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態
⑴ 下圖是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該食物網由_________條食物鏈組
(1)4 分解者 (2)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 (3)鷹 逐級遞減的 草(或生產者) (4)動態的平衡 自我調節 (5)鷹 |
⑵ 如圖1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生物組成成分,A、B、C、D是乙中
(1)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且能量在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為10%~20%,根據圖1中乙中四種生物的能量可判斷:A為第二營養級,B和C都處於第三營養級,D位於第四營養級.因此圖1中存在的食物鏈(網)為:
(2)空間
(3)行為信息
(4)組成成分較少和食物網的復雜程度低(或組成成分單純和營養結構簡單)(答「自我調節能力小」或「抵抗力穩定性差」也對) 次生
(5)小於
(6)就地保護 易地保護
⑶ 如圖是某生態農業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1)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圖中的______,它是生態系
(1)生產者(即農作物)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顯示了生產者(農作物)、消費者(家禽、人)、分解者(沼氣池中微生物),未標出的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3)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從生態學角度分析,圖示的農業生態系統中,充分實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糞便等廢棄物中的能量也被充分利用,並且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4)一般地說,農田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較單一,其抵抗力穩定性較低.若此生態系統遭到酸雨危害,酸雨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了生態系統能量的輸入,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該圖中的食物鏈3條,如農作物→人、農作物→家禽→人、農作物→豬→人.假如能量傳遞效率為10%,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
1 |
2 |
1 |
2 |
1 |
4 |
1 |
4 |
1 |
4 |
1 |
4 |
故答案為:
(1)農作物
(2)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3)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A、B、C
(4)抵抗力 農作物
(5)355
⑷ 如圖為某同學繪制的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
A、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D1,A正確;
B、D1為第二營養級的同化回量,D2為第三營養級的同化量,因此(答
D1 |
D2 |
C、流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是D1,即A2+B2+C2+D2,C正確;
D、圖示表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D正確.
故選:B.
⑸ 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生物部分各組成成分相互依存關系圖,以下不合理的選項是()A.甲是生產者B.丙不
A、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所以A是生產者,A正確;
B、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所以丙是消費者,B錯誤;
C、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所以丁的消費者,C正確;
D、食物鏈是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確切的說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由於捕食關系而形成的.按照起點是生產者,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終點是最高級別的消費者的次序可知,該食物網中有1條食物鏈,即甲→乙→丙,D正確.
故選:B.
⑹ 如圖是某生態環境的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①影響該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生態復系統由生物部分制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陽光、空氣、水、溫度等.因此生態系統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陽光之外,還需要 水、空氣等非生物條件.
②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兔直接以禾穀類為食,因此圖中直接影響兔生活的生物因素禾穀類.
③昆圖中食蟲鳥以昆蟲為食,二者之間存在著捕食關系.
④在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的遺體、遺物被大量的細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無機物,歸還土壤,供綠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細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因此微生物分析動植物遺體,凈化環境,說明生物影響環境.
故答案為:(1)陽光;空氣;水;土壤;
(2)禾穀類;
(3)捕食;
(4)影響
⑺ 圖1是某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B、C、D是生態系統內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關的生理過程
A、由以上分析可知,圖1中B屬於分解者,C屬於生產者,A、C、D為B提供物質和能量,A正確;
B、由以上分析可知,2、3、4和5表示呼吸作用,B屬於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為分解者提供物質和能量,B正確;
C、若圖1中的C產生60mol氧氣,則根據光合作用反應式可以計算出C合成了10mol葡萄糖,根據能量傳遞效率(10%~20%)可知,A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過相當於2mol葡萄糖的能量;如果A發生瘟疫,D的數量將先增加後減少最後趨於穩定,C錯誤;
D、在圖2的食物鏈中,①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③是兔未同化的能量,仍屬於其上一個營養級(草),④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
② |
① |
故選:C.
⑻ 如圖是某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簡圖,圖中甲至庚分別代表不同的生物.請根據圖分析回答:(1)此生態系統中生
(1)在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並逐級減少;因此,生態系統中生物數量最多是生產者戊.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在生態系統中能量開始於太陽輻射能的固定,結束於生物體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動的過程稱為能流,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因此,此生態系統各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終來源於太陽能;
(2)由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的概念,可以判斷出戊是食物鏈的起點為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生物,而其餘的為消費者;生物巳和生物甲都以戊為食,存在一種競爭關系,而生物甲又以生物巳為食,生物巳和生物甲之間又是捕食關系.
(3)該生態系統存在的食物鏈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巳→甲→乙→丙、⑤戊→巳→甲→丁→丙,共五條食物鏈.
(4)重金屬物質,在生物體內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因此會隨著食物鏈傳遞並通過生物富集而逐級積累,丙的營養級別最高,因此,生物丙體內積存重金屬污染物最多.
(5)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該圖只表示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生產者和消費者,圖中沒有表示出的生物是分解者.
故答案為:
(1)戊;太陽能
(2)戊;捕食和競爭
(3)5
(4)丙,生物富集
(5)分解者
⑼ 圖是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請回答:(每空1分共10分) (1)圖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理過程是:①
(抄1)光襲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2)分解者無機鹽 、水 (3) A→B→C A ⑽ 如圖1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
(1)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且能量在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為10%~20%,根據圖1中乙中四種生物的能量可判斷:A為第二營養級,B和C都處於第三營養級,D位於第四營養級.因此圖1中存在的食物鏈(網)為: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