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國家生態環境

國家生態環境

發布時間: 2020-11-27 20:19:53

① 厲害了我的國生態環境嗯發展了哪些成就

1、修復陸生生態,還人間以更多綠色。
五年來,我國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森林質量提升,良種使用率從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累計建設國家儲備林4895萬畝。恢復退化濕地30萬畝,退耕還濕20萬畝。118個城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啟動兩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
2、防治水土流失,還大地以根基。
五年來,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荒漠化沙化呈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態勢,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3、修復水生生態,還生命以家園。
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幹流水質穩步改善。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優、節、保、建四大戰略任務 :

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2、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3、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

4、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

② 政府和國家應該怎麼做來保護環境

做法如下:

  1. 加強法律的落實和相關法規的制定,以立法的手段來做好環保工作。

  2. 加大對污染環境行為的處罰,大力開展環保宣傳工作,從正反兩個方面促進公民樹立環保意識。

  3. 大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科學發展。

③ 為什麼國家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您好,這個主要是各級單位很好的落實相關的政策,
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積極的配合執行,
這樣就使得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望採納謝謝

④ 國家生態環境部到底在哪辦公

國家生態環境部到底在哪辦公
朋友你到底要問這樣的事情幹嘛
這事一般是不允許公開的

⑤ 十大生態環境最高的國家

1、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質量下降
全國水土流失嚴重,是土地質量下降的重要方面。由於利用和管理上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擴大。建國初期水土流失面積為1.16×106 km2,1997年已增到1.826×106km2,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9%,土壤流失量每年達5×109t。結果使耕層土壤變薄,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大量損失,造成土地質量下降。
2、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當前我國人均耕地僅約為778m2,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3。在世界上26個人口超過5000萬的國家中,我國人均耕地佔倒數第三位,僅略高於盂加拉國和日本。嚴重的是對稀缺的耕地資源被佔用和浪費的現象十分驚人。據統計,建國以來,我國耕地平均每年減少4.7×l05hm2。1983年--1985年,耕地平均每年減少約7.6×105hm2,1986年--1990年平均減少4.74×l05hm2。實施《土地管理法》以來,情況有所好轉,耕地減少速度趨緩,1991年--1995年平均每年仍減少4.433×105hm2。
3、土地沙漠化加劇
我國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約7.1×105km2,占國土面積的7.4%;戈壁面積5.7×105km2,占國土面積的5.9%。更為嚴重的是,我國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擴展,相當於每年減少兩個香港的土地。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脆弱生態平衡條件下由於人為的過度開發活動,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而引起的土地質量退化現象。
4、森林資源缺乏且正在減少
我國為世界上森林資源最少的國家之一,在160個國家或地區中,按森林覆蓋率和人均佔有林地面積計算,分別為第120位和128位,我國森林資源不足,距離覆蓋率30%還相差很遠:但過量採伐驚人,由於採伐地區過於集中,可采資源日益枯竭.加上毀林開墾、燒柴、火災和病蟲害等等原因.使森林總面積正在逐漸減少.相應的生態災難和水土流失更加嚴重。
5、草原退化嚴重
草原質量下降,草原退化面積不斷擴大。我國人均草地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30%:全國嚴重退化的草場約佔1 /3,鼠蟲害面積約佔30%--50%,且優質草減少,毒害草增多。
6、湖泊泥沙淤積,調蓄抗災能力減弱
湖泊泥沙淤積,過度圍墾,造成湖區生態系統功能失調。使湖泊的調蓄抗災能力減弱。例如,建國以來,洞庭湖湖區經歷了2次大的圍湖造田。圍墾面積近1.9×103km2,人口從290萬增至目前的1000萬。在1998年洪災中,湖區潰決堤垸142個,災民近40萬,直接經濟損失近200億元。
7、生物棲息地消失,大量物種瀕臨滅絕
我國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有15%~20%的動植物種類受到威脅,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例如,新疆虎、野馬、毛脈蕨等野生動植物已經滅絕或在我國絕跡。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銀杉、珙桐、人參等野生動植物的分布區域明顯縮小,種群數量驟減,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又如,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胡楊林、北疆的梭梭林等都大量減少;一些名貴的中葯材如甘草、麻黃、鎖陽、雪蓮、貝母等的數量也在大量減少。
8、地質自然災害發生的強度和頻率日益加大
由於森林過度採伐、草原過度放牧,加上不合理地開采礦藏,而引發的雨後泥石流、地質下陷等地質災害頻頻發生。
9、淡水資源嚴重短缺
我國水資源量為2.8×1012m3,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徑流量為2 600m3,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中國是世界上的貧水國家,全國570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300個,嚴重缺水的達50個,日缺水量達1.6×107m3。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正在不斷下降。同時節水措施不力,用水浪費,加劇了中國水資源的短缺。
10、污染嚴重
我國大氣、水污染嚴重。大氣環境日趨惡化,1995年全國城市大氣中總懸浮微粒年日均值濃度已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准;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大氣環境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1%;我國的水環境污染以有機物污染為主,全國土200多條河流中850多條受到了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嚴重。

⑥ 哪些國家戰略涉及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⑦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生態環境有哪些問題

一是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問題嚴重。長期以來大規模的探礦、采礦活動,造成保護區局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表塌陷。
二是部分水電設施違法建設、違規運行。當地在祁連山區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高強度開發水電項目,共建有水電站150餘座,其中42座位於保護區內,存在違規審批、未批先建、手續不全等問題。
三是周邊企業偷排偷放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環保投入嚴重不足,污染治理設施缺乏,偷排偷放現象屢禁不止。巨龍鐵合金公司毗鄰保護區,大氣污染物排放長期無法穩定達標,當地環保部門多次對其執法,但均未得到執行。石廟二級水電站將廢機油、污泥等污染物傾倒河道,造成河道水環境污染。
四是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不力。2015年9月,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家林業局就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對甘肅省林業廳、張掖市政府進行公開約談。

⑧ 什麼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措施

退耕還林、 還草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

⑨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嗎

是。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一些地區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自凈能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

我們應該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⑩ 我們祖國生態環境在全世界位居第幾

這幾年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在不斷變化過程中,是變得越來越好了,現在中等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