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鴨
1. 稻-鴨-萍共作是一種新興的生態農業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紅萍(滿江紅)適合在蔭蔽環境中生活,可作為鴨子
A、物質是能量的載體,物質是可以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往復利用,但能量版會沿著食物鏈逐級遞權減、損耗而被利用,A正確;
B、生態系統有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水稻、紅萍是生產者,鴨子和有害昆蟲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這些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B錯誤;
C、消費者的攝入能=同化能+糞便能,同化能就是流入該營養級的能量,糞便能屬於上一營養級的同化能,所以鴨子攝入的食物總能量大於流入到鴨子體內的能量,C正確;
D、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D錯誤.
故選:AC.
2. 生態墊料養殖肉鴨是怎麼回事,有什麼好處
發酵床養殖是發展生態養殖重點推廣的一項養殖技術。根據微生物發酵原理,在舍內鋪設稻殼、鋸木、微生物發酵劑等混合成一定比例的墊料,通過微生物的發酵、降解,實現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南方的一些養鴨場開始應用網上與發酵床養殖相結合的養殖方式,可以解決清糞後剩餘部分產生的大量異味。
3. 生態養雞場內同時養 殖鴨子可以嗎
最好不要混合在一起,容易互相傳染疾病
4. 生態鴨蛋和飼料蛋到底有什麼區別
外觀看不出來,往往是養殖方式不同,不用對人有害的添加劑飼料。
5. 鴨稻共作生態模式的組分結構是什麼
從生態系統構成來看,鴨稻共作生態模式可分為生物組分和環境組分兩大部分。其中,生物組分主要包括水稻、鴨子、各種昆蟲(害蟲和天敵)、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如某些浮游動植物、底棲動物)等。環境組分主要包括土壤、水、空氣、光照以及農田小氣候等。與現行的單一水稻常規栽培方式相比,鴨稻共作生態模式引入了「鴨子」這個生物組分,使得稻田食物鏈結構重新聯結起來。一方面,水稻為鴨子提供棲息與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鴨子又可捕蟲吃草,減少水稻危害,使得雜草和害蟲「變害為寶」。同時,鴨子的糞便又可作為有機肥返回給稻田生態系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物質良性循環與能量多級利用的完整生態鏈結構,從而使得稻田許多野生的動植物與環境資源被循環利用。
6. 生態墊料養殖肉鴨是怎麼回事有什麼好處
肉鴨生態墊料養殖技術是使用花生殼和稻殼按照2∶1比例混合,加入微生物發酵劑(菌種)發酵後製作生態墊料,然後在生態墊料上養殖肉鴨的一項新技術。由於鋪墊了10厘米左右的生態墊料,養鴨產生的糞便由於鴨的不斷走動和每天一次人工輔助翻耕混入墊料中,通過微生物發酵處理被迅速分解,解決了養鴨對環境和地下水的污染問題。微生物發酵分解糞便可降低棚內90%以上的氨氣、臭味,有效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微生物分解鴨糞時產熱,可以保證鴨苗卵黃囊良性吸收,提高鴨苗成活率;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滋生、繁殖,大大降低了鴨的發病率,減少了葯費支出,提高了肉鴨的品質。此外,經驗證明,微生物繁殖產生的菌絲和菌體蛋白被鴨啄食後可以調節機體微生態平衡,促進消化吸收,有效提高飼料轉化率。該技術具有投資少、易操作、飼料報酬高、發病率低、環保無污染等優點。
7. 為什麼啊養了一批原生態鴨子賣不出去,現在人都很省吃儉用嗎
你可以去聯系飯店賣 或者是過節的時候賣 整隻的鴨子現在的確不好賣
8. 湖北省宜城市鄭集鎮生態養鴨科普示範基地或者養殖場,我想去考察學習一下。有聯系電話最好!
今年以來,宜城市鄭集鎮境內一座座新鴨棚聳立在路邊,10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鑽進鴨棚,為農戶傳授養鴨技術。
鄭集鎮是襄樊市養鴨大鎮,2009年養鴨規模達到450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