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養殖
㈠ 在農村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想做生態養殖、種植可以請農業部考察立項嗎
你好,你生態種植、養殖項目不是由農業部門為你考察立項的。是由自己注冊的公司或合作社的營業范圍決定是否符合立項要求,再去你想去發展的地區咨詢鄉政府了解你的種養結合項目否能獲得當地的哪些支持,合作立項前還需要與當地承包地農戶、村社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種養結合,農家營是行家!
㈡ 農業項目起名生態養殖和旅遊觀光
掌握基本命名方法
然後根據自己的思想命名
㈢ 我們種植和養殖的,是個生態農業
很多人以為經營來一家農庄源,就是簡單給蔬菜一個生長的地方嗎?以為經營一家農場就是給動物一個生長之地。其實這是不對的!
當前主題生態農業的發展預示著未來數十年農業的發展方向,推薦採用如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技術融入養殖種植中,既可以提高項目生態指數,更可以通過新能源應用打造生態潔能樣板項目。
㈣ 什麼叫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就是在農業生產中合理安排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使農作物得到合理的循環利用,太陽能和生物能得到高效率的轉化從而提高生物產品的生產率、利用率和能量的轉化率,最終達到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資源再生產能力的目的。
我國山東省聊城市郊已悄然興起以日光、沼氣、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工程」。
㈤ 生態養殖模式有哪些
一、沼氣+養殖生態農業模式:
該生態農業模式是一項集能源、養殖、改廁、造肥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設計為地下沼氣池、地上養殖場和廁所三位一體,人畜糞便或作物秸稈作為發酵原料下的沼氣池,通過發酵所產沼氣用於做飯、照明和發電;沼液用於葉面施肥、浸種、喂豬,沼渣用作底肥、飼米和用於種蘑菇等。沼氣池採取砂石、水泥預制達到不漏水、不漏氣標准,一般容積為8--10立方米,進出料採取吊管,自進自排,並增加酸化池。由於加強了密封和保溫措施,因此克服了跑,漏氣現象,進出料自進自排,既衛生,又簡便安全。該模式具有產氣量高、性能好、便於操作、周年產氣、適應性強等特點,冬季也能邊疆使用。在整個物料循環中,為我們提供了能源、農產品和畜產品,解決了衛生改廁,省工省料等問題,促進了農村兩個文明的建設。
二、草地雞」養殖與保育生態農業技術模式:
1、選址:選擇環境良好,水源清潔的丘陵或山地果園、竹林和其他經濟林(成林或幼林均可)。
2、品種選擇:果園中種植牧草,並放養土雞。牧草品種為苜宿和黑麥草,土雞品種可根據當地養殖習慣而定。
3、雞養殖技術:(1)果園中建雞舍2棟,300平方米/棟,育雛舍1棟。雞舍主要用於雞休息和產蛋。育雛舍:選用保溫、乾燥、通風的空閑房間,打掃、消毒後鋪墊料,每平方米室內面積育雛不超過25隻,也可採用多層籠養。雞舍: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室內設棲架或鋪塑料網;(2)衛生與消毒。謝絕閑雜人員進入飼養區,尤其不能讓其他家禽進入,保持飼養區、和雞舍內乾燥。每周對雞群、墊料、牆壁清潔、消毒1~2次,免疫前後及當日不消毒。雛雞1日齡注射馬立克苗;5~7日齡用新城疫+傳支弱毒苗噴霧;12~14日齡、26~28日齡用法氏囊苗飲水。(3)雞養殖周期1年。每年4月份引進仔雞,仔雞舍養育雛35日齡,個體達到200克左右在果園中放養,8月份至9月份開始產蛋,12月份至次年元月份達到產蛋高峰期,次年4~5月份出售成雞,實行「輪牧放養」,放養為主,飼料為輔,早晚餵食,飼料為自產的玉米、碎米、穀子等糧食,個體達到1公斤左右出售;(4)幼林果園養殖密度為50~60隻/畝。
4、牧草種植技術:(1)土壤處理。對雜草較多的土地,春耕噴施生物化學除草劑,夏季播種,通過赤地中耕的辦法去除土層中的雜草幼苗。(2)初次播種前將根瘤菌和種子拌合,拌種適宜在陰暗、溫度較低條件下進行,拌好後立即播種。(3)播種:春播和秋播均可,不宜超過7月份。條播,行距35~40厘米,開溝深度15厘米左右,種子播量0.5~0.6公斤/畝,淺覆土1.1~1.5厘米。
5、果園種植三年左右可以掛果,五年可以實現豐產。
三、台州的六種生態養殖模式:
模式一:稻鴨共育
稻鴨共育不同於過去的稻田養鴨,而是以水田為基礎、種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的自然生態和人為干預相結合的復合生態系統。一般雛鴨圈養15至20天後放養在水田共育(共育期30至36天),水稻抽穗後結束共育,再經14至20天關養出欄,放養量每畝15隻左右。可免除稻田化學除草和滅螺,減少化肥、農葯和飼料用量,提高水稻產量、鴨子肉質和經濟效益。溫嶺市組織實施的稻鴨共育新技術研究與推廣,2002-2004年累計推廣面積20798畝,產值達2605萬元,總經濟效益1064萬元,新增純收益544萬元,即每畝比單一種稻凈增收入261元。該項技術已在全市范圍推廣,2006年推廣面積達4萬多畝。
模式二:五園養雞
生態放養是遵循動物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自然規律及雞的生活習性,在草地草山草坡、果園、竹園、林地、荒灘上放養。由於活動空間大、空氣清新、機體健康、抗病力強、成活率高,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野味。養出的雞羽毛光亮、冠頭紅潤、肉色更黃、風味獨特、肉質鮮嫩、雞味濃。經生態放養的「仙居三黃雞」與「溫嶺草雞」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優質肉禽,浙江農業國際博覽會金獎。現溫嶺草雞產品已進入了上海200多家超市及小區直銷點,日銷量達4000多隻,售價比國內同類產品高出一倍。溫嶺綠牧畜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屠宰加工點和專業配送中心,在上海108家大型超市設立了專櫃經營,深受上海市民的歡迎。
模式三:農飼結合
圍繞大面積的蔬菜基地下腳料、青玉米稈、瓜果藤蔓供應等供應當地的養奶牛、養羊和家禽生產,取得保護環境、資源綜合利用的效果,養畜成本大幅度下降。台州西蘭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西蘭花可食部分為花莖和花蕾組成的花球,而葉、莖為不可食部分。西蘭花加工或採收後的葉與莖,因此成為了廢棄物。當地農民利用莖葉作為兔的青飼料發展長毛兔生產,並嘗試利用莖葉生產青貯料用於奶牛養殖,還利用莖、葉脫水生產葉粉。一方面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滿足當地草食動物生產對青飼料的需要;另一方面進行西蘭花副產品產業開發,增加西蘭花種植的經濟效益。
模式四:農牧循環
溫嶺市佳鑫畜牧有限公司採用「零污染」乾式法養豬新技術,在欄舍內鋪上敷料,將豬的糞尿吸附混合,生物處理後進行二次發酵,並經工藝處理成生態有機肥,解決了豬場環境污染的問題。豬舍乾燥、無異味,豬場無污染排放,完全消除臭氣和病菌,創造花園式的「零污染」養殖環境。使豬生活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減少疾病發生,加快生長速度,縮短飼養期,從而使豬場既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又提高經濟效益,為畜禽養殖業如何解決污染開辟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技術途徑。生產的「錦農牌」精製有機肥,廣泛施用於菜地、茶園、果園,售價達800元/噸。至今已生產成品有機肥5000噸、半成品有機肥3000噸,產值達550萬元。
模式五:種草養殖
冬季在晚稻收割以後種植黑麥草、紫雲英等牧草作物,作為養鵝、養豬、養兔的飼料。溫嶺市箬橫盛廣獺兔合作社,採用西瓜+黑麥草;或採用一年生牧草與一年生牧草輪作方式,4月下旬種苦賣菜或雜交狼尾草,9月中旬清茬後種多花黑麥草或冬牧70黑麥,翌年4月下旬清茬後再種苦賣菜或雜交狼尾草。如此反復,發展獺兔養殖業。2005年,該合作社飼養獺兔25萬只,銷售兔皮(肉)21萬張(只),銷售額1293萬元。示範帶動溫嶺13個鎮552戶農戶發展了獺兔產業,獺兔養殖戶戶均增收5620元。
模式六:草山牧業
利用自然草山飼養各種畜禽是傳統的利用方式,牛羊基本靠放牧為主。如天台放養的小狗牛,已達5000多頭,只在冬季趕下山關養。生產的牛肉肉質優,分割包裝後每公斤售價達50元。但利用草山養殖土雞是近幾年的創新,各地普遍利用自然草山放養土雞,利用了各種雜草、嫩枝葉,使土雞的放養空間更大。如天台山地放養土雞,利用草山養殖150天出欄,售價高達15元/斤。我市的三門、仙居兩縣,發展了波爾山羊雜交羊的養殖,取得較好效益。
㈥ 農業養殖 我想在家搞生態養殖,10w就可以起步了,,,,,但我沒有。怎麼融資呢我未婚,
貸款,申請農業貸款,可以免息。
㈦ 什麼是生態農業
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那麼,何謂「生態農業」?它有什麼特點?
據農業專家解釋,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要求農業發展同其資源、環境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強調因地、因時制宜,以便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力,適應最佳生態環境,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態農業能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重視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換效率,使生物與環境之間得到最優化配置,並具有合理的農業生態經濟結構,使生態與經濟達到良性循環,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生態農業建設的主要內容有:通過調查統計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基本情況,進行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診斷和分析,進行生態農業區劃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工程優化設計;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經濟結構;優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工程,合理利用與增殖農業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按照生態學原理和農業生態工程方法,從當地資源與生態環境實際出發,設計與實施適宜的生態農業模式;發展太陽能利用、小型水利水電、風力發電、沼氣等清潔能源;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對其進行多層次綜合、循環利用,實現無污染的清潔生產;對農業生態經濟系統進行科學調控,實行現代集約化經營管理等。
㈧ 什麼是生態農業區
生態與有機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概念,有機(是一種生產方式)的概念重點在於純天然,不添加人工合成的農葯化肥等;生態(是一種生產體系)的概念重點在於模仿自然生態的過程,是可循環的,往往是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如種植業種植農作物,農作物的副產品作為飼料給養殖業,養殖業的副產品動物糞便再給種植業作為肥料。生態農業的產品可以是有機的,也可以不是。
生態農業簡稱ECO,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通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葯等,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