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雞
❶ 什麼叫生態養殖
生態養殖就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葯,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❷ 土雞養殖的方法
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
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子,啄食嫩草。
土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後的第一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
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2)生態養殖雞擴展閱讀
土雞病毒病的防治
雞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艱難、腹瀉、糞便呈綠色、精神沉鬱及神經症狀、頭部和面部腫大、產蛋終止等,敏感雞群死亡率高達50%~70%。
預防措施:雛雞7~10日齡用新支二聯四價疫苗飲水或滴鼻首免,18日齡二免,60日齡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後要用七味抗毒飲飲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機體抗病力,平時用恆傑康拌料,減少新城疫的發病率)。
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痂,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黃白色病灶。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雞痘疫苗刺種。
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為病雞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精神委靡,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疏鬆下垂,最後極度衰竭脫水而死。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水中加2%的脫脂奶粉;做苗後連續用速效囊病寧飲水,可減少疫苗的應激反應,並可控製法氏囊病的發病率。
❸ 怎麼養殖生態雞
土雞之所以少,不是沒有人會養,而是不劃算,經濟成本太高,相對利潤就微。 可以搞個生態養殖,養一些養殖成本低,利潤高的。可以把那片山承包下來,有政府批文,你可以從土雞,野雞入手,同時做些種植業,循序漸進。
市場銷售方面,在農貿市場(菜市場)設專檔,與餐館建立長期供貨關系。
❹ 如何散養土雞,土雞生態養殖方法
把養雞地點轉到山上(或果園),遠離村莊,疾病少,節省飼料,生長加快,但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選址 雞場宜選在背風向陽的山凹處,有草有樹,樹可遮蔭乘涼,草可採食。在乾燥處建成冬暖夏涼的簡易雞舍 二、飼養 在家養30~45天,再移到山上飼養,成活率更高。白天放雞活動,曬太陽,覓食。早、中餐可喂半飽,發揮雞覓食的積極性,晚餐喂飽。食槽底大口小,口上釘上內卷邊,既可防雞嘴鉤出飼料,又可防雞進槽拉屎、扒出飼料。夏天晚上從天黑到夜裡10點鍾,在雞舍平地上1米高處吊盞電燈,誘蟲喂雞。無電,可掛盞煤油燈。給足清潔飲水 三、管理 雞舍要冬暖夏涼。要格外注意「倒春寒」的侵襲。晚上要讓雞回舍過夜。每天早上清掃雞糞。可養狗防野獸 四、防疫 小雞出殼7天,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每隻雞鼻孔各滴1滴;養60天,用新城疫ⅰ系疫苗和霍亂疫苗打針,每隻雞1毫升,預防雞瘟、霍亂。用食醋和涼開水各一半,或1片痢特靈溶於500克涼開水,讓雞飲;也可把黃豆塞入新鮮豬膽內,扎緊管口,風干。1月齡雞每雞半粒,2月齡雞每雞2~3粒,交替使用,防治白痢病的效果很好
❺ 如何養殖生態雞(土雞),有哪些技術,資金投入要多少,銷路怎麼樣
當然主要是有放養場地,,最好是在綠色植物中,周圍無污染,技術要求不是很多,賣本書隨便看看注意防哪些常見病就行,,資金租場地外(這個投資不用多大,就是圍的網子和房子花錢多點,,)一隻雞最少要投三十多塊才能開始見效.銷路主要是打出品牌,不然誰會相信你的產品是生態品啊,沒有品牌也可以找個人家銷量好的同行代賣.這樣風險就小多了.
❻ 生態養殖雞,怎樣才能養好了,我有一塊地計劃養殖雞,怎麼建雞舍
養雞是否成功, 跟雞舍修訂如何關系不大。
生態養殖雞最好的辦法,也是現在國家大力推動的就是林下養殖。 圈在山林中,雞會吃掉害蟲,而糞便又肥林地。 晚上的時候再收回雞舍,雞舍普通房子就行,淘寶買雞架, 雞自己會上去的。 白天放出來就行, 這樣就是正宗土雞。 如果你的地里沒有這個條件,可以種一些樹或者一些牧草。
❼ 生態養殖2000隻土雞需要多少成本
一兩萬就夠了。 雞苗成本大約在四千元左右,然後承包土地的租金,建房舍等大概在5000左右(當然如果要投資好的就不夠了,只能簡易的)。然後飼料按照純土雞養殖時間是較長的,大概要在四個月到半年的(看你養的雞種的區別),平均按0.15元每天計算大概需要30000元左右,因為你生活還是要錢的。再有就是疫苗啊,有時候生病了要買點葯啊啥的。這樣算要四萬了。如果純養土雞用點穀子啊,小麥啊可能要低點。
❽ 什麼是生態雞,生態雞是什麼雞
生態雞
俗稱「土雞」,「本雞」。對所有以非人工抗生素飼料飼養,非催熟,可在一定飼養范圍內活動的養殖雞的統稱。養殖生態雞佔地大,所需飼料成本高,因此售價較普通雞更加昂貴。
生態雞因不含激素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生態雞因經常活動味道鮮美,肉質緊實,燉湯後滋補養顏,壯陽補氣,富含氨基酸,為雞中上品.
❾ 生態雞養殖
生態養雞技術要點
生態養雞是根據各地的區域特點,在果園、經濟林、玉米、高粱等地套養土
蛋雞、肉雞等系列,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
所以價格好,效益高。它既是傳統養法和現代養法的結合,又突破了籠養肉雞的
缺陷,大大提高了雞肉的風味,是生態農業和效益農業的典範。
1、保溫育雛的管理。1-3周齡的雛雞採用溫室飼養。雛雞幼小抵抗力差,不
是直接進入果園等地飼養,因此一定要創造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抓好3 周前的
管理,為後期生長奠定基礎。雛雞保溫房的面積根據飼養量確定,採取網上育雛
的方法,以每平方米40--50隻雛雞計算,飼養數量多,應分小區飼養,每群可掌
握在1000羽左右。如果園、經濟林等在房前屋後,就利用原有保溫房或已舊住房
改造亦可;如果飼養場地離家有一定的距離,則應選擇向陽避風,地域開寬,地
勢乾燥,水源充足,道路便利的地方建造保溫房。
2、嚴把脫溫期管理。三周後開始進入脫溫飼養,脫溫期,特別要注意外界氣
溫,內外溫差大,仔雞抗逆力低,調節功能差,一時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
要選擇天氣暖和的晴天放養,開始幾天,每天放養2--4小時,以後逐日增加放養
時間,使仔雞逐漸適應環境變化。嚴冬寒冷天氣,夏季的風雷暴等惡劣天氣要特
別注意,切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大意,因為此時的仔雞應激能力仍比較弱,需人
工給予關照。
3、認真防疫控疾病。野外養雞、雞的活動范圍廣,疾病防範難度相應大些,
因此防病免疫工作要求質量高,劑量足,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
。特別是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等主要傳染病,決不能放鬆。同時要做好定期
消毒,閑置消毒,進場消毒,發現病雞應隔離飼養,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應有
的損失。
4、設置避雨防暑棚。根據飼養雞群多少,適當搭一些油棚給仔雞避雨休息十
分必要。棚的質量要求不高,只要能避雨、避暑、補飼、休息就行,這是必備設
施,對防止雞群被雨淋打、烈日曝曬,意外驚動等都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5、園地飼養的密度。出溫房一周齡,一畝果園、作物地或經濟林放養1500-
2000羽左右。以每群500-700羽為宜;第二周齡放養1000-1500羽左右,以每群低
於500 羽為好;第三周齡起密度還應適當降低。雞群在園地的活動范圍,可用鐵
絲網等圍欄分區輪牧,放一周換一塊地。放養周期一般控制在一個月左右,這樣
雞糞喂養果園、經濟林、作物地內的小草、蚯蚓、昆蟲等,給它們一個生養息期
,等下批仔雞到來時又有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雞採食,如此往復形成生態食物
鏈,達到雞、果雙豐收;高粱等地以一個生長周期飼養一批雞為宜,同時注意苗
雞生長與高粱苗等相匹配,以防雞損傷作物苗及果實。
❿ 什麼叫生態雞
1 生態雞養殖品種選擇
雞的品種選擇應根據雞在林園的適應性和市場需求來確定。一般選擇適應性、抗病力、覓食能力強,耐粗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地方良種雞或地方土雞血統佔75%以上的雜交雞種,如雪山草雞、鹽阜草雞、楊口草雞等。
2 生態雞養殖場地選擇
養殖場應遠離畜禽交易場所、畜禽屠宰場、加工場、化工廠、垃圾處理場,避免空氣、塵埃、水源、病菌、雜訊等污染。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山、草坡。旁邊應有樹林或果園,樹林的蔭蔽度在70%以上,方便雞群在陽光強烈時到樹陰下乘涼,防止雞群中暑;另外,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有效減小雞糞便散發出的二氧化碳、氯氣等有害氣體的影響,提高雞群免疫力,從而達到少用葯、無葯殘的無公害生態養殖效果。
3 育雛舍與棚舍的搭建
3.1 育雛舍
林園養雞一般數量較多,建好育雛房必不可少。育雛房的面積根據飼養量來確定,一般以雛雞30隻/m2計算。育雛房的消毒、溫度、濕度控制與正常養雞的方法相同。
3.2 棚舍
根據雞的數量、園林地形和面積,在靠近園林的地方建造塑料大棚雞舍或改造舊建築物為雞舍,雞舍建築面積按8~10隻/m2計算,雞舍兩邊滴水檐高1.7m左右,頂蓋毛草,防止雞群被風打雨淋、烈日暴曬、意外驚動,且有利於雞群免疫注射操作。棚舍內必須設有料槽、飲水設備,以便在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時提供舍內飼喂,從而避免雞群長時間飢渴。
4 生態雞養殖管理技術
4.1 放養密度與規模
放養密度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林地放養密度200~300隻/667m2。密度過大時草蟲等生態飼料不足,需增加精料飼喂量,影響雞肉、雞蛋的口味;密度過小,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生態效益低。放養規模一般以每群1000~1500隻為宜,採用全進全出制。
4.2 放養時間選擇
根據林地飼料資源和苗雞日齡綜合確定放養時間,一般選擇4月初至10月底放養,此期間林地雜草叢生,蟲、蟻等昆蟲繁衍旺盛,雞群可採食到充足的生態飼料。11月至次年3月則採用圈養為主、放養為輔的飼養方式。
4.3 放養調教與管理
4.3.1 放養調教 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遇到天氣突變,下雨、下雪或起大風前及時將雞群趕回雞舍,防止雞受寒發病。放養初期每天放牧3~4h,以後逐日增加放牧時間。在補料時,進行吹口哨、敲料桶等訓練,使其形成條件反射,順應人意。
4.3.2 分群飼養 一般公雛羽毛長得較慢,爭斗性較強,對蛋白質飼料及其中的賴氨酸等利用率較高,因而增重快,飼料效率高。此外,公雞個體壯,競食能力強。而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沉積脂肪能力強,因而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各自在適當的日齡上市,便於實行適宜不同性別的飼養管理制度,有利於提高整齊度和商品率。
4.3.3 劃分輪牧區 一般2000~3330m2林地劃為一個牧區,每個牧區用尼龍網隔開,這樣既能防止老鼠、黃鼠狼和人帶傳染性病菌等對雞群的侵害,有利於管理,又有利於食物鏈的建立。待一個牧區草蟲不足時再將雞群趕到另一牧區放牧,公母雞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區放養。在養雞數量少和草蟲不足時期可不分區。
4.4 飼喂技術
規模化生態雞養殖仍主要靠人為供給飼料,野外雜食只作為補充。
由於生態雞養殖的品種多為草雞,其生長速度較慢,故所用的飼料營養水平不宜過高。一般在小雞階段使用無公害飼料廠家生產的小雞配合飼料;在中大雞階段則按一定比例拌入無污染的稻穀、統糠、青菜葉等青粗飼料。為增加雞肉的口感和風味,應適當延長飼養周期,控制出欄時間,一般在接近性成熟時出欄品質最佳。
5 生態雞的疫病防治措施
5.1 消毒
場地、雞舍、用具消毒是確保雞群安全生產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實行專人負責。定期對運動場地、雞舍進行打掃消毒,雞群出欄後進行徹底的清欄消毒。消毒選用消特靈、百毒殺等低毒、高效、廣譜消毒葯。
5.2 獸葯使用
獸葯的使用直接關繫到無公害優質肉雞的質量
安全。嚴格按照《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葯物品種目錄》和《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葯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的要求,禁止使用違禁葯品和未經批準的葯,對允許使用的葯物和葯物添加劑嚴格執行使用規定和停葯期規定。
5.3 防疫
一般地區可
以參考下面的免疫程序:(1)1日齡接種馬立克氏病液氮苗;(2)5日齡接種新城疫及傳支二聯多價凍干苗;(3)12日齡接種法氏囊苗:(4)18日齡接種新支二聯苗;(5)24日齡用法氏囊苗二免;(6)35日齡用雞痘與禽流感油苗同時免疫;(7)55~60日齡接種新城疫Ⅰ系苗。產蛋雞還應進行以下幾次免疫:(1)110日齡新支二聯飲水,並用新支減三聯苗注射;(2)120日齡接種禽流感油苗;(3)230及350日齡各用新支二聯苗飲水1次;(4)280~300日齡用禽流感油苗注射1次。其他種類可以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決定是否免疫。
5.4 常見寄生蟲病及其防治
常見的寄生蟲病有雞賴利絛蟲病、仔雞蛔蟲病。具體防治措施如下:(1)一般放養20~30d後,就要進行第一次驅蟲,相隔30d再進行第二次驅蟲。驅蟲主要是指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或伊維菌素。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可用同等葯量再驅蟲1次,以求徹底將蟲驅除。(2)經常清掃棲息舍內的糞便及墊草,並定點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乾燥、通風,定期徹底消毒;經常觀察雞群動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防止雞群受到雨淋與獸害;合理調整精料的質量,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發現寄生蟲病例後,及時採取措施治療。
「借林育草,草為雞食,借雞滅蟲,雞糞肥田」是一種新型生態養殖模式,其效益比普通雞增收2元/kg。通過本養殖技術,不但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且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