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的論文
① 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搖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我們每人都有責任來保護她。近幾年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了,無論在電視,廣播里,報紙上經常會見到關於換進保護的話題,也經常會見到由於環境破壞給人們帶來的自然災害,所以作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現在水資源的缺乏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建議的大家節約水,早晨洗臉時把水龍頭擰小點,生活重要循環利用水。現在正是春天,我們阜新地區的風多而且大,不時就會看塑料帶隨風飄舞,所以我們要地形媽媽買菜時不要用塑料帶方便袋,以減少白色污染,再有我們這里刮風時塵土飛揚,經常會眯眼睛,我希望每年春天我們能親手種植一棵小樹,讓它和我們一起茁壯成長,來抵禦那討厭的風沙。還有我們不使用一次性餐快,因為它是用樹木做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了地球我們無處可去,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地球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加美好的
②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論文1500字
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相提並論,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國家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水平」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獨立成章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得以牢固樹立。建設生態文明,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大力推進?筆者從親身基層環保工作中作過初步調研,總結如下,僅供參考,望能給社會同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什麼是生態文明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生態文明」。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並不是指自然生態的「文明」狀態,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生態是各種力量相互制約的結果,也是各種力量協調共生的結果;也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還包括人與人的關系。綜合專家的看法,我們可以對生態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態文明首先應該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二、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弄清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常話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認識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自覺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中。筆者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工業文明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工業文明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煩惱,甚至是巨大的災難。例如:震驚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義大利塞維索化學污染事故、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氣爆炸事件、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德國萊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茲號油輪事件、墨西哥灣井噴事件、庫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萊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緊急狀態事件」、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據有關數據顯示,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擴散到長90公里、16公里的范圍,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這次海灣戰爭釀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時間內就使數萬只海鳥喪命,並毀滅了波斯灣一帶大部分海洋生物。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後,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 「泄漏事故」,導致22人遭核輻射,21萬人緊急疏散,經濟損失非常慘重。
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導致許許多多正常人及動物非正常死亡,殘廢,或患病,給人類和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後果,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已經大大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人類從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視,並進行自我反思,於是生態文明觀念應運而生。隨著人類生存危機越來越嚴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雖然堪稱地大物博、資源富饒的國家,然而中國又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哪種資源,人均擁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環境保護工作在逐步加強。同時,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上,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逐漸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如果中國不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不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生產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化,這不僅將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而且關繫到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因此,「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七大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個字的改動,寓意深遠,意義重大,針對性和指導性更強,有著深刻內涵。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不同要素投入和技術組合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強調的主要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而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前者的含義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的不僅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二)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源資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進行生產、以節約的方式進行消費為根本特徵的社會。它不僅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它要求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具體說來,它是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合理進行功能區劃分,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三)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必須轉變關於發展的傳統觀念,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四)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必須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更加科學利用自然為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決禁止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做法。把祖國建設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既是億萬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③ 關於生態污染與治理之類的畢業論文的方向,題目,
環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環境工程同生物學中的生態學、醫學中的環境衛生學和環境醫學,以及環境物理學和環境化學有關。由於環境工程處在初創階段,學科的領域還在發展,但其核心是環境污染源的治理。
環境工程學是在人類同環境污染作斗爭、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形成的。從開發和保護水源來說,中國早在公元前2300年前後就創造了鑿井技術,促進了村落和集市的形成。後來為了保護水源,又建立了持刀守衛水井的制度。
從給排水工程來說,中國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羅馬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修建地下排水道。中國在明朝以前就開始採用明礬凈水。英國在19世紀初開始用砂濾法凈化自來水;在19世紀末採用漂白粉消毒。在污水處理方面,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建立污水處理廠;20世紀初開始採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此後,衛生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一門技術學科。
④ > 論文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自然社會的論文
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意義
1000-2000字
的論文論文的文獻綜述(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研究)
⑤ 關於維護生態平衡,我們該怎麼做的論文
論點,論證,論據!舉例破壞生態帶來後果呼籲人們愛護環境我們應與自然和諧相處,什麼利於我國發展之類的!查篇好點的範文看下!
⑥ 寫個關於生態的論文
生態無非講的就是地球上的動植物,大氣,環境啥的,你就看看這類的刊物唄,我就記得一本地球科學前沿
⑦ 求環境生態學論文,3000字以上!
生態學這個我總覺得很廣泛,可以寫的東西有很多,可以從環境著手,也可以從生態平衡等等著手,所以,你自己在網上找些參考的吧(世界生態學)可還行
⑧ 一篇關於生態文明的論文,謝謝
生態文明一直都是我們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生存,生產的條件。和藹可親,美麗的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人類的一員,我們堅持以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為一個夢寐以求,美麗的目標。
這幾年,我們一直向著這個目標所努力,可是因為人們濫砍伐樹木,不知有多少的小鳥無家可歸,不知有多少的地區因為沒有樹木擋風沙而不斷黃沙連連;可是因為人們無節制的浪費水,不知有多少清澈的小河失去了軀體,變成了乾巴巴的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小魚因為失去了家園而死在了乾巴巴的土地上;可是因為泥土,磚瓦覆蓋的煙囪噴出有毒的氣體,以往那個令人懷念的,蔚藍的,清新的天空被抹上了一層總是掉不下去的「黑紗」,那些帶著各種香甜氣味的空氣也變得無影無蹤;可是因為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白色塑料袋,飄在了樹枝上,飄在了草地上………不知有多少外國遊人搖著頭,離開了只剩下一群面色尷尬的人的旅遊景點;可是因為多少雙伸向小動物的「魔爪」,不知有多少小動物因為失去家人而默默流淚,不知有多少動物學家因為世界上僅剩下的幾萬種動物而不斷搖頭;可是因為人類沒完沒了的向大自然索取一切,不知大自然是如何懲罰貪婪的人類,不知地球是如何數著自己剩下的年歲而嘆氣;因為人類隨意破壞我們的家園,違反了自然規律,不知電視上出現了多少幕令人掉淚的場景,不知地球是如何大發雷霆,用各種自然災害來懲罰貪婪,無知的人類…………..
如果把無限,未知的宇宙空間比做一片大海,那麼地球就是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孤孤單單的,唯一一條載有幾億人生命的航船。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駕駛它的鑰匙,駕駛它的資格,作為一名合格的乘客,我們要齊心協力幫助這艘船,不管前方的海嘯多麼猛烈,不管前方是冰山還是土地,我們只要齊心協力就能做到一切!如果當船漏水了,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可能你們會說,什麼草木蔥蘢,什麼綠樹成蔭,什麼鳥語花香,什麼空氣清新,一切都只是一個遙遠的幻想而已了吧!不,朋友,難道你已經放棄了對地球的一切希望?難道你已經放棄了對人類的一切希望?難道你已經打算松開地球母親那雙溫暖的手?難道你已經放棄了那雙駕駛這艘船的鑰匙,將它徹底拋入了那片海中嗎?是的,雖然那隻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只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幻想,但是我要否決你。我始終相信,就算地球已經崩潰,我還是依然相信,它給了我們一切;即使人類已經滅亡,但我還是依然相信,人類的故事會變成一粒種子,深深紮下結實的根;即使地球母親那雙溫暖的手再也牽不住我們的手,但是我會牢牢抓住她的手;即使人類全部放棄了那把鑰匙,但是我會保管好我的鑰匙;即使你已經不再相信任何和你有關的東西,那你可以等待地球滅亡的那天,但我會告訴你,我不會等待地球滅亡的那天,因為沒有那天!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能告訴你們,這個無限的宇宙空間,已經沒有我們的第二個地球了。倡導生態文明,健康綠色,無水,空氣,白色污染,就是要掌握好全人類手中那根細細的「生命線」。總有一天,當人類不再相信地球,不再握緊那根生命線,而是等待死亡,那根線,總會被人剪斷。但是,總有一天,全人類鼓起了信心,減少了一切污染,勤勞的保護地球,那根生命線,我相信,你們也相信,那根線,會越變越粗,每一次發出的摩擦聲就是對滅亡的挑戰。
長江黃河,哺育我們的母親河,而現在,不知黃河底積累了多少黃沙,真不愧是「黃河」了,以往那個總是笑著迎接我們的母親河,如今卻變得愁悶不堪,還總是默默的流淚,她還愛著炎黃子孫;芝塔龍河,那個藍色的河,是多久以前的樣子了?從此,那個美麗的河,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了滿堆滿堆的垃圾。即使大家再怎麼呼喚她,清理她,她依然還在沉睡者;亞穆納河,印度首都新德里58%的垃圾廢物都傾倒在亞穆納河裡。政府雖然開出了1700億盧比的河流治理費用,可是她那面目全非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變,大家這才意識到她有多重要;孟加拉共和國伯利康加河是城市的主要河流,如今,水中的生物,死的死,逃的逃,水中生物早已盪然無存。前來參觀她美麗的一面的遊客不禁大吃一驚;馬里勞河處處可見塑料包裝袋,橡膠拖鞋,香蕉樹干,被河水泡到臃腫的腐爛的動物屍體……如此可怕的情景讓世人吃了不少驚,從此那麼美麗的馬里勞河真的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嗎………..
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還是一個需要實際行動來證明的目標。讓我們一起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