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這景色
⑴ 泰山的景物描寫
一:在泰山頂上觀雲海玉盤簡直是一奇特仙境。夏天,雨後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頂上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近處遊人踏雲駕霧,彷彿來到了天外。微風吹來,雲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
二:太陽的光芒照在我們的臉上身上,頓時全身暖和起來。現在我看清了,太陽是從山的頂上跳出來的。太陽離開山頂慢慢上升,頓時霞光萬道,好像天空也被燃燒起來了,真漂亮!白雲在山間飄盪,遠處群山的峰頂在雲間時隱時現,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而我們所在的山峰和大地都穿上金色的大衣,一切清新亮麗。
三:果然,一個金黃的亮點從群霞中倏地跳躍出來,燃亮了雲端,與朝霞融在一起,彷彿它就是從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輪廓分明,金光熠熠,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徹著亘古的氣概,燃人之雄心壯志。從前只是聽聞泰山日出的宏麗,不想真正見到後,還是被震懾住。它耀武揚威般地踩著雲霞緩緩攀登,與天齊肩,當真是榮耀秋菊,華茂春松。
四:在玉皇頂上空,我看見一片瀑布,飛流直下,像一條條銀色的巨龍。可是一會兒就不見了。爸爸告訴我說:「那是海市蜃樓。你看,那雲海,白茫茫一片,再配上一半黃昏,顯得更加壯觀,更加美麗了。」
五:在天街上往下望,爬山的人們就像一隻只小螞蟻。我終於看到泰山的所有的景色,白雲就在我的腳下,泰山真美啊!我彷彿自己就像一個美麗的仙女飛舞於白雲之間,真是令人引起無限遐想,心曠神怡!
六:泰山那繼而天空的雲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賓士,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盪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
七:走在台階的兩邊,看著參天大樹,密密麻麻的叢林,碧綠而又嫩綠的小草鋪滿了大地,五顏六色的花兒長在草地上給草地加上了漂亮的衣服。當我們爬上山頂的時候,放眼望去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覽眾山小啊!
八: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它波光鱗鱗,銀光閃爍,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對黃河金帶描寫生動而傳神:「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
九:在泰山頂上看日出真是壯觀而動人心弦,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象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
十:在山頂,四處一望,一切盡在眼底。山下的水庫像一面鏡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樹木像小草,人群像甲蟲,房屋像鳥籠,就連寬闊的馬路也像條銀白色的帶子。在山頂上,風雲升至足下,看山裡,山風呼嘯,濃霧彌漫,好似墜入混沌世界,像處於仙境一般,能看到雲海奇景。晴天時,還能看到黃河金帶,晚霞夕照。當然要看到這四大奇觀必須在泰山上多住幾日或勤來泰山游覽。
十一: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築一個接一個,隨時進入你的眼簾。從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紅日萬仙樓,再向上是中天門玉皇頂等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愛好書法的文人看到歷代騷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戀不舍。
十二:在泰山頂上看晚霞夕照更是變化多端。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燦的亮邊,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
十三:到了十八盤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們買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兩邊的鬱郁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走到了沒有梯子的地方,我仰頭一看上面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嶽獨尊」四個大字真有帝王風范。
十四:回首望我們走過的路,還真是挺長,晚上未細看,現在回首仰瞻,蔥蘢草木掩於山間,懸崖峭壁,像是被劈出來的,透著粗獷與危聳。現在的遊人大多是下山的了,表妹指著遠處,沖我狡黠地眨眨眼睛,遠方的最高一嶺上,有游龍一般蜿蜒曲折的陡路盤著。
十五:盤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雲梯展現在面前,特別是十八盤直下,幾乎是度。上面的人像站在頭上,下面的人踩在腳下,路旁有野花萬紫千紅,各具特色,散發出醉人的芳香。
十六:十八盤是泰山最險的一條山路,共有石階余級,兩山崖
⑵ 幫我介紹一下泰山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此處林木蒼郁,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里坦途綠蔭,溪深谷幽。於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經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其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被譽為岱頂四大奇觀。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雲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遊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得很不錯。
⑶ 泰山有哪些景物
泰山有四大景觀是:旭日東升、黃河金帶、晚霞夕照、雲海玉盤。
⑷ 描寫「泰山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描寫「泰山景色」的句子有:
1、泰山那繼而天空的雲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賓士,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盪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
2、在泰山頂上觀雲海玉盤簡直是一奇特仙境。描寫泰山的優美句子。夏天,雨後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頂上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近處遊人踏雲駕霧,彷彿來到了天外。微風吹來,雲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
3、到了十八盤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們買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兩邊的鬱郁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走到了沒有梯子的地方,我仰頭一看上面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嶽獨尊」四個大字真有帝王風范。描寫泰山的優美句子。
4、在玉皇頂上空,我看見一片瀑布,飛流直下,像一條條銀色的巨龍。可是一會兒就不見了。爸爸告訴我說:「那是海市蜃樓。你看,那雲海,白茫茫一片,再配上一半黃昏,顯得更加壯觀,更加美麗了。」
5、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它波光鱗鱗,銀光閃爍,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對黃河金帶描寫生動而傳神:「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
6、在上面往下望,只見白色的雲層里,帶著一點點墨綠色。它的旁邊有一個大瀑布。中間有一塊巨石,把大瀑布分成兩條小瀑布。水花四濺,飛起一團團水霧。我忽然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又恍然大悟:原來泰山下面小溪的源泉在這里啊!泰山從簾簾飛瀑到涓涓細流,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7、登上幾十段石階小路。小路的左側是山石,山石上刻著一些古人的詩句。字體工整有力,真值得我學習。一些松樹在山石間長出來,它們的生命力真頑強啊!小路右側是一些千年古樹。松樹下面還有一條小溪從山上流下來。叮叮咚咚的向下流淌。它就像一個小泵娘,唱著歡快的曲子,向山下跑去。
8、果然,一個金黃的亮點從群霞中倏地跳躍出來,燃亮了雲端,與朝霞融在一起,彷彿它就是從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輪廓分明,金光熠熠,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徹著亘古的氣概,燃人之雄心壯志。從前只是聽聞泰山日出的宏麗,不想真正見到後,還是被震懾住。它耀武揚威般地踩著雲霞緩緩攀登,與天齊肩,當真是榮耀秋菊,華茂春松。
⑸ 泰山什麼時候景色最好
最好選擇的路線是前山上,後山下。前山以人文著名,路線成熟,遊人如鯽。岱廟、紅門、中天門,南天門都是在一條中軸線上的。出了岱廟北門就看到岱宗坊,開始進入山界。一路上坡。從一天門開始正式上山,穿過孔子登臨處等一系列牌坊,來到紅門。紅門只是一個很小的山門,一點氣勢也沒有。在萬仙樓買好門票,准備開始艱苦的上山之旅。 泰山前山是賞人文。自然景色只能算一般。泰山的路都是石階路。隔不遠就有一些小販商店,出售旅遊商品,還有小米煎餅卷大蔥,水果之類的。 到了中天門,這才到了一半! 十八盤果然名不虛傳。這是泰山最難走的一段路,特別陡峭,也特別長。尤其是它都是台階,你的腳在至少一個小時內要一直不斷的進行抬起落下抬起落下的爬台階動作。經過無數次抬腳動作,終於到達了南天門!四個半小時的攀登,終於上到山頂拉!回頭望望身後的十八盤,勝利的感覺油然而生。山頂是個很大的空間。而從南天門到最高峰玉皇頂,還要走一大段路,爬一大段比較陡的台階才能到。而看日出的景點觀日台離其他景點都特別遠。 凌晨三點多,趕緊爬起來看日出。
下山從玉皇頂旁邊的一條小路開始走向幽靜的後山,把山頂熱鬧的人群拋在了身後。在這條幾無人煙的路上走著,欣賞著身旁的美景,真是一大享受!後山的景色果然比前山的美,而且視野也寬闊了不少。青山綠樹,怪石奇峰,讓人賞心悅目。路仍是和前山一樣的石階路,路標也很明顯,無須探險,不會迷路。當最終看到「天燭勝境」的牌坊時,歷經三小時,就下到山腳了。穿過這個牌坊,就離開了泰山景區了。
⑹ 泰山的景色都有那些
泰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面積425平方公里,環繞泰山主峰的知名山峰有座、崖嶺98座、溪谷102條、名洞72處、名泉72處、瀑潭64處、奇石36處、構成了群峰拱岱、山水相依、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
從泰山頂上俯瞰泰山,山南麓自東向西有東溪、中溪、西溪3條大谷;北麓自東而西有天津河、掃帚峪、桃花峪3條大谷。6條峽谷分別向6個方向輻射,將泰山山系自然地化分為6個區域,每個區域,景觀各異,形成了泰山的幽、曠、奧、秀、妙、麗六大旅遊區。幽區是指沿紅門路拾階而上的登天景區;曠區是指與西溪平行的西路,也就是天外村路;奧區是指從泰山東北麓的掃帚峪經後石塢登頂線路;秀區是指從西北麓桃花峪進山,順彩石溪而上的景區;妙區則是指素有天上人間之稱的的岱頂區域;麗區則是指泰山之陽沿環山路景區。這就是官方介紹經常提起的六大景區。
人緣泰山認為,這種介紹對於初次來泰山的朋友並無大的幫助,還是流水帳吧:
古老的紅門路: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醉心石、三義柏、萬仙樓、革命烈士紀念碑、 風月無邊刻石、斗母宮、三觀廟、經石峪、總理奉安紀念碑、柏洞、壺天閣、回馬嶺、葯王廟、步天橋、中天門、快活三里、斬雲劍、雲步橋、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陽洞、十八盤、升仙坊、南天門。
曠美的天外村路(西路):天地廣場、龍潭水庫、白龍池、長壽橋、竹林寺、中天門,中天門以後與紅門路後半程相同。從長壽橋西去可到扇子崖。
幽奧的天燭峰路:天燭勝景坊、洗鶴泉、三折瀑、天燭峰、望天門、玉女圈石、後石塢、元君廟、北天門、丈人峰、姊妹松、東西堯觀頂。
靈秀的桃花峪路:桃花峪、元君廟、彩石溪、桃花源。此路線以自然風光秀美見長!
奇妙的泰山極頂:月觀峰、天街、白雲洞、望吳勝跡坊、孔子廟、北斗台、青帝宮、碧霞祠、大觀峰(唐摩崖)、玉皇頂、無字碑、五嶽獨尊刻石、洪武祭祀碑、拱北石、日觀峰、瞻魯台、仙人橋。
奇麗的泰山南麓:岱宗坊、王母池、普照寺、三陽觀、五賢祠、馮玉祥墓、辛亥灤州革命烈士祠、范老墓、靈應宮、櫻桃園、泰山廣場。
東岳神府岱廟: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宋天貺殿、後寢宮、漢柏院、東御座、唐槐院、李斯碑、鎮山三寶、銅亭、百碑壁、大宋封天齊仁聖帝碑、宣和碑、張遷碑、衡方碑、鴛鴦碑、漢畫像石、厚載門。
異彩紛呈的泰山周圍景點:靈岩寺、徂徠山、大汶口文化遺址、齊長城、東平湖。
除了以上按地域劃分的景點外,還有一些其它名頭的景點:
泰山三瑰寶:天貺殿壁畫、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
⑺ 泰山風景介紹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古人以「泰山北斗」來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大概就這樣。
⑻ 描寫泰山景色的作文
近日, 一起隨團游覽了「五嶽之首」——泰山。攀登的辛苦與登頂的喜悅自不必說,倒是這途中六千六百餘級石階之側的山間幽景卻令我把玩許久。總結下來,也就是「幽」、「秀」二字。
抵達紅門已是晚上十一點鍾了。抬頭仰望,這危聳高峻的泰山在朦朧的月色下顯得黑乎乎的,給予了人們無數的遐想。上山時因是午夜時分,景色朦朧不清,我就數數下山時的所見所聞吧!
順著「南天門」往下走,就是泰山中最為險要的一段——十八盤。古人詠嘆:「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確實,十八盤一段有石階1600餘級,兩側崖壁如削,松楠牽漫,再加上晨間雲霧繚繞,向下望去,石階如游絲般漂浮而下,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只聞笑語,不見人影,不禁讓我戰粟良久。我扶著護欄,緩緩而下,隔著薄霧,只見得崖上草木茂盛,蟲鳥聚群,山泉潺潺,怪石兀兀。我循著嘩嘩的水聲前去,只見石階下方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曲折而下,「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湍急的流水不斷地撞擊巨石,甩出了無數漢白玉;剛一接觸水面,又奇妙地復原在了一起,繼續吼著曲兒喧騰而下。歐陽修說:「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這小溪旁就長滿了無數奇花異草,都披著露水,散發出一種淡淡的幽香,令人心馳神往。不覺間已順著台階下了十八盤,進入了較為平緩的地帶。回味剛才45分鍾的路程:雲霧繚繞,山泉涓涓;斷崖兀立,石階高懸;奇草叢生,百花爭艷——是以「幽」啊!
此時此刻,已經接近「中天門」了。濃霧漸漸散去,「五嶽之首」掀開了面紗,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山泉越來越湍急,處處都聞得清脆的叮咚聲;山路兩側的巨石上,文人墨客留下的筆跡比比皆是;同樣,奇觀異景也是一個個的展現在人們眼前。瞧著株松樹,樹根嚴嚴地扎在破岩縫中,樹干及樹冠向外探出,彷彿在向遊人揮手,真是敢於黃山的迎客松相媲美;再看這兒,一塊巨石的中部深深凹了下去,上面的常春藤垂了下來,恰好遮住了凹洞,宛如哪個大家閨秀掛著珠簾的閨房一般……咦,水聲怎麼變得那麼急?呵,到了「雲步橋」了!湍急的流水從山上飛流直下,到了這斷壁處剎不住車,在巨石上撞著、碰著、高唱著、飛濺著,水面上升騰起陣陣水霧;在橋上行走,有如踩上了雲朵升了仙一般!五步一泉,十步一景,這風景怎一個「秀」字了得!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中天門」處。為了趕時間,只好坐著客車下了山。
泰山,再見了!你的美景我終身難忘!我由衷地贊美你!
⑼ 泰山美景作文300字
泰山美景 (作文300字)
這一天早晨,我乘車來到了泰山腳下。天上的星星還未消失,淡淡的在天空中朝我們微笑。我們先走上了通往南天門的羊腸小道,路邊的小花香氣撲鼻,彷彿真走進了人間仙境。晶瑩的晨光射在花叢間,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哦!原來是太陽升起來了。瞧!一個個香寶石點綴在一大塊綠布上,顯得十分光澤亮麗。前面有著一層層濃霧,真讓人眼花繚亂。走著走著,我們隱隱約約地看著路旁的玉石牌,終於來到了升仙坊。這時候,霧幾乎沒有了,小路變得明朗了。走在小道上,踏著石頭,扶著旁邊的石壁,不知不覺地走完了陡峭的小路。
走完小道,就來到了南天門。我環顧了四周,只見周圍人山人海,把南天門堵得水泄不通。看!那兩根直入雲天的柱子,上面畫著許多畫,最有意思的,兩根柱子之間,還寫著三個紅紅的大字「南天門」,真壯麗呀!
登上南天門,就可以坐纜車了。我懷著怦怦直跳的心走上了纜車。往前看,遠山連綿不斷,像一條長龍飛向天邊,向後瞧,峰巒起伏,猶如波濤翻滾,巨浪排空。
泰山的景色真美,希望下次能再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