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片岩景觀

片岩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2-16 13:22:32

㈠ 瑞士的風景介紹

出遊時間:瑞士的雪山一年四季都可拍攝,但比較好的季節應在7月至10月間。在此期間,風和日麗,山頂不會出現暴風雪天氣,空氣潔凈、透徹,特別適於攝影創作。
氣候條件:瑞士各地氣候多變,但普遍溫和。北部高原地帶,氣候舒適。阿爾卑斯山脈以南地區屬於地中海式氣候,氣溫偏高,全年氣候宜人。

交通住宿:上山的火車票一般都是往返的,要掌握好時間。中午可在山頂的西餐廳享用瑞士大餐。在山下有一些酒店可住宿,但價格都不便宜,建議當天返回。

器材裝備:建議使用廣角鏡頭,這樣可以拍出雪山的氣勢。還有一定要帶好備用電池,山頂溫度較低,自動相機的電池消耗較大,要做到有備無患。很多旅遊者喜歡去瑞士滑雪,很多攝影愛好者喜歡去瑞士拍雪。
瑞士全國主要分為三大區域:阿爾卑斯山脈、瑞士高原地區和汝拉山區。阿爾卑斯山脈是由花崗岩、片麻岩、結晶岩和石灰岩構成的;瑞士高原是由磨礫層形成的;汝拉山區是由石灰質形成的。正如瑞士著名作家赫爾曾經講過:「瑞士人因為造了這樣好的山脈而感到自豪。」

瑞士最奇特壯觀的風景當屬海拔3454米的歐洲之巔--少女峰。立於峰頂,舉目四眺,天寬地闊,風光迷人。座座雪峰如同柄柄利刃直插雲天。皚皚白雪與璀璨的陽光交相輝映,在深藍色的天幕襯映下,格外耀眼。雪峰的受光部位冰雪稜角分明,背光部位雪層舒緩柔軟。 層層白雲似涌動的波濤,在腳下形成巨大的陣勢;一切是那麼的純凈,那麼的聖潔。

㈡ 關於瑞士的著名風景,標志性的建築。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

瑞士的雪山一年四季都可拍攝,但比較好的季節應在7月至10月間。在此期間,風和日麗,山頂不會出現暴風雪天氣,空氣潔凈、透徹,特別適於攝影創作。
氣候條件:瑞士各地氣候多變,但普遍溫和。北部高原地帶,氣候舒適。阿爾卑斯山脈以南地區屬於地中海式氣候,氣溫偏高,全年氣候宜人。

交通住宿:上山的火車票一般都是往返的,要掌握好時間。中午可在山頂的西餐廳享用瑞士大餐。在山下有一些酒店可住宿,但價格都不便宜,建議當天返回。

器材裝備:建議使用廣角鏡頭,這樣可以拍出雪山的氣勢。還有一定要帶好備用電池,山頂溫度較低,自動相機的電池消耗較大,要做到有備無患。很多旅遊者喜歡去瑞士滑雪,很多攝影愛好者喜歡去瑞士拍雪。
瑞士全國主要分為三大區域:阿爾卑斯山脈、瑞士高原地區和汝拉山區。阿爾卑斯山脈是由花崗岩、片麻岩、結晶岩和石灰岩構成的;瑞士高原是由磨礫層形成的;汝拉山區是由石灰質形成的。正如瑞士著名作家赫爾曾經講過:「瑞士人因為造了這樣好的山脈而感到自豪。」

瑞士最奇特壯觀的風景當屬海拔3454米的歐洲之巔--少女峰。立於峰頂,舉目四眺,天寬地闊,風光迷人。座座雪峰如同柄柄利刃直插雲天。皚皚白雪與璀璨的陽光交相輝映,在深藍色的天幕襯映下,格外耀眼。雪峰的受光部位冰雪稜角分明,背光部位雪層舒緩柔軟。 層層白雲似涌動的波濤,在腳下形成巨大的陣勢;一切是那麼的純凈,那麼的聖潔。

㈢ 泰山的五大景觀是什麼

幽、曠、秀、奧、妙」五大游覽區

㈣ 6大類地貌景觀分別有哪些

中國丹霞
丹霞,指的是一種有著特殊地貌特徵以及與眾不同的紅顏色的地貌景觀(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雲彩」或者「深紅色的霞光」。在地質和地貌學層面上,丹霞可以定義如下:「丹霞是一種形成於西太平洋活性大陸邊緣斷陷盆地極厚沉積物上的地貌景觀。它主要由紅色砂岩和礫岩組成,反映了一個乾熱氣候條件下的氧化陸相湖盆沉積環境。「中國丹霞」於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剛果盆地
為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稱扎伊爾盆地。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呈方形,赤道橫貫中部。面積剛果盆地約337萬平方千米。位於下幾內亞高原、南非高原、東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贊德高原之間,大部在扎伊爾境內,西部及北部包括剛果及中非的部分領土。

亞馬孫平原
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之間,西抵安第斯山麓,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4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該國領土1/3)。平原西寬東窄,地勢低平坦盪。最寬處1280公里,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馬瑙斯附近只有海拔44米,東部更低,逐漸接近海平面。平原是在南美洲陸台亞馬孫拗陷基礎上,經第四紀上升、成陸後,由亞馬孫河幹流、支流沖積而成。平原降水多,原因是受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影響。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位於巴西東南部。大部在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州和聖保羅州境內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頂高原構成。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中東部,介於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間,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向西、北傾斜。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其中東部岩性堅硬的石英岩、 片岩部分,表現為脊狀山嶺或斷塊山,凸出於高原之上;西部即戈亞斯高原和馬托格羅索高原,具有桌狀高地特徵。高原邊緣部分普遍形成緩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為瀑布或急流,切成峽谷。

哈薩克丘陵
亦稱「哈薩克褶皺地」。哈薩克中、東部丘陵。位於哈薩克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亞平原,東緣多山地,西南部為圖蘭低地和裏海低地。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西部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寬達900公里;東部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寬400公里,地表受強烈切割。面積約占哈薩克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爾卡拉雷(海拔1,403米)、烏盧套、肯特(海拔 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哈薩克丘陵為古老的低山台地。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侵蝕,地表較平坦,多沙丘和鹽沼。由於深居內陸,地面又坦盪單調,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氣溫24℃,冬季由於北部沒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氣團長驅直入,氣溫可降至-30℃以下,氣溫年較差大,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屬荒漠、半荒漠地帶。自北向南分屬草原帶(已開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帶。東南部在巴爾喀什湖附近為荒漠帶。山區有松林。生荒地用作牧場。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鉛、鋅、鉻、煤、鐵、石油、天然氣和鋁土礦等。

安第斯山脈
為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安第斯山脈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 、玻利維亞 、智利 、阿根廷等國 ,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在阿里卡(Arica)至聖他克盧斯 (Santa Cruz)之間,寬約750公里,。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海拔超過6000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 ,間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質上屬年青的褶皺山系。地形復雜。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條狀分支,間有廣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內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脈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5897米。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富森林資源以及銅、錫、銀、金、鉑、理、鋅、鉍、釩、鎢、硝石等重要礦藏。山中多埡口,有橫貫大陸的鐵路通過。泛美公路沿縱向谷地和海岸溝通安第斯山區各國。安地斯山脈是由許多連續不斷的平行山脈和橫斷山脈(或科迪勒拉)組成的,其間有許多高原和窪地。分別稱為東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東、西山脈界線分明,勾勒出了該山系的主體特徵。東、西科迪勒拉總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東科迪勒拉有幾處向東凸出,形成形似半島的孤立山脈,或像位於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毗連地區的阿爾蒂普拉諾那樣的山間高原。

㈤ 誰知道美國有什麼著名景點

夏威夷:威基基海灘、國王皇宮、恐龍灣
美國本土:好萊塢影城、專日落大道、國會大廈、白屬宮、林肯紀念堂、金融中心華爾街、聯合國大廈、自由女神像、聖帕特里克大教堂、國際購物街—第五大道、洛克菲勒廣場、世貿中心遺址、帝國大廈、費城自由鍾、金門大橋、漁人碼頭、藝術宮、尼亞加拉瀑布、賭城拉斯維加斯

㈥ 請幫我介紹幾種地質景觀!

陝西翠華山山崩景觀國家地質公園為2001年3月國土資源部首批的11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而且是全國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國家地質公園。公園位於陝西省長安秦嶺北麓,距西安市區20公里,主峰終南山海拔2604米,總面積32平方公里,是我國山崩地質作用最為發育的地區之一,山崩地貌類型之全,結構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規模之巨大,旅遊價值之高,經陝西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檢索,國內外罕見,素有「中國山崩奇觀」、「地質地貌博物館」之美稱。

《國語》記載:「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記》等也有此記載。據推測,翠華山山崩由地震誘發形成,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為《國語》,其它關中地震對翠華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響。

在地質歷史上,翠華山屬秦嶺山脈,由中元古界(距今10億年前)變質雜岩組成,秦嶺北麓大斷層從山北側通過,其北側相對下降形成關中平原,南側抬升形成高聳的秦嶺,一萬年以來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構成了翠華山山體的岩石質堅性脆,經長期風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華山山崩分布面積5.2平方公里,倒石量達3億立方米,目前初步開發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處,主要由殘峰斷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組成。

殘峰斷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華峰及形成的山崩臨 空面。三峰鼎立,負勢競上,突兀險峻,直沖雲霄。「南望終南如 翠屏環列,芙蓉萬仞直插青冥。」(清•陝西巡撫給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齊峻峭,好像玉案倒豎,甚為壯觀。《關中記》載:「太乙谷東,山峰齊如案,峰腰有金華 洞,洞中常有冉冉行雲如瀑則澍雨,故古詩有『雲從玉案峰頭 起,雨自金華洞中來』之名句。」夏季,雲霧翻滾,或玉帶,或花朵,飄忽不定,滿山彌漫,天地空靈。玉案行雲與雁塔晨鍾、杏園賜宴齊名,同為關中勝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一條長1500 多米,寬260-900米,高差約300多米的山嶽,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濤的壯景。翠華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銅 牆鐵壁橫亘翠華山中,南端被高達200餘米的峭壁截切,形成 一條長近千米,高200多米,寬300多米的石壩,堵塞太乙谷。三峰氣勢恢宏,有玉筍簇生之姿,堡壘踞霄之勢,堪稱奇絕。特別 是太乙真人,此殘峰似一長者凝目遠眺,獨立峰巔,晴時可見古 都西安之風貌,南五台之佛光。

崩塌石海,總量3億立方米,石塊巨大,集中分布在翠華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疊置,拔地而起,萬笏朝天,或雄師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撒花,或頑童嬉戲,宛如石頭的海洋,波瀾起伏,浪擊長空。著名景點有劍石、玉兔醉卧、通靈玉璽等,極富陽剛之氣。崩塌石海在山崩過程中因石塊崩落相 互欹嵌,形成了上百個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風 二洞最讓人稱奇,有「華夏八大冰洞」之稱,洞內外夏季溫差可 達23℃以上,冰洞夏季結冰,冷徹肌骨。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風洞,盛夏六月,涼風習習。風洞是由兩塊巨石頂端相撐形成,高約近20米,寬2-3米,由於狹管效應和空氣對流,洞中常有冷風嗖嗖。《類編長安》載:「冰井在廳(寧陝廳)北太乙玉案山,井深數丈,水落井中結冰暑不消,長安不藏冰,每於夏天於此取冰,謂之冰井。」現山崩主景區還有一夏之春景點,俗稱小冰洞,夏季洞內冷氣凝結飄向洞外,洞外四周還是鮮花初開芳草萌動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長100餘米,曲折迂迴,寬窄不一,空間變換多樣,在30米深處,千餘只蝙蝠附於洞壁,翅聲清晰可辨,為翠華一新奇。有好事者聯雲:「甘湫水湫湫上有湫,冰洞風洞洞中有洞。」「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陳少默)翠華山各種奇洞遍布叢生,有待進一步探究。

玄關是游覽冰、風二洞必經之地,兩塊巨石聳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線,上有一小橋,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門之感,無限神秘,莫不悚然。十八盤是崩塌石海的北側邊緣,高約200米,莽莽蒼蒼,巨石遍生,鷹崖瀑布傾瀉而出,似一道銀練,掛於山川,有中國山水畫之感。

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河流而形成,在翠華山有三處。一處在甘湫池,位於甘湫峰下,面積0.2平方公里,由於水源不足嚴重滲漏成為乾涸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池底青草萋萋,牧馬其上,有蒙古草原之味。一處在大坪,現由於泥沙堆積,池已被湖水沖積填平,故名大坪。一處在水湫池,系山體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堰塞湖,湖面長600米,寬100-300米,水深5-12米,水域面積0.14平方公里,可在其上劃船,垂鉤等。此湖有「秦嶺明珠」之稱,為秦嶺72峪唯一一處堰塞湖,煙波浩渺,雲蒸霞蔚,蔚為壯觀,山崩巨石與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綠水,奇石異洞,構成了一幅人間仙境。翠華山地貌形態多樣、特殊、保存完整,體現在殘峰斷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個方面。山崩遺跡地質復雜,區內地層為中元古界寬坪群上亞群,本群黑雲母斜長片麻岩、片岩及混合片麻岩為主。受混合岩化作用強烈影響,本群在翠華山主要為一套混合花崗岩為主,夾有黑雲母和少量大理岩,混合岩化作用時期為印支期(陝西省地質局1989年)是國內混合岩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山崩顆粒大,呈鋸齒狀、腸狀等多種斷裂,最大者可達60X40X30立方公尺,更是國內外學者進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山崩遺跡歷史悠久,其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長期的內、外力地質作用下,岩體節理不斷加寬、加深,以巨大的岩塊崩落谷底。崩塌岩塊上擦痕、摩擦面等形跡清晰,至今,岩塊裂隙仍在發展。目前可在不同部位觀察到山崩由孕育、發展、崩塌方式,崩塌體從初期形成→發育→遺跡的完整過程。

㈦ 挪威 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啊

霍爾門考山是挪威的滑雪聖地。它位於奧斯陸東北約13公里處,海拔371米,風景優美。從1892年起,每年3月,世界聞名的滑雪大賽都在此舉行。如果從遠處眺望奧斯陸城市的輪廓,你會看到霍爾門考倫跳雪台非常醒目地高高聳立在奧斯陸霍爾門考倫山上。它也是這項最具有挪威特色的體育項目的非常生動、形象的一種標志。霍爾門考倫山下還有一個滑雪博物館。

四大峽灣:

蓋朗厄爾峽灣
蓋朗厄爾峽灣位於挪威西南岸的卑爾根北部,是挪威峽灣中最為美麗神秘的一處。峽灣全長 16 公里,兩岸聳立著海拔 1500 米以上的群山。蓋朗厄爾峽灣以瀑布眾多而著稱,有許多瀑布沿著陡峭的岩壁瀉入該峽灣,比如「新郎的面紗」和「七姊妹」。峽灣頂端是蓋朗厄爾村,到該村僅靠一條沿山坡蜿蜒而下的長1000米的道路,夏季徒步前來度假的遊客很多。村裡除1842年建造的蓋朗厄爾峽灣教堂外,還有攝影師經常光顧的福里達爾斯尤威展望台和海拔1500米高的達爾斯尼巴展望台。周圍的景點還有位布里克斯達爾冰川。

松恩峽灣
松恩峽灣是挪威最大的峽灣,也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灣,全長達240公里,最深處達1308米。兩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長,直到海拔1500米的峰頂。峽灣兩岸的岩層很堅硬,主要由花崗岩和片麻岩構成,並夾雜著少數的石灰岩、白雲岩和大理岩。陡峭的崖壁插入地表以下1200米,在平整成高原之前,崖壁伸向天空。松恩峽灣其實是一個峽灣主幹的名稱,其還附有許多的小峽灣,其中最著名的納勒爾峽灣是世界上最狹窄的峽灣,最窄處僅250米。這里的崖壁緊擠在一起,以致船隻下行時似乎消逝在隧道中。大峽灣將其沿途塑造成光裸而荒無人煙的景色,沿途兩側的大部分山脈赫然聳立於水面之上,似乎終日處於黃昏暮光中。

哈當厄爾峽灣
哈當厄爾峽灣全長179公里,是四大峽灣中最為平緩的一處,有田園般風景的峽灣。哈當厄爾峽灣是個很大的峽灣,也有一些小的分支峽灣,愛的峽灣就是其中的一個。峽灣兩岸山坡的果樹鮮花盛開,繽紛爛漫。哈當厄爾峽灣盡頭是著名的休閑勝地——烏托內和洛夫特胡斯的烏倫斯旺地區。約800年前僧侶到此地種植了蘋果樹和杏樹,每到5月便開花,夏季結果。哈當厄爾峽灣沿線也有許多壯觀的瀑布,還有哈當厄爾韋德國立公園,挪威第三大規模的弗格豐納冰河等景觀。

呂瑟峽灣
呂瑟峽灣位於挪威南部,全長 42 公里。呂瑟峽灣的入口是挪威西海岸的斯塔萬格。河水在凸兀的峭壁和巍峨的群山之間蜿蜒流淌。兩岸巨岩兀立,其中海拔600 米的斷崖布雷凱斯特倫是最值得一看的地方。站在巨岩之上,感覺自己猶如漂浮在空中,能強烈地感受到大自然雄勁的活力。斯塔萬格位於挪威的西部,是到呂瑟峽灣游覽觀光的理想出發點,從這里您還可以乘觀光船游覽。

㈧ 變質岩為什麼不適合做景觀石

變質岩類可做為景觀石、觀賞石。

1)、區域變質岩觀賞石

區域變質岩是區域變質作用產物,與地殼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熱力、應力是區域變質作用的基本條件,區域變質岩通常呈巨大岩帶,長達數百公里至數千公里,往往有混合岩化、花崗質岩石的形成。
區域變質岩種類很多,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在域變質作用下,產生變化形成新的岩石,礦物變化明顯,外部特徵各異,可成為重要觀賞石岩石類別。

煙台大石頭解析主要岩石類別:

板岩具較發育板狀劈理低級變質岩,如粘板岩,是硯石的岩石類別。

千枚岩具千枚狀構造低級變質岩,如絹雲母千枚岩、石英絹雲母千枚岩,是硯石的岩石類別。

片岩具片狀構造,岩石中礦物絕大多數是新生的中級至高級變質岩,如雲母片岩、綠泥石片岩、石英片岩、蘭閃石片岩,是庭院景觀石之一。

片麻岩具片麻狀構造,經高級變質成分相當於中至酸性岩石,如矽線石片麻岩、斜長片麻岩、鈣質片麻岩,是庭院景觀石之一。

長英質粒岩具粒狀結構,石英砂岩、長石砂岩經高級變質形成,如雲母變粒岩、角閃變粒岩、淺粒岩、石英岩
角閃質岩由角閃石組成的高級變質岩,如斜長角閃岩、透輝斜長角閃岩。

麻粒岩受高溫區域變質作用產物,如超基性麻粒岩、基性麻粒岩、中酸性麻粒岩。

榴輝岩受高壓區域變質作用產物,礦物由綠輝石、鎂鋁榴石組成。
大理岩碳酸鹽岩區域變質作用產物,如蛇紋石大理岩、透輝石大理岩、透閃石大理岩,是庭院景觀石之一。

特殊區域變質岩:

磁鐵岩隨區域變質作用程度加深,粒度變大,鳥黑的顏色構成觀賞石重要的岩石資源。

硬玉岩高壓、低溫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翠綠的顏色構成觀賞石重要的岩石資源。

剛玉岩鋁土質岩石受高溫區域變質作用產物,紫紅、粉紅的顏色構成觀賞石重要的岩石資源。

變質磷灰岩磷灰岩區域變質,淺綠、粉紅的顏色構成觀賞石重要的岩石資源。

2)、接觸變質岩觀賞石

接觸變質作用發生在岩漿侵入體與圍岩附近,分布局限,規模不大,接觸變質作用可劃分為熱接觸變質岩、接觸交代變質岩。接觸交代變質岩中矽卡岩是重要觀賞石岩石類別。

熱接觸變質岩岩漿侵入時受溫度變化影響,使岩石中礦物重新組合並產生變晶、重結晶。

主要岩石類別:斑點板岩、角岩、大理岩。

接觸交代變質岩岩漿侵入時受溫度變化及揮發組分影響,使岩石中化學成分發生明顯變化,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及結構。石榴石巨晶聚集構成礦物觀賞石重要的岩石資源。

主要岩石類別:鈉長英板岩、石榴石矽卡岩、透輝石矽卡岩。

3)、氣-液變質岩觀賞石

熾熱的氣體、液體作用於己形成的岩石,使岩石產生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結構構造變化,這類岩石又稱蝕變岩。從觀賞石的角度認為,蝕變作用使岩石顏色、形貌都發生了變化,是重要觀賞石岩石類別。

主要岩石蝕變類別:蛇紋石化、鈉黝簾石化、透閃石化、雲英岩化、絹雲母化、硅化、碳酸鹽化、重晶石化、葉臘石化、高嶺石化。

4)、混合岩觀賞石

混合岩是地殼硅鋁層選擇性重熔所產生的重熔岩漿結晶形成,混合岩化可出現巨大礦物晶體,產生各種顏色、外貌,是重要觀賞石岩石類別。

主要岩石類別:花崗混合岩、混合片麻岩。

5)、構造岩觀賞石

在不同應力作用影響下岩石力學變形佔主導地位,產生破碎、粒化、糜棱化、塑性變形,岩石形貌變化,次生脈石充填,是重要觀賞石岩石類別。

主要岩石類別:構造角礫岩、壓碎岩、糜棱岩、千糜岩、玻狀岩。

四、觀賞石類別的礦物學劃分

礦物是地殼的均勻組分,是地質作用中形成的單質和化合物,具一定的化學成分和結晶構造,穩定於一定的物理、化學環境。

觀賞石的礦物學劃分首先從礦物組合外形劃分為單一晶體、多種晶體、礦物集合體三類別,礦物名稱的鑒定、分類仍歸屬礦物學內容。結晶完美的礦物晶體分布是十分罕見的、礦物晶體是很重要觀賞石類別,侵染狀礦石也是十分重要礦石觀賞石類別。

1、 單一晶體觀賞石

由一種礦物晶體組成,如石英(水晶、晶簇)、方解石(晶簇、冰洲石)、白雲石(晶簇)、螢石(晶簇)、綠柱石(祖母綠、海藍寶石)、黃鐵礦(晶簇)、白鐵礦(晶簇)、錫石、辰砂。

2、 多種晶體觀賞石

由多種礦物晶體組成,如辰砂、水晶、方解石晶體組合,螢石、白雲石、方解石晶體組合,綠柱石、鉀長石、石英、方解石、白雲母晶體組合,方鉛礦、白雲石、閃鋅礦晶體組合。

3、 礦物集合體觀賞石

礦物結晶呈細晶、微晶、顯微晶狀,以多種色澤艷麗礦物組合最佳,如菱鐵礦結核體,豆狀、腎狀赤鐵礦,雄黃、雌黃、方解石組成侵染狀礦石,方鉛礦、閃鋅礦、石英、白雲石組成侵染狀礦石,孔雀石、藍銅礦、石英組成侵染狀礦石,葡萄石、綠簾石、自然銅組成侵染狀礦石。

五、動物、植物、藻類化石觀賞石

動物、植物、藻類化石,真實的記錄了地球各地史時期生命、氣候、桑海蒼田演化規律。珍貴動物、植物、藻類化石均由博物館及專業機構收藏、展覽,如西峽的恐龍群體,上萬枚形態各異的恐龍蛋,雲南的祿豐龍、四川合川的馬門溪龍,內蒙、新疆、貴州的數米至十餘米長巨型硅化木,貴州興義的貴州龍均屬於保護對象不能任意挖掘。有的化石如直角石、海百合、三葉蟲、筆石、菊石等均有地方政府法規限制,因此個人收藏是有限的,但這並不影響人們通過各種渠道的對這些動物、植物、藻類化石的觀賞。

動物、植物、藻類化石的分類、定名都按規范標准進行。

六、隕石觀賞石

散落在地球上隕石是十分稀少的,由於隕石具有熔融狀各種外形和出現罕見,因而也常被人們收藏和觀賞,是觀賞石特殊類別。

隕石是由隕石特有礦物及地球上地殼礦物組成,隕石特有礦物如單質類六方金剛石,硫化物類硫鉻礦,氧化物類氧氮硅石,硅酸鹽類隕鐵大隅石,磷酸鹽類磷鎂石。

常見隕石有鐵隕石、石鐵隕石、球粒隕石。

七、結石觀賞石類

由於生活環境的變化,人體內在功能改變,水質因素,飲食關系,在人體及動物的膀胱、腎、膽囊各器管中都會產生礦物的沉澱結晶,形成形態各異的結石。

結石礦物有一水草酸鈣石、二水草酸鈣石、磷灰石、烏糞石、石膏、方解石。

結石形態各異,膀胱結石最大可達十餘厘米,結石礦物成層結晶生長,有的成晶簇狀、桑泡狀、結核狀,顏色有橙黃、稻草黃、褐、暗綠、灰白等色。是觀賞石特殊類別。

㈨ 太白山的主要景觀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水經注》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以描寫太白山積雪時間之久。可見太白盛夏積雪之奇麗景色,確實來歷已久,蔚為奇觀非誇張與虛構。在過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裡巍巍高峰,終年積雪、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故「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奇觀勝景則由此而來。由於氣候逐漸變暖,兼之冬季降雪減少,盛夏又多出現伏旱高溫炎熱天氣。因而「太白積雪六月天」的勝景現已很難看到了。
斗母奇峰,從大殿向南,奇峰怪石林立,從大殿向東眺望,在一道道莽莽蒼蒼的松樑上巍然屹立著一座白色巨石,俗稱「麥垛石」。麥垛石是一巨大花崗片麻岩斷塊,高約60米,周圓30米許,呈圓柱體。若在晴朗的傍晚,夕陽余輝將石體照耀通紅。此時晚山含黛,唯麥垛石光彩奪目,分外妖嬈。繼而上行有「五台」(即送經台、梳妝台、別娘台、滴淚台、望鄉台)和「一堵牆」,怪石成峰,千姿百態。至斗母宮,三座孤立花崗片麻岩柱峰拔地而起,突兀雲霄,令人驚嘆,山峰之奇,莫過於此。這些柱峰像三根巨大撐天的石柱,高聳入雲,崢嶸秀麗,巍峨壯觀。三座柱峰,分別稱為「三皇台」、「玉皇台」、「葯王台」,人稱「斗母奇峰」。昔日,峰頂各有廟宇,已廢。
雲海奇觀,太白山千峰競秀,萬壑藏雲。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可看到極其壯觀的雲海,以平安寺為最。平安寺地處海拔2700米的山樑上,周圍群峰聳立拱峙,

勢若圍屏,山峰間溝壑寬闊,深邃莫測。向南展眸,拔仙台、跑馬梁、鰲山相連如駝峰顯現。向西北遠眺,桃川河帶狀蛇迥,隱隱可見。站在平安寺,但見雲層如海濤洶涌,變幻多端。時而「涌濤掀浪」,不可遏止,時而「風平浪靜」,霧散雲匿,時而濃雲密霧鋪天蓋地,時而白雲輕如鮫綃。朝、夕晴朗之時,雲海霞光映金,景色煥然一新。置身雲海之中,使人有進入神話傳說的仙境之感。
高山奇湖,拔仙台之南北分布著兩個冰斗湖、四個冰蝕湖。玉皇池最大,位於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處。湖面約30畝許,呈圓形似滿月。若遇晴朗天氣臨此,波光粼粼,藍天、白雲、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獨大太白海位於拔仙台北之槽谷,呈圓形,湖面13.8畝。晴朗之時,湖水清澈如鏡,冰涼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節湖水滿溢,沿谷乘奔馭風而下,鳴聲震耳,遐邇可聞。此處天氣瞬息變化無常,湖面忽兒霧氣彌漫,咫尺物不相見,忽兒霧散清明,青山湖光依舊,民間俗稱此霧為「神帳子」。更令人驚異的是,每逢盛夏登臨此地,常見湖邊有一種小鳥,名白頂溪鴝,其大小類燕子,背烏黑、腹部紅褐,頭頂有一白色斑紋,鳴聲「啾啾」,飛行敏捷,時而劃過湖面,如蜻蜓點水;時而佇立岩上,形態自若,逗人喜愛。白頂溪鴝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樹葉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覓餌。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唧彎環飛,投葉急哺彀」之詩句,極言「神鳥」銜湖面落葉之情狀。宋人朱弁在《風月堂詩話》中也描述:「此湫林間陰森,水面湛然,魚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間落葉,鳥輒唧去,遠棄之,終年無一葉能墮波上者。」於是乎,人們就把這種少見的現象——小鳥銜落葉,更加神秘化了。相傳下來,便稱此鳥為「凈水童子」,並說「有片葉寸荑鳥必銜去」。唐貞觀年間,天氣大旱,京兆尹韓皋取湖水祈雨巧應;宋代,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時曾撰《太白山禱雨記》文。由是之後,登山取水祈雨便成習俗,風靡於世。向「神靈」乞求普賜恩澤,是過去人們對自然科學不認識的一種迷信做法。
太白山湖泊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它們是我國內陸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清澈明凈,一塵不染,光潔可鑒之故。
萬年不融冰洞,位於大太白海之上,拔仙台北下岩崖上,為一天然岩洞。洞深10餘米、高3米許。洞頂有岩隙滴水,濕冷陰森,供有太白山神主3尊,系生鐵鑄像。過去因氣候特寒,滴水出岩隙即成鍾乳石狀冰柱,終年不融,人稱「萬年不融冰洞」。近代氣候轉暖,夏季暑熱時已不多見有冰存在。
拔仙絕頂,拔仙台是太白山最高巔,從下向上望去,峰頂廟宇凌空,鍔刺藍天,李白有「舉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然而攀上去,卻另是一番景象,檯面開闊平坦,向西直通跑馬梁,站上拔仙台極目遠眺,果真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群山小」。至若晴夏景明之時,北望秦川,渭河如帶,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盤,阡陌縱橫。顏色灰暗處,是村落、城鎮與工廠。四顧環視,或石河石海廣布,似浪濤翻滾奔騰;深澗、懸崖如刀劈劍削,深不見底;山巒重疊,如犬牙交錯;唯拔仙台如鶴立雞群,群山揖圍其下,如眾星捧月,景象別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時,山峰含黛,群星燦燦,萬籟俱寂,時有微風沙沙。每當夕陽西下或紅日初升之時,霞光四射,薄霧彤彤,雲濤赤紅與金黃深淺相間,向陽岩壁、峰崖一片通紅,奇麗壯觀。 舊時,登山者由郿縣遠門口而入,關中各地禱雨取此道,其道險峻,人多視為畏途,然沿途奇景多。近山口1.5公里處為三官池,池水清澈見底。東南行0.5公里許至艾蒿坪,山腰路窄甚,不容換步,只能撫壁挪足。再3公里至小雪岩,溪流西路側一巨石,石上一樹蟠屈,人稱婆娑樹。行1公里至大雪岩,再行2.5公里至盤龍山,再行1.5公里至小郭集,有太白廟(已廢)。行2.5公里至新桃砭,再行1.5公里至仙人橋,凌溪架獨木橋(已廢),下視三四丈許。過橋200餘米,有岩壁闊數十丈,上鐫清康熙時三秦觀察使賈鉝書「隔斷紅塵」4字。行2.5公里至小西岔,再行1.5公里至大西岔,再行3.5公里至「接官亭」。東南行5公里至金鎖關,路旁石峰如刀劈劍削,高數十仞,下有廟(板房)名萬善宮(已廢),供奉神主——葯王,對面一峰獨立雲表,其旁稍平處名羊角台,一樹生磐石上,儼若危亭。行2.5公里至小石壘(也名萬笏山),山陡絕,樹皆傍石叢生,行旅藉以容足,飛泉橫徑,壘頂有廟(已廢)供本山社神。下石壘,飛泉界道,如疋練。再行1公里許有石踞路側,圓周丈余,名「兒石」。至此,回望遠門,所過崇山峻嶺俱成平阜,瞰渭河如一線。再行2公里至大石壘,一峰獨立岩表,名獨秀峰,頂平曠約半畝許,有廟(已廢)。行2.5公里至竹雲嶺(也名黑風嶺),行1公里至黑風門(也名神會天),路險絕,寒風凜冽,唯六月朔至七月望陰霾稍退,俗呼「開山」。行2.5公里至土地嶺,傍山石洞供太白神像3尊。由嶺西南下行5公里至松花坪,有廟(已廢)。行5公里至大壑落,路益險峻,多奇石,如屋宇、如車輪、如饔缶,高下參差。南面高峰旁石坪上列雙峰,望之似人遙相對立,名「二仙山」,近有水簾洞。由大壑落行5公里至下坂寺,鑿石室供奉太白神像,洞口鐵瓦湯房2間(已廢)。二仙山南側為沖天峰(嶺),千岩競秀。行1.5公里許,兩山之中有土嶺平坦,名駱駝嶺(又名望仙石),過嶺上行6公里至救苦嶺。過嶺至瘦魚嶺,石嶺脊窄僅尺余,長至數丈,其峰棱峭利,若魚脊故名。再行7.5公里至上坂寺,多怪石,行1.5公里至寒風關,大石數百,自成一山,上有鐵像,鐵牌匾書題「呼風喚雨」,一松挺然石上如車蓋。行5公里至神窪,倚山行約1.5公里,旁一石台名將台,其下大小斜石支撐如幾案,其上平放大石三四盤,大如數間屋。再行1.5公里至雷神峽,峽東西鼯峭壁高萬仞。再行5公里至鐵香爐山,其旁名孤魂窪,俗稱「鬼凹」。再行2.5公里至九牙山,傳稱的「三山九牙」、「十二重樓」諸景皆散布於此,其石峰或立、或坐、或卧、或仆,如人物、如樓台、如鳥獸狀。再行6公里至二里關,也名三天門,自此行1.5公里至大太白海,池水清鑒須發,池岸有廟。池南仰登1公里許至金星洞,也稱「萬年不化冰洞」。再上行3公里至走馬嶺(今稱跑馬梁),東西約20餘公里長,其梁之石上有半環狀印痕似馬踩過稱「馬蹄印」,從梁向東上行半公里至拔仙台,有廟、亭。越梁南下陡路5公里許至二太白海,有鐵碑、鐵香爐,再下1公里許至三太白海,再下8公里許至玉皇池,有凌霄殿,附近有三清池、佛池。
今登太白山,北從眉縣營頭入山,經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局,上行至響水石,再上行至蛟龍寺(多有烏梢蛇,故名)。再上行至黑虎關,再上至蒿坪寺,再上至劉家崖,南行至鍾山寺。再西南行至下白雲,與從太白縣鸚鴿鄉柴胡山村登山路線合。
從太白縣鸚鴿鎮登太白山,可分別以柴胡山、六家村、南塬村三地為起點。由柴胡山啟程,東南向上行6.5公里至下白雲,與從眉縣營頭登山路線合,有廟,正殿3間、偏側小廟1間、道房3間,均年久失修。廟內供菩薩畫像3尊,有鍾、罄,均為明萬曆年間鑄造。從下白雲上行2.5公里至上白雲,有廟及新塑像。從上白雲上行2.5公里至駱駝樹,海拔1805米,廟3間、道房2間、鐵像1尊。從駱駝樹上行5公里至菩薩山大殿,海拔2095米,廟3間、道房5間,原三教殿3間已倒塌,正殿1980年毀於火,現存瓦千餘、鐵像4尊(高70厘米)、罄1口(清光緒時鑄造)。從大殿上行2.5公里經五台(送經台、梳妝台、別娘台、滴淚台、望鄉台)、「一堵牆」、麥垛石,再上行10公里至斗母宮,海拔2750米,有廟,正殿3間,偏殿2間,道房2間。廟內供鐵像1尊、有罄1口。此處三座石峰孤立拔地而起,突兀雲霄,各名為三皇台、玉皇台、葯王台,即太白山斗母奇峰。再行10公里至平安寺,海拔2810米,破廟3間、鐵像9尊、鐵匾牌1副,此處「雲海」壯觀,稱之「平安雲海」為太白山奇景之一。再行10公里至明星寺,海拔2833米,石窟廟1洞、鐵像3尊、破鍾1口、罄1口,從明星寺上行10公里至放羊寺,海拔3120米,破廟3間,罄1口。廟門旁蹲有石羊。從放羊寺上行10公里至文公廟,海拔3567米,石砌洞廟2座、鐵像2尊、木雕像18尊、鐵碑3通。從文公廟上行10公里至大太白海(冰蝕湖),海拔3680米。湖面圓形,約13.8餘畝大,水清澈可鑒毫發,湖岸有鳥名白頂溪鴝,俗稱「凈水童子」。湖東岸有廟8間、道房5間、鐵像36尊、鐵香爐5座、鍾1口、雲板(雲朵狀之扁鍾)2通。從大太白海南直上至金星洞(稱萬年不融冰洞),有鐵像9尊、鍾1口、罄2口。再上行1公里至跑馬梁雷神殿(已廢),鐵像5尊、鍾1口、罄1口。向東上行200餘米至拔仙台(其上有太白洞),海拔3767.2米,稱其勝景為拔仙絕頂。有廟、道房共10間,廟兩側有耳房,後有壽星亭(破殘),鐵像4尊、木雕像24尊、鍾3口、罄6口、雲板3通。廟後巨石平台約150平方米,台下萬丈深澗。從鸚鴿鄉六家村和南塬村登山,沿小徑入羊皮溝,再經「雞上架」至平安寺與前路合。 從太白縣黃柏塬鎮經偏橋子至曹家河壩北向入龍洞溝上行10公里許至太白廟,海拔1960米。廟成殘垣,鐵像3尊、鍾1口、罄1口。上行10公里至大坪,僅存罄1口(清光緒時鑄造)。再上行10公里至將軍石,海拔2625米。將軍石約7立方米大小,石後有廟3間,板牆破殘。從將軍石上行約5公里至老廟子,海拔2700米。廟3間,板牆破殘。從老廟子上行10餘公里至靈光台,海拔2850米。廟5間(破殘)、木雕像5尊、鍾1口。從靈光台上行10公里至蓮花池(一說蓮花台),海拔3300米,僅存破罄1口。上行經東原口,再上至萬仙陣,海拔3400米,立石如林,高矮參差。東北行亂石中(石海)15公里至佛池,海拔3460米。廟8間、鐵像10尊、泥塑像7尊、鍾1口、罄2口、鐵匾牌1副(清雍正六年三月造),且有散存鐵瓦。向東下行2.5公里至玉皇池,海拔3380米。池圓形,約30餘畝大,池岸有凌霄殿(較完好),鐵像3尊、木雕像15尊、鍾2口、罄1口,鼎2口,玉皇池南為三清池(甚小)。從玉皇池北直上5公里至三太白海,形如玉如意勾,海拔3485米,再北直上5公里至二太白海,形如朝笏,8.5畝大小,海拔3580米。有鐵碑2通、鐵香爐1座、鐵像16尊。從二太白海仰登陡坡5公里許至拔仙台。從周至縣厚畛子登山,經都督門,西北上行經南天門,再上行至將軍石與前路合。再經玉皇池、三太白海、二太白海至拔仙台。

㈩ 片麻岩的發展前景

片麻岩綜合開發治理項目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對全國同類山區綜合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河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河北省太行山區千萬畝片麻岩綜合開發治理技術研究」,受到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祜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更另以及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博士生導師韓德乾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
員會的高度評價。
專家們考察了中國內丘縣、邢台縣、沙河市的項目現場,並聽取了有關報告。認為,該研究項目理論創新性強,綜合效益十分顯著,在中國山區綜合開發與區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領域獲得重大突破,項目總體研究居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對全國同類山區綜合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研究項目從1999年開始實施,由中國河北省山區開發辦公室等單位共同承擔。經過4年多的實施,首次完成了片麻岩山區景觀生態經濟建設的四大類型劃分及其相應的綜合技術標准,為該區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研究開發出爆破整地、修築隔坡溝狀梯田、培肥土壤等多項關鍵技術,組裝集成了「蓄、集、整、改、排」為一體的景觀生態經濟建設基礎工程技術體系。
通過4年的建設,創建了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以生態環境為中心的邢台縣前南峪模式,以生態經濟林為主體產業的內丘縣富崗景觀生態經濟模式,以生態旅遊為主體的中國平山西柏坡模式,以城鎮化建設為主體的、山區農村城鎮化的沙河市欒卸模式,以丘陵區果草畜結合的、高效標准化治理荒山的臨城縣綠嶺模式等5種山區可持續發展模式,走出了山區開發治理的新路子。
中國課題組人員和當地有關部門示範推廣了16項適於太行山片麻岩山地開發治理的標准化技術,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1860次,培訓人員76萬人(次),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120多項,示範推廣總面積達到了1080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25.3億元,純增收18.5億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