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美景
『壹』 《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寫出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了嗎
寫出了。
詩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盪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
『貳』 描寫初春時節美景的比喻和擬人句!
描寫初春時節美景的比喻和擬人句!
冬天過去了,春姑娘來了,版小河上的冰融化了,小河開始了流淌,權河裡的魚兒也伸出了頭,在水面上跳呀跳,不時地伸出了頭吐幾個泡泡。春姑娘來到了河岸,她為光禿禿地河岸披上了毛茸茸的綠毯,綠毯中間有幾朵馬上要開的花骨朵,像是嬰兒伸出的小手,在和我們打招呼呢,河岸的兩邊一排排柳樹,長出嫩綠的枝芽,柳樹姐姐舞動著長長的枝條往河裡飄去,好似在跟小魚親切地握手!一些布穀鳥、喜鵲在枝頭上蹦跳,,唱出清脆婉轉的歌,柳樹姐姐的身旁有幾棵松樹,那松樹上的果沒了,可能是冬天被小松鼠采走的吧!
『叄』 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描寫的是早春時節的江南景色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時節的特徵
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回蒿長出新枝了答,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
『肆』 描寫早春景色的古詩(整首)
早春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體裁:【七絕】 類別:【】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注釋】
[注釋](1)南枝:向南的梅枝。(2)弄:賞玩。粉:白色。此處指梅花的白顏色。些[音「仨」]:語末語氣助詞。
[譯文]早春時節,南面朝陽的梅枝才開了兩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場雪,我在月下雪地里體味梅花散發的清香味,賞玩梅花潔白的顏色。那初開的白梅花,濃淡深淺有別,夜霧和月色附著在那色濃的花朵上,猶如籠罩著寒冷的水一般,附著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籠罩著明凈的沙子一般。
早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絕】 類別:【】
雪消冰又釋,景和風復暄。
滿庭田地濕,薺葉生牆根。
官舍悄無事,日西斜掩門。
不開庄老卷,欲與何人言。
早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 類別:【】
雪散因和氣,冰開得暖光。
春銷不得處,唯有鬢邊霜。
『伍』 絕句跟三衢道中哪句展示的是初春時節的美景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歌描寫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三衢道中》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
『陸』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主要抓住了什麼景物來描寫早春時節的美麗景色
春雨細密潤滑,柔嫩如乳酪;春草遠看彷彿有極淡青青之色,近看只是纖細的幼芽
『柒』 早春描寫了什麼景色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
[譯文]
長安街上細小的春雨潤滑如酥,近看沒有綠色,遠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時節,大大勝過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講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象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是呀,一年之計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捌』 絕句前兩句寫的是早春時節的景象,對嗎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早春圖。在這幅早春圖中鳥兒成雙成對,黃鸝居柳上而鳴,白鷺飛翔上天,使空間開闊了不少;在視覺上由下而上,由近而遠,突出早春的生機勃勃。
『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主要抓住了什麼景物來描寫早春時節的美麗景色
春雨細密潤滑,柔嫩如乳酪;春草遠看彷彿有極淡青青之色,近看只是纖細的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