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月亮門
『壹』 黑龍潭旅遊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黑龍頭潭
它是三瀑十八潭的門戶,坐落在大關橋西側一百米處.沿溪走三分鍾就到了頭潭瀑布之下.瀑布高達三十多米,中間有130厘米高的崖坎,水在急流中擊起水浪,再翻轉直下跌入深潭,潭水面積約有50平方米,最深處有3米左右,瀑布口呈月亮門型,南側岩石呈弓字型,光似刀旋,上有龍頭岩,北側的崖壁蹲著一隻老虎石,故有龍守門虎把關的傳說.
珍珠串和三潭疊瀑
龍戲潭的上邊是大面積呈90度傾斜的岩崖,萬年流水沖刷出一條白色水道,水道中被急流沖擊成三個石穴,潭深壁滑,水從潭中翻卷而出,人們叫它龍卷身一條瀑布連接著三個深潭,穿成一串,所以又名珍珠串.龍戲潭的瀑布和珍珠串龍卷身構成一個整體,三潭落差形成三潭疊瀑,.此處景色絕妙,可算黑龍潭風景中的一景.
懸潭和沉潭
懸潭居上,沉潭在下,兩潭上下相距5米左右,懸潭石砌四壁,水深口小,水從石縫流出,僅有三米落差.沉潭由半壁岩石半壁河灘構成,上有漫流水坡,下有花草叢繞,兩潭唇齒相依別有風趣.
落雁潭和通天瀑
通天瀑垂直陡峭,壁如刀削,五十多米高的瀑布彷彿從天而降,煙霞升騰,彌漫山谷,冷氣撲面.落雁潭是通天瀑沖擊而成,潭闊水深,水面100多平方米,水深處有3---4米,此處地勢較為開闊,山峰環抱,山清水秀,河灘卵石縱橫,山花野草茂盛.每當初春或冬臨時,大雁到此棲身落腳,故有落雁潭之稱.在落雁潭北側,通往通天瀑頂的陡坡中間,有一15米深的石洞,洞內可容百人,從入口到出口修成了一條38級台階的通道,人們又稱之為通天洞,攀過通天洞,登上5米長的天橋,往下俯視,落雁潭和通天瀑的全景盡收眼底.
平沙潭
潭水從5米外30度斜坡的石片上,緩緩流入一口大鍋似的潭中,白沙鋪底.水面約有8平方米,最深不過3米.因為水面平穩,清澈透底,故稱為平沙潭.平沙潭南側有一狹窄山溝,僅容一人通過,人稱一線天.北峰是千米峭壁,刀削斧劈一般,黑如鍋底,人稱其為黑半天.
曲潭
由平沙潭沿溪前往,突然峽谷路窄,兩山幾乎相碰.山腳下僅閃出兩米寬的通道.泉水從崖根下流過,人只能從一道崖縫中間10公分寬的崖坎上走過.北側崖壁上刻著龍門兩個大字.曲潭在兩崖根底最窄處,三彎九曲,長約9米,寬不過60公分,遊人由此通過都有驚險之感.
三疊潭和刺蝟石
過龍劈石後,便見50米內順排著三個潭,三潭錯落,猶如三個龍女相攜起舞,三疊潭的東南側有一孤獨巨師石,額高嘴尖,四褪並攏,蹲在平面石上,脊背上長滿石花草,看上去似一隻形象逼真的刺蝟.
龍戲潭
水從百米高的陡壁上翻卷而下,飛瀑凌空,其聲如沉雷,煙霧彌漫,因瀑布似銀龍騰空,故名龍戲潭.南峰有鳳凰台,北峰有蜻蜓頂,潭邊有一巨石,叫化身石.
滴水潭和葦潭
兩潭相近,溪水流進山岩石壁,又從石隙縫中滴水成潭.滴水潭上游是葦潭,潭小水深,潭口邊上長著茂密的蘆葦,故而命名為葦潭.
無底潭
在崖壁之中,大自然把花崗岩鑿開一個長方形穴窟,深不可測,潭水碧綠,猶如一個沒有蓋的巨大石匣子,這個潭石幫石底,口小沿光,從沒有人下去過,不知有多深,因此稱為無底潭.
黑龍真潭
黑龍潭 的真字,是為區別其他潭而加的,真潭的景觀異常絕妙,為十八潭之冠.潭體藏在岩石下面,潭口掩藏在峭壁之間,似露似不露,恰似藏在蚌殼內的一顆珍珠,此潭好似一隻瓷罐,四壁光滑口圓,肚大底平,水呈墨綠色,深不可測.潭口的南半徑是橢圓形穴壁,北半徑峭壁森森,水從五丈多高的危崖上垂瀑而下,崖壁中間是一道狹縫,寬不過一米,長數十米,狹縫內又拓出兩個小潭,一個叫春花潭,一個叫秋月潭.兩潭如同兩個含羞的少女,藏於深閨秀閣之中.遊人要看兩潭全貌,需到每年的春秋兩季.
京都第一瀑
位於北京密雲縣石城鄉柳棵峪內,距北京103公里,黑龍潭北3公里,是由雲蒙山泉水匯集而成,落差62.5米,坡度85度。是京郊流水量最大的瀑布。走進峽谷,未見瀑而先聞其聲。水從懸崖直瀉而下,雲霧彌漫。遠眺,如玉柱擎天,雄偉壯觀。近看,銀花四濺,猶如白霧向空中噴涌。陽光照射,呈現出七彩虹,旖旎如畫,形成斑駁陸離的顏色。瀑下潭大而奇,深不可測。文人墨客詠詩贊嘆:雲蒙瀑鄉綉色錦,飛流直下雙百尺,京華瀑魁眾嘆服,嫦娥觀止不歸宮。
『貳』 介紹一下確山的風景名勝
薄山湖
薄山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城南l8公里處,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l07國道貫通南北,景區面積240平方公里,森林履蓋率90%以上,湖面22平方公里。她是一個狹長的山谷湖泊,山環水繞,綿延25公里,如果我們從天空向下俯視,薄山湖像一條騰飛的青龍,酣醉於青山峻嶺之間。湖兩岸有十萬畝森林,覆蓋景區山巒、島嶼,環繞湖周。薄山湖景區由朗陵景區、大壩景區、東大山景區、九子溝景區國部分組成。為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
薄山湖景區內植物有1400多種,其中馬尾松、杜鵲、楓香、珂楠為我國北緣分布樹種;大葉朴、野皂夾為我國南緣分布樹種;野大豆、杜仲、絨毛皂莢、香果樹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薄山蘭花品質優異、種類繁多,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蘭花品種資源庫。景區動物近百種:鳥類就有白天鵝、鴛鴦、錦雞等珍稀種類十多種;魚類有三十多種,以松針魚為特色。
湖心島
小島呈橢圓形,像一條大鯨魚,隨著湖水水位的升降與南面的小島若即若離狀若母子。人們贊美湖心島為"山依碧水水繞山,山幽水靜魚鳥歡,世人都曉西湖美,人上湖心賽神仙"。湖心島以植物景觀最具特色,島的東南面是一個大型自然植物園,有南北植物470多種,其中最珍貴的植物有杜仲、野大豆、南京坷楠樹、日本花旗松、野皂英等。這里是植物科普游覽的園地。
左前方湖中一扁圓形的小島,島的中部綠樹青青,島的兩頭芳草菌茵,酷似一隻惟妙惟肖的觀賞佳品綠毛龜,這就是萬年靈龜島。相傳是一隻萬年靈龜好心救了過海八仙之一的藍采和,但是又被粗心的藍采和誤了封仙機會,在這等了三千多年,化作這座萬年靈龜島。
舌頭山
據傳說,大禹治水疏青衣水通溱水(溱水河),薄山湖就是接頭河堵壩而成。當年禹王帶領部下皋陶一隊人馬,來到這兒,發現"舌頭山"阻擋上游來水,夏季洪水泛濫成災,禹王就和他的部下駐扎在"舌頭山"對岸的亮子沖上,開挖"舌頭山"。人們為了紀念禹王治水,在亮子沖山建有禹王廟,白龍廟現在僅存遺址,廟里的龍碑被當地老百姓收藏保存完好。
中央電視台《西游記》、《長征》劇組曾把這里作為外景地。「秀含千湖水」、「萬千風光在薄山一湖」是楊潔、唐國強對薄山湖風景區的贊譽。
北泉寺
北泉寺北泉寺位於河南駐馬店市西南5公里處,舊名叫天宮,後改樹佛寺,到唐朝時改名資福禪寺,宋代又改為 壽禪院。據確山舊志記載:「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稱北泉寺。」
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東臨秀嶺,西接樂山,北有豹溪環繞,南有萬木夾道。真是山連水,水環山,寺依山麓,別有洞天。一千多年來,這仙境般的游覽勝地,吸引著不少歷代官吏和詩人騷客雲集於此。據說宋代的夏侯沖、曹祥、魏著和賀滇等人,因不滿當時的時政淫糜,集聚在此吟詩作賦,寄情山水,抒發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同時,他們亦著文立論,抨擊時弊,揭露上層社會的昏庸與黑暗,鞭撻貪官污吏的奸橫與丑惡。流傳到現在的《家山記》一書,這是出自賀滇之手。
北泉寺始建於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院內的古建築,由於歷朝歷代的不斷修復和擴建,造型古樸,結構典雅,布局龐大,羅列嚴整,形成了一座懸山俯水、氣勢磅礴的古建築群。據《家山記》一書記載:「北泉寺周圍曾有「蘭州」、「竹澗」、「相徑」、「松關」、「龍門」、「碧岩」、「玉花亭」、「時思館」、「豹溪橋」和「仁智樹」等勝跡。這些仙山神景,瑰美綺麗,蔚為壯觀,似西湖的「玉泉魚躍」,如廬山的「西峰秀色」,在確山縣舊志上被稱為「確山十景」。
寺院內古柏兀立,千枝蟠結,蒼戲拖翠,冠蓋如蔭。兩棵樹高數丈的唐柏,樹身斑駁,挺拔蒼勁,猶如兩位鶴發童顏的道人,分別聳立在「八卦池」兩邊。分布在寺院內的四棵白果樹,相傳植於隋朝,人們稱之為「隋果」。最大的一棵樹圍7.15米,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樹老枝新,碩果累累。那枝葉如蔭的樹冠,猶如一把撐起的天然大傘,使院內遊人頓覺清新氣爽,地涼風輕。據說此樹因遭雷擊,樹干內擺八仙桌,四人對飲,互不相礙。現在這棵大樹的樹皮四周又生新樹,根深葉茂,碩果盈枝。那處因遭雷擊被火熏燎的痕跡,至盡依然尚存。
北泉寺的古建築主要是前後排列,南北貫通,以山門、二佛殿為中心軸,東西偏殿和左右廂房相對稱,構成一座正方形的古建築群。寺前重山迭嶺,垂柳依依,一條蜿蜒起伏的魚腸小道,延伸到煙雨茫茫的天際。山門是一座古樸典雅的朱漆門樓,飛檐排角,雕梁畫棟。八字敞開的兩扇大門,銀釘鑲嵌,石獅對峙。豎立在山門兩邊的四根玉柱,精雕細刻,刀功嫻熟,滾龍舞風,飛雲浮霧。書有「北泉寺」三個大字的橫匾,里底鎦金,熠熠生輝,高懸在山門檐下,顯得格外端莊肅穆。進了山門,便是一座翠竹搖曳,繁花掩映,花木蔥蘢,清幽別致的小花園。園內幽靜清雅,異香襲人,這是供遊人小憩的地方。花園的後面,就是供奉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的二佛殿。順看二佛殿兩側的月亮門往北,越過泉水涓涓的八卦池,便是北泉寺的正殿大佛殿。大佛殿造型美觀,雕工精緻,華麗典雅,端莊大方。朱漆門窗雕刻著各式圖案花紋;八根楠木朱紅玉柱,盤龍戲棟,蓮花潤放,色彩斑斕,精巧古樸。殿前的十二級滾龍台階,兩邊鑲嵌著玉石欄桿。大殿的雙層八角飛檐,層層金獅獸頭,角角緊系銅鈴,經風擺動,丁冬聲響,環佩動聽。正門兩側,分別停放四樽紫銅香爐,常年青煙繚繞,四季幽香輕飄,真是清香似蘭菲,令人馥心肺。殿內正廳供奉著如來佛和南海觀音雕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整座大殿猶如一隻伏卧山岡的雄師,氣勢雄偉,威風凜然。
八卦池東邊的三間偏殿,到今保存完好,它就是人們敬仰的顏魯公祠,相傳北泉寺就是這位愛國老臣被囚、持節不屈、殉國遇難的地方。祠內立有顏真卿的雕像,他生前親書的「山中天」三個大字,鑲嵌在祠堂門的橫額上。一通8尺高的石碑,記述著顏真卿的生平事跡。由於歲月的流逝,這通石碑早已不復存在了。現在人們在八卦池旁邊看到的那通石碑,是明嘉靖26年(1547年),汝寧知府潘於正和確山縣令徐大來所立。
北泉寺這座千年古剎,據說在唐宋時期最為鼎盛。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是北泉寺一年一度的古老廟會。廟會盛況雖然比不上開封相國寺那樣譽滿京都,名揚海外;也不像登封中嶽廟那樣聲震九州,四海牽動,但在豫南地區的深山老廟中,能把四方百里之人招來雲集,也稱得上聲勢浩大,蔚為壯觀了。
『叄』 徒步蘭州羅九公路,你知道沿途有什麼景點嗎
蘭州羅九公路蘭州羅九公路網於二零零六年9月30日建好並投入使用,東端羅鍋溝,北至九洲台,長約9.7千米,自羅九公路網建好後,其優化改建工程一直沒有停止過,現在已經變成揚名金城的旅遊觀光大道,在這兒,一年四季的更替變換產生不一樣的美,自然環境清幽,公路兩側山巒起伏延綿,步行在其中,舉目遠眺,高樓大廈,黃河彎折,美麗的景色一覽無余。
總結
羅九公路網,彎折綿亘的線路和較陡的坡道,在步行時給人的感覺卻寬敞平整,自然環境,清幽,隨著徒步漸走漸升,可游覽延綿山嶺,自低向高的山巒起伏風景,因此,常常會出現許多步行運動者,徒步走在樹蔭下面,微風和煦而柔和,圍繞著景色宜人的羅九公路網,在這里,隨處夾雜著草木的清甜和鮮花的清香,步行的每一景,都透著著清新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