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保護生態的資料

保護生態的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1-16 22:08:25

1. 關於保護環境的資料

向全社會發出倡議:

政府制定積極發展集約型經濟的方針、政策,並盡快組織實施內,加強監督和管理,完成國容家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

企業牢固樹立環保的理念,走集約型經濟的發展之路,按照集約型經濟的理念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建立集約型經濟的發展機制,採用先進的技術、工藝、設備,促進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社會公眾應該積極學習保護環境的有關知識,提高環保理念,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並轉化成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努力做到少用一度電,少開一天車,少用一次性物品,並積極影響他人,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原則和時尚。

朋友們,合拱之木必從朽枝開始壞死,滔滔江河必從細流開始枯乾,環境變化看似與我們毫無關系,但卻會因為我們的忽略給子孫帶來滅頂之災。

當生命賴以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發生改變和危機時,正是人類自身遭遇危機的開始。面對這樣的憂患和危機,我們責無旁貸,讓你我都行動起來,全力推行節能減排,合理利用資源,控制氣候變化,保護好環境,為我們的家園和子孫的福祉努力不止!

我們今天所做的,將是一件能為我們自己提高生活品質和生存質量;為子孫後代留更多的青山、綠水,和更好的新鮮空氣;為社會盡一份責任的偉大事業!

2. 關於保護自然的資料

你可曾看到濃密的黑煙遮住了藍天?您可曾見到那墨黑的廢水污染了碧河?你可曾聽到樹林臨伐前的呼救?您可曾聞到鳥兒在槍口下絕望的哀鳴?您也許會說:是啊,我只看到城市閃爍的霓虹燈,卻尋不到星星的蹤跡;您也許會說:是啊,我兒時的那一方秀水已乾涸,我夢中的青山已荒蕪,我見不到鳥兒成群地飛過天空,只能偶爾聽到它們孤單凄歷的鳴聲。
仔細看看我們的四周吧,環境正發生著可怕的變化,別再亂排廢氣污水了,別再濫伐樹木了,別再捕殺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了……人類在野蠻地破壞大自然!地球,這顆曾經蔚藍美麗的水球,如今卻面臨著被黃沙吞噬的危險,然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破壞自然的每一秒,便是給我們自己頭上套上一把可怕的枷鎖,毀滅自然的那一天,也就是人類自己的臨行日!
為了我們的生存,為了我們的明天不會上演各種悲劇,我們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分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開做起,持之以恆,為此我們倡議如下:
1、 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從點滴做起,節約利用資源。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消費品,不浪費紙張,不浪費水電,隨手關燈關緊水龍頭,節約能源,做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 綠色消費、環保選擇。使用環保電池,防止汞、鉻污染,慎用洗滌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認准綠色食品標志,選購環保食品。
3、 講究衛生、保護環境。制止亂貼亂畫、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不隨地吐痰,不製造噪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常開窗戶多通風,勤換衣服勤洗手。不亂扔垃圾,正確處理好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4、 保護自然、萬物共存。不獵殺、食用珍惜動物和受保護動物,關愛救助野生動物。植樹造林,愛護身邊的每一份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林。
行動起來吧!加入我們的環保行列,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只有一個」,讓我們共同珍惜,共同維護。讓我們的家園再呈現昔日的碧水青山,鳥語花香。那麼,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來美化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人類!

3. 生態環境的保護的資料

1、不亂扔垃圾,費舊電池和電子產品及零部件。
因流入清水中,會造成水污染。
2、不燒紙、秸稈;不隨便燃放鞭炮;多步行或坐公交車,少開私家車,減少費氣排放量。
因費氣大量排放會造成空氣污染或霧霾。
3、不亂丟朔料袋、盒及包裝袋。
因是不易容解之物,會被其它生物吞噬,也影響到子孫後代。
4、為子孫後代造福,節約能源,多節約1度電、一滳用水。
5、多用有機肥,少用除草劑,不用劇毒農葯。
滲入土壤,危害水源。
善待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為後人造福。

4. 保護生態環境的資料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5. 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資料

建設規劃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通過,於1998年11月公布實施。《規劃》要求從現在起到2010年堅決控制住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的黃河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點區以及嚴重荒漠化地區的治理初見成效。從2011年到2030年,在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基礎上,大約用20年的時間,力爭全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爭取全國60%以上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黃河長江上中游等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大見成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4000萬公頃,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達到12%,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8000萬公頃。重點治理區的生態環境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從2031年到2050年,再奮斗20年,全國建立起基本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全國生態環境有很大改善,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保護措施
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實施綠色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保護長江黃河源頭,嚴禁在江河源頭採金、挖草(甘草、蟲草、發菜);加強長江黃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設、「三北」防護林建設;嚴格實施生態脆弱區的禁采禁伐、禁漁、禁獵,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還海,封山育林、風沙區造林植草。
建立適合現階段生態環境建設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自然保護區是近代人類為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自然遺跡的一大創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自然保護區制度盡可能地保護了典型的生態,保護了動植物種質遺傳資源。截至1997年底。中國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926個,總面積76.98萬km2,占國土面積的7.64%。其中14個自然保護區加入人與生物圈網路,6個被列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因此,進一步加強適合中國國情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必將為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出貢獻。
正確對待自然生態資源,實行綠色經濟。
發展模式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追求超額回報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付出的慘重代價。生態環境的恢復需要比所得回報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付出,同時還得忍受數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態災難。為此,人類必須改變傳統的無償佔有、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行綠色經濟模式。承認並正視生態環境資源的資本的屬性,在經濟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舊」費,要提生態資源稅,還要分得相應紅利——即利潤中的台理分額,以保證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經濟基礎。
提倡綠色消費,節約物質資源。
綠色消費是人類在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方式。綠色消費應盡快取代目前一味追求享樂的高消費而毫無節約的消耗自然資源的消費觀。當前,應提倡適度消費,要減少一次性消費,要加強資源的重復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種看作維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夥伴。綠色消費就是不影響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為他們留下青山綠水,留下豐富的可供永續利用的生態環境資源。

6. 人們保護生態環境資料

1992年,全國廢氣排放量 l0.5萬化標立方米(不包括鄉鎮工業,下同)。廢氣中煙塵排放量 1111萬噸,比上年增長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萬噸,比上年增長 3.9%;工業粉塵排放量 576萬噸,比上年下降 0.5%。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條件,也是人類發展的根基。當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迫切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採取嚴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切實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建議號召「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並將之擺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重要戰略位置,為我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一、環境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環境問題的出現,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與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進程相關。近代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活動深刻地影響了生態環境的變遷,從而成為環境問題變得突出的決定性因素。工業文明帶來了科技的巨大進步,推動了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然而, 當人們還陶醉在工業化的巨大勝利時,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已經不期而至,並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而加劇,甚而形成了大面積、全球性公害。從20世紀30 年代開始,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環境公害事件層出不窮,致使成千上萬的人身陷病魔,甚至死於非命。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在一周內60多人死亡。1936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有毒煙霧刺激人的眼、喉、鼻,引發眼病、喉頭炎和頭痛等症狀,致使當地死亡率增高。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短短幾天內,4000多人相繼死亡。1963年至1968年,日本「富山事件」,258人患上因中毒而引起的「骨痛症」,死亡人數達 128人…… 20世紀後半葉,全球性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沉降」,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地球環境造成了危害。環境問題帶來的慘痛現實,令國際社會開始反思已有的發展模式。20世紀50、60年代,一些工業發達國家開始組織專門性的環境問題調查與研究,聲勢浩大的環境保護運動逐漸興起。1972年,聯合國大會確定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強調經濟發展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社會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國環境問題的形成以及相關對策的制定,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20世紀50至70年代,由於當時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我們選擇了一條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這一趕超型發展戰略,使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較快地步入工業化進程,但由此自然資源和環境也承受了過重的壓力,局部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改革開放之後,經過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日漸合理,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依然比較突出。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經濟的加快發展,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總體上日益加劇,長期積累的環境危機逐步呈現,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迫在眉睫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當星空不再蔚藍,當河流不再清澈,當土地變成荒漠,人類將何以生存,何以面對養育自己的地球母親? 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 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胡錦濤同志指出:「環境保護工作,要著眼於人民喝上乾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這是對我國整個環保事業的形象總結,也是對我們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保護生態環境,是解決當前環境問題、抓住大好機遇期實現戰略發展的必然要求。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由於目前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環境法制建設尚未完善,環境管理力量比較薄弱,生態環境狀況在一些地區不容樂觀,國家環境安全已經受到威脅。在未來若干年內,我國的化工、造紙、冶金等行業在產業結構中仍佔有一定地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一時也難以改變,因而,結構性污染在短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性轉變。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嫌滯後, 城市環境問題依舊突出,污染可能向農村轉移與蔓延。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和消費轉型,也將產生空前的環境壓力。因此,要抓住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及各種舉措,針對現實,對症下葯;面對未來,未雨綢繆。保護生態環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內容。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任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人類基本生活需要的供養,以及現代化建設所需的一切原材料,無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賜。自然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自然環境對人類廢棄物的吸納、凈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就不可能長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高度重視環境對發展的重要性,追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努力轉變以高資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為基本特徵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改變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速度的現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離開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便無從談起。保護生態環境,是中國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本著對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事務積極負責的態度,參加或者締結了多種環境與資源保護國際公約和條約,並把這些文件的精神引到國家的法律和政策之中。參與就是承諾,承諾意味著責任。我們改採取的保護生態環境的種種對策和措施,就是在落實已經簽署和批準的國際環境條約,承擔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義務,從而為改善全球環境作出努力。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環境保護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無所作為。中國一定要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環境保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今後一個時期,既是我國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的階段,也是環保工作大有作為的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之後,黨中央、國務院將環境保護擺上重要位置。從「八五」開始,國家將環境保護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實施了治理污染企業、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根本性措施。我國發布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並以《環境保護法》為基礎,先後頒布了8部環境保護法律、30多件環保和核安全行政法規,以及70多件部門規章。近年來,我國環保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得到加強。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保護生態環境,必須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質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工業布局,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機制,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促進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科學認識和自覺遵循自然規律,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為重點,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加快環境保護的法治進程。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和標准,進一步建立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政府部門要制定實行綠色發展政策,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發展過重的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GDP核算范圍;要完善幹部政績考核機制,將環境績效納入其中,發揮其正面的激勵效應。保護生態環境,必須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要廣泛進行環保宣傳,提高全民環境憂患意識;要實行環境信息公開,加強公眾參與環境監督;要積極鼓勵、引導和整合各種民間環保組織,發揮其應有作用, 維護公眾的環保權益,積極發展環保產業。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公約的談判,積極參與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既保障國家環境安全,又增強我國在國際環境事務中的影響。保護生態環境,事關人民安危,事關子孫禍福。新世紀新階段,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重任在肩。我們堅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全面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團結一心,再接再厲,為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資料
網路

7. 保護大自然的資料

人類為了生存所進行的資源及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開發和利用都應當從整個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環境的生態系統,即所謂生物圈的平衡狀況加以全面地和科學地考慮,然後再在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多樣性的基礎上,達到人和自然之間的協調。

當前,不但要加強和擴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狀,即受人類影響較少的生態系統,通過人為的保護和再建、使其維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態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視人類在認識化學物質毒性問題上所取得的寶貴經驗。對於各種比學物質,從生產到廢棄的整個過程,都要考慮一個防止污染環境的安全措施,更應當尋求無污染的生產方法,製取無毒性的化學產品,顯然,這是給化學工作者提出的一個更高、更難的任務。

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已經明確指出:「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這樣,在黨和國家的重視和領導下,我們要大力宣傳和普及「環保」知識、為創造一個無污染和公害、生態保持平衡和優美的環境而共同努力。
===================================
怎樣保護地球環境

地球爺爺您好,我們是一位同情並且關心您的一位小學生。我從電視上看了人類的所作所為極為痛心,您一直那麼呵護我們不讓外界有機可乘,但是人們仍然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地傷害您。雖然,我不能為您做出很大貢獻,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並呼籲同學們一起保護您。請您放心。下面我們就提了幾點保護您的建議,不知可否:

1、不隨地吐痰

2、保護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時關閉水籠頭

4、多種花、草、樹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護臭氧層

8. 關於保護環境的資料

關於保護環境的資料:

中國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

保護環境我們可以:

1、生活垃圾分類。許多國家都在倡導並施行生活垃圾分類,這樣可以回收一些可重復利用的廢品,而不可回收的就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可以減少污染。

2、節約用電。電器不用時,除了關閉電源外,一定要記得拔下插頭,因為即使電源關閉,其實還是會有電耗產生。

3、拒絕一次性用品。買菜的時候提個菜籃子或購物車,不要那些藍色、綠色的塑料袋,這些都是極難降解的。

(8)保護生態的資料擴展閱讀: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

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9. 有關保護環境的資料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讓我們共同環保,讓地球媽媽擁有更好的「身體」,地球媽媽的健康要由我們來幫助她,請我們攜手手把

10. 保護環境的資料

關於環保的資料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