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態問題
Ⅰ 請問:政治生態是什麼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反映,是黨風、政風回、社會風氣的綜答合體現,其核心是黨員領導幹部的作風問題。政治生態是一個長期培育、持續建設的過程。
政治生態是相對自然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秩序而言的一種社會政治狀態,實質上為一種「軟環境」、「軟實力」。「政治生態」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政通人和」。
Ⅱ 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存在哪些政治意識不足的問題
劉寧看梧桐
Ⅲ 太原市政治生態存在的問題
可能存在因為煤炭行業的庇護尋租帶來的集體性腐敗。
Ⅳ 什麼是政治生態建設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其核心是黨員領導幹部的作風問題。政治生態是一個長期培育、持續建設的過程。
政治生態是相對自然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秩序而言的一種社會政治狀態,實質上為一種「軟環境」、「軟實力」。「政治生態」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政通人和」。
(一) 2007年12月底召開的安徽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王金山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在促進科學發展的精神面貌上有新氣象,加強政治生態建設,樹立昂揚向上的鬥志,弘揚雷厲風行的作風,營造幹事創業的環境,努力形成全省上下致力崛起的濃厚氛圍。」這是省委首次提出「加強政治生態建設」。
(二)今年1月21日,省委書記王金山在出席省紀委八屆三次全會電視電話會議作重要講話時強調,要以改進領導幹部作風為重點,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政治生態不僅事關地方形象,而且事關人心向背,不僅事關當前,而且事關長遠,不僅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重要標志,也是反腐倡廉建設成效的重要表現。當前安徽正處在加速崛起的關鍵階段,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以此內聚人心、外樹形象,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八屆省委六次全會。省委書記王金山強調說:
一是要切實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要全面實施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把科學發展觀體現到幹部培養、選拔、使用、考核等各個環節,真正把那些對工作有激情、對群眾有感情、對發展有貢獻的幹部提拔到重要崗位上來,讓想幹事的有機會,會幹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讓那些得過且過、政績平平的人無法安身,讓那些投機鑽營、跑官要官的人失去市場。二是要大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要大興理論學習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興真抓實干這風,把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把精力引導到事業上來,不分神、不分力、不分叉,一心一意搞建設,和衷共濟謀發展。要講正氣、樹新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激情滿懷想幹事,坦誠大度好共事,嚴守底線不出事,做到旗幟鮮明地保護改革者、支持改革者、挽救失誤者、追究誣告者、懲治腐敗者,切實把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好、保護好、發揮好,努力形成風清氣正、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充分展現安徽幹部幹事創業的良好形象。
(四)今年3月,在全國「兩會」期間,省委書記王金山在接受新華網的訪談時,就「政治生態」問題指出,我認為政治生態這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其核心是黨員領導幹部的作風問題。
王金山說,去年我們提出「政治生態」建設後,在全省幹部當中應該說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我們之所以提出政治生態建設問題,主要是考慮兩點:第一就是有特殊的重要性。當前安徽正處在奮力崛起的時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所以現在比什麼時候都更加需要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與和諧的政治環境。以此來內聚人心、外樹形象,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覺得良好的政治生態是實現安徽奮力崛起的首要發展環境,是凝聚人心、振奮人心的重要保證,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內容。第二,它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總體上看,我們省政治生態環境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是能夠使黨中央放心和廣大群眾滿意的。近年來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省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人心思進、人心思上這是主流。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某些黨員幹部中,確有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問題,精神狀態不佳;也有的嫉賢妒能、搬弄是非,打內戰、搞內耗,甚至不守法紀、腐化墮落,走向犯罪深淵。雖然這是個別現象,人數極少,但是影響極壞,危害極大,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對這個問題應該說上上下下都有共識,我們每一個市的市委書記都曾經就這個問題聯系本地的實際,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有的非常深刻。而且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今後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就是要以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為核心,著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風氣,加強政治生態建設和黨員幹部作風建設。要大興理論學習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興真抓實干之風,把思想、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把精力引導到事業上來,一心一意搞建設,同舟共濟謀發展。用嚴明的紀律來約束幹部的行為,保證優良作風的形成。第二就是要以完善機制為保證,著力樹立正確的導向,要全面實施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真正把那些工作有激情、對群眾有感情、對發展有貢獻的幹部,提拔到重要崗位上來;讓想幹事的有機會,會幹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這是第二個方面。第三個方面就是要以繼續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為抓手,著力優化發展環境。這件事我們已經做了幾年了,機關效能建設效果是好的,現在看這個與優化政治生態建設是息息相關的、緊密相連的。我們准備在這幾年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特別是在一些辦事具體環節上要與發達地區看齊,要下力氣用硬措施加以整治,努力做到辦事提速、提效,服務求好、創優。
(五)4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八屆七次全會在合肥舉行。省委書記王金山在講話時對「加強政治生態建設」作了全面論述。他強調,要齊心協力營造有利和諧發展的政治生態。並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工作優勢,進一步加強政治生態建設,著力營造風清氣正、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
一要靠正確用人導向來引領。優化政治生態的關鍵環節是選准、用好乾部。進一步樹立注重品行的導向、科學發展的導向、崇尚實乾的導向、重視基層的導向、鼓勵創新的導向、群眾公認的導向,真正把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風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要通過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褒獎開拓創新的幹部,支持一身正氣的幹部,鼓勵踏實幹事的幹部,鞭策不思進取的幹部,約束投機鑽營的幹部,懲處貪污腐敗的幹部,以此引領良好的政治生態。二要靠加強作風建設來培育。大力弘揚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的風氣,大力弘揚深入基層、聯系群眾的風氣,大力弘揚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的風氣。樹立黨員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影響和帶動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三要靠嚴格管理、有效監督來規范。認真貫徹「教育為主、預防為主、事前監督為主」的原則,以強化上級監督、落實有關制度為抓手,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日常管理監督,把監督關口前移,平時多提醒,缺點早指出,切實規范其決策行為、管理行為和執法行為。強化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經常性監督,防止和克服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四要靠優化幹事創業環境來保障。大力營造作風優良、辦事高效的政務環境,以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為抓手,簡化審批程序,精簡辦事環節,改進工作作風,著力提高政府服務人民、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力營造公平誠信、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讓堅持原則、公道正派、幹事創業的人受到尊重,讓自己不幹事、別人幹事還搗亂的人失去市場,鼓勵幹部群眾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地干,真正形成支持改革者、鼓勵創業者、批評空談者、追究誣告者的社會氛圍。
省委提出這個概念後,引起各地各級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和共鳴。合肥市提出,樹立抓政治生態建設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黃山市把今年作為「政治生態建設年」。等等。
Ⅳ 如何在民主生活會對照材料中體現自己在政治生態方面存在的問題
運用政治常識的知識分析中日關系從「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的原因。(7分)
中日關系的發展變化是國家利益、國家力量決定的。(2分)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相悖則是引起國家間摩擦或沖突的根源。(3分)中日關系從「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說明中日兩國之間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存在著共同的利益。(2分)
Ⅵ 如何看待政治生態十大怪現象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健康成長、發展壯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黨具有極強的自我糾偏能力、自我療傷能力、自我革命能力。敢於正視問題、解決矛盾、克服不足、糾正錯誤,是我們黨的政治品質。隨著時代的發展、任務的調整、環境的變化,黨的隊伍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狀況,既要客觀承認,又要十分警惕。總的看,我們黨這支擁有8800多萬成員的隊伍本質和主流是好的,但一些長期形成的問題,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七個有之」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存在,隱蔽性強、潛伏期長、傳染性大、污染面寬,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態,需要高度重視、抓緊解決。
一是「淡忘症」現象。少數幹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識淡忘、激情意志淡漠、學習精神淡化,存在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封建觀念、頹廢思想、消極現象、僥幸心理等問題,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五個必須」沒有遵守執行。
二是「打假球」現象。少數幹部習慣於在領導面前搞假大空,對群眾開「空頭支票」,做表面文章、搞虛假政績;談問題不講真話,說原因不講實話;做假動作,出場不出球,出工不出力;對中央要求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把真經念假、好經念歪;遇到問題「低頭走」「彎彎繞」,遇到矛盾「和稀泥」「打太極」,遇到困難當「鴕鳥」、做「縮頭烏龜」;借口「不能作為」來轉移關注、掩飾無能。
三是「磨洋工」現象。少數幹部做事拖沓、效率低下,消極怠工、變相抵觸,群眾事情不求不應、不推不動、不催不辦,好事拖黃、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沒本事不會干,沒心思不想干,沒環境不能幹,沒好處不肯干,沒責任不願干,存在怠政、懶政、庸政現象;有的人不思進取、臨難思退,關鍵時刻沖不上去,最後一公里掉鏈子;有的不是向前看而是朝後看,「比差」「比丑」「比窮」「比少」「比矮」。
四是「小圈子」現象。少數幹部喜好拉山頭、樹山旗、立山門、當把頭,而另一些人熱衷於尋靠山、拜碼頭、投幫主、找老大、攀高枝,串小門、喝小酒、打小牌、傳小話,搞人身依附。一些基層單位人際關系存在劃線拉圈、選邊站隊現象,幫派多、線條復雜,一些人搞「潛規則」、織「關系網」,不是忠誠於組織而是效忠於個人,不是為了群眾福祉而是為了團伙利益。
五是「沙化」現象。有的基層組織政治生活不嚴肅、不認真、不正常、不規范,「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形同虛設;批評與自我批評搞形式,整改監督回頭看走過場;民主生活會「辣味」不夠、「甜味」十足;「咬耳扯袖、紅臉出汗」運用不夠,怕得罪人;少數幹部存在好人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分散主義傾向,會上不說、會下亂說,「大嘴巴」口無遮攔,「長舌婦」搬弄是非,熱衷於打探小道消息,沉迷於傳播不良手機信息。
六是「逆淘汰」現象。少數單位存在能乾的不如會看的、敢乾的不如敢送的現象;投機挑戰忠誠,實干敗給空談;搞利益輸送的八面玲瓏、到處吃香,埋頭苦乾的無人問津、到處碰壁。能乾的被排擠,無能的被重用,清正的被孤立,「劣幣驅逐良幣」。優勝劣汰、能上能下的風氣沒有形成。
七是「等等看」現象。一些人習慣於觀風向、看動靜,持觀望心理,看看反腐能搞多大,看看規定是不是一陣風,看看政策能挺多久,看看「打老虎」會不會掃到自己;在「紅綠燈」前磨蹭,紅燈不走綠燈也不走;借口「守住底線」裹足不前,借口「不碰紅線」退而不進,貽誤良機。
八是「挖坑」現象。少數幹部「歪嘴和尚念經」,誤讀、曲解中央精神,或出台的政策侵害群眾利益、有傷民心,或吊高胃口煽動民粹主義誤導群眾預期、挑起群眾不滿,個別幹部甚至採取極端手段、過度反應、失當行為,引發了矛盾,撕裂了黨群感情。
九是「胡作為」現象。一些人胡作非為、任性蠻干,決策缺乏科學性、論證缺乏專業性、實施缺乏可操作性,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扔下一堆爛攤子,自以為無人問責。
十是「稻草人」現象。少數幹部對《准則》《處分條例》《問責條例》不上心、不自查,不知道底線、界線、紅線在哪裡。少數基層單位對規章制度重製訂、輕落實,說在嘴上、停在紙上、掛在牆上,嚇不倒人、管不住人。少數領導幹部主體責任不主動、監督責任不到位、領導責任不落實,不念「緊箍咒」,不舞「金箍棒」。處理問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缺乏正風肅紀、懲前毖後的效果
Ⅶ 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黨內監督,凈化政治生態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永葆黨的肌體健康的生命之源。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黨內監督條例》,對強化新形勢下的黨內監督作出頂層設計,為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提供了基本遵循。
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條例的貫徹執行,使其成為規范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行為的硬約束。
(7)政治生態問題擴展閱讀:
從嚴治黨
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報告中都強調了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從嚴治黨的要求。執政以來,黨的執政地位使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如果不從嚴治黨,很容易滋長脫離群眾的傾向,腐敗的風氣就會滋生蔓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些黨員和領導幹部經不起考驗,以權謀私,損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破壞黨群關系,敗壞黨的聲譽,墮落成為腐敗分子。
如果容忍黨內各種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必使整個黨蛻變和衰敗。為了使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經得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保持黨的先進性,把黨建設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必須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
同時,當今中國的事情辦得怎麼樣,關鍵也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紀律、組織狀況和戰鬥力、領導水平。
黨的性質、黨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地位、黨肩負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治黨始終堅強有力,治國必會正確有效。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從嚴治黨。
Ⅷ 什麼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直接影響著政治生態走向
選人用人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直接影響著政治生態走向。
政治生態好壞,直接影響用人生態,影響幹部隊伍狀態。政治生態清明,選人用人就會風清氣正,幹部隊伍就人心順、正氣足。同樣,選人用人風清氣正,把忠誠干凈擔當的好乾部選出來、用起來,能夠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
政治生態受到污染,也需要過濾凈化。選人用人,是凈化政治生態的重要「濾芯」。
選人用人的首要責任在黨委「一把手」。一把手」用權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要在思想上樹牢,並體現在行動中。
(8)政治生態問題擴展閱讀:
從嚴刷新吏治、凈化選人用人風氣,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關鍵。
圍繞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去年以來,重慶將選人用人情況作為日常監督、巡視巡察監督、派駐監督重點,建立完善領導幹部廉政檔案及信息管理系統,定期排查梳理市管幹部問題線索,共回復黨風廉政意見8205人次,提出暫緩使用意見94人次。
Ⅸ 政治生態問題的突出表現有哪些
http://cpc.people.com.cn/n/2014/1126/c187708-2609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