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蓄水
『壹』 三峽水庫蓄水175米庫尾在哪裡
2019年9月10日,湖北宜昌,游輪停靠在三峽大壩前湖北省秭歸縣旅遊港(無人機拍攝)。內按照水利部關於容三峽水庫2019年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的批復意見,三峽水庫9月10日正式啟動了2019年175米試驗性蓄水。本次起蓄水位146.73米,距離175米正常蓄水位28.27米,待蓄庫容約213億立方米。自2008年啟動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三峽水庫已經持續開展175米試驗性蓄水11次,其中,2010年至20
『貳』 關於三峽水位
海拔高度 地理上的高度一般都是海拔高度 這是三峽水庫官方資料三峽大壩回壩頂高程海拔1答85米;
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三峽水庫防洪限制水位海拔145米;三峽水庫初期蓄水位海拔135米。
三峽水庫自2003年6月1日開始正式蓄水,10日蓄水至海拔135米,水庫庫容達123億立方米。2009年水庫將蓄水至海拔175米,水庫總庫容為393億立方米。在防洪限制水位海拔145米與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之間的221.5億立方米為防洪庫容。
『叄』 三峽水庫的蓄清期和蓄水期是怎麼回事
蓄清期:
指的是水庫的水不出不進,相對而言,自然澄清過程的時期;目前,我國三峽水庫的蓄清期在冬季,因為我國多為季風性氣候,冬季是降水相對較少的季節。少水,或無水進入水庫,有利於水庫的蓄清。
蓄水期:
蓄水期是指到枯水期再把清水蓄起來,既可發揮效益又可大大減少水庫淤積量。三峽水庫蓄水期一般都是在當年11月開始蓄水。
原因是長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份是枯水期,大壩蓄水到175米,主要是為了改善宜昌至重慶的航道,使上游水位變深、江面加寬、水流變緩,航運能力加強,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增加發電。洪水期時,三峽工程可以加大泄水流量,以給中下游補水。
(3)三峽水庫蓄水擴展閱讀:
排渾期:
指的是開閘放水,把渾濁的水排放出去,引進新的水源,以保證水質。
水庫的防洪作用: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1、滯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2、蓄洪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肆』 三峽水庫2015年什麼時候開始蓄水具體時間
2015年9月10日,三峽水庫175米試驗性蓄水將正式啟動
『伍』 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目標情況如何
三峽水庫連續第8年達到175米蓄水水位,綜合效益凸顯。
10月21日上午,從水利部獲悉,21日7時9分,三峽水庫水位達175.0米,蓄水量393億立方米。這標志著三峽水庫自2010年以來連續第8年實現175米試驗性蓄水目標,為三峽工程竣工驗收轉入正常運行,全面發揮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生態等綜和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目標的實現得益於今年以來,國家防總提前批復了三峽水庫2017年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對起蓄時間、蓄水進度、分階段下泄流量控制指標等進行了明確規定,為順利實現蓄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國家防總批復的《二零一七年度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聯 和調度方案》,國家防總、長江防總統籌調度三峽等上游水庫群的蓄水工作,在確保防洪、供水、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和理、有序、梯次組織開展蓄水調度,有效利用洪水資源,避免了枯期集中蓄水帶來的矛盾和不利影響,金沙江幹流、雅礱江、嘉陵江、岷江主要水庫均實現滿蓄目標。
三峽水庫應該發揮它的最大優勢造福人 民。
『陸』 三峽蓄水期
2018年10月31日13時,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75.0米,實現2018年試驗性蓄水目標。這標志著三峽水庫連續第9年圓滿完成175米試驗性蓄水任務,為今冬明春發電、航運、供水、生態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5月31日,三峽水庫水位降至149.46米,持續半年多的騰庫防汛進程目前進入最後5米消落階段。按防總要求,三峽水庫水位在6月10日長江進入主汛期時要降至145米左右的防洪控制水位。
(6)三峽水庫蓄水擴展閱讀:
調度方案:
在現有水庫特徵條件下,三峽水庫解決中下游乾旱缺水問題的潛力就在於165立方米億的興利庫容在6-7個月內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如果在某時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顯改善中下游水流條件,但需要改變正常的發電計劃,可能影響水庫發電和航運的保證率。
在枯水期,電站按調峰方式運行,盡可能保持高水位(175米)運行,實現多發電和保證航運。如果不改變發電保證率為95%和多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度(不考慮右岸地下電站發電)的發電量和航運水位的控制要求,枯季沒有棄水,165立方米億的興利庫容僅夠基本滿足原有調度目標。
水庫抗旱調度能力主要依靠枯季增加的下泄流量,即考慮上游三峽上游水庫74-189億立方米調節庫容,枯水期平均出力499-530萬千瓦;枯季中下游平均可以增加流量1660立方米/秒,枯季平均增加流量2390立方米/秒。
這些增加的流量由於受上游水庫運行、三峽水庫枯季運行水位和電網運行調度的限制,並不能保證在短時間內增加更大的下泄流量。
『柒』 三峽大壩蓄水高程175米是否指海拔高程
是海拔。
有一組數字為證:三峽壩頂高程為海拔18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海回拔175米;防洪限制答水位海拔145米;水庫初期蓄水位海拔135米。三峽水庫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10日蓄水至海拔135米,庫容達123億立方米。2009年水庫將蓄水至海拔175米,總庫容為393億立方米,防洪限制水位海拔221.5億立方米為防洪庫容。
設計洪水水位為海拔175米(千年一遇),校核洪水水位為海拔180.4米(萬年一遇加10%),最大泄洪量為102.500立方米/秒。
『捌』 三峽水庫為什麼要蓄水到175m
三峽水庫為什麼要蓄水到175m:
1、蓄清排混需要
2、發電勢能需要——水位越高,勢能越大
3、發展上游航運需要——水位高水深,就可以航行比較大的船舶
4、灌溉蓄水需要
『玖』 三峽水庫下游水流向那裡
三峽水庫的水下游就是長江的中下游,河水最終流入東海。三峽水庫位於湖北宜昌,而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以下為中下游。
長江中游
宜昌市至湖口縣為中游,長955千米,流域面積68萬平方千米,本段加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清江及洞庭湖水系的湘、資、沅、澧等四水和鄱陽湖水系的贛、撫、信、修、饒等五水,北岸有漢江,本段自枝城至城陵磯為著名的荊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已堵塞)四口分水和洞庭湖、水道最為復雜。
長江下游
湖口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千米,面積12萬平方公里,加入的主要支流有南岸的青弋江、水陽江水系、太湖水系和北岸的巢湖水系。
(9)三峽水庫蓄水擴展閱讀:
三峽水庫歷史沿革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1992年4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從此,三峽工程由論證階段走向實施階段。
1993年進入施工准備階段。
1993年9月,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三峽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
2009年,長江三峽工程全部竣工,總工期為17年。
2009年8月,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