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美景多
Ⅰ 關於山中景色的古詩有哪些
山行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專紅於屬二月花。
長相思·山一程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夏日山中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Ⅱ 古詩山中寫了什麼景色
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山中景色
《山中》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徵,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彷彿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里那裡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里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局部,那麼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鬱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一起來了
Ⅲ 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
1、每當春末,大花蝴蝶成群飛聚蝴蝶洞,似一片片流動的晚霞,又恰如一朵朵燦爛的雲錦。
2、這是百花盛開、百鳥鳴囀的春天。
3、蒼山的顏色,是剛剛浸染過的綠,蒼翠的嶺頭上,幾株清新的樹,不知是不是因為剛剛被春雨洗禮過的原因,在此刻明凈的天空下,連葉子都透著新生的青嫩。
4、小徑盤曲而上,林中樹木茂盛,像一把把大傘為我們遮擋陽光,拿書邊的小草像一群群可愛的孩子,伸著懶腰提著腿,在沐浴著美好的陽光。
5、當春天來臨時,積雪融化,春暖花開,萬物蘇醒,嫩綠的小草也偷偷地鑽出了地面。
6、雨似停未停,一絲絲地,飄落在世間,在周圍的青山中,彷彿這細細的雨絲也是綠的,從蒼穹中軟軟地灑下,林子的泥土夾雜著清新的氣味,草葉慢慢地探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你的腳下,安靜地蔓延著不為人知的淺綠,像淡淡的水粉。
7、山上,樹木被春風搖醒,睜開睡眼,張開了柔嫩的臂膀,扭著腰肢。
8、一陣微風吹過花兒們翩翩起舞,那舞姿可真是美極了。往前走是一片松樹林,綠得彷彿要滴油,樹下松針鋪成的地毯,比那天鵝絨地毯還要舒服。
9、幾場瀟瀟的春雨後,山青了,水綠了,山下那淙淙流動的一條小溪,愈發湍急秀麗起來。
10、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www.lz13.cn)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11、蒼松挺拔,青草蔥翠,山間微風襲過,花香四溢,馨香撲鼻,沁人心扉,抬眼望藍天白雲高山飛鳥,好一個活力四射的盛夏!
12、溫暖的春雪沒有一絲寒意,悠然的雪花反而黑這早春的夜晚帶來一種詩意的寧靜。
13、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夥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14、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Ⅳ 山中美景遊人醉求下聯
上聯:山中美景遊人醉
下聯:海上麗日伴雲出
Ⅳ 山中這首詩是什麼時節的景色
這首小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Ⅵ 描寫山中美景的詩句有哪些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回,疑是銀河落九天.。
Ⅶ 表達山中美景的句子
你好:
雨似停未停,一絲絲地,飄落在世間,在周圍的青山中,彷彿這細細的雨絲也是綠的,從蒼穹中軟軟地灑下,林子的泥土夾雜著清新的氣味,草葉慢慢地探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你的腳下,安靜地蔓延著不為人知的淺綠,像淡淡的水粉。
山上,樹木被春風搖醒,睜開睡眼,張開了柔嫩的臂膀,扭著腰肢。
一陣微風吹過花兒們翩翩起舞,那舞姿可真是美極了。往前走是一片松樹林,綠得彷彿要滴油,樹下松針鋪成的地毯,比那天鵝絨地毯還要舒服。
幾場瀟瀟的春雨後,山青了,水綠了,山下那淙淙流動的一條小溪,愈發湍急秀麗起來。
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蒼松挺拔,青草蔥翠,山間微風襲過,花香四溢,馨香撲鼻,沁人心扉,抬眼望藍天白雲高山飛鳥,好一個活力四射的盛夏!
溫暖的春雪沒有一絲寒意,悠然的雪花反而黑這早春的夜晚帶來一種詩意的寧靜。
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夥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Ⅷ 描寫山中景色優美語句
1、山間小路,美麗而神聖,令人嚮往;
山間小路,
快樂而神奇,令人吃驚;山間小路,藍色與綠色,令人遐想;山間小路,海天和白雲,令人想望;山間小路,花樹和石頭,海邊景色;山間小路,農房和樓房,煥然一新;山間小路,我熟悉的路,留戀往返……
2、暖風吹拂,眼皮兒有點兒倦。也許是山太重,把路壓得纏纏綿綿,還是夢難以實現,將心撩撥的那麼酸。重讓我在這休息片刻,再勾起記憶。如那秀錦色的風光,逐漸退色。那雙雙牽手拉提上山路的情景。如不絕的情思,纏繞夢間……
3、每次面對群山,側耳諦聽億萬年來的寂靜之樂,都被這雄渾的固體語言所震撼,需要心靈的仰視。那風,像是懂得了山的寂寞,鼓動著身子,在莽林間呼呼穿行。
4、黃黃的松針鋪滿白亮的沙地。好像人的頭發,隨著歲月之風的吹拂,慢慢地飄落,留下幽幽的愁顏。一點點的,我用耙子收集起來,裝入心中的柴簍。等歲月紅塵的寒冬來臨,拿出來,用性情之火點燃,為枯寂寒冷的日子,燃起一點溫暖的亮火。
5、早上起霧了,小溪里最濃,什麼也看不見,我便高興了,走下去,哪知它們一下子便將我擁圍起來。慢慢地太陽升起,穿過樹林,溪邊的小草顯得更加鮮嫩油滑了。我坐在木屋窗口下讀書,讓這一切陪我暢想。
Ⅸ 山中景色有哪些
有清淺的溪水,冷肅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見的白石,山中逐漸凋零的紅葉和蒼松翠柏。
此詩全文如下:
唐代詩人: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濕人衣。
此詩描繪了秋末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由滿是白石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表達了詩人悲己思鄉之情。全詩意境空濛,如夢如幻,寫法從一般見特殊,達到新穎獨特的效果,詩風清新明快。
(9)山中美景多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作者
此詩創作於初冬時節,為作者山行時有感而作,其具體創作年份未得確證。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
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