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的
⑴ 生態浮床的生態浮床作用
1、經濟實用、治污效果明顯
生態浮床,在全國各地廣泛用於城市濕地建設。其治污原理是利用生物的自然生態習性,在受損水體中吸收、吸附消化和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因此,無需專業的機械設備以及化學葯劑的投入,可以大量的節省費用開支,減少動力、能源和日常維修管理費用,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節約能源、運行性能穩定、日常維護簡單等優點。另外,有類似濕地之功能作用,而與建設和維護同等面積濕地,費用實在低廉。
2、改善動植物生長環境,再造自然生態平衡
使用環保材料生產產品,產品具有良好的自然適應性。生態浮島是一種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載體。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浮島上植物懸浮於水中的根系,除了能夠吸收水中的有機質外,還能給水中輸送充足的氧氣;為各種生物、微生物提供適合棲息、附著、繁衍的空間,在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吸收、攝食、吸附、分解等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水體污染得以修復,並形成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平衡環境。
3、打造花園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
生態浮島除具有顯著的污水治理效果外,同時具有強烈的環境景觀功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周圍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正朝著高層次、高品位的方向發展。由於水面綠化景觀的效果生動、新穎,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目前,水景園林建設和水生花卉應用已經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熱點。
生態浮島,在碧波漣漪之上,花繁葉茂、奼紫嫣紅,隨波起舞,充滿無限的生機,應用於水景觀即可修復水體、治污防污,還可以美化水域環境,打造靚麗的城市水上景觀,提升城市園林建設的整體檔次和品位,是一種低投入高效益的生態環保設施。
4、可用於魚塘水體種植無公害蔬菜
現代都市土壤污染嚴重,用工業廢水灌溉菜田,在堆滿毒垃圾的田地種菜,污染毒物轉移到人體,影響健康。使用生態浮床種植水生經濟作物,有效降低魚塘中因為飼料的富營養化現象。且有效為水中微生物提供繁衍場所,提供養殖水活性,魚塘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提高。
5、消波護岸作用,保護水利設施
產品原名:感潮河流用生態浮床,大面積生態浮島的應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風浪對坡岸的拍擊與沖刷強度,對於河流、湖泊的坡岸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水上生物浮島的應用,既是水面景觀設施又是水質凈化和水利防護設施。
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治理河湖水污染
水體富營養化是全球性的水環境問題,我國現有湖泊2 700餘個,總面積達9.1萬km2.根據調查資料和國內、外評價湖泊富營養化指標,我國比較典型的37個主要湖泊中,中營養型和中一富營養型的佔55.8%,富營養型的佔14.7%,重富營養型的佔8.8%.中國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體中的N、P含量過高而引起的富營養化造成的,而N、P則是植物生長最基本的必需營養元素。生態景觀浮島是以可漂浮材料為基質或載體,它的凈化作用原理表現在利用表面積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濃密的網,吸附水體中大量的懸浮物,並逐漸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謝水中的污染物成為無機物,通過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減水體中的氮、磷及有機污染物質,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植物細胞的成分,促進其生長,最後通過收割浮島植物來減少水中營養元素,改善水質,創造良好的水環境。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生態浮島與人工濕地在同等面積條件下,生態浮島的凈水效率比人工濕地高出70%以上。目前一些文獻中出現的「生態浮島」、「人工浮島」、「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浮床無土栽培」等均為相同或類似的概念。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國內、外生態浮島技術得到極大完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生態浮島技術然而其仍處於試驗與示範階段,並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現有生態浮島栽培不易進行標准化推廣應用。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營養化水平不同,水流、溫度、風速、水體波動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應的浮島設計組合和浮島植物種類搭配,很難制定一個統一的標准予以推廣應用。
2、現有生態浮島難以推行機械化操作。生態浮島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採用人工完成,管理養護成本大,在小面積的試驗示範中尚可,若大面積推廣,需要經常、及時採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滿足需要,限制其發展。
3、現有生態浮島製作施工周期長。從目前來看多數的生態浮島都是採用現場製作及現場種植的模式,大面積製作施工周期較長。
4、現有生態浮島難以過冬。生態浮島上的植物大多數不能過冬,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種植,尤其在冬季天氣較冷的我國北方地區生態浮島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5、現有生態浮島多數採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難以抵抗極端的大風、大雨及大浪。
6、目前國內、外使用的生態浮島單體面積較小,大多數是在小面積的河湖中使用,難以對較大的河湖進行生態修復,現需要有超大面積的生態浮島。
利用無土草坪的特殊優點,採用自有的專利技術製作無土草坪生態浮島,實驗證明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解決了目前國內、外生態浮島製作技術存在的諸多問題,並取得如下成果;
1、無土草坪生態浮島採用禾本科草建成,禾本科草是一類適應性強的多年生植物,具有凈化富營養化水體的潛在優勢。由於無土草坪生態浮島草坪高度不高、根系發達、草坪結構牢固,因此它能抵抗極端大風、大雨及大浪並能達到在任何水流、溫度、風速、水體波動及富營養化水平不同等情況下使用。
2、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採用在地面培育已經成坪的無土草坪,用草坪在工廠里組合成浮島模塊, 到了施工場地根據所需要的面積,只要將相鄰的浮島模塊相連在一起,即可製成所需生態景觀浮島,這樣的製作方法使工程現場施工變得更為方便快捷。
3、由於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採用成坪的無土草坪製作,製成後漂浮在水面上景觀立現,整齊劃一,就像一塊綠色的地毯景觀效果非常明顯。
4、由於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特殊的結構及方便的管理,是目前國內、外唯一能製成超大面積的生態浮島,能夠對較大的河湖進行有效的生態修復。
5、在我國長江流域或以南冬季不凍的水面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四季常綠,提高了冬季低溫條件下的凈水能力。據氣象部門統計報道北京2012年的冬季是30年來最冷的天氣,並且冬季超過零下15度的日子就有好多天,我們在北京的實驗證明,在冰凍的水面無土草坪被凍成了冰塊, 但是2013年開春這草坪全部返青,返青率達到百分之百。應該看到在這樣的冬季國內、外各類、各型生態浮島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6、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在養護管理工作方面也低於於地面草坪。地面鋪設的草坪1怕乾旱2怕缺肥,並且養護管理比較費水費工,但是將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安置在富營養化的水面上也就沒有這些問題了,無土草坪生態浮島採用禾本科冷季型草建成,地面使用時夏季高溫高濕,冷季型草坪病害發病率高,如果養護措施不當,會造成草坪大面積斑禿,嚴重影響草坪景觀效果,由於無土草坪生態浮島草坪在湖泊河流水面生長,湖泊河流水面即使在夏季高溫天水面溫度遠比地面低很多,草坪不易生病,並且蟲害也遠低於地面草坪。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在水面鋪設後,和種植在地面的草坪一樣可以使用好多年,草坪即便出現禿斑,撒點草種無需用任何覆蓋物,無需任何管理草坪即可恢復這是經過實驗證明的。無土草坪生態浮島管理簡單,使用年限越長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也就越高。
7、用無土草坪製成的生態景觀浮島表面平整並有足夠的浮力,在大面積使用中工人可以在草坪上用剪草機剪草,修剪根據草坪長勢20-30次/年。實驗證明水面栽培條件下的無土草坪禾本科高羊茅草葉綠素含量、葉片含水量、乾重、密度、蓋度等指標均顯著高於土培條件的草坪,草坪每年剪草的次數高於地面草坪,這樣就能更多的將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搬離水體,用禾本科無土草坪製成的生態景觀浮島是對大、小河湖富營養化修復提供一條有效的新途徑。
8. 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具有的諸多優點這是國內、外現有生態浮島無法比擬的,它並具有極高的環境經濟價值、資源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國、內外具有廣闊的推廣運用前景。
⑵ 什麼是生態環境的概念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要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就必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我國環境保護法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其主要任務之一,正是基於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的這一密切關系。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是兩個在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環境僅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包含關系。
⑶ 生態的相關概念
生態學
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佔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
生態食品
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
生態倫理
生態入侵
生態因子
生態道德標准 中文名稱:生態系統
英文名稱:ecosystem
定義1: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由無機環境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組成。
所屬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應用氣象學(二級學科)
定義2:由生物群落和與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環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過程構成的系統。
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生物地理學(二級學科)
定義3: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形成彼此關聯、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 所屬學科:昆蟲學(一級學科);昆蟲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4: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植物、動物、真菌、微生物群落與其非生命環境,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動態復合體。 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生態系統生態學(二級學科) 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阿瑟·喬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受丹麥植物學家葉夫根·尼溫(Eugenius Warming)的影響,首次提出生態系統的概念。認為:
「(原文)Ecosystem is the whole system,… including not only the organism-complex, but also the whole complex of physical factors forming what we call the environment…」(生態系統是一個的『系統的』整體。這個系統不僅包括有機復合體,而且包括形成環境的整個物理因子復合體……這種系統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單位,它們有各種大小和種類)。
斯坦利對生態系統的組成進行了深入的考察,為生態系統下了精確的定義。
1940s,美國生態學家R.L.林德曼(R.L.Lindeman)在對賽達伯格湖(Cedar Bog Lake)進行定量分析後發現了生態系統在能量流動上的基本特點:
·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不可逆轉;
·能量傳遞的過程中逐級遞減,遞減率為10%~20%;
這也就是著名的林德曼定律。
⑷ 生態的介紹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生態(Eco-)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⑸ 生態的資料
我幫你找了,非常遺憾不是很理想。
你去參考這些吧:
http://www.tumuren.com/lb5000/cgi-bin1/topic.cgi?forum=47&topic=21
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222/10814/10819/20030528/1002617.html
http://220.202.29.37:8002/xbkc/myhome/506.doc
http://www.swcc.org.cn/page2_view.asp?id=3602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5/30/content_894678.htm
http://www.swcc.org.cn/index.asp
⑹ 生態的作用是怎麼樣的
生態一詞源於抄古希臘語,意思是指家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地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們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當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生態」的定義會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態」所追求的物種多樣性一樣,以此來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為了維系自身的穩定,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否則就有崩潰的危險;許多基礎物質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循環,其中碳循環與全球溫室效應密切相關,生態系統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於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
⑺ 生態、目睹、有限的意思.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回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答和生活習性。生態(Eco-)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⑻ 生態的意思
生命+大自然
⑼ 生態體系的概念
也叫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
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最為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人類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農田為主的人工生態系統中。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分為湖泊生態系統、池塘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等)、農田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其中,無機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基礎,其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豐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於無機環境,生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既在適應環境,也在改變著周邊環境的面貌,各種基礎物質將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涼的裸地變為水草豐美的綠洲。生態系統各個成分的緊密聯系,這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