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金融
『壹』 金融生態學的什麼是金融生態
金融產生、存在的環境、系統、背景就是金融的生態體系。不同的金融生態體系有不同的金融結果。比如中國的金融生態體系從無到有,正在形成。一個發達的金融體系不可能出現在缺乏會計准則、公平、公正、透明、法制、誠信的不發達金融生態體系中。由於不了解金融生態,人類在金融面前栽了很多跟頭。如1993年前後,不僅我們中國人沒聽說過金融生態,就是連華爾街也不明白,中國人用很短的時間創建了全球最多的期貨交易所,華爾街驚嘆中國很快成為超越美國的期貨大國。事實和結果是那些交易所只是沒有金融生態環境的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必將倒塌,別無選擇。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今天仍在發生。10年前發生的全球網路泡沫危機也是生態問題。
『貳』 金融生態環境和綠色經濟有什麼關聯
「船小好掉頭,輕裝易上陣」。在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面前,欠發達地區要抓住機遇,樹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原則,立足本地實際,佔領綠色發展的制高點,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打造一條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路徑。同時綠色經濟作為新興領域,自身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商機,可為金融業提供持續的發展機會和創新空間。綠色金融是金融領域的一場變革,代表未來金融發展的新方向,也蘊藏著金融結構調整的新機遇。
『叄』 農業生態金融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整合整個農業從生產到銷售的各種資源。首先,為缺乏資金的農民提供回資金支持,這一塊可答以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然後,企業再逐步向特定細分行業(牛羊養殖、特種養殖、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等)的上下游滲透,覆蓋農資供銷、農村基建、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流通、農產品品牌營銷機構、農產品終端銷售、餐飲、觀光農業等領域,形成連接農業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最後,農民掙到了錢,實現資金迴流,形成閉環。因為整個過程的基礎是農業,需要與金融行業的有機結合,目的是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所以叫做農業生態金融。
『肆』 什麼是金融生態
金融生態是指對金融的生態特徵和規律的系統性抽象,本質反映金融內外部各因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的價值關系。金融生態理論的提出的主要誘因是當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惡化,金融生態系統失衡。這一狀態如果不果斷地加以改變,將威脅金融業的穩定,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失。
『伍』 金融生態化發展是怎麼個意思
金融生態是指對金融的生態特徵和規律的系統性抽象,本質反映金融內外部各因素之版間相互依存、權相互制約的有機的價值關系.金融生態理論的提出的主要誘因是當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惡化,金融生態系統失衡.這一狀態如果不果斷地加以改變,將威脅金融業的穩定,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失。
『陸』 請問什麼是金融生態環境
偶以前也沒聽過,查了一下:
「金融生態環境」這一全新概念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2004年首次提出並產生廣泛影 響的。將「自然生態」的概念引入金融領域,是對金融理論的一次創新,是對金融業尤其是 銀行業生存和發展環境的高度概括。什麼是金融生態環境呢?概括地說,金融生態環境是指 金融業生存發展的外部環境。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就 意味著和諧、統一的社會經濟生活。打造和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將有助於營造良好的 發展環境,降低金融風險,推進社會經濟全面健康持續發展。
『柒』 農業生態金融有什麼用
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三農」的一些問題,具體來說,要先了解農業生態金融是怎麼回事。首先,金融公司為廣大的農民提供借貸信息咨詢服務,並且再貸後做好增值服務;然後逐步向特定細分行業(牛羊養殖、特種養殖、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等)的上下游滲透,覆蓋農資供銷、農村基建、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流通、農產品品牌營銷機構、農產品終端銷售、餐飲、觀光農業等領域;最後形成連接農業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促進各成員互為依託、互利共贏、良性發展。
『捌』 金融生態環境的參考
趙國永.關於完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思考熱.2008-10-22
宋延新.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探析.2009-2-27
『玖』 金融生態環境的存在問題
(一) 金融產權制度性缺陷阻礙了我國金融業的正常發展
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轉軌時期,現有的國有商業銀行都是在以計劃經濟為大的背景環境下建立並成長起來的。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有商業銀行一直都肩負著支持國有企業發展與解困的重任。由於行政上的不當干預、政策性貸款等使得國有商業銀行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產。中國人民銀行曾作過專門的抽樣調查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形成過程中,由於計劃和行政干預而造成的約佔30%,政策上要求國有銀行支持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違約的約佔30%,國家安排的關、停、並、轉等結構性調整約佔10%,地方干預,包括司法、執法方面對債權人保護不利的約佔10%,而真正由於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佔全部不良貸款僅為20%(周小川,2004)。
我國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是一種以公有制為絕對主體的制度安排。按其表面形式,銀行經營者應代表國家對銀行進行管理、經營並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事實是,由於產權主體權利缺失以致形成了「重權輕責」的怪現象。這嚴重削弱了我國銀行自主經營權利和抗風險能力。
目前我國的主要商業銀行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股份制改造,明確了產權制度,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工作效率,保證了金融體系的穩定,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二) 法律環境不完善加大了我國金融業的信用風險
我國已經頒布實施的與金融生態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合同法》、《銀行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基本上能與金融業的發展相互協調,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法律框架。
然而,我國《破產法》是1986年頒布實施的,當時主要是針對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政策性破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相關規定已與時代不相適宜。由於其缺乏對債權人的合法保護,後果是導致大量的逃廢債事件發生,加大了銀行的信用風險。另外《刑法》在對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不夠,難以對違法亂紀行為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三) 社會信用缺失加劇了我國金融業的不穩定性
市場經濟應該是一種信用制度高度發達的經濟。但由於我國還處於經濟的轉軌時期,市場經濟法制還不成熟,社會信用水平仍很低下。正是由於社會信用缺失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企業和個人逃廢債務而蒙受直接經濟損失約1800億元,由於三角債務和為避免信用風險而進行的現金交易而增加交易成本約 2000億元。
信用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金融創新效率和金融的穩定。目前我國社會信用信息徵集系統、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還得不到有效的歸集和評估,金融機構在作出相關決策時難度很大,使「騙貸」事件屢有發生。與此同時,失信懲戒機制尚未有效建立。
『拾』 什麼是「金融生態」
金融生態是指對金融的生態特徵和規律的系統性抽象,本質反映金融內外部各因素版之間權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的價值關系。金融生態理論的提出的主要誘因是當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惡化,金融生態系統失衡。這一狀態如果不果斷地加以改變,將威脅金融業的穩定,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