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水庫
1. 登封市擁有哪些水資源
白沙水庫 券門水庫 王家莊水庫 少林水庫等
2. 中新元古界
(一)五佛山群(Pt2W)
五佛山群不整合於嵩山群或登封岩群之上(圖1-8)。
圖1-8 五佛山群(Pt2W)與嵩山群(Pt1sn)呈角度不整合
1.兵馬溝組(Pt2b)
兵馬溝組僅分布在伊川縣北兵馬溝—南行宮一帶(圖1-9)。
本組下部主要為紫紅色礫岩、砂礫岩夾粉砂質頁岩等。礫石成分復雜,有石英岩、安山玢岩、片麻岩、脈石英等,礫徑大小不一,大多數0.2~0.5cm,無規則排列,磨圓度好,被鐵質及砂泥質疏鬆膠結。上部主要為暗紫色砂質頁岩與粉砂岩互層,夾砂礫岩。砂岩中常含有海綠石。兵馬溝組粒度下粗上細,粒級序次及遞變層理明顯,砂礫岩和砂岩中發育了單向斜層理、交錯層理、波痕及泥裂等。反映了兵馬溝組可能為三角洲逐漸向港灣或濱海過渡的海進型沉積環境。產有郝台達穴面球形藻、小穴面球形藻、厚帶藻等。厚度575m。與登封岩群呈角度不整合。
圖1-9 伊川兵馬溝組實測剖面
(據北京地質學院實測,1973)
Ardn—登封岩群;1~10—五佛山群兵馬溝組(Pt2b);Pt2m—五佛山群馬鞍山組
2.馬鞍山組(Pt2m)
馬鞍山組分布於登封市少林水庫西山和蛤蟆山一帶。分為上下兩段。
下段為底礫岩,礫石成分主要為灰白、紫紅色石英岩和脈石英,少量條帶狀磁鐵石英岩、黑雲母花崗岩等。礫石磨圓度好,大小不一,大者粒徑達30cm,小者2~3cm,一般5~10cm。膠結物為砂質及鐵泥質。
上段由下而上分別為灰紫、紫紅色條帶狀石英砂岩夾少量紫紅色頁岩,灰色長石石英砂岩夾灰綠色頁岩及透鏡狀海綠石石英砂岩,向上夾頁岩層數增多。
馬鞍山組中岩性交錯層理發育,有小的同向收斂斜層理及羽狀斜層理,層面多見對稱波痕、不對稱波痕等沉積構造,總體屬濱海—海相陸屑沉積,底部可能為河流相沉積構造。岩石普遍輕微變質,本組產堅壁光球藻、厚帶藻等化石。厚262m。與下伏登封岩群或嵩山群均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3.葡萄峪組(Pt2p)
本組主要分布在偃師市何家寨一帶。
下部為青灰色、灰黃色砂質頁岩夾炭質頁岩、薄層粉砂岩夾礫岩及含鐵石英岩,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岩夾薄層細砂岩及白雲質泥灰岩。產有小光面球形藻、古光球藻、堅壁光球藻等微化石。厚約158m。與下伏馬鞍山組為整合接觸。
4.駱駝畔組(Pt2l)
分布在偃師市柏峪溝一帶。岩石顏色以灰黃、紫紅色為主。底部以含細礫岩或含礫砂岩為沉積旋迴的開始;中部為灰黃、紫紅色中粒石英岩及細砂岩;上部為細砂岩。含礫砂岩的礫石成分以石英砂岩、脈石英為主,礫徑2~3cm,大者5~8cm,礫石磨圓較好,膠結物為泥砂質。本組產有堅壁光球藻、薄壁面球形藻。厚約42m。與下伏葡萄峪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
5.何家寨組(Pt2h)
本組分布在偃師市柏峪溝一帶。岩石顏色變化大,黃綠色、灰紫色、灰綠色、紫紅色均有。下部以黃綠色頁岩夾薄層石英砂岩、灰紫色含錳白雲岩及砂質白雲岩為主,最底部為薄層狀灰岩;中上部為含疊層石白雲質灰岩、白雲岩、泥灰岩夾頁岩及紫紅色頁岩夾粉砂岩和泥岩等。產有堅壁光球藻、小光球藻、簡單粗面球形藻等化石。厚約337m。與下伏駱駝畔組為整合接觸關系。
(二)震旦系羅圈組(Zl)
實習區僅見到震旦系羅圈組,主要分布在汝州市送表鄉馬窯—靈棗溝一帶。下部由灰黃色鈣質膠結的冰磧礫岩和冰水含礫泥砂岩組成,礫石成分主要為石英岩和石英砂岩。岩層層理不清,礫石大小混雜,礫徑一般3~5cm,大者30~40cm;上部為冰融水沉積,以紫紅色含礫砂岩、粉砂岩、泥岩為主。羅圈組冰磧雜岩中,冰蝕面有大量錯斷石、猴面石、冰川擦痕、磨光面等。據上述特徵認為,該組為山嶽冰川堆積物。厚度變化大,27~305.9m。與下伏各地層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圖1-10)。
圖1-10 汝州市北部段村鋪東趕旦場羅圈組剖面
(據鄭州地質學校,1961,略修改)
Zl—羅圈組;
3. 少林水庫武校,誰知道這個武校,好像校長叫釋永坎俗名陸海龍,誰知道知道的話給這個學校的電話號碼
0371-62878171
4. 嵩山是國家地質公園
嵩山在國內外地質學家中更是耳熟能詳。五代同堂、前寒武紀三大地殼運動、「重力滑動構造」理論和實踐……都使嵩山能夠在國土資源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會上,以極高的評價被列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一(全國共11處)。
嵩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中部以嵩山為主體並包括箕山北部的一小部分,面積共近450.12km2,地質公園的輪廓略似一個寬緩的橫卧不規則「T」字形。東西長36.24km;南北寬度略小,平均為12.42km,東端寬23.5km,西端寬6.5km。嵩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大部分在登封市轄境內,僅東北角進入鞏義市涉村鎮境內,西北角進入偃師市佛光鄉境內。現在地質公園范圍內人口約2萬餘人(不包括登封市城區、告城鎮、蘆店鎮、唐庄鄉的城鎮居民)。在嵩山國家地質公園范圍以外也還有著眾多的地質遺跡,因此本書敘述中也略有涉及(圖1-1及嵩山地質略圖)。嵩山國家地質公園內共劃定地質遺跡保護區四類17處:①「嵩陽運動」地質遺跡保護區3處(龍頭山、玄天廟、石船北);②「中嶽運動」地質遺跡保護區3處(少林水庫壩西山坡、尖哨、大嶺);③「少林運動」遺跡保護區2處(少林寺西山、塔水磨);④「五(七)代同堂」典型地層剖面類地質遺跡保護區9處[①石牌河—老羊溝太古宇登峰群地層剖面保護區(以上為第一世代);②羅漢洞—峻極峰古元古界嵩山群羅漢洞組地層剖面保護區;③獵漁溝—張庄古元古界嵩山群五指組地層剖面保護區;④廟坡山古元古界嵩山群廟坡組地層剖面保護區;⑤小花峪古元古界嵩山群花峪組地層剖面保護區(以上為第二世代);⑥峽口—何瑤中至新元古界馬鞍山群、五佛山群地層剖面保護區(第三、四世代);⑦關口—涉村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地層剖面保護區(第五世代);⑧新新煤礦—陳樓古生界(第五世代)二疊系和中生界(第六世代)三疊系地層剖面保護區;⑨告城賈溝中生界(第六世代)三疊系和新生界(第七世代)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剖面保護區]。在各個保護區內共劃定有:①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區,即依法經批准進入的人員也不能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核心區0.6km2;②只准進入從事科學研究和觀察的緩沖區1.22km2和允許實習、考察、參觀、旅遊等的實驗區3.59km2。
在嵩山國家地質公園范圍內,清晰地保存著發生於距今25億年、18億年、8億年三次前寒武紀地殼運動所形成的不整合遺跡,構造形態極其典型。在其周圍近400km2的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岩石地層,地學界長期以來曾稱其為「五代同堂」,地質工作者譽其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地學網路全書」。在嵩山還留下了豐富可靠的冰川遺跡。在嵩山地區命名的前寒武紀三大地殼運動、發育齊全的地層系統以及在嵩山研究建立的「重力滑動構造」理論……使嵩山在我國乃至世界地學界享有盛名。
隨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寶貴的地質遺跡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嵩山將成為中外地質學家理想的科研、教學和科普基地,同時也是一處美好的休閑旅遊勝地。
5. 少林水庫的資料關於其修建時間,地質、水文等一些地質水利上的資料!!
少林水庫位於抄河南省登封市城關鎮郭店村下游400m處的少陽河上,屬淮河流域沙穎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積41km2,總庫容1154萬m3,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城市供水、灌溉、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該水庫於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5月停工,完成壩高20m。1971年8月續建加高,1972年10月竣工,最大壩高40.35m。水庫主要建築物包括大壩、溢洪道和輸水洞等部分,均為Ⅲ級建築物。
6. 登封游泳
登封只有水庫,沒有大型游泳場,
在登封可以去馬庄水庫和唐庄的紙坊水庫
這兩個地方夏天都有很多人游泳偶爾還有女士去
7. 教學點的內容和要求
1.觀察登封岩群與嵩山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嵩陽運動)
位置:玄天廟小學東15m處(圖3-16)。
圖3-16 玄天廟地質略圖
(據馬杏垣,1981)
1—第四系;2—嵩山群羅漢洞組;3—登封岩群;4—岩石類型及其分界線(Ⅰ—片麻岩,Ⅱ—碎裂岩化或糜棱岩化的片麻岩,Ⅲ—千糜岩化片麻岩,Ⅳ—石英岩);5—花崗質脈體;6—似斑狀花崗岩;7—層理產狀;8—片理產狀;9—片麻理產狀;10—不整合線;11—第四系與基岩界線;12—斷裂。等密圖分別表示片麻理、片理、嵩山群層理的方位
內容與要求:
1)觀察登封岩群郭家窯組與嵩山群羅漢洞組岩性特徵及測量各岩層產狀。
2)確定登封岩群與嵩山群之間的接觸關系。
登封岩群郭家窯組岩性:主要由條帶狀混合岩、黑雲斜長片麻岩組成,頂部見有二雲母片麻岩、千糜岩化黑雲斜長片麻岩,其中夾有白雲石英片岩、黑雲母片岩。產狀:230°∠65°。
嵩山群羅漢洞組:底部為含礫石英岩,變余砂礫狀結構,變余層狀構造,礫石成分主要有片麻岩、脈石英及赤鐵石英岩,呈橢圓形,礫徑最大者約5cm,小者0.5cm,一般在1cm左右。礫石長軸方向與片理平行。產狀:280°∠82°。
介於登封岩群與嵩山群之間有一套動力變質岩,鏡下可見碎裂變質岩的特徵,長石被壓裂,白雲母具波狀消光和折劈構造,它是嵩山群變形時底部剪切帶的組成部分。
因此,嵩山群與登封岩群之間接觸面既是不整合面,又是古風化面,還是嵩山底面的滑動斷裂面,即「三位一體」(圖3-17)。
圖3-17 玄天廟地質剖面
(據馬杏垣等,1981)
①條帶狀混合岩化黑雲母斜長片麻岩,局部片理化;②片理化黑雲斜長片麻岩;③紫紅色絹雲母石英片岩(千糜岩);④灰綠色千糜岩化黑雲母斜長片麻岩;⑤灰色白雲母石英片岩(千糜岩),偶見長石碎斑;⑥千糜岩化黑雲母斜長片麻岩,局部保存條帶殘余;⑦含礫石英岩。羅漢洞組底部為示意性的斷層
2.觀察嵩山群五指嶺組與五佛山群馬鞍山組之間的角度不整合(中嶽運動)
位置:少林水庫西山陡崖處。
內容與要求:①觀察嵩山群五指嶺組與五佛山群馬鞍山組岩性特徵及測量兩套地層產狀;②觀察五指嶺組與馬鞍山組的地層接觸關系;③畫接觸關系素描圖。
提示:
1)嵩山群五指嶺組為一套由絹雲石英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組成的淺變質岩系。岩層褶皺強烈,產狀近於直立,交錯層理發育。此處的絹雲石英片岩為灰紫色,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和絹雲母,含有少量赤鐵礦等。產狀:80°∠86°。
2)五佛山群馬鞍山組為一套底礫岩和肉紅色中粒石英砂岩,有輕微變質現象。沉積旋迴清楚,波痕、泥裂發育,厚度大。底礫岩顏色為暗紫紅色,礫狀結構,巨厚層狀構造,礫石成分簡單,主要為石英岩,其次為片麻岩、花崗岩及脈石英。礫石多為次圓狀,分選性差,礫徑最大者可達50cm,最小者5cm,一般為10~20cm。膠結物為硅質和鐵質,膠結類型為接觸式。產狀:335°∠15°。
因兩套地層形成環境不同,產狀及岩性差異大,有底礫岩存在,故為典型的角度不整合接觸,為「中嶽運動」的結果(圖3-18)。
3.觀察細晶正長岩岩脈的追蹤張節理現象
位置:少林水庫溢洪道內。
內容與要求:①描述中性岩脈的成因及岩性;②觀察追蹤張節理(圖3-19),分析其力學性質。
提示:
1)此處中性岩脈沿追蹤張節理展布,呈鋸齒狀侵入到五指嶺組石英片岩中。中性岩礦物成分:長石含量為60%,暗色礦物15%,磁鐵礦15%,石英5%。長石因蝕變難以進行化學分析,K2O的含量為10.33%,SiO2的含量為62.8%。此岩新鮮面為深肉紅色,沿裂隙經鐵染後為深紫紅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礦物因遭受蝕變,長石已雲母化,暗色礦物也蝕變為絹雲母和綠泥石。
圖3-18 少林水庫西山脊五指嶺組(Pt1w)與馬鞍山組(Pt2m)角度不整合剖面素描
2)此點可見的兩組共軛剪節理較清楚,其特徵明顯,受剪應力的作用,一組發育,另一組次之。同時又受到張應力的影響,沿兩組剪節理產生了特有的追蹤張節理現象。剪節理平直光滑,追蹤張節理面參差不齊,呈鋸齒狀。根據力學性質分析,應是受東西向的擠壓力形成追蹤張節理現象。因此,該追蹤張節理實為剪應力與張應力復合作用的產物(圖3-20)。
圖3-19 少林水庫溢洪道中性岩脈追蹤張節理現象剖面素描
圖3-20 水平擠壓力作用形成的背斜與向斜中節理發育示意
(據張文佑,1978)
a—斜剪節理;b—剪節理及縱、橫追蹤張節理
4.參觀少林水庫
內容與要求:①參觀水庫的各組成部分,並了解其作用;②調查了解該水庫的工程地質條件;③介紹水庫的基本知識。
提示:
1)少林水庫位於登封市城西北8km,少林寺東南4.5km,太室山與少室山之間峽谷地帶的少林寺河(或少溪河)上,屬淮河流域的潁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積41km2,屬中小型水庫,庫容設計為960×104m3。水庫於1958年10月至1960年5月第一期施工,1971年續建並完成主體工程。1979年6月到1983年6月完成加固大壩工程。該水庫主要用作城鎮供水,少量用於農業灌溉。水庫建有攔河壩、溢洪道,壩上有放水閘門,壩下有一套輸水管道將水輸往灌溉區及登封市水廠。
2)該水庫具出水谷口小、蓄水庫盆大的有利地形及工程地質條件,其上游為少林寺河。大壩為土石混合壩,壩的右肩建在嵩山群五指嶺組石英片岩上,岩性較堅固。不利條件是水庫建在一條近南北方向的斷層上,岩石較破碎,有滲漏現象,壩的左肩建在了洪積扇後緣的巨厚礫石層上,滲漏嚴重。據調查,少林水庫長期蓄水量達不到設計要求,與上述的工程地質條件有關。
3)水庫基本知識與工程地質條件:
水庫是建立在河流上的一種水利設施,用以防洪灌溉、養殖和提供工業水源。水庫以蓄水體積計算大小,大者可蓄水幾億或上百億立方米;小者僅達百萬立方米或十幾萬立方米。水庫的實際效益以發揮綜合功能為目標,既能調節水量、蓄水灌溉,又能養殖和進行發電。
壩的分類,根據壩的建築材料分土壩、石壩、土石壩及混凝土壩,根據壩的結構分重力壩、拱壩。該水庫壩屬重力壩。
水庫的主體由橫穿河谷攔截流水的壩體、放水洞和溢洪道組成,一般稱水庫三大件。其他配套工程有放水閘門和渠道工程、渠道網、發電網、輸水洞及發電廠房設施等。大型水庫還要有船舶停靠碼頭、通航用船閘(如三峽水庫)以及養殖用的設施等。
水庫的總庫容決定於選定壩址以上流域面積內的年徑流量和壩體的高度,水庫的實際效益決定於興利庫容,即死庫容(墊底部分)與防洪庫容間所調節的水量部分,它決定於當年水庫的來水量。因此壩址的位置和壩體的高度是受經濟效益和自然條件制約的。總之,經濟上必須是合理的,技術上必須是可靠的。
水庫被水淹沒的地區,要查清地質構造特徵,不能漏水。關鍵部分是壩址下面的構造、岩性等特點,從工程地質考慮其防震性、抗壓性和穩定性,特別要防止壩體滲透。從水文地質上要考慮庫體周圍補給關系的變化。防止因地下水位提高而引起土地鹽鹼化。如果是大型水庫,還要根據工作區的地質條件選擇築壩材料和解決鐵路、公路選線的問題。
水庫的工程地質條件是:修建水庫時,首先考慮有利地形,收口要小,選擇大水庫容量,節省建築材料。壩基要穩固,壩基壩肩岩性良好,避開不良因素,如滑坡、崩塌等,防止壩肩和庫區的滲漏。淹沒區要求盡量減少損失,淤積物要少,保證一定的庫容量。大壩的主要工程結構及用途:壩閘用來擋水,庫區用來蓄水,溢洪道用來泄洪,渠道用來灌溉。
總之,在論證水庫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時,選擇壩址的地點要從地質條件上作充分論證,因此,地質人員要加強地表地質和鑽探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8. 教學目的
1)觀察登封岩群與嵩山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嵩陽運動),了解地殼運動的現象及存在證據。
2)觀察描述嵩山群五指嶺組與上覆五佛山群馬鞍山組之間的角度不整合(中嶽運動),進一步了解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及標志。
3)觀察描述中性岩的追蹤現象及岩性特徵,分析剪節理與張節理的力學性質。
4)參觀少林水庫,了解水庫的基本知識和工程地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