰。
雙江又名一渡水。發源於新寧縣高掛山東麓,經三渡水、一渡水、塘尾頭,邵陽縣楊青、河邊鄉,於岔江口從右岸匯入夫夷水。全長53公里,流域面積408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3.54‰。
邵水發源於邵東縣雙鳳鄉回龍峰西北麓南沖,經周官橋、兩市塘、牛馬司、雲水鋪鄉,於邵陽市區沿江橋從右岸匯入資江。全長11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96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0.79‰。其較大的支流有搓江、西洋江、檀江。搓江發源於邵陽縣郵家坪,經杉木橋,邵東縣黃家壩水庫、仙搓橋鄉,於肖家村從左岸匯入邵水。西洋江發源於新邵縣岳坪峰,經太芝廟、潭府、陳家坊鄉,邵東縣范家山鎮,於牛馬司從右岸匯入邵水。檀江源出東安縣尖木嶺南麓,於邵陽縣五峰鋪鎮界牌橋進入市境,經五峰鋪、中和、下花橋、谷州鄉,市郊檀江鄉,於雙江口從左岸匯入邵水。
石馬江發源於隆回縣首望亭,經高坪、新邵縣五星、言栗鄉,於大禹廟從左岸匯入資江。全長76公里,流域面積840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04‰。
沅江水系
沅江幹流不經過市境,域內只有巫水和公溪河2條一級支流。
巫水發源於湘桂接界的北石坳,流經城步苗族自治縣清源、蘭蓉、白雲洞、儒林鎮、羊石,綏寧縣關峽、長鋪、竹舟江,於河口鄉出境。境內河段長167公里,流域面積3206.9平方公里。河床狹窄,水流湍急,河段平均坡降1.96‰。巫水在境內有流長5公里以上的支流94條,其中5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岩背水、哨溪、蒔竹水(又名界溪河)。岩背水發源於城步大坳上,經大古、芳坪、蔣坊鄉,綏寧縣關峽鄉,於匡頭口從右岸匯入巫水。哨溪發源於綏寧縣尖山,經黃泥井、白岩、哨溪口村,於江口從右岸匯入巫水。蒔竹水發源於綏寧縣烏雞山南面,經上堡、蘭家坪、石門、黨坪村,於界溪口從左岸匯入巫水。
公溪河發源於綏寧縣張家沖,經水口、洞口縣那溪,於芋子塘出境。境內流長35.5公里,流域面積364.8平方公里。有各級支流9條。
流經市境的還有渠水的13條支流,淑水的8條支流。
湘江水系
在邵東、新邵以及新寧、邵陽縣,有部分地區屬湘江水系。其中邵東縣境內湘江水系流域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53.6%,占湘江水系在市境內流域面積的69.2%。
湘江水系在境內有支流42條。其中一級支流有蒸水、漣水、紫溪河。
蒸水發源於邵東縣石株橋鄉鄭家沖,經佘田橋鄉,於水東江出境。境內流長66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64. 62平方公里。有5公里以上各級支流17條。
漣水發源於新邵縣觀音山西南麓,經竹青流出市境。境內流長9公里,流域面積528平方公里。有各級支流16條,其中二級支流有楊梓河、測水。楊梓河源於新邵縣潘家嶺,經孫家橋進入白馬水庫後出境。測水發源於邵東縣古塘沖,經砂石、雙江,於雙河出境。
紫溪河發源於新寧縣獅子山西南,經羊和坪,於江山流出市境。境內流長7. 2公里,流域面積162. 7平方公里。有5公里以上的支流3條。
此外,發源於邵陽縣九塘坳的祁水,境內流長僅2.5公里,但有5公里以上的支流2條,流域面積70.6平方公里。蘆洪江在市境內流域面積50.5平方公里。其二級支流—田心河,在境內流長5公里。
西江水系
珠江流域西江的一級支流—潯江,發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南部山地,市境內流域面積515.7平方公里。有大坪水、高橋河、芙蓉河、平等河4條二級支流,12條三級支流和4條四級支流。
邵陽市地處亞熱帶,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盛吹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盛吹偏北風,低溫少雨;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熱同季,受地貌地勢的影響,氣候復雜並垂直變化和地區差異明顯。
全市年平均氣溫16.1-17.1℃,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6.6-28.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7-5.6℃,歷史上邵陽市極端最高氣溫達40.5℃(1971年7月21日綏寧縣),極端最低氣溫—12.1℃(1977年1月30日,邵東縣),七月高溫中心在市區、新邵縣、邵陽縣和邵東縣。≥10℃年積溫為5000-5400℃,無霜期271-309天。市境內全年日照時數為1350-167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31-38%,太陽年輻射總量為4131-4519兆焦平方米。全市年降雨量有1000-1300mm,年內各月降雨量以5月最多,達200-230mm,12月最少,為43-53mm。
降水特點:邵陽市降水量受地貌影響明顯,山地降水多,丘崗平地少,山地迎風坡多,背風坡少。多雨中心在洞口縣,年降水量達1478.8毫米,城步縣、邵東縣、新邵縣、邵P日縣為少雨區,年降水量少於1300毫米。
邵陽市地處湘中地質成礦有利部位,礦藏豐富,種類多而全,目前在湖南發現的110種有用礦產中,本市基本上都有。具有一定開采價值的礦產有煤、石膏、鐵、銻金、鈔金、銀、鉛、鋅、硫鐵、大理石、輝綠岩、優質石灰岩等74種。礦藏地有644處,其中大型礦床23處,中型礦床33處,小型礦床61處。
其中石膏礦工業儲量、產量居全省首位,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鐵、鎢礦工業儲量名列全省第二,銻、金、鉛、鋅礦工業儲量名列第三。煤炭的儲量居全省前列,是湖南四個重點煤炭地區之一,煤礦工業儲量3.078億噸,遠景儲量3.551億噸,人均資源量居全省各地州市第四位。年產原煤二百多萬噸。邵東牛馬司、灣泥、仙槎橋、市郊的雲水、肖家沖、邵陽縣的紅石、蔡橋、九公橋、隆回的周旺鋪等地素以產優質煤著稱。武岡市、新寧縣的煤儲量也十分可觀。
銻礦在全省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邵陽、新邵等縣,新邵龍山金銻礦屬大型金銻礦藏,可達年產黃金120多千克。新邵高家坳金礦是全省境內目前探明的第二個萬噸級露天堆淋金礦山。黃金多產於隆回等縣。城步蔣坊鋪中型硫鐵礦床,正在進行露天開采。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品位高。金屬礦藏比較集中地分布於隆回、新邵、邵東、新寧等縣。鎢、錫、錳、石灰石礦、滑石等。石膏在全省著名,石膏礦遠景儲量4.4億噸,工業儲量1.229億噸,儲量、產量均居全省各地州市前列,主要產在邵東、新邵、邵陽等縣。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此外,石灰石礦分布廣,儲量大,主要產於新邵、洞口等縣。
植物種類繁多,珍稀樹種豐富。邵陽市植物種類多達2826種,分屬245科,792屬,其中被子植物105科372屬1659種,裸子植物8科33屬67種,自然分布和引進栽培的木本植物115科409屬1726種,用材林樹種210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432種,楠竹、油茶、油桐、漆樹、板栗、烏桕、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60種;其中一級保 護的銀杉,二級保護的資源冷杉、銀杏、鍾萼木(伯樂樹)、連香樹、鵝掌楸、香果樹、水青樹、篦子三尖杉、馬蹄參、傘花木、杜仲、福建柏、水松、金錢松、白豆杉等,系全國植物區系之精華。除馬尾松、杉、樟、泡桐等常見樹種外,還有不少古老珍稀樹種,如「活化石」銀杏、「林海珍珠」銀杉及洪桐,木杉、冷杉、鍾尊木、連香樹、蘭果樹、銀鵲樹,中華五加等數十種孑遺植物,國外早已絕滅,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世界珍稀樹種,近年來,在新寧縣境內還發現了在經典中從未記載過的新寧唇柱苣苔,寬脈唇柱苣苔,崀山唇柱苣苔,新寧毛莨等十幾種植物新種及數百種葯用植物,植物學家稱這一地區為國內外罕見的植物新種密集區。城步沙角洞的銀杉群落,新寧、城步的資源冷杉群落,綏寧黃桑的長苞鐵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學的活標本。已先後建立綏寧黃桑、武岡雲山、新寧舜皇山和紫雲、萬峰山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批縣級自然保護區。經濟林木主要有茶樹、油茶、油桐和柑桔等果木林。長期以來,境內除盛產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產品外,松脂、玉蘭片、白蠟、五倍子、山蒼子油、棕片、竹麻等林副產品行銷省內外。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場所,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97種,分屬5綱,33目,102科。受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黃腹角雉等3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