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邊城的景色描寫

邊城的景色描寫

發布時間: 2020-12-16 14:47:35

❶ 閱讀課本《邊城》(節選)第一段的景物描寫,寫一段點評文字,不超過80字。(4分)「天已快夜,別的雀子

這段來文字從聲音、氣味、色源彩等方面生動細膩的描繪了湘西鄉村寧靜古樸的黃昏圖畫,再現了邊城的美麗、平靜,(2分)烘托出翠翠內心的孤獨與惆悵,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2分)

❷ 請在《邊城》一文中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並說說這些描寫有何共同特點

1.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2.老船夫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著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3.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 4.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5.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及不能不為之喝彩。 6.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 7.這小城裡雖那麼安靜和平但地方既為川東商業交易接頭處,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卻不同了一點。也有商人落腳的客店,坐鎮不動的理發館。此外飯店、雜貨鋪、油行、鹽棧、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種地位,裝點了這條河街。還有賣船上用的檀木活車、竹纜與罐鍋鋪子,介紹水手職業吃碼頭飯的人家。小飯店門前長案上,常有煎得焦黃的鯉魚豆腐,身上裝飾了紅辣椒絲,卧在淺口缽頭里,缽旁大竹筒中插著大把紅筷子,不拘誰個願意花點錢。 8.白日里無事,就坐在門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紅綠絲線挑綉雙鳳,或為情人水手挑綉花抱兜,一面看過往行人,消磨長日。或靠在臨河窗口上看水手鋪貨,聽水手爬桅子唱歌。到了晚間,則輪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實實盡一個妓女應盡的義務。 9.蓬蓬鼓聲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頭那裡時,最先注意到的是那隻黃狗。那黃狗汪汪的吠著,受了驚似的繞屋亂走,有人過渡時,便隨船渡過河東岸去,且跑到那小山頭向城裡一方面大吠。 10.這兩年來兩個中秋節,恰好都無月亮可看,凡在這邊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舉行,故兩個中秋留給翠翠的印象,極其平淡無奇。

❸ 邊城的景物描寫突出了什麼特點

景與人諧,情與境合——談談《邊城》的景物描寫一、景物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出場提供舞台背景。課文開頭第一句寫到,「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雲」,「黃昏」、「家中屋後白塔下」,點出了女主人公翠翠身處的特定時空環境。「夕陽」、「桃花色的薄雲」勾畫出優美、寧靜、平和的詩意圖畫:「看」,為引出下文女主人公的心理波瀾做鋪墊。值得玩味的是「桃花色的薄雲」這一意象的內涵。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桃花」「雲」,常常是男女愛戀的象徵;此處,「桃花色的薄雲」,不就是翠翠懷春情愫的一種隱喻嗎?二、景物描寫,暗示人物的心理、情緒的波動狀態。開頭一段中作者鋪敘黃昏景象:「叫個不息」的杜鵑聲、渡口飄來的「生意人的雜亂的聲音」,泥土、草木散發的熱氣,以及各種甲蟲類氣味,構成了一幅喧囂、熱鬧的場景。作者以之反襯黃昏時翠翠身周的幽靜,反襯她心中的「薄薄的悲涼」。作者還巧妙地以動物意象的活動來間接反映人物內心的隱秘。如下列片斷:「天夜了,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很迅速地從翠翠身旁飛過去,翠翠想:『看你飛得多遠!』便把眼睛隨著那螢火蟲的明光追去。杜鵑又叫了。」作者寫自由飛翔的螢火蟲,其實正含蓄地表露了翠翠內心朦朧的對於獨立(離開爺爺的「放肆」的「胡思亂想」)、對於更寬廣的自由空間乃至對未來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渴望。課文節選部分反復兩次寫杜鵑的叫聲,委婉地揭示了翠翠這個懷春少女情竇初開時節的那種莫名的孤寂、幽怨。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中,杜鵑是一種悲鳥,是憂愁、哀傷的象徵;在西方傳統文化視野中,杜鵑又是愛情的象徵。「只杜鵑叫個不息」、「杜鵑又叫了」這兩句看似閑筆,卻疏而不離,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少女春心萌動而又暫無所託屬的微妙情緒。再如,「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一句烘託了翠翠等待那人來為她唱歌時的幸福甜蜜的心情。「久之,對溪除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以外,別無所有」,這一句則襯托出翠翠等而未得的惆悵、失落之情。三、景物描寫,調節小說敘事的節奏。如課文節選部分寫晚飯後祖孫兩人坐在月光下聊天的場景,在爺爺給翠翠講故事的中間,作者穿插著描繪了一幅清幽的月色竹林圖(「月光如銀子……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使敘述節奏更舒緩、平和。銀子般的月光、竹篁的黑色,光影交織;繁密如雨的蟲聲、草鶯的鳴囀,以鬧襯靜:這樣優美寧馨的意境,似乎把翠翠聽爺爺講述她的可憐的母親的故事時心中的「沉重」暫時排解了一些些,為下祖父的繼續說故事起到蓄勢的作用,同時也交代了時間的推移——半夜了。作者寫景筆觸纖柔,聲形並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宛然如畫;更妙的是,作者讓人與物(如螢火蟲)說話,讓物(草鶯)來體諒人心,自然與人心融洽無間,簡直是詩!這些景象與女主人公的渴望愛與被愛、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又無所依的騷動不安的青春情緒巧妙契合。春天裡生機蓬勃的自然萬物,恰恰是女主人公情意迷離的象徵,如此景與人諧,情與境合,給人以雋永綿長的詩意之美。

❹ 巜邊城》所描寫的環境表現出哪些特點

湘西山城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景美:天朗,風輕,水清,是個健康自然,優美的世界。它首先具有風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對歌的方式在月夜下傾吐愛慕之情;

每到端午節,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腳樓觀看龍舟競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正月十五,舞龍、耍獅子、放煙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這些山花流水般的風俗畫筆,散發著泥土的清香,顯示了湘西山城特有地方色彩。

邊城的社會中還洋溢著人性美。民風古樸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儺送,還有士兵、水手、過往的商旅,盡管物質條件不相同,但質朴、純真、善良的品性卻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種單純善良、原始的可愛,他們表現了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這里的一切,沒有受到都市物質文明的污染,單純寂寞,如同夢一般寧靜美好。

(4)邊城的景色描寫擴展閱讀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

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❺ 邊城中景物描寫對主旨的作用

作家在《邊城》中極力狀寫湘西的自然景物有著多方面的作用。1)借描寫景美襯託人美。「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這段極力渲染的景物描寫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月下少女」的美麗圖景,更襯托出了女主人公的美。2)借景物描寫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天已快黑,別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鵑叫不息……空氣中有混土氣味,有草木氣味還有各種蟲類氣味,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懂得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許薄薄的的凄涼」。「翠翠坐在溪邊為暮色所籠罩的一切,且望到那隻渡船上一群過渡的人……就忽然想哭起來」。「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的白霧,這時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她似乎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這幾組景物描寫每一段都是一幅很美的圖畫。黃昏、溪流、暮靄、夜月,好似濃墨勾勒、渲染的水墨風景畫。都通過寫景細膩的展示了人物內心世界:有黃昏時淡淡的的凄涼,暮色中的孤寂、感傷及月色里的懷想與期待……不同的景緻襯托出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3)借景物描寫渲染氣氛。高崖上、月光下、竹篁里,草叢中珍藏著多少美好、純真的夢,印記了多少刻骨銘心的記憶,演繹了多少如夢似幻的故事。沉醉在一幅幅美妙圖景中,品味與自然一樣博大的詩意。著也彷彿鏡花水月般朦朧,花前月下般的情深意濃。讓我們從一個充滿物質世界走到一個世外桃源,體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那中物質與人際、精神達到和諧同一的美好狀態。

作者以對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人的感情之美,並將人的精神注入自然景物中,以達到人物一體的境界。環境描寫不但向讀者展現了湘西質朴的民風和恬靜的生活唱響了「人性美」的贊歌。更重要的是它充當了人物生活的背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如夢似幻的景物刻畫更使小說洋溢著種種神秘色彩和爛漫氣息,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意境。

在作者筆下這就是一個高度和諧、統一的世界。無論是翠翠、儺送、順順他們身上都顯現的是一個與都市生活完全相對立的人性:自然、淳樸然而又強勁、熱烈的生命形態。邊城》凝結了人類靈魂深處至真至善的美。這種美融入到了得天獨厚的大自然中,也使作品大有一種「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風格。山美、水美、人更美。沉浸在這自然的純美中,作者善於揭示人的內在心靈探索人性的本質,對人性美的孜孜探求也就匯成了一曲鄉土摯愛之情的生命贊歌!

❻ 請你為邊城茶峒寫一篇導游詞,要運用景物描寫。

邊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邊城鎮,原名茶峒, 地處湘黔渝三省交界處,「一腳踏三省」。
文學大師沈從文的著名中篇小說《邊城》把茶峒優美的風景、善良的風俗和淳樸的人情等融為一體,勾畫出田園牧歌般的邊城風貌,引得國內外無數文人騷客前來觀光采風,從而帶動了當地旅遊業。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為邊城鎮。為與國內其它以邊城為名的地方相區別,媒體常以邊城茶峒指稱該地。
這里西與重慶秀山縣接壤,南與貴州松桃縣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漢族人口居多,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
自然美景
茶峒城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築成,堅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龍山,右傍香爐山,面朝風鳴山;城由群山環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於湘、黔、川三省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省」之稱。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聳立,古渡擺舟;垂柳下的石級上,仨倆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漁民正放鷺鷥叼魚——好一幅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風情。評論家司馬長風說:「《邊城》是古今中外最別致的一部小說,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這位仙女的人間化身。
離開花垣縣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邊,茶峒小鎮安靜地伏在那裡。它的模樣浮現在沈從文的記憶里,是這樣的:「茶洞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的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直到今天,這種展現優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環境依然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
人文歷史
沈從文與邊城
以《邊城》為代表,沈從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中藉助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文學創作所要負載的內容,而茶峒的風俗民情正符合這種人生哲學。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是沈從文《邊城》的開首語,茶峒的風土人情也由此逐漸展現在讀者的腦海中,並最終在《邊城》發表後的七十一年即2005年更名為了「邊城」,這怕是沈大師始料未及的。
歷史沿革
邊城茶峒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清嘉慶七年(1802),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設東西南北4門,門樓上各有4座炮台,420個垛口。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的殘兵敗獎經此地逃往四川。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也是從這里推進大西南。解放後,城牆城門雖被毀壞,但翠翠島、吊腳樓、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
近年來,建起了34級石級石頭台階組成的近萬米沿河觀光帶。如今茶峒舊貌換新,城內有吊腳樓,城邊有河,河中有島,島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成為聞名世界的邊城。
2005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峒鎮更名為邊城鎮。
傳統民俗
如今茶峒還是老習慣,每逢農歷w五、十趕集,叫趕「邊邊場」。早上八、九點鍾,三省邊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向茶峒匯集。無論男女老少,大都像節日出門做客似的,經過收拾打扮,特別是青年婦人,一律盛裝,胸前的銀飾和耳上的大耳環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當然,也有不少穿T恤、牛仔褲,腳蹬「松糕鞋」的新潮少男少女。中午時分,集市進入高潮。這時候廣場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集市上除了百貨、土產攤檔各色貨物斑駁雜陳之外,有拔牙的游醫,占卦的相士,照相的,補鍋的,鬮雞的,甚至還有最古老的染布缸。也有個別赤膊短褲的壯漢,肩扛長管火銃,高挑幾只羽毛斑斕的野雞,昂昂然在人叢中穿行。最熱鬧的地方莫過於熟食攤檔,柴火灶煙火四燎,大湯鍋沸騰翻滾。男女老少圍攏周邊,手捧大碗滿頭大汗吃辣椒米粉。茶峒的「邊邊場」是很吸引人的,它保留了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
自然人文
茶峒城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築成,堅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龍山,右傍香爐山,面朝風鳴山;城由群山環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於湘、黔、川三省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省」之稱。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聳立,古渡擺舟;垂柳下的石級上,仨倆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漁民正放鷺鷥叼魚——好一幅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風情。評論家司馬長風說:「《邊城》是古今中外最別致的一部小說,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這位仙女的人間化身。
離開花垣縣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邊,茶峒小鎮安靜地伏在那裡。它的模樣浮現在沈從文的記憶里,是這樣的:「茶洞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的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直到今天,這種展現優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環境依然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
旅遊信息
交通指南
茶峒地處湘西州花垣縣西北邊境,距縣城25公里,北臨張家界荷花機場(距離147km),東臨銅仁機場(距離120km),南靠枝柳鐵路吉首站(距離71km),西靠渝懷鐵路秀山站(距離50km),更有吉茶、張花高速以及G209、G319國道在縣城交匯,自古以來有西南門戶之稱,是湘黔渝三省(市)邊區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
航班:可乘飛機到長沙下,在長沙有直接去茶峒的大巴。
火車:這是相對便捷的方式。坐火車到吉首下,出站後乘坐到花垣的車,或者打車去汽車西站換乘去花垣的巴士,到邊城公園或者涼水井下車,再轉乘去茶峒的公交。
汽車:張家界汽車站——花垣汽車站。每天一班,13:40——17:40,票價47元,到達後可換乘去茶峒(邊城)的中巴,票價10元以內。
美食信息
在茶峒當地的農家飯庄可以品嘗到各種地道的茶峒菜,菜品美味且價錢也不高。這些美食有米豆腐、血粑鴨子、苗家酸魚、鳳凰腌羅卜、苗家菜豆腐、苗家酸菜豆腐湯等。碰到農歷二、八還可以趕「邊邊場」,很是熱鬧。
在這里可以吃到油炸河蟹、口味龍蝦、蒿草粑粑、油炸水蜈蚣、血粑鴨、大鍋盤鱔、油炸竹蟲、燜田螺、鬆脆蜂蛹、麻辣知了等地地道道的湘西菜,價格也不貴,每道菜不超過20元。
最佳旅遊時間
最佳旅遊時節:4月—10月。

❼ 《邊城》中,第一段作者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烘託人物心情

❽ 沈從文邊城風景片段賞析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賞析:邊城裡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像是觸及到什麼,是童年某個太陽溫暖的下午,還是現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例: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賞析: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❾ 《邊城》中描寫景物的語句有哪些

  1. 黃昏時天氣十分郁悶,溪面各處飛著紅蜻蜓。天上已起了雲,熱風把兩山竹篁吹得聲音極大,看樣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2.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

  3. 黃昏那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或追究這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薄薄的凄涼。於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

  4. 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5.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6.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

  7.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8. 秋天來溪水清個透亮,活活地流,許多小蝦子腳攀著一根草,在淺水裡游盪,有時又躬著個身子一彈,遠遠地彈去,好像很快樂。

  9. 天是漸漸夜了。野豬山包圍在紫霧中如今日黃昏景緻一樣。天上剩一些起花的紅雲,送太陽回地下,太陽告別了。到這時打柴人都應歸家,看牛羊人應當送牛羊歸欄,一天已完了。過著平靜日子的人,在生命上翻過一頁,也不必問第二頁上面所載的是些什麼,他們這時應當從山上,或從水邊,或從田壩,回到家中吃飯時候了。

  10. 門前已成為一個水溝,一股水便從塔後嘩嘩的流來,從前面懸崖直墮而下。並且各處都是那麼一種臨時的水道。屋旁菜園地已為山水沖亂了,菜秧皆掩在粗砂泥里了。再走過前面去看看溪里,才知道溪中也漲了大水,已漫過了碼頭,水腳快到茶缸邊了。下到碼頭去的那條路,正同一條小河一樣,嘩嘩的泄著黃泥水。過渡的那一條橫溪牽定的纜繩,也被水淹沒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見了。

  11.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12. 一切永遠那麼靜寂,所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里過去。一分安靜增加了人對於「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在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的一份子里,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13. 從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14. 雨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

  15. 這並不是人的罪過。詩人們會在一件小事上寫出整本整部的詩,雕刻家在一塊石頭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畫家一撇兒綠,一撇兒紅,一撇兒灰,畫得出一幅一幅帶有魔力的彩畫,誰不是為了惦著一個微笑的影子,或是一個皺眉的記號,方弄出那麼些古怪成績?

❿ 誰有邊城裡面描寫景色的好詞和好句

《邊城》的好詞:
優美、努力、愛心、堅定、俏麗。端莊、文靜、動人、快樂、舒心、整潔、溫暖、舒服
《邊城》的好句:
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老船夫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
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著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
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
或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
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
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及不能不為之喝彩。
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