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水庫與地震

水庫與地震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41:35

① 為什麼水庫會誘發地震

庫誘發地震是指因水庫蓄水而誘使壩區、水庫庫盆或近岸范圍內發生的地震。根據精確定位的水庫誘發地震的震中資料證明,水庫誘發地震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壩區、水庫庫盆及近岸地段范圍內,距庫邊線一般不超過3~5千米,最遠10千米。
對水庫地震成因的探討一直是人們最感興趣的課題,也曾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流行。庫水的重力荷載作用和孔隙壓力作用是誘震因素之一,但庫水的作用必須藉助於地質體中存在的導水結構面才能向深部傳遞。通過查明庫區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質條件來判別誘發地震的可能性,進而估計發震地點和最大可能強度,稱為水庫誘發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質結構面理論,是現階段預測水庫誘發地震的理論基礎。
據研究,我國曾歸納了以下七條可能誘發水庫地震的定性標志。①壩高大於100米,庫容大於10億立方米;②庫壩區有新構造,活斷裂呈張,扭性和張扭,壓扭性;③庫壩區為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或其它邊緣,近代升降活動明顯;④深部存在重力梯度異常;⑤岩體深部張裂隙發育,透水性強;⑥庫壩區有溫泉;⑦庫壩區歷史上曾有地震發生。上述七條,符合數越齊備,越典型,則該水庫蓄水後誘發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按工程地質條件來分類,水庫誘發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類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斷層破裂型。其他類型的誘發地震震級很小,不會對大壩和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過多的研究。

水庫誘發地震具有多種成因,其發震機理和誘震因素十分復雜,目前還沒有完全為人們所認識。水庫誘發地震是涉及地震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結構抗震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前沿課題。

② 什麼是水庫地震

人類對自然規律認識不多的時候,某些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出乎人們的預料之外。修建大水庫誘發地震,就是這樣一種自然現象。

希臘曾在阿里洛斯河上修建蓄水0.41億立方米的馬拉松水庫,1929年10月建成並蓄水,1931年在庫壩區開始發生小地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由水庫蓄水誘發的地震。因為該水庫處於地震活動區,建水庫之前,當地就曾發生過地震,因此水庫蓄水後誘發的地震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地震隨庫水增高而增多,1938年庫水猛漲的時候發生了5級地震,震動了水庫大壩,更震驚了科學家和當地群眾,人們才開始注意水庫蓄水誘發地震的問題。

1935年,美國在科羅拉多河上修築胡佛大壩,建成蓄水375億立方米的米德湖大水庫。雖然庫區幾百年來沒有發生過地震,美國工程技術人員仍注意吸取希臘馬拉松水庫地震的教訓,在庫區周圍建立地震台,監測地震活動。1936年水庫水位升高到100米時,庫區發生一次小地震;庫水繼續增高,地震也隨著增多增強。1939年庫壩區發生5級地震,危及水庫及其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美國政府被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詳細研究水庫與地震的關系,從此研究水庫誘發地震逐漸成為地震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雖然注意到大水庫可能會誘發地震,興建水庫前要對庫區地震活動性進行調查和觀測研究,認真考慮大壩的抗震性能,但失誤仍然一再重演,險情不斷發生。

1958年,我國在風光秀麗的廣東省東江支流新豐江(河源縣)興建新豐江大型水庫,一年多即築成一座105米高的混凝土大頭壩(空心壩),庫容115億立方米。庫壩及周圍地區歷史上沒有破壞性地震記錄,按抗震建築規范規定,大壩按抗6度地震烈度設防(即不抗禦破壞性地震)。1959年截流蓄水,庫壩區即開始發生小地震,地震隨庫水增高而增多增強,當地群眾不時感到地震的搖撼,聽到地震時的地聲。

1960年,當水庫第一次蓄滿水之後,大壩附近小地震驟然增多增強,並發生一次人們感覺強烈的地震,引起地震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和當地群眾的高度警覺。大壩一旦潰決,東江沿岸的河源、增城、惠州、東莞、廣州等許多城市都將被一掃而光,並危及香港和澳門的安全。在危險迫在眉睫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親臨水庫大壩視察,指示立即採取有效防範措施,加固大壩,確保安全。水庫工程局當即決定改大頭壩為實心的重力壩,對大壩按抗禦8度地震烈度加固,以實際抗9度進行驗收。與此同時,成千上萬的小地震接踵而至,0.4級以上的小地震平均每月達4000多次,危如累卵。

當大壩加固工程臨近結束時,1962年3月19日,大壩下游1公里處發生了6.1級破壞性地震,壩區的地震烈度達8度。縱橫100公里范圍內的城鄉機關、學校建築物和民房倒塌1800餘間,破壞23900餘間,死傷85人。地震時,大壩劇烈搖晃,水平裂縫貫穿壩體,大壩電廠及附屬設施均遭破壞。由於震前加固及時,大壩整體穩定,才頂住了強烈地震的沖擊,轉危為安,避免了一場險惡的災難。三十多年來,新豐江水庫地震台觀測記錄到的地震已超過了40萬次。新豐江水庫是世界上誘發地震次數最多、地震延續時間最長、大壩加固最及時的大水庫。

20世紀60年代以來,水庫地震遍及世界各國,水庫地震與日俱增,國內外已有幾十座庫容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水庫誘發了地震。非洲尚比亞卡里巴水庫、印度柯依納水庫、希臘克里馬斯塔水庫和我國新豐江水庫等,都誘發了6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

縱觀國內外的水庫地震,地震次數和地震大小均隨庫水升降而增減,最大地震一般發生在第一次蓄滿水後的數月之內。水庫地震還與庫容及壩高有一定關系,誘發了地震的水庫,庫容一般在10億立方米以上,壩高多在100米以上。破壞性的水庫地震,都發生在庫容25億立方米以上、壩高100米以上的大型水庫。但不是所有高壩大水庫都誘發地震,全世界壩高200米以上的大水庫只有25%左右誘發了地震,壩高100米以上、庫容1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只有10%誘發了地震,壩高100米以上、庫容不足10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則只有0.54%誘發了地震。

許多位於地震區的大水庫平安無事,有些位於非地震區的中小水庫卻誘發了地震。但所有誘發地震的水庫,都位於地質構造復雜和地下岩層軟弱易透水的地區。幾十萬年來地質構造活動強烈、有大規模活動斷層或多組斷層交錯切割的地區,地下應力分布復雜,水庫蓄水後增加的靜壓力可以改變地下應力分布狀況,造成地下應力分布不均勻和局部加強,致使斷層失去平衡,最後突然斷錯形成地震。另外,水滲透對斷層面的軟化、潤滑、吸附、增溫、水化學、氣化學及應力腐蝕等物理化學作用,亦使地下斷層易於活動,導致發生一系列地震。各水庫的具體情況和條件不同,誘發地震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但水庫地震都屬於有水參與作用的構造地震,研究水庫地震是地震學的一個專門課題。

③ 為什麼水庫會誘發地震

水庫地震大都發生在地質構造相對活動區,且均與斷陷盆地及近期活專動斷層有關。水庫蓄屬水是引起岩體中應力集中和能量釋放而產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體荷載產生的壓應力和剪應力破壞地殼應力平衡,引起斷層錯動,產生地震!

④ 水庫地震

水庫地震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才形成的概念。它是指在原來沒有地震的地區,因為建設專水庫而出現的地震,或者在屬原來有地震的地區,在建設水庫後,地震活動增強,亦稱為水庫地震。總之,與水庫的蓄水有關的地震,均在此列。水庫地震的發生表面上與蓄水有關,但實質上又是與蓄水導致的水庫負荷和水庫滲透有關的,而這兩個原因只是起著某種潤滑和觸發的作用,真正發生地震的原因還是地下的地質構造、地下有斷層發育或地層破碎等。與水庫地震起因相同的,如礦井抽水、油氣井注水、鹽井開采等,這類地震一般具有震源淺(2~3km)和震級小(3~5級)的特點。

⑤ 水庫誘發地震原因

人類工程活動如注水和修建水庫等均可誘發地震.構造型誘發地震的內因版是岩體貯存權了構造 能,水庫蓄水後可能導致構造應力提前釋放,從而誘發了地震.還有一類是水庫蓄水後庫水 壓入溶洞引起塌陷和氣爆,對水體較集中的水庫還可能引起區域荷載重新調整導致岩石滑 移而誘發的地震.上述幾類地震均稱為水庫誘發地震,大橋水庫是否會誘發水庫地震一直是 工程界和地震界關注的問題.
前人研究指出,水庫誘發地震有兩種重要的類型:快速響應型和滯後響應型.快速響應型水 庫誘發地震與水庫水位變化密切相關.有的水庫蓄水後,很快發生地震,即屬快速響應型.快速響應型地震的成因之一是岩溶塌陷或氣爆,多發生於溶洞發育的石灰岩庫段.水庫荷載 引發的地震也屬快速響應范疇.另一類型地震則要在開始蓄水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生.其 滯後時間長短各不相同,一般為數月到數年不等.滯後響應型水庫地震釋放構造能,它的發 生與庫水沿斷層滲透、斷層面摩擦系數降低和岩石抗剪強度降低有關.因此,這一類型地震 的強度與水庫水位的變化的關系不明顯.構造型誘發地震的強度主要取決於發生地震的構造 貯能,與蓄水時間的長短無關.破壞性大的水庫誘發地震多為滯後型地震.

⑥ 水庫蓄水和地震的關系

水庫誘發地震是指因水庫蓄水而誘使壩區、水庫庫盆或近岸范圍內發生的地震。根據精確定位的水庫誘發地震的震中資料證明,水庫誘發地震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壩區、水庫庫盆及近岸地段范圍內,距庫邊線一般不超過3~5千米,最遠10千米。
對水庫地震成因的探討一直是人們最感興趣的課題,也曾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流行。庫水的重力荷載作用和孔隙壓力作用是誘震因素之一,但庫水的作用必須藉助於地質體中存在的導水結構面才能向深部傳遞。通過查明庫區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質條件來判別誘發地震的可能性,進而估計發震地點和最大可能強度,稱為水庫誘發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質結構面理論,是現階段預測水庫誘發地震的理論基礎。
據研究,我國曾歸納了以下七條可能誘發水庫地震的定性標志。①壩高大於100米,庫容大於10億立方米;②庫壩區有新構造,活斷裂呈張,扭性和張扭,壓扭性;③庫壩區為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或其它邊緣,近代升降活動明顯;④深部存在重力梯度異常;⑤岩體深部張裂隙發育,透水性強;⑥庫壩區有溫泉;⑦庫壩區歷史上曾有地震發生。上述七條,符合數越齊備,越典型,則該水庫蓄水後誘發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按工程地質條件來分類,水庫誘發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類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斷層破裂型。其他類型的誘發地震震級很小,不會對大壩和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過多的研究。

水庫誘發地震具有多種成因,其發震機理和誘震因素十分復雜,目前還沒有完全為人們所認識。水庫誘發地震是涉及地震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結構抗震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前沿課題。

⑦ 水庫地震是怎麼回事

在原來沒有或很少地震的地方,由於水庫蓄水引發的地震稱水庫地震。水庫地震大都發生在地質構造相對活動區,且均與斷陷盆地及近期活動斷層有關。水庫蓄水是引起岩體中應力集中和能量釋放而產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體荷載產生的壓應力和剪應力破壞地殼應力平衡,引起斷層錯動,產生地震。
水庫地震一般是在水庫蓄水達一定時間後發生,多分布在水庫下游或水庫區,有時在大壩附近。發生的趨勢是最初地震小而少,以後逐漸增多,強度加大,出現大震,然後再逐漸減弱。
水庫地震可分為三種情況:
①蓄水前沒有歷史地震記載,蓄水後出現明顯的地震活動;
②蓄水後發生的地震震級和頻度高於歷史地震;
③蓄水後地震的震級低於蓄水前的震級。前兩種常發生在弱震區或無震區,又稱水庫誘發地震。後一種常出現於多震區或強震區。
水庫誘發地震具有如下特點:水庫地震的震中僅分布在水庫及其周圍,一般位於水庫及附近 5km圍內,震源深度大多在5km內,少有超過10km;主震發震時間與水庫蓄水過程密切相關;水庫誘發地震的頻度和強度隨時間的延長呈明顯的下降趨勢;水庫誘發地震以弱震和微震為主;水庫地震震源較淺。
據統計,全世界已建水庫約有11000多座。但已誘發水庫地震的僅91座,其中誘發破壞性水庫地震的更少,共18座。國高坍大庫中誘發了水庫地震的約佔25%,·特別是近幾年蓄水的高壩大庫,4座中已有兩座發生水庫地霍,比例數達50%,而一般中小型水庫誘發地震的為數極少。壩高、庫容大的水庫在建壩前的工程地質調查中,應研究水庫誘發地震產生的可能性。
世界上已有一些國家的水庫蓄水後發生地震,1967年12月11日,印度戈伊納水庫發生地震。這次地震是迄今已知的水庫地震中最大的一次,震級為6.5級。它發生於比較穩定的德干高原地區內。主震的震中位置在大壩南3公里。戈伊納水庫壩高103米,1962年開始蓄水,以後發生了約450次地震。
我國已建成9萬余座水庫,其中已發現10米個水庫蓄水後發生地震,即廣東新豐江、湖北丹江口和前進、湖南南沖和黃石、浙江新安江和湖南鎮、安微的佛子嶺、江西的柘林、遼寧的參窩水庫等。其中1962年3月19日,廣東新豐江水庫發生的一次6.4級地震,是迄今記錄的最大的水庫地震。

⑧ 水庫會不會發生大地震

地震的發生是跟大地的構造,板塊運動學有關,跟地表地貌,建築物及人類活動關系不大。相關權威機構已經劃分了世界范圍內的地震活動構造帶,這才是判斷地震發生概率或頻率的因素之一。國家重要設施如核電站都會避開這些地方。如果是地震發生頻率高的地方,大型水庫也不會建在這里。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