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理論

生態理論

發布時間: 2020-11-28 08:32:13

生態學理論基本觀念是什麼

生態位理論是生態學的經典理論,也是目前的基本觀念,簡單說的意思就是要適應生境

Ⅱ 簡述生態位理論及其應用

生態位理論內涵:
(1)生態適應性強的物種,其基礎生態位越廣,反之亦然。
(2)生版態位重疊與競爭:同一生境權中,某物種的生態位很少與別的物種生態位完全孤立開來,而是通常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重疊。重疊的部分必然發生競爭和排斥作用,根據種的競爭力的強弱形成實際生態位。
(3)生態位排斥:在同一環境中,如果存在兩個生態位完全相同的物種,為食物或生活資源而競爭遲早會導致競爭力弱的物種滅亡或被取代。
(4)生態位的分異和分離:在一個穩定的群落中,沒有任何兩個物種是直接競爭者,不同或相似物種必然進行某種空間、時間、營養或年齡等生態位的分異和分離,從而使得由多個物種組成的群落比單一物種組成的群落能更有效地利用環境資源,維持較高的生產力。
生態位理論在農業生產中的意義
在農業中,應該從水平、垂直、時間、營養及物種、數量等多方位進行系統組分的合理組配,以充分利用和拓展系統生態位,提高整個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Ⅲ 生態演替理論概述

生態系統是生物與非生物、群落與生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群落中進行的一系列過程必然對生境產生影響並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定向變化,這種變化稱為演替 (succession) 。生境在很大程度上可決定演替的性質,一般不是演替的主要原因 (大連水產學院,1989) 。生態演替的原理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是解決當代人類環境危機的基礎 (Om E P.,1971) 。

生態演替的基本理論和機制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傳統演替理論機制階段和現代演替 理 論 機 制 階 段。前 面 已 提 到,Clements (1916) 創 立 了 「單 元 頂 極 學 說」(mono-climax theory) ,成為經典演替理論的奠基人和創始人。Tansley (1939) 提出了「多元頂極學說」 (poly - climax theory) 和 Whittaker (1953) 的 「頂極 - 格局假說」(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 。他們將生態演替比擬為個體發育過程,認為演替有嚴格規律,演替中的先到種通過改變環境促進後續種的移入,頂極是演替的終點,是自我永存的群落。Connell 和 Slatyer (1977) 等學者普遍認為經典理論過分嚴密,近似僵化。他們通過實驗與觀察,認為群落的變化主要取決於不同物種的特點如生活方式等,因而存在種種偶然性,先到的物種未必總是促進後續種的移入,甚至對後來者有抑製作用,頂極也不是一成不變。因而,提出了演替機制的三種模型即促進、抑制和忍耐(Connell J H et al.,1977) 。促進模型相當於 Clements 的經典途徑; 抑制模型認為初始入侵者 (或演替早期) 調控演替,以致演替的後來種不能侵入和健康地生長; 忍耐模型認為物種的變化可能是不同生命史特徵的功能,是演替後來種忍耐初始環境條件的不同能力,它強調競爭在群落形成中的作用。他們還指出大多數演替途徑是三種模型之一或三種模型的結合。雖然這三種模型被廣泛應用於實驗和描述性研究,但 Connell和 Slatyer 模型不能解釋多物種的演替序列。Pickett (1987) 針對這種需要提出了一種綜合原因框架演替機制,這是一種三層等級結構,第一層次是演替的一般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種對裸地利用能力的差異以及對不同裸地的適應能力; 第二層次是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為不同的生態過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決定於干擾的頻度和程度,對裸地利用能力決定於種繁殖體生產力、傳播能力、萌發和生長能力等; 第三層次是最詳細的機制水平,包括獨立的一種因素和行為及其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質。這一演替機制最重要突破是認識到群落的非平衡性以及演替方向和途經的多重性,這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對干擾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大量的研究都強調了種的生命史特徵和進化對策在演替過程中的重要性 (L.Benedetti-Cecchi,2000) ,但是,作為演替理論基礎的物種屬性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關鍵區別和氣象學聯系 (D.Straile,2000) ,以及種的進化與生態系統或群落的進化差異性還沒有解決。季節性浮游生物的生長和演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生物因素如競爭,牧食和寄生,以及物理和化學因素如氣候、流量、水溫、光強、電導率、pH 值、溶解氧和營養可用性等(Reynolds,1984a) ,尤其降雨和流量的擾動強度與頻率是調節浮游生物 (生長與演替)動力學的重要因素 (Reynolds et al.,1988; Sommer,1989; Reynolds et al.,1993) 。一般湖泊中主要浮游植物種群的演替顯示: 甲藻通常出現在冬季,春秋季硅藻占優勢,綠藻在晚春大量出現,藍藻多出現在夏季和早秋 (Reynolds,1984; Harris,1986) 。

國內學者對生態演替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劉建康等 (1999) 通過對淡水生態的研究,提出淡水生態演替趨勢:

(1) 群落中種的多樣性逐步增大,至中期最大,隨後又開始下降;

(2) 由 r - 對策者占優勢過渡到 K - 對策者占優勢;

(3) 群落代謝率 (P/R) (P 是群落的初級生產量,R 是呼吸量) 由顯著大於 1 到接近於 1;

(4) 群落的抗干擾能力不斷增強。

Gause 假說指出,由於競爭的結果,生態位接近的兩個種不能永久共存。Hutchinson(1957) 對生態位的定義是: 「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環境條件組成的 n 維空間中該生物得以繼續生存的范圍」。張德全等從生態理論的發展過程、生態演替實驗和現實,都較好地證實了生態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論的正確性與可行性。

生態演替的理論和機制研究盡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一個更宏觀的完整的、概括性的理論和機制模型尚待建立。生態演替是生物群落的信息流 (本質上是遺傳信息流) 在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的動態變化。因此,演替模型應該是時間、空間和信息共築的三維構架,其中信息流是維系這種構架的靈魂。可見,這是一個宏觀模型頂極。要構建這種宏觀模型,首先是構建其下方各子模型系統,因為宏觀模型中任何一維的差異如生境空間的不同均應有相應的演替模型。水生態系統向頂級的演替過程中 (大連水產學院,1989) ,在結構和功能上產生一系列定向變化,其中主要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 種的多樣性增大;

(2) 群落中層次分化增強;

(3) 系統的穩定性增加;

(4) 小型種的優勢逐漸由大型種所取代;

(5) 群落的毛產量和呼吸量趨於一致;

(6) 腐屑鏈的作用增大。

馬加耳列夫觀察維哥 (Vigo) 灣的浮游植物時發現有 3 個演替階段: 小型硅藻占優勢階段 、大型硅藻占優勢階段和甲藻占優勢階段。在淡水浮游植物的演替中,初期多是增長迅速的小型硅藻或綠球藻類,後期多是競爭能力較強的藍藻或甲藻。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在生態演替方面提出許多新的理論,並且開展了很好的應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有關內容參見第 1 章。

Ⅳ 簡述景觀生態學的重要理論有哪些

1、生態進化與生態演替理論

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主要強調生物進化;海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強調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開始有了生物與環境協調進化的思想萌芽。

應該說,真正的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思想屬於克里門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論是大時空尺度的生物群落與生態環境共同進化的生態演替進化論,突出了整體、綜合、協調、穩定、保護的大生態學觀點。

2、、景觀異質性與異質共生理論

景觀異質性的理論內涵是:景觀組分和要素,如基質、鑲塊體、廊道、動物、植物、生物量、熱能、水分、空氣、礦質養分等等,在景觀中總是不均勻分布的。由於生物不斷進化,物質和能量不斷流動,干擾不斷,因此景觀永遠也達不到同質性的要求。

(4)生態理論擴展閱讀

主要表現:

第一是從景觀的直觀景象來認識。這是景觀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應用於景觀建築學,這里寓有美學因素。盡管現代景觀建築學對景觀的理解不限於此,但它依然是景觀建築學的主要目標。

第二是從個體的屬性結構上理解景觀。在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和植被科學中,景觀原理用以說明個體各屬性在地表的結構格局,這個屬性是這些學科的研究對象,如岩石、地表形態、土壤個體、植物群落等。地質景觀、地貌景觀、土壤景觀和植被景觀常被用來描述格局。

第三種觀點是景觀為一復合生態系統,這是最為綜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兩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景觀是地球表層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復合生態系統。景觀這一生態系統有別於一般生態系統,它們有著不同的邊界。

一般生態系統是生物和環境以及生物各種群之間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繼往開來整體,著重研究生產者、消費者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而景觀生態系統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作用、制約所構成的統一整體。

Ⅳ 什麼是景觀生態學理論

一般認為,景觀在自然等級系統中比生態系統高一層次,是指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則是研究這個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早期歐洲傳統的景觀生態學主要是區域地理學和植物科學的綜合。直到80年代景觀生態學才在北美受到重視,並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很有生氣的學科。景觀生態學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強調空間異質性的維持與發展,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大區域生物種群的保護與管理,環境資源的經營管理,以及人類對景觀及其組分的影響,土地利用規劃和決策一直是景觀生態學的重要研究內容。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成為當今北美生態學的前沿學科之一。

景觀結構是景觀的組分和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形式,景觀生態學用斑塊(patch)、廊道(corridor)、基質(matrix)這些基本模式來對其描述。斑塊是內部具有相對勻質性,外部具有相對異質性的景觀要素,是景觀尺度上最小的均質單元,它的大小、數量、形態和起源等對景觀多樣性有重要意義;廊道是指與兩側景觀要素顯著不同的線狀或帶狀的景觀要素,是聯系斑塊的紐帶,不同景觀有不同類型的廊道;基質是景觀中面積較大、連續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觀的背景。

Ⅵ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四個系統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系統應該有5個,分別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專系統,宏觀系統,以屬及時間系統。
微觀系統:個體活動與交往的直接環境 比如,家庭,學校。這一環境是不斷變化的。
中間系統:各個微觀系統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關系。如果直接的聯系是較強的積極聯系,那麼,發展可能實現最優化。
外層系統:個體並未直接參與,但是卻對自身產生影響的,比如,你父母的工作環境會產生影響。
宏觀系統:指的是個體所處的大的或亞環境。比如,相同的文化價值觀下。
時間系統:時間緯度,強調生態環境中的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個體的發展。

Ⅶ 心理學中的生態系統理論是什麼主要是尤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是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是由俄裔美國心理學家尤.布朗芬布倫納(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著個體發展。

通俗地說,他認為人的心理從小到大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個體互相嵌套、互相匹配的成長過程。個體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之間是一個有機的系統,與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一起決定著發展方向。布朗芬布倫納將生態系統的模型分成微系統、內部系統、外部系統、宏觀系統四層,他形像地比喻為「俄羅斯套娃」一般的嵌套關系。該理論是心理學與生態學、系統論等相結合的產物,之後也影響到健康心理學等其他分支學科。

Ⅷ 生態整體理論的概念

也叫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最為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人類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農田為主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分為湖泊生態系統、池塘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等)、農田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其中,無機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基礎,其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豐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於無機環境,生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既在適應環境,也在改變著周邊環境的面貌,各種基礎物質將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涼的裸地變為水草豐美的綠洲。生態系統各個成分的緊密聯系,這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生態系統。

Ⅸ 生態系統理論的宏觀系統

第四個環境系統是宏觀系統(macrosystem)。指的是存在於以上3個系統中的文化、亞文化和社會環境。宏觀系統實際上是一個廣闊的意識形態。它規定如何對待兒童,教給兒童什麼以及兒童應該努力的目標。在不同文化中這些觀念是不同的,但是這些觀念存在於微系統、中系統和外系統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知識經驗的獲得 。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