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常見景色

常見景色

發布時間: 2020-12-18 11:16:48

㈠ 邊塞師常見景物有

以邊塞景色與戰爭場面為主。描寫的景觀有狂風、酷熱、嚴寒、冰雪、大沙漠、慘烈悲壯的戰役、異國情調的胡樂等。(1)奇景:邊塞奇異壯麗的風光
如寫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又如寫熱海:「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燕砂礫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為例分析詩人所擅長的奇景刻畫。白雪點明寫詩的背景。歌,點明詩歌的體裁是樂府。送武判官歸京是寫作的事由。詩是詠雪送人之作。「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開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由風而見雪,因鋪墊而富有氣勢。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一個「即」字,傳出驚喜好奇的詩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方飛雪,卻用南國的春風和梨花作喻。把蕭索酷寒轉化為絢麗爛漫,花團錦簇的景象傳達出大雪紛飛的姿態。「忽如」顯出雪來得急猛緊。接著四句以奇寒中將士的感受寫雪的威力。「散入珠簾濕羅幕,虎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也是詩人「好奇」的表現。緊接著鋪敘送別的場景,帳外「翰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這兩句以誇張筆墨勾畫塞外雪景,氣勢逼人。「慘淡」二字又為送別定下基調。帳內置酒送別,「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送客出軍門,只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這也是一處奇景,鮮艷的紅旗在寒風中凍結,於是冷色調的白和暖色調的紅形成了鮮明的反襯,凍結的旗和漫天的飛雪形成反襯。在色彩鮮麗的畫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覺。「輪台東門送君區,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結尾雪上的馬蹄印跡,伴隨著詩人深情的目光,漸行漸遠,闡說著悠悠不盡的離情。在這首詩中,詩人對詩歌意象「雪」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筆力矯健,既有大筆揮灑,又有細節勾勒,既有真實摹寫,又有浪漫想像,意象鮮明,意境獨特,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
(2)奇情:艱苦的軍旅生活中,滲透著激昂慷慨的情感。
以《走馬川》為例,《走馬川》寫在詩人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期間。走馬川為唐輪台西邊的白楊河(輪台在今天烏魯木齊的西邊)。行,是樂府詩體的標志。封大夫為即將出征的御史大夫封常青,本詩是為他壯行而作,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在走馬川中頂風冒雪夜行軍的緊張場面。詩歌的第一部分,「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茫茫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平沙莽莽,狂風夜吼,碎石亂飛,這是出兵的環境。詩歌的第二部分,「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頂風冒雪夜行軍的邊防戰士鬥志昂揚,和環境形成反襯。詩的最後部分,「馬毛帶血汗氣蒸,五花連餞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東師西門佇獻捷。」行軍生活艱苦,而唐軍士氣昂揚,有必勝信念,形成反襯。該詩極力誇張渲染環境和氣候的惡劣,反襯出全軍上下的高昂士氣和不畏艱險的精神。詩歌當中的場景如:黃沙漫天、風吹石走、風刀割面,馬汗成水,硯水凍凝,獨特且洋溢著豪壯之情。
風沙,雪夜,荒漠,落日等

㈡ 寫一處常見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景物的靜態和動態。

夕陽美景

夕陽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輝的彩霞中,人們三三兩兩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風徐徐地拂送來一陣陣花木夾雜的幽香,使人心曠神怡,更覺夕陽無限好。

一抹殷紅色的夕陽照在西山上,湛藍湛藍的天空浮動著大塊大塊的白色雲朵,它們在夕陽的輝映下呈現出火焰一般的嫣紅,倘若你仔細地看,你會看見那雲絮在空中飄動,就像置身於輕紗般的美夢似的,會使你遠離煩惱的困擾。

池魚歸淵,炊煙喚子,客旅兼程。夕陽吻地的輕響,劃分了白天與黑夜。於是投林的倦鳥,也便如詩人焚燒的詩稿,載著夕陽的殷殷血焰歸去了……

一陣清爽的夜風撲面而來,彷彿一切煩惱與疲憊都置之度外了,身體的每一根緊張的神經也漸漸舒緩了;風兒吹皺的河面,泛起了層層漣漪,折射著殷紅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紅色的瑪瑙,熠熠生輝;遠處的小竹林閃著綠幽幽的光,在微風中輕輕搖響竹葉,風兒吹動樹葉那颯颯作響的聲音,像唱著一首動聽的歌;高空的風,恣意地追逐著、戲弄著,撕扯著雲朵。

再往下看,一條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調和晚霞的紅暈,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靜謐的氣氛,而竹子那風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麗似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們心目中倍增親切;幾條小漁船歸航了,在河面劃開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紋。

小鳥時而在半空中飛過,時而能聽見喜鵲那清脆悅耳的鳴叫,這時,我才從黃昏的夢中蘇醒過來。

太陽落山了,燃燒著的晚霞也漸漸暗淡下來了。

轉眼間,西天的最後一抹晚霞已經融進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漸暗下來了,四周的群山,呈現出青黛色的輪廓,暮色漸濃,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這宛如一首交響曲的尾音,優美極了,但卻漸漸地歸於岑寂、無聲,引起人們心中無窮的感喟,給校園的黃昏鋪上一層感人肺腑的詩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它無與倫比的磅礴氣勢;「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它成熟的風韻;「人間重晚情」更襯出了它的寧靜……

漸漸的,漸漸的,夜幕降臨了,我的腦海中還浮現著那醉人的黃昏,那美麗而令人心馳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的視線、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這美得難以形容的「黃昏圖」所沉浸了,我陷入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中,不能自拔。

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邁著沉重的腳步,靜靜地離開了這黃昏的邊界……

㈢ 「早春」,「仲春」,「晚春」在古詩中常見景色。

早春:初春。一般在二月。
仲春:孟春之後陰歷二月為仲春,
晚春:春之末,猶暮春,殘春,余春,
(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早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
(早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一般與"寒夜"聯系
(仲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杏花一般開在3-4月,此時間段為仲春,即陰歷的二月。已去寒的春風也不應是吹在早春的,晚春的風就已帶了暖氣。
(仲春)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晚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紅勝火
(早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早鶯。新燕
(早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早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早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歲晚
(仲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萬紫千紅
(仲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隻紅杏出牆來。滿
(早春)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燕子未回
早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仲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仲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早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早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早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早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仲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早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早春)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㈣ 常見的景物作文250

雨過之後,出現一條七色的彩虹,讓我唱起了「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專…」。
下雨後的地屬方,漸漸出現了一條七色彩虹,一種綺麗的景色在我們面前呈現了:一道完整的彩虹,襯著天空,從地面拱了起來。我們面前那條彩虹,可以看清彩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的地方。
彩虹的最外層是紅色,往裡紅逐漸成了橙色、黃色、綠色……最里層是紫色,七色之間銜接和諧,濃淡變化相宜,真像仙女從空中拋下的綵帶一樣絢麗多彩。彩虹猶如搭建了一個橋。我真想讓它帶我去天上的月宮。
彩虹是氣體,是摸不著的,彩虹七色分明,燦然奪目,彷彿一座舞台上的彩色拱門。
我喜歡美麗的彩虹,因為她弧狀虹霓,非常好看。

㈤ 有哪些常見的景物

這個問題…你確定不需要補充一下么

㈥ 常見景物的英文單詞注意!是常見!不超過400個。謝謝,給好評哦^-^~

tree

㈦ 梅花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常勾起許多文人的創作情思有很多名篇佳作請你寫出古

答案: 解析: 示例:①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也鳴蟬。 ②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㈧ 西湖十處風景是指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 常見的說法是什麼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分別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
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姍姍來遲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十分美麗。
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雲: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原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平板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殘未消,似有些殘山剩水的荒澀感覺,這也就潛埋下了斷橋殘雪這西湖上獨特景觀的伏筆。[2]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柳浪聞鶯現已歸西湖老年公園。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後,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雷峰塔建於五代(975),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慶祝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因建在當時的西關外,故又稱為西關磚塔。原擬建十三層,後因財力所限,只造了五層。明代嘉靖時,倭寇入侵,疑心塔內有伏兵,縱火焚塔,僅存塔心。錢弘俶吳越忠懿王 ,字文德五代十國時期 ,生卒年: 929—988 。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最後一位國王。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陽歷為948年2月12日)將領胡進思趁吳越王錢弘倧夜宴將吏,發動政變,錢弘倧被軟禁,錢俶被胡進思迎立為吳越王。錢俶嗣位三十餘年,期間恭事後漢、後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8年),錢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獻封疆於宋,先後被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988年六十大壽,宋太宗遣使祝賀,當夜錢俶暴斃,或有懷疑其被毒殺者,謚號忠懿。愛吟詠,自編其詩為正本集,陶谷為序。今存一首「宮中作」。雷峰塔即為錢俶為慶祝寵妃黃氏得子而建。
雙峰插雲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峰插雲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為雙峰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峰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為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為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峰插雲》詩,它告訴人們:雙峰插雲的景觀。
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㈨ 古詩文鑒賞中常見的形容景色特點的詞有那些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淡閑適,清新自然,幽深僻遠,清幽明靜,幽靜平和,瑰麗清新,安謐美好。

㈩ 常見的景物,抓住景物特點寫一篇作文 要寫出動態和靜態

冬天的雪景
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壯麗景色。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還有一絲揭開藏頭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態萬千、晶瑩透亮,好象出征的戰士,披著銀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戰帆在遠航……
雪中的景色壯麗無比,天地之間渾然一色,只能看見一片銀色,好象整個世界都是用銀子來裝飾而成的。
雪後,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象。
我愛白雪,我愛雪景,我更愛冬天。冬天是心靈的年輪。冬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著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
冬天的雪
今年的冬天,雪一夜一夜不停地下,整整下了十幾天。雪不停地變著魔術,一會兒紛紛揚揚落下,像美麗的玉色蝴蝶,像吹落的蒲公英,像隨風飄舞的柳絮,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夾著北風,飄飄悠悠,輕輕盈盈地落下。一會兒又像撒鹽,專門往路人的脖子里鑽,涼絲絲的。一會兒又像鵝毛,只需一夜就能讓大地一片白茫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是雪花送給大人的驚喜,搖落樹上的積雪,一場「雪雨」就嘩啦一下傾盆而下。
路邊矮矮的冬青樹上厚厚的雪,遠遠望去像一朵朵浪花。那是送給路人的驚喜。
又白又厚又松軟的毯子,那是雪花送給孩子們的驚喜。不一會兒雪地上就留下了一串串塗鴉般的小腳印,而雪地上堆起的一個個神態各異的小雪人,那是孩子們送給雪花的禮物。一條條冰道,那是雪花送給孩子們的玩具,而歡樂的笑聲是孩子們送給雪花的禮物。孩子們感謝雪花,在雪地上不停地歡呼、跳躍,有的張開雙手去接那飛舞的雪花,還有的張開小嘴,伸出舌頭去品嘗雪的味道。我和小夥伴們忘記了寒冷,一起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真開心啊!歡樂的笑聲回盪在冬的世界裡。
冬天的雪帶給孩子們的是無盡的快樂,帶給大人的是說不出的驚喜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