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環境中心

生態環境中心

發布時間: 2020-11-23 08:01:59

『壹』 什麼是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應用系統

生態環境數據資復源中心應制用系統,是智慧指間做為智慧環保的核心框架旨在為公眾、企業、運維單位等不同群體構建針對性的「互聯網+環保」應用服務。該中心通過對環境數據資源有效的採集、管理、價值挖掘分析,實現對海量環境資源的匯聚,交互共享,既為滿足各業務部門之間協同辦公提供數據支持的業務需要 ,又為環境治理、環境決策、企業考核等提供科學依據。

『貳』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好考嗎

我也想考中科院生態中心呢,不過不和你一個專業,我考環境科學,中科院的特點在於一個導師每年只收一個學生,這就比較玄,別的都還好~~~

『叄』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您就這么來一個名字在這自我也不知怎麼回答你啊??
首先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位於北京。
想必你要考研吧:這很難考的,基本上全都是保研來的,而且保研也有的人沒來上。
你想啊 這是北京 又是中國科學的最高領域 怎麼那麼容易考上呢~~
我想 還是考一個別的地方吧 別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了
考上是幸運 如果沒考上呢 怎麼調呢?? 又要復習一年~~ 這里與中科院其他的所不一樣。別的地方復試都不難,在這里,復試又是很高的一個門檻,就算有人也很難進,何況沒有呢。
對了 想考這里 首先你要是211的 否則 一概不看的~~ 您是么??

『肆』 區域生態環境概況

一、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生態系統的構成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生態系統是一個在自然地理地質和行政單元上涵蓋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8個城市,由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系統復合而成的人工生態系統。其中,生態環境子系統包括8個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自然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如山脈、海域、河流等,其自然空間打破了各城市之間的行政界限,生態環境空間范圍進一步擴大,各城市之間依靠生態功能區、道路網路等系統緊密相連。社會經濟系統由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兩部分構成:經濟子系統由8個城市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共同構成山東半島經濟區域系統,在經濟發展中8個城市密切聯系,優勢互補,城市之間形成供給需求網路與產業發展脈絡;社會子系統則以半島城市群人口為中心,涉及城市群居民社會與文化的諸方面,包括城市群居民、城市群社會組織和政治組織等(表1-1)。

表 1 -1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質生態系統構成

從生態系統的要素結構來看,城市群中心層、組群層、網路系統基本構成;從功能結構來看,城市群系統功能呈現多樣化分工趨勢,並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斑塊和廊道體系;以濟南和青島為中心、以膠濟鐵路為發展動脈的雁型城市群發展格局初具規模。

二、區域生態環境概況

1.水資源及水環境概況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86mm,各市降水量變化范圍在550~800mm之間。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100.7×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61.66×108m3(可利用量為46.68×108m3)。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0.24×108m3,人均水資源量為363m3(比全省稍多1.5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5%,屬於嚴重缺水地區。

近年來,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製造業基地已逐步成熟,但工業大規模擴張的同時也加劇了水資源的污染程度,水污染已經由過去城市工業區的點源污染逐步向面上發展,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

山東半島主要過境河流域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及沿海諸河流域(包括小清河流域)共有20多條,各河流域水質污染均較嚴重,但各河流斷面污染程度存在較大差異。黃河幹流在山東段3個斷面中,一個入境斷面水質符合V類標准,另外兩條符合Ⅲ類標准。小清河流域7個斷面中,除小清河源頭濟南睦里庄斷面符合Ⅳ類水質標准外,其餘6個斷面均劣於V類。孝婦河、豬龍河4個斷面中,除孝婦河源頭斷面符合Ⅰ類水標准外,其餘3個斷面均劣於V類,污染最嚴重的斷面為豬龍河流入小清河的入口處。據調查,小清河沿途共有1150個工廠,每年都將2.4×108t的廢水通過支流匯入小清河,通過10個主要污染源對小清河的環境進行評價,其等標負荷污染負荷達43000,污染源對河流等標污染負荷大於5000的河流有淄河、豬龍河、濰河、彌河,等標污染負荷在1000~5000之間的有白浪河、北膠萊河。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河流污染主要來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

2.土地資源及土地環境概況

山東半島城市群跨魯東丘陵、魯中山地和魯北黃泛平原(包括黃河三角洲)3個地理分區。土地總面積64956km2,佔全省的42.3%,人均佔地2.05畝,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但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省水平)。土地利用類型以耕地為主,占區域面積的43.94%(表1-2)。

表 1 -2 山東半島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土壤條件好,氣候環境適宜,園地、林地、牧草地開發利用程度高:園地佔城市群農用地總量的11.5%,高於2.7%的山東省平均值;林地佔農用地總量的15.4%,高於4.2%的山東省平均值;牧草地佔農用地總量的0.7%,其他農用地佔本地域農用地總量的16.3%。園地、林地、牧草地佔農用地比例均高於山東省平均值,說明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資源能夠有效利用。但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也存在著較嚴重的土壤環境等問題。

首先是山東半島城市群耕地不斷流失。近幾年山東半島城市群經濟建設發展迅速,建設用地面積成遞增趨勢,2002年建設用地面積為855.93km2,2003年為945.87km2,從而使大量耕地不斷流失減少。

其次是由於自然災害和各種原因,加上多年來無節制地開礦、墾荒、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耕地退化、荒漠化等現象也較嚴重。如威海市屬魯東強度水土流失區,共有水土流失面積3046km2,占土地總面積的62%。

另外,廣大農村長期以來大量使用化肥,忽視了傳統農業生產中「秸稈還田」的有益做法,也使耕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越來越少,土壤板結嚴重,土壤肥力急劇下降。結合本區的發展趨勢,說明土地資源的供需形勢是很嚴峻的,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避免耕地資源進一步減少。

3.海洋資源及海洋環境概況

山東半島城市群瀕臨黃海和渤海,擁有3000多千米海岸線和大大小小的島嶼近300個,海洋資源豐富,沿海海域魚、蝦、蟹、貝、藻等經濟水產豐富,海產品產量多年居全國前列。海岸帶和近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數十種礦產,漁業、原鹽、地下鹵水等海洋資源也非常豐富,又擁有眾多的優良港灣,為半島城市群經濟及海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和物質基礎。

關於近岸海域水質現狀,據2003年《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全國44個沿海城市中,有威海、日照近岸海域水質較好,全部為Ⅰ、Ⅱ類水質;煙台、青島近岸海域Ⅰ、Ⅱ類水質比例在50%以上。濱海6市中以日照海區水質最好,達Ⅰ類水質標准;其次為威海、濰坊、東營3海區,優於Ⅱ類水質標准;青島海區水質局部有污染,優於Ⅱ類水質標准測點佔66.7%,劣Ⅳ類海水水質標准測點佔29.6%。

山東半島城市地區海洋環境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特別是港口、海灣、河口及靠近城市的海域污染尤為嚴重。按污染源可分為陸域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陸域污染指陸域產業的污染物對海域產生的污染,包括工礦業三廢、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填海等。2003年沿海6市排放工業廢水達4.1×108m3,生活污水量達45968×104t。海水污染主要指海水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及海上石油開采造成的污染。如勝利油田年排污水量為700×104t,年排油量達2000t。隨著海上採油平台的增加,石油污染將日趨勢嚴重。

4.氣候資源及大氣環境概況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冬季多偏北風,雨雪稀少、寒冷而乾燥;春季氣候多變,多西南大風,地面增溫快,蒸發大,降水少,常乾旱;夏季炎熱而濕潤,降水集中,時有暴雨冰雹天氣出現;秋季雲雨較少,秋高氣爽,但有些年份也出現秋雨連綿天氣。

青島、威海、煙台、日照等半島東部沿海城市,屬於濕潤地區,受海洋調節,水分資源豐富,年降水量750~900mm,乾燥度為0.8~1.0,太陽總輻射4856~5192MJ/(m2·a)。濟南、淄博等西部城市,屬較濕潤地區,或半濕潤地區,乾燥度為1.0~1.5,年平均降水量為600~850mm,太陽總輻射4898~5443MJ/(m2·a)。東營、濰坊等城市位於魯北、萊州灣沿岸,水資源較缺乏,沿岸空氣乾燥,降水為城市群內最少的地區,乾燥度為1.5~1.8,年降水量在500~700mm之間,大部分地區在600mm以下。

依託常年4870~5344MJ/(m2·a)的太陽輻射量,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光能資源豐富,但各城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山東半島城市群日照時數的時空分布趨勢由南向北增加,東南部日照時數較少,不足2600h,但中北部日照時數較多,在2650h以上。

2003年山東半島城市群空氣質量日報良好率為58.6%~100%,其中日照、威海達到100%,威海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改善人居環境100個示範城市之一;東營、煙台、濰坊空氣質量日報良好率在90%以上;青島、淄博、濟南空氣質量日報良好率分別是89.3%、83.3%、58.6%,青島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年均值連續4年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處於良好狀態。

在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全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上,日照市名列第3,僅次於海口和桂林,成為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最優的城市之一,也是長江以北唯一一個排名進入前10名的城市。與日照相比,濟南的空氣質量良好率最低,如同全國其他城市相比,空氣質量也處於中下水平,說明其大氣污染的程度是比較嚴重的。

根據2003年各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可以看出半島城市群環境空氣污染狀況不容樂觀,8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在1.18~3.13之間,最低的城市是日照,空氣質量相對較好;最高的是濟南,大於3.0,空氣質量相對較差;淄博、濰坊、青島城市綜合指數大於2.0、小於3.0;煙台、威海、東營、日照4城市環境質量較好,低於2.0。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大氣污染以煤煙型污染為主。2003年,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中二氧化硫平均值為0.044mg/m2,二氧化氮平均值為28mg/m2,可吸入顆粒物平均值為0.087mg/m2。日照、威海、東營、煙台、青島、淄博、濰坊空氣質量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的二級標准,而濟南空氣質量僅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的三級標准,其二氧化硫平均值為0.064mg/m2,超標率達11.9%。

5.礦產資源及礦山環境概況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礦產資源在山東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石油、天然氣、金礦、鐵礦、石墨、滑石、鹽類、藍寶石、硅藻土、透輝石等資源豐富,儲量巨大,分布廣泛。2004年8大城市開發利用的礦產共有70種,佔全省開采礦總數的76.92%,其中石油、黃金、鐵礦、石墨、滑石、水泥、石灰岩等礦產佔有突出的地位。如東營地區勝利油田,截至2004年底累計石油地質儲量已達4.5×108t,2004年產油量為2674×104t,佔全省年產量的98.25%;累計生產原油7.726×108t,佔全省累計產油量的98.5%,佔全國累計產油量的19.58%,是全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又如膠東半島金礦資源儲量和探明儲量都居全國第一位,截至2002年底,累計探明儲量925.12t,佔山東全省儲量的92.88%,保有儲量496.38t。僅招遠玲瓏金礦和萊州的焦家-新城金礦探明儲量就已超過150t,均可列為世界級超大金礦。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共有各類礦山企業4940個,佔全省礦山總數的55.04%;礦業總產值為587.91億元,佔全省礦業總產值的60.45%。礦業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一些地區的經濟實力,但由於礦產資源開發缺乏嚴格管理和科學規劃,一些礦山受經濟利益驅動,產生了采易棄難、采厚棄薄、采富棄貧、亂采亂挖等嚴重浪費資源及破壞生態的現象。

礦產資源的開發已引發了嚴重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尤其是金、建材、煤、鐵、滑石、石墨等礦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目前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有露天開采對地表的破壞、山體開裂、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固體廢料及尾礦危害、瓦斯爆炸、坑道突水,以及礦坑排水對地下水環境的污染等。據2001年調查,各類礦山采空地面塌陷累計為42.88km2,地裂縫影響面積達0.93km2

礦山生產伴生的廢石及尾礦廢渣,除了占壓土地、破壞地貌景觀、加重水土流失外,還可產生渣石流和崩塌地質災害。據統計,本地區礦山固體廢料年產出量為1638.81×104t,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伍』 生態與環境的區別

生態
生態(Eco-)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學(Ecology)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1869年,德國生物學家E.海克爾(Ernst Haeckel)最早提出生態學的概念,它是研究動植物及其環境間、動物與植物之間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的一門學科。如今,生態學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當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生態」的定義會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態」所追求的物種多樣性一樣,以此來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

環境
所謂環境總是相對於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環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隨中心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我們通常所稱的環境就是指人類的環境。人類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亦稱地理環境。是指環繞於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物和各種礦物資源等。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自然地理學上,通常把這些構成自然環境總體的因素,分別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個自然圈。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的發展,逐步創造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如城市、農村、工礦區等。社會環境的發展和演替,受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以及社會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其質量是人類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標志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則從法學的角度對環境概念進行闡述:「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遺跡,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和鄉村等。」

其他定義:是指圍繞著人類的外部世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綜合體.環境為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廣泛的空間,豐富的資源和必要的條件.

『陸』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樓上的那位回答真的太不負責了。根據別人的報考經驗就這么下定論,你不是在拿別人的前途開玩笑么!?如果人家採納了你的意見,堵上的可是一生的前途。
同學,我不知道你是要考研還是考博。如果從外校考研到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話,難!如果是到研究中心考博的話,更難!!而且環境工程水處理是最難的!你的眼光不錯!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招生是這樣的,大部分名額已經是在考研之前導師在各高校選好了學生保研的。是一些中科院的研究院或副研究員在各高校做本科教師時所帶的學生,直接保到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所以這里比較難考。這只是其一。
其二,中科院有很多的研究所,想必你也很了解。而研究中心位於北京,正如考大學時候北京的學校最難考是一樣的。
其三,正如你所說,即使你初試分數很高,人家也不會要你,這是必須的。我到那裡考了兩年,最終我回到我大學本科的學校念的研究生。
給你幾點建議吧,考清華的這個專業也比那裡容易許多,或是其他高校,現在高校的研究條件不必研究院差,甚至超過研究院。你也可以選擇中科院其他研究所,會比研究中心容易很多的。另外,並不是中科院好,中國農科院也很不錯的,這個專業方向也很好。
最後,只是希望你做好決定,我沒有考上,並不是我的能力不行,實話跟你講,本科時我拿了不少獎學金,但是...也許人才太多,那裡的門檻太高。
還有,我沒考到那裡也算幸運,聽說那裡的條件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包括你的學習工作和導師的態度,要斟酌。
你也沒有懸賞分~ 跟你說這么多 只是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走我走過的老路,荒廢了時間和精力,考研也很熬人的,現在回頭想想....呵呵
祝你前途光明!!!

『柒』 如何打造區域中心城市 生態環境

(1)設甲、乙兩種型號的挖掘機各需x台、y台.
依題意得:

x+y=8
60x+80y=540

解得

x=5
y=3

甲、乙兩種型號的挖掘機各需5台、3台;

(2)設租用m輛甲型挖掘機,n輛乙型挖掘機.
依題意得:60m+80n=540,化簡得:3m+4n=27.
∴m=9-3分之4*n
∴方程的解為

m=5
n=3


m=1
n=6

當m=5,n=3時,支付租金:100×5+120×3=860元>850元,超出限額;
當m=1,n=6時,支付租金:820

『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麼關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為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兩者為隸屬關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始建於1975年,時為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是全國性生態環境領域綜合性研究機構,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管轄。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要學科方向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環境過程與控制、環境污染的健康風險、污染水體修復與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人與自然耦合機制、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對策、環境生物技術的理論與應用。

(8)生態環境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主要機構與功能: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創新性、基礎性重大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致力於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撐,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環境問題的工程技術與咨詢需要。

2、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通過合作研究課題、聯合申報課題、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共建實驗室等方式,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和咨詢方面的合作。

『玖』 生態環境現狀

(一)自然環境

處於雲貴高原的東北緣與湘鄂山地交匯地帶的湘西北中、低山、山原區,東與湘北洞庭湖平原區接壤,北與川東南、鄂西南山地毗連,西與黔東北高原鄰接,南止沅麻盆地西緣。區內氣溫偏低,光照偏少,干濕季節不明顯。年平均溫度16℃~17℃,年日照時數1400 h,>10℃積溫為5000℃~5300℃,80%的保證率積溫僅4800℃~5100℃,極端最低氣溫為-6℃~-15℃,無霜期只有265~285 d。雨量比較充沛,歷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1900 mm,特別是武陵山區降雨量顯著增多,並多以大雨,暴雨,形成了湘鄂(湖北以五峰、鶴峰為中心)暴雨中心區。水系甚為發育,且呈樹枝狀。發育有澧水幹流及其支流,南端為沅水一級支流酉水。土壤以黃色石灰土和黃壤性土為主,黃色石灰土面積約1341萬畝,占區內總面積的35%,黃壤性土面積約1322萬畝,占區內總面積的34.4%。其次有水稻土、黃壤、棕色石灰土、暗黃棕壤、粗骨石灰土、石灰性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等。森林植被覆蓋率為65.64%,以針葉林為主,闊葉樹、竹林也有分布。

地處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間的沅麻河谷盆地區,具有光熱充足,冬冷春寒,干濕季節明顯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溫度16.6℃,>10℃積溫為5000℃~5300℃,持續日數為230~235 d,無霜期278 d左右,年日照時數1500 h左右。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上,7~9月降水量在340~380 mm之間。土壤以紫色土和黃紅壤為主,其中紫色土占近30%,主要分布於沅水西岸,以及漵浦盆地,一般分布於海拔高度200~500 m之間;黃紅壤佔43%,主要沿沅江及其支流巫水的兩岸分布,海拔高度為300~500 m。

雪峰山地區,包括西部的西晃山和南部的越城嶺一部分,光能資源和熱能資源居全省最少區之一。年日照時數1250~1400 h,>10℃積溫為4200℃~5300℃,年降水量除安化暴雨中心外,一般為1300 mm。常年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土壤以黃壤為主,佔51.4%,主要分布在500~1200 m地帶;次為紅壤,石灰土和水稻土零星分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68.45%,以針葉林為主,以及針葉闊葉混交林等,此外城步南山有大片草地分布。

位於本省北部的洞庭湖濱湖平原區,屬於我國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型的長江中游氣候大區,其氣候特點是光、熱較足,春暖遲,秋寒早。年日照時數1700~1800 h,是全省日照最多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6.5℃~17℃,>10℃的積溫在5000℃~5400℃,無霜期歷年平均為265~280 d。以洞庭湖盆地為中心的沖積平原年降水量1200~1300 mm,為全省降水量較少的地區之一,且分布不均勻,南部較多,北部較少,4~6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50%,多大雨、暴雨,常造成洪澇災害。土壤有三個組合:①以紫潮沙泥為主,分布在南洞庭湖以北的安鄉、南縣的全部,沅江和華容的大部,以及澧縣、常德、漢壽、岳陽、臨湘等縣的一部分;②以黃潮沙泥為主,分布在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入湖處;③以紅黃泥為主,分布在洞庭湖以南的湘陰及益陽等縣,其次在漢壽、常德、澧縣、華容等縣亦有較大面積分布。此外,棕紅壤多分布在環湖的東、西側;紅壤集中分布在環湖的南側;黃紅壤分布在西部外緣;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東北部;潮土沿各大小河流的兩岸分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19.08%,以針葉林為主。

位於本省中部的湘中丘陵區為我國中亞熱帶典型地段之一,光能、熱量資源豐富,氣候溫暖,熱量充足,夏季高溫酷熱,冬無嚴寒,但春寒潮頻繁。本區全年日照時數1400~1750 h,年平均氣溫為16.8℃~18.0℃,>10℃的積溫5300℃~5600℃,無霜期長達261~281 d,最冷月平均氣溫為3.8℃~6.5℃。降水量大,但分布不均勻,常發生前澇後旱現象。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 mm,春末夏初多雨,一般年份4~6月降水量佔全年的45%左右;盛夏秋初乾旱,7~9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20%左右,且多以雷陣雨為主,而此時氣溫高,蒸發量大,空氣相對濕度小,故易發生乾旱,尤其是衡~邵一帶,歷來有「乾旱走廊」之稱。土壤以紅壤佔主導地位,其次為紫色土,它們在紅盆中廣泛分布,水稻土亦有相當量的分布,主要沿河谷兩岸的階地以及低山、丘陵谷地分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40.60%,以經濟林地、針葉林為主,竹林也有廣泛分布。

位於省內東部的湘東盆地—山地區,光能、熱量資源豐富,氣候溫暖,熱量充足。全年日照時數1500~1700 h,年平均氣溫16℃~17℃,>10℃的積溫為5300℃~5600℃,無霜期長達260~280天,最低氣溫在-6℃~-8℃。雨水較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 mm,春夏雨多常出現暴雨山洪,危害農作物。秋冬雨水略少,產生輕微秋旱。土壤以紅壤為主,其次為紫色土、水稻土,還有棕紅壤、黃壤、暗黃壤、山地草甸土。森林植被覆蓋率為62.82%,以針葉林為主,經濟林亦有一定分布。

位於本省南部的湘南山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7.8℃以上,為全省氣溫最高地區,年日照時數1750 h,年太陽總輻射每平方厘米105~109 kW,>10℃的積溫為5500℃~5800℃,持續240~260 d,無霜期長達290~310 d,最低溫可為-6℃左右。年降水量平均為1300~1800 mm,東部的桂東和西南部的江華,是本區的東西兩側的兩個降水中心,高達1800~2000 mm。土壤以紅壤為主,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黃壤、暗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為次。紅壤一般分布於海拔700 m以下的低山及丘崗;黃壤分布於山地海拔700~1300 m中山區;暗黃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 m以上的山地;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200 m以上的山頂脊地。森林植被覆蓋率為59.79%,以針葉林為主,經濟林和竹林亦有一定分布。

(二)社會經濟環境

湖南省是一個具有多民族的人口大省,除漢族外,還有土家族、侗族、瑤族、苗族、壯族、白族、彝族、布依族、回族、維吾爾族、滿族、蒙古族等51個民族。截至1998年末,全省總人口為6502萬人,人口密度達305.24人/km2,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464萬人,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14%。

湖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歷來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林業和漁業基地。解放以來,湖南省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用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廣泛開展基本農田水利建設。截至1995年,全省興建各類水利工程200多萬處,其中大型水庫與灌區14處,中型水庫200多處,小型水庫1200餘處,塘壩200多萬處,機電排灌裝機385.53萬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68萬公頃,旱澇保收面積達218.57萬公頃。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總體運行基本平穩,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全省農業總產值1262.46億元,糧食總產量281.82億千克,棉花19.25萬噸,油料120.74萬噸,烤煙14.34萬噸,水果109.07萬噸,養殖業在連續幾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湖南省的現代工業是新中國成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食品、紡織和能源等六大支柱行業為主體的、門類較多的產業結構體系。工業結構在改革開放以前,一直以重工業和全民所有制工業為發展重點,自1978年以後,輕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重工業也進行了服務方向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了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礎工業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雖然國有企業仍居主導地位,但是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私營企業等在最近幾年發展迅速。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省的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迅速發展。1998年省境內中央路營里程2275 km,地方鐵路通車里程344.7 km,公路通車里程60077 km,內河航道里程1萬公里,民用航空航線20條,管道里程164 km,形成了相當規模的交通運輸網路。全省市話交換機容量達315.37萬門,農話交換機容量134.29萬門,郵路和農村投遞線路總長度達到31.55萬公里,全省所有縣(市、區)均已開通國際、國內直撥電話業務,實現了人工網向自動網的轉變,完成了模擬網向數字網的過渡,並正在向可傳輸各種信息媒體的寬頻網、智能網轉變。全省交通運輸與通信能力大幅度提高。

教育事業在調整、改革中穩步發展。1998年全省有各級各類學校共4.94萬所,在校學生達1336.93萬人,全省高等院校數已發展到49所,為了提高成人的科學文化水平,各地廣泛開展了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1998年參加各級成人學歷教育的在校學生達到83.39萬人。

科學技術事業迅速發展。1998年,僅縣級以上政府部門科研與科技開發機構就達196個,其中自然科學研究機構18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4個。全省國有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7.83萬人,其中自然科學技術人員81.20萬人,在湘「兩院」院士16人,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成果大量涌現,1998年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950項,其中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勵的項目333個,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2項,不少項目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地質環境

湖南省在大地構造上分屬於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者大致以雪峰山東南緣安化—靖縣斷裂為界。自中元古代末期的武陵運動開始,以後歷次構造運動在湖南省均有所反映,特別是喜馬拉雅山運動以來的新構造運動對湖南省的地形地貌有著巨大影響,造成湖南省地殼總體上是西升東降、南升北降的格局。形成了如下幾個地質構造—地貌區:

(1)湘西北褶皺隆起岩溶發育山原山地區。海拔一般為600~1200 m,最高為2098 m。河谷多「V」字型,切割深500~1500 m。碳酸岩鹽分布區岩溶地貌景觀顯著,區內發育巨大斷裂及舒緩褶皺,屬較穩定地塊。歷史地震最高6.1級,主要地質災害為溶洞、地下河、滑坡、崩塌、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等。

(2)湘西斷褶隆升山地區。海拔500~800 m,最高2021 m。水系發育,河谷多呈「V」形。區內活動性斷裂發育。地殼尚穩定,歷史上地震最高5級。岩組復雜,主要地質災害為岩溶滲漏塌陷、邊坡不穩、軟弱夾層等。

(3)湘北斷陷盆地沖積平原區。地勢低平,地殼上屬較不穩定區,主要地質災害為軟土層的塌陷、沉陷、管涌、地殼沉降和河湖淤積等。

(4)湘中褶斷岩溶發育丘陵盆地區。區內大部為丘陵盆地,局部中低山。丘陵海拔150~350 m,中低山山峰最高1513 m。盆地中水系發育,晚近期活動性斷裂也很發育。歷史地震最高5.5級,沿斷裂帶有溫泉出露,主要地質災害為岩溶塌陷滲漏,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採煤區地面變形破壞等。

(5)湘東斷褶拗陷丘陵山地區。區內中部及南部為丘陵盆地,偶有低山,海拔一般100~300 m,山峰最高1289 m;東北為低山丘陵,邊境幕阜山、連雲山,海拔1615 m。山體谷地呈北北東向雁形排列,晚近期活動性斷裂發育,規模巨大。歷史地震最高5.5級,主要地質災害為水土流失、岩溶塌陷滲漏等。

(6)湘東南褶斷隆起岩溶發育山地丘陵區。區內岩溶發育強烈,岩溶地貌顯著。晚近期活動性斷裂發育,規模巨大,構造復雜,以堅硬-較堅硬碳酸鹽岩組及堅硬-較弱淺變質岩組為主。主要地質災害為岩溶塌陷滲漏、軟弱夾層、邊坡不穩。

『拾』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屬於中科院嗎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最早是叫環境化學研究所,屬於中科院下屬的研究機構(與中科院植物所、動物所等研究機構一樣),歸中科院管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