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復合生態

復合生態

發布時間: 2020-11-28 17:20:08

A. 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評價結果

建立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後,依據試驗數據以及統計資料,內確定各評價指標分級標容准及示範區建立前、建立3年及建立5年時各評價指標在分級標准中的分值(表74),將各指標所得分值輸入上述評價模型中,計算不同時期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總體質量綜合指數(表75、表76)。

表74 評價指標分級標准

表75 2000年、2003年及2005年各評價指標的得分值(Gij

表76 總體質量綜合指數Q的評價標准

從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總體質量的變化趨勢圖(圖34)可看到,從2000~2005年,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總體質量逐漸好轉,尤其在前3年,系統總體質量的提升幅度較大。這說明,通過項目生態示範區的建設,改善了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中的植被狀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高了系統中人類的生活水平,從而使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中社會、經濟、環境三個子系統的轉運功能逐漸趨於協調。

圖34 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總體質量的變化趨勢圖

B. 如何理解復合生態系統理論進行環境規劃

生態規劃就是要通過生態辨識和系統規劃,運用生態學原理、方法和系統科學手段去辨識、模擬、設計生態系統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態關系,探討改善系統生態功能,確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生態適宜度,促進人與環境持續協調發展的可行的調控。

C. 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評價方法

區域復合生態系統評價就是評價區域復合生態系統質量的優劣及其變化的趨勢(傅伯傑,2001)。復合生態系統理論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相通,可持續發展正是區域復合生態系統的目標,因此區域復合生態系統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評價原則

復合生態系統的評價不僅包括系統綜合水平、群落水平、種群及個體水平等多尺度的生態指標來體現系統的復雜性,還應兼收物理、化學方面的指標,以及社會經濟、人類健康指標。因此,指標選擇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要從生態系統的綜合整體角度考慮,空間尺度合適,指標選擇簡明規范並且要易於操作,以達到正確反映復合生態系統狀況,提供復合生態系統的現狀面貌及變化的趨勢,以及反映出復合生態系統變化的原因並且能夠為決策提供依據和解釋等目標。

(二)評價方法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它將評價者對復雜系統的評價思維過程數字化,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實用性和系統性。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對評價系統的有關方案的各種要素分解成若干層次,並以同一層次的各種要求按照上一層要求為准則,進行兩兩的判斷比較和計算,求出各要素的權重。層次分析法一般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第二是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第三是計算矩陣的最大特徵根(λmax)及其對應的特徵向量(ω1,ω2,ω3,…,ωi);第四是層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熊立,2005)。

A — —B判斷矩陣中數值的確定方法如下:

an=1,當Bi與Bj同等重要時(含i=j)

an=3,當Bi比Bj稍微重要時

an=5,當Bi比Bj明顯重要時

an=7,當Bi比Bj很重要時

an=9,當Bi比Bj極端重要時

an=2、4、6、8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值

倒數,an表示因素i與因素J比較的結果,因素J與因素i比較則為其倒數1/an

一致性檢驗中,CI=(λmax-n)/(n-1),CR=CI/RI,若CR< 0.1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2.評價模型

建立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後,確定各指標判斷標准,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各層次及其總體質量綜合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從基層到高層,直到最後復合成一個具體的數值,其評價模型為:

岩溶峰叢窪地生態重建

式中:Q代表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總體質量綜合指數,可以用來表徵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優劣狀態,也可用來分析不同時期示範區復合生態系統總體質量的變化趨勢;ωi為制約層B—目標層A的權重系數;ωij代表指標層C—制約層B的權重系數;Gij代表不同層次評價指標在分級標准中的分值。

D. 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概念是什麼

20世紀以來,人類的城市化速度在日漸加快。據1997年聯合國人居中心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於城市,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達61%。因此,城市作為人類的聚集地已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即使如此,人類的衣、食、住、行和從前一樣離不開自然界,城市也必須依賴於為其提供物質與能量、並可接納其「代謝」廢物的生態系統才能存在。歐洲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29個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1],任何城市生態支撐系統的面積至少為此城市面積的500~1000倍。但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時,城市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的矛盾使城市的發展面臨嚴峻考驗。
1984年馬世駿等提出了「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城市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具體體現。顯然,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系統構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公眾健康和城市環境改善的基礎。城市生態系統對於城市內區域性環境問題(大氣污染、雜訊等)的就地解決十分有效[1]。因此,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的研究就顯得更加重要。一般來說,城市生態系統是由公園、河流、森林、農田、果園苗圃、行道樹、廣場、屋頂花園和立體綠化等要素構成的,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組成的網路結構。本文重點從自然生態系統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態系統及其服務功能的類型與內涵,並探討了其在評價和維持城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1、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與內涵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開始成為一個科學術語,並且成為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分支。Springer-Verlag首次使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Service」一詞,並列出了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環境服務」功能,包括害蟲控制、昆蟲傳粉、漁業、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氣候調節、洪水控制、物質循環與大氣組成等方面。稍後,在1981年,著名生態學家Ehrilship與 Holdren論述了生態系統在土壤肥力與基因庫維持中的作用,並系統地討論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將會怎樣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以及能否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替代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等問題[4]。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一詞很快地為生態學家所接受。1997年Daily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定義為: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並認為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食品、醫葯及其他生產生活資料,還創造與維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統,形成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環境條件。

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類型劃分

1997年Robert Costanza等[6]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和自然資本」,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反響。Costanza等將全球生態系統類型劃分為海洋、森林、草原、濕地、水面、荒漠、農田、城市等16個大類26個小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氣候調節、水調控、水土流失控制、物質循環、污染凈化、文化娛樂價值等17種功能。以上17種服務功能類型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大方面:即生產和生活方面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范圍內的生物體和它們周圍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共同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綜合體。而城市是在人類不斷改造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實際上,與真正的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發展快、能量及水等資源利用效率低、區域性強、人為因素多等特徵,因此並非發展成熟的自然生態系統。著名生態學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蟲」。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范圍內的生物體和它們周圍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共同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綜合體。而城市是在人類不斷改造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實際上,與真正的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發展快、能量及水等資源利用效率低、區域性強、人為因素多等特徵,因此並非發展成熟的自然生態系統。著名生態學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蟲」。

E. 旅遊復合生態系統由哪些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之間有什麼關系

組成:編輯
旅遊生態系統由區域內的自然生態系統與旅遊社會經濟系統復合而成。

自然生態系統通過環境容量對旅遊生態系統的發展規模、發展水平及其內部結構特徵起到支配作用,而旅遊社會經濟系統則通過旅遊需求深刻地影響著區域旅遊生態系統的整體面貌,旅遊生態系統能否得到健康發育取決於系統的環境容量與生態旅遊需求在總量及其結構上的匹配關系。系統科學認為,系統結構決定系統功能,對其結構的優化旨在改善和加強系統功能。在區域生態旅遊的開發中,旅遊生態系統協調發展的根本標志就是保障生態旅遊區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穩定平衡、生態旅遊產業的優化高效和社會文化的和諧進步。

5系統地位編輯
盡管旅遊生態系統結構復雜,各種矛盾相互交織,但基於對我國旅遊生態系統發育現狀及其關聯要素的分析,可以發現,旅遊生態系統健康發育的墓本矛盾是:快速增長的旅遊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生態資源需求的無限性與相對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對自然資源供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在生態旅遊區突出表現為人們快速增長的生態旅遊需求給自然生態旅遊資源供給相對不足所帶來的挑戰.一方面,人們的生態旅遊需求不斷呈幾何級數增長;另一方面,由自然生態超負荷運轉和環境污染而產生的自然生態的供給力卻在不斷縮小,其結果必然導致旅遊生態系統矛盾的不斷激化。

6旅遊生態系統及其要素配置結構編輯
旅遊生態系統是生態旅遊區自然生態要素與旅遊經濟社會要素復合而成的復雜體系,快速增長的生態旅遊需求與自然生態環境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構成了該系統的基本矛盾。文章認為,為了確保生態安全和促進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生態旅遊利益相關者的互惠共生,創新生態旅遊區的"小眾旅遊"模式,保障區域內自然生態要素與旅遊經濟社會要素協同運轉和實現旅遊生態系統的立體網路化布局。

F. 復合生態系統環境,經濟,社會各系統之間有何關系

20世紀以來,人類的城市化速度在日漸加快。據1997年聯合國人居中心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於城市,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達61%。因此,城市作為人類的聚集地已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即使如此,人類的衣、食、住、行和從前一樣離不開自然界,城市也必須依賴於為其提供物質與能量、並可接納其「代謝」廢物的生態系統才能存在。歐洲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29個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1],任何城市生態支撐系統的面積至少為此城市面積的500~1000倍。但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時,城市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的矛盾使城市的發展面臨嚴峻考驗。 1984年馬世駿等[2]提出了「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城市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具體體現。顯然,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系統構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公眾健康和城市環境改善的基礎。城市生態系統對於城市內區域性環境問題(大氣污染、雜訊等)的就地解決十分有效[1]。因此,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的研究就顯得更加重要。一般來說,城市生態系統是由公園、河流、森林、農田、果園苗圃、行道樹、廣場、屋頂花園和立體綠化等要素構成的,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組成的網路結構[3]。本文重點從自然生態系統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態系統及其服務功能的類型與內涵,並探討了其在評價和維持城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2.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與內涵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開始成為一個科學術語,並且成為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分支。Springer-Verlag首次使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Service」一詞,並列出了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環境服務」功能,包括害蟲控制、昆蟲傳粉、漁業、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氣候調節、洪水控制、物質循環與大氣組成等方面。稍後,在1981年,著名生態學家Ehrilship與 Holdren論述了生態系統在土壤肥力與基因庫維持中的作用,並系統地討論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將會怎樣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以及能否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替代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等問題[4]。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一詞很快地為生態學家所接受。 1997年Daily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定義為: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並認為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食品、醫葯及其他生產生活資料,還創造與維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統,形成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環境條件[5]。 2.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類型劃分 1997年Robert Costanza等[6]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和自然資本」,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反響。Costanza等將全球生態系統類型劃分為海洋、森林、草原、濕地、水面、荒漠、農田、城市等16個大類26個小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氣候調節、水調控、水土流失控制、物質循環、污染凈化、文化娛樂價值等17種功能。以上17種服務功能類型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大方面:即生產和生活方面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范圍內的生物體和它們周圍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共同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綜合體。而城市是在人類不斷改造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實際上,與真正的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發展快、能量及水等資源利用效率低、區域性強、人為因素多等特徵,因此並非發展成熟的自然生態系統。著名生態學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蟲」。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范圍內的生物體和它們周圍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共同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綜合體。而城市是在人類不斷改造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實際上,與真正的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發展快、能量及水等資源利用效率低、區域性強、人為因素多等特徵,因此並非發展成熟的自然生態系統。著名生態學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蟲」。

G. 什麼是流域復合生態系統

多元生態循環

H. 城市是人類的什麼系統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

生態城市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從生態學的觀點,城市是以人為主體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復合生態系統.一個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態城市應該是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的城市生態系統.這里所謂結構合理是指適度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環境質量,充足的綠地系統,完善基礎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功能高效是指資源的優化配置、物力的經濟投入、人力的充分發揮、物流的暢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關系協調是指人和自然協調、社會關系協調、城鄉協調、資源利用和資源更新協調、環境脅迫和環境承載力協調.概言之生態城市應該是環境清潔優美,生活健康舒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人和自然協調發展,生態良性循環的城市. 因此作為一個生態城市,不一定具有環境幽雅的度假村. 故選:D.

I. 如何衡量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良性運行

。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一種形態,由自然經濟和社會三種子系統組成。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