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大浪淀水庫

大浪淀水庫

發布時間: 2020-11-28 20:49:11

① 大浪淀水庫周長是15公里,成大約五邊形,問它的面積是多大

可以將五邊形劃分,在利用三角函數計算

② 小浪底我國施工人民做出了哪些貢獻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中游豫、晉兩省交界最後一段峽谷出口處,控制黃河流域面積92.3%、徑流量91.2%、輸沙量100%,是治理黃河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里程碑式的特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最高運用水位275米,設計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1999年10月下閘蓄水,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

作為治理開發黃河關鍵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投運以來,發揮了巨大綜合效益。既較好地控制了黃河洪水,又利用其淤沙庫容攔截泥沙,運用調水調沙,減緩下遊河床的淤積抬高,為保障黃河中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

迎難而上,創造多項國際領先

記者發現,小浪底的黃河水並不像其他地方那樣渾濁。工作人員介紹,黃河一路自西奔騰而來,在小浪底被大壩攔截後,水中的黃沙漸漸沉澱下去,故而清澈。

小浪底工程開發目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泄洪排沙系統、引水發電系統組成。

建造之初,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因其規模宏大,地質情況復雜,水沙條件特殊,技術難題多,運用要求嚴格,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為是世界壩工史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

面對巨大挑戰,小浪底工程在規劃、設計、施工等階段相繼開展了400多項科學研究和實踐,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取得了豐碩成果。經過11年艱苦卓絕建設和9年安全運行,小浪底工程相繼完成了各專項驗收、竣工初步驗收和竣工技術預驗收。

據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原副局長王咸儒介紹,小浪底工程設計建造了當時國內最深的混凝土防滲牆,中國當時最高、填築量最大的土石壩,世界壩工史上罕見的復雜進水塔群,世界壩工史上最密集的大斷面洞室群,世界上最大的多級孔板消能泄洪洞,世界壩工史上最大的消能水墊塘,總體設計施工水平居國內領先水平,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如今,隨著集中控制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建成,已基本實現對小浪底水利樞紐和西霞院反調節水庫遙控、遙調、遙測、遙信和遙視的管理功能,兩庫聯合調度為小浪底樞紐充分發揮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標准提高,防洪防凌效益顯著

坐落在晉陝峽谷出口處的小浪底水庫,就像一個大「水盆」,既可以攔蓄上游洪水,使黃河下游防洪標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以利用水庫蓄水人工製造洪峰,減輕水庫淤積,沖刷下遊河道。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運行後,水庫減災效果突出,多次實施洪峰調節,有效保護了黃河下游安全。」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利新介紹,受小浪底防凌調度和出庫水溫增加的影響,水庫運用後,下遊河道未封凍年份由14%增加至33%,年均封河長度由254千米減少至114千米。封河、開河過渡平穩,未發生較嚴重的凌汛災害。同時還解決了河南、山東總計1866萬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運營,不僅改善了小浪底庫區和下遊河口地區的生態環境,也為實現黃河下游不斷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黃河水沙調控「龍頭」,小浪底調水調沙的作用巨大。截至目前,小浪底8次調水調沙,5億多噸泥沙被沖入大海,下游主河槽最小平灘流量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過洪能力明顯提高,可使下遊河道20年至25年不淤高,「二級懸」形勢開始緩解。此外,小浪底水電站作為河南電網的主要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電站,提高了電網的安全性和供電質量,有效緩解了河南電網供電緊張局面,有利於節能減排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小浪底工程還徹底消除黃河下游斷流的不利局面,提高了生態環境需水保障程度。通過實施水量統一管理與調度,到2019年8月12日,黃河下游已連續20年未發生斷流,下游關鍵斷面年最枯日徑流量、月徑流量均顯著回升。同時,功能性斷流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生態環境需水年份保證率從31%提升至47%,非汛期生態環境需水年份保證率從46%提升至82%。

綠色先行,生態治黃日益突出

九曲棧橋九曲長,黃河故道荷花香。炎炎夏日,風景美、生態佳的小浪底成了避暑勝地。來自上海的遊客李棟說,「現在的小浪底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有雕塑廣場、花架長廊,來這里可以聽滔滔水響,聞陣陣花香」。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和李先生一樣,忘卻了這里原本是一座處於黃河關鍵部位的特大型水利樞紐,是一處治理開發黃河的戰略性工程。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管理局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在工程建設中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工程管理模式。工程建成後,繼續發揚小浪底精神、拓展小浪底文化,積極打造『小浪底』品牌文化。」河南濟源市小浪底風景管理局副局長黨偉介紹說,通過「綠色理念」的提升,小浪底建管局把近1億立方米挖填量的「愚公移山」工程,建設成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和「國家AAAA級風景區」,「小浪底建設者不僅僅建設起一座現代化水利樞紐,更是樹立起一座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的精神豐碑」。

據了解,小浪底水利樞紐運行後,下游水沙條件趨於穩定,有效保護了生物棲息地,使底棲動物的棲息地更加穩定和多樣。同時,水庫蓄水後,庫區年均降水量增加91毫米,庫區及周邊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生態建設成效明顯。此外,小浪底水庫蓄水為庫區周邊提供了良好引水條件。目前庫區內已建、在建及規劃取水口7個,全部完工後年取水量可達12億立方米。

隨著治黃理念由「控制洪水」轉變為「維護黃河健康生命,促進流域人水和諧」,小浪底工程的投入使用,成為這一「生態治黃」理念得以實現的關鍵所在。

小浪底水庫運行後,對下遊河段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天津市城市用水、河北白洋淀和大浪淀水庫補水、保證利津斷面最小生態流量、向出海口河段魚類提供繁衍用水等方面的作用巨大。同時也提高了下游4000萬畝耕地的灌溉用水保證,為黃河沿岸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提供了有力支撐。

小浪底除了實現防洪、減淤的目標,還兼顧了發電和下游供水、灌溉等綜合目標,下游的河南、山東連續數年在大旱之年仍獲豐收就是明證。小浪底工程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的傑作,更是一個綠色、環保、生態、民生工程。

③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的簡介

可獨立承建國內外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水電站機電安裝及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地質勘探與基礎處理工程、隧道及各類地下工程、金屬結構和水工機械製造、金屬結構網架設備製作與安裝、工業機電設備安裝、汽車及工程機械的修理、卷揚式啟閉機和混凝土外加劑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生產。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堅持立足水利,搶占工民建、電力、市政、能源、環保等市場,形成了以水利為龍頭,多行業綜合發展的生產經營格局。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先後承建的主要工程有300餘項。其中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主要有:崗南水庫、王快水庫、臨城水庫、西大洋水庫、黃壁庄水庫、朱庄水庫、大黑汀水庫、洋河水庫、溫泉堡試驗壩、桃林口水庫、大浪淀水庫、大洺遠水庫、新疆635工程、世行貸款項目甘肅疏勒河玉門鎮電站工程、石家莊及邢台等城市引水工程、石家莊市民心河工程、石家莊市西北生態治理與滹沱河生態治理工程、承德市武烈河橡膠壩群、灤河遷安段生態防洪工程等大型骨幹河道治理工程;近幾年完成了岳城水庫、黃壁庄水庫、王快水庫、崗南水庫等十幾座大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自二00三年南水北調工程開工以來,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中標承建了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滹沱河倒虹吸、唐河倒虹吸、孟良河倒虹吸、蒲陽河倒虹吸、瀑河倒虹吸、古運河樞紐、水北溝渡槽等大型乾渠建築物工程,六個渠道標段、七十三座跨渠生產橋、全線機電設備安裝,總長度40多公里,占京石段總長度的五分之一。另外還有公路、橋梁、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廠及市政工程;援外工程有突尼西亞麥熱爾德——崩角水渠、突尼西亞勒布納水壩、孟加拉魯普甘吉北灌溉工程、盧安達姆塔拉農田整治、援盧安達姆塔拉農田整治補充工程等工程。該局業務范圍已擴展到新疆、廣東、內蒙古、江西、甘肅、吉林、湖北、山東等省市。
秉承幾十年施工經驗與文化積淀,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堅持內抓管理,外樹形象,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搶占市場,加大設備的更新和改造,注重科技投入,並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我局承建的多項工程被評為優良工程,並取得了豐碩的科技創新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初步建立了現代化企業制度,逐步與國際接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2000年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6年又通過了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及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AAA」資信企業。先後獲得了「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全國水利建設與管理先進集體稱號」、「河北省建築安裝企業綜合實力50強」、「河北省文明單位」、「河北省模範職工之家」、「河北省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石家莊市重合同守信用單位」、2006年中國農林水利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關注顧客,和諧發展,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珍愛生命,構築安全」的宗旨已成為每一位水工人的不懈追求,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將以優質的服務回饋社會,更願與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鑄新的輝煌,同普盛世華章。

④ 萬年寒冰的來歷

古代和現在可能有一點差異. 但都在河南好象 ?

南皮風貌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
南皮縣位於冀東南部邊緣,縣境位於北緯37050'一38011'、東徑116032'一117002'之間。東西42公里,南北30公里,總面積789.9平方公里,東與鹽山、孟村兩縣接壤,西與泊頭交界,南毗東光,北接滄縣。縣城距首都北京234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市195公里,北距滄州市35公里、距天津147.5公里。京滬鐵路津浦段並京福公路(104國道)縱貫境西,省道、縣路通鄉達鎮。西靠南運河,南圍漳衛新河,宣惠河流貫中南部,大浪淀橫卧境北。
1995年底,南皮縣轄6鎮:南皮、王寺、鮑官屯、烏馬營、寨子、馮家口;3鄉:潞灌、劉八里、大浪淀。共312個行政村。

(二)地層
南皮新生界時代地層可分出老第三系和新第三系及之上的第四系。老第三系的古新統,地層組成物多為紫紅色泥岩、棕紅色砂岩、沙礫岩,厚度為200米左右。此地層是南皮縣主要生成和儲藏石油的岩系,也是南皮縣唯一的含礦產的岩層。第四系主要為沖積、湖積和海陸交互分布,沉積厚度為450米左右,自下而上分為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四段。此系是直接影響南皮縣成土母質、形成土壤及其地下含水質地的關鍵一層。
歷史上南皮有過三次海侵,對南皮地層尤其是地表土壤影響很大。在距今4萬年到2萬年之間曾一度淪為大海,海水停留時間為2萬年左右,此間沉積了一層厚20米左右的海相地層,南皮縣地下水以40米到60米段最咸,正與這次海侵有關。這次「滄西海進」海浸西界達范縣以西。在距今8500年到5500年之間,南皮縣再次被海水淹沒,海水停留時間3000年,海相沉積地層分布15一36米,其西界達獻縣、河間、任丘一線,稱為「獻縣海進」。在距今5000年到3500年間,又發生了第三次海侵,海水停留1500年,海相地層分布厚度5一7米。這一海相層在運河以東表現明顯,稱為「滄東海進」。自此以後,海水退出南皮縣,達今日之渤海岸。

(三)地貌
南皮縣境屬黃河和海河兩大水系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坡降度為六千分之一到二萬分之一,海拔高度多在6一13米之間。最高處為寨子鎮黑龍村南,海拔15.5米,最低處為大浪淀鄉年澇窪,海拔只有5.6米。歷史上黃河在境內多次改道,形成東南部高上,中部低窪,西部高,坡、窪交錯的地貌。土壤以潮土面積最大,占總土地面積的99.56%,表層多為輕壤質和中壤質,鹽土類占總面積的0.44%。全縣土地共118.48萬畝。其中耕地71.31萬畝。

(四)氣侯
南皮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侯,其特徵為春旱多風,夏熱集雨,秋爽常晴,冬寒乾燥。冬夏長而春秋短,溫度適中,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2.3℃,1月最冷,7月最熱,平均氣溫各為一4.3℃和26.6℃,年日照總時數2938.6小時,總輻射133.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無霜期184天左右,每年終霜最早4月2日,最晚4月26日,初霜最早10月9日,最晚10月30日。降水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68.O毫米,夏季降水占年降水總量的75.3%,春季佔10.2%,秋季佔12%,冬季佔2.5%,冬春多屬乾旱。

(五)水系
三河入境,溝渠相連,是南皮水系主要特點。三河是南運河、漳衛新河、宣惠河。溝渠主要有:大浪淀排水渠、鳳翔干溝、寨子干溝、董村干溝、一至五號干溝、四港新河、肖圈乾渠及新鳳翔干溝等。
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為歷代槽運要道。位於縣境西部,呈南北走向,為南皮、泊頭界河,是南皮主要行洪河道之一。流經縣內的河段是:從劉八里鄉十二里口村入境,至後七里口村入泊頭市境;向北復在常庄鄉後滿庄入境,至店子鎮北口村入滄縣境。境內堤長21.8公里,河床寬55一60米,堤頂高程15.5一18.58米,堤頂寬5一10米,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
漳衛新河,原稱昂津河,又稱四女寺減河。西起山東武城縣衛河東岸四女寺村,於山東無律縣二道溝以下入渤海。南皮段位於縣境東南部,是南皮縣與山東樂陵、寧津兩縣的界河。自寨子鎮肖橋村西入境,經寨子、鳳翔南部邊境,在金庄東入鹽山境。境內全程13.4公里,堤頂高程17.25一19.85米,堤頂寬8米,平均河寬129米,河底高程7.0一5.3米。設計流量3500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5000立方米/秒。
宣惠河,古名覆釜河,上游起於吳橋縣王指揮庄,今河道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開挖,橫貫縣境中部,由劉八里鄉小吳家村入境,於潞灌鄉張宅村入鹽山境。境內全程26。6公里,堤頂高程9.64一11.06米,堤頂寬15一25米,河寬59米,深4米左右。河底高程5.3一2.5米。設計流量332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336立方米/秒。排洪五年一遇。
大浪淀,是河北省25大淀泊之一,原名蔡家窪。分東西兩淀,形似葫蘆,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南皮佔西淀大部,面積26平方公里。大浪淀位於縣境北部,馬四撥村東為距縣城最近點,距離7公里。大浪淀地勢低窪,歷史上汛期洪水傾入,積水滔滔,白浪翻滾,遂名大浪淀。大浪淀歷代治理不當,紛爭不止。解放後,對大浪淀治理引向深入,現已修建成為風景優美的大浪淀水庫。

(六)人口與民族
數量:1949年,全縣46668戶,總人口21443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58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54134戶,總人口226678人,非農業人口4622人,與1949年比,15年總人口增長5.71%,非農業人口增長178%。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66584戶,總人口298806人,與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18年人口增長31.8%。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77755戶,總人口315724人,與第三次人口普查比,8年總人口增長了10.01%。
分布:全縣總人口分布不均。南皮鎮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商業相對發達,人口集中。其次是縣境東南部,宜農墾,自古遷居此地脊居多,人口稠密。中部、北部低窪鹽鹼,人口則顯稀疏。1986年,城關鎮每平方公里600人,鳳翔鄉每平方公里482人,烏馬營鄉每平方公里203人。 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的地區分布情況如下:南皮鎮25793人,店子鎮20584人,王寺鎮19198人,鮑官屯鎮15351人,寨子鎮25239人,雙廟鄉14724人,劉八里鄉8837人,湯庄鄉12900人,常庄鄉18165人,葉三撥鄉15664人,烏馬營鄉12173人,蓮花池鄉11570人,段六撥鄉13221人,小集鄉14826人,劉夫青鄉17442人,鳳翔鄉20858人,董村鄉22862人,潞灌鄉26317人。
民族:縣內居民,多為漢族,占總人口99%以上。1964年,全縣總人口中,漢族225546人,占總人數的99.5%,回族1120人,滿族10人,其它民族之人,合計占總人口的0.5%。 1982年全縣總人口中的漢族297322人,回族1455人,滿族23人,苗族5人,朝鮮族:人,藏族之人,漢族占總人口的99.5%,回族佔0.48%,其它少數民族佔0.02%。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居民中除漢族外,還有回族、滿族、藏族、苗族、朝鮮族、蒙古族、壯族、哈尼族、彝族、布依族、瑤族、白族、傣族、僳僳族、納西族、土族、達斡爾族、塔塔爾族等,共20個民族。其中,漢族313799人,佔99.39%,回族佔0.25%,滿族佔0.06%,其它民族合計佔全縣總人口的0.19%。

文物古跡

<一>古跡

1.釣魚台
我國有十大釣魚台,第一處就是位於南皮城西10公里的姜大公釣魚台。
商朝未年,紂王荒淫無道,要修建豪華的鹿台,工程浩大,勞民傷財。身為下大夫的姜太公呂尚直言諫阻,紂王大怒,下令緝拿太公。姜太公含憤逃離,隱居此地。這里河水漏瀑,蘆葦叢生,飛鳥棲息,姜太公在此釣魚度日。後來被周文王招賢,輔佐武王滅商,封為齊侯。此地即被稱作釣魚台。

2、古皮城遺址
古皮城,在今縣城東北5公里處。春秋時期,齊桓公北伐山戎至此,為給軍馬修制皮革盔甲,築建涼皮亭,遂稱古皮城。秦朝時設縣郡於此,漢、魏時為渤海郡府。因屢遭戰亂,城毀人散,東魏時移縣城至現址,原城即廢。原址呈方形,東西長465米,南北寬426米,面積19.8萬平方米。城北殘牆高3至5米,厚20米,東北角有高8.5米的「望海樓」遺址。四面有原城門殘口,寬27至38米。城內遍布各種花紋瓦片,並發現有鍋內托、銅箭游、唐三彩等。遺址南500米處有高大土丘數個,傳為假糧台,曹操攻袁譚所築。遺址西土丘為石崇宅,有綠珠樓遺址。再西為范丹居等。有很多美麗的傳說。

3.尹吉甫墓
位於南皮縣城西北5公里黃家窪村西南處,俗稱將軍墳。封土高1.9米,東西長5米,南北寬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銅器「分伯吉父」盤出土,盤上有銘文133字,記述了尹吉甫征北嚴猶和徵收南淮夷貢賦情況。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員到墳前祭奠,並刻石立碑(現碑已毀)。今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古河殘堤
在縣境東南部有古河殘堤一道,西南由東光縣抵橋婉蜒東北,經董村、蘆莊子、龍堂,過鹽山縣的漳壁,盂村縣的羅瞳,述跡東北,直至河濱。此堤高丈余不等,寬窄各異,象一條巨龍,彎曲回環,巍然壯觀,堪稱一勝景。農民稱之為城堤、大堤崖、防水堤。舊滄縣、鹽山縣志稱為齊堤(齊國擋水築的堤),鹽山縣列為八景之一。舊《南皮縣志》則謂之古黃河堤。近年有人考證為浮河堤。

5.明朝古槐
南皮城內西街菜市場南,有一明代古槐,高約6米,腰圍1.7米,樹干中空。近年加強管理,圍台支架,剪掉枯枝。枯樹新生,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二)文物

1.石金剛
在縣城東北角有兩尊威武雄壯的石金剛,每尊皆由一塊青石雕成,連座高2.96米。東西相向而立,身披鎧甲,怒目而視。東者雙手合十,胸前托銅;西者兩手扶鋼,銅尖觸地。石雕為唐代作品,雕工精緻,造型雄偉,為古石雕藝術之珍品,是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2.慈禧書匾額
樟木質料,長2.46米,寬0.95米,厚0.07米,四周浮雕皤龍紋飾,正中陰刻「樞衡介祉」四個鑾金大字。正中上方鐫有「慈德皇太後御筆之寶」朱印。此匾系慈禧題贈張之萬匾額,贊揚他集權力福氣於一身,曾懸狀元府正堂。現存縣文保所。

3.張隱韜烈士日記
縣檔案館保存有張隱韜烈士日記兩冊,均系豎訂線裝,毛筆豎寫,保存完好。一冊記載烈士1923年8月至1924年3月的革命活動及人黃埔軍校的經過。另一冊記載1924年6月到9月在黃埔軍校的學習經過。兩本日記共約5萬余字,記錄了烈士為了革命事業奔走於北京、天津、張家口、滄州、南皮等地的情況;寫了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及國共兩黨的斗爭;記載了他與我黨早期革命家毛澤東、鄧中夏、羅章龍、王盡美、何盂雄等人的革命活動與交往;也記載了他與孫中山、張繼、蔣介石、汪精衛、戴季陶、胡漢民等人的交往及他們的一些活動。

革命紀念地

烈士陵園
南皮烈士陵園位於縣城東,建於1956年秋,座北向南。陵園分東西兩院。西院為烈士瑩墓,設有正廳,園正中矗立早期革命家、「一大」時期的共產黨員張隱韜烈士的雕像,雕像北為烈士伺堂,堂內安放著烈士的牌位、遺物、遺像。詞堂北為烈士墓地。張隱韜烈士的衣冠就在這里。墓前有烈士生前戰友劉格平為其立的墓碑。東院為幹部骨灰堂。
陵園前為公路,西為溝渠,四周綠樹環繞,院內鮮花點綴,環境幽靜,庄嚴肅穆。

南皮之最

1、南皮最早的城邑是春秋時期建築的皮城(俗稱舊北城),它也是滄州見於史籍最早的城邑。
2、甫皮最早設縣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3、第一名狀元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及第的張之萬。
4、南皮境內最早出現的鐵路是宣統二年(1910年)修的津浦鐵路。
5、最早的師范學校是在宣統二年(1910年)創辦的師范傳習所,校址在縣城清風書院。
6、第一名中共黨員是張隱韜,1922年初在天津入黨。
7、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是1927年3月由劉格平在馬村縣立第三高級小學建立的。
8、第一任中共南皮縣委書記是1938年6月任職的張白水。
9、最早的中共黨校是1947年12月建立的「縣學」,它是從黨員積極分子中培養幹部的一所學校,為南皮黨校之始。
10、中共南皮縣第一次黨代會是在1952年12月召開的。首次按民主程序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南皮縣委員會。
11、第一個農業社是1952年冬鳳翔鄉後康村農民張傑新辦起的農業社。
12、第一個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是後康村張傑新,1957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3、南皮縣最早使用電話的時間是1930年秋,當時只限城內。
14、第一個工廠是1930年在縣城北街開設的織布廠。
15、南皮最早用電時間是在1949年,寨子利華油棉廠利用直流發電機組發電。
16、第一台收音機是1950年山東省文教廳配發給南皮縣文教科的直流電子管式收音機。
17、第一眼鐵管井是1968年8月在城關東街打成的337. 32米深的深機井。
18、南皮最早有運輸汽車是在1968年,由縣馬車運輸隊購進的兩輛汽車。
19、第一條柏油路是1969年改建的海(海興片臼(泊頭)路;最長的地方柏油路是小(小集)寨(寨子)路,全長33公里。
20、第一台電視機是1971年縣文化館購置的北京牌825一1型14寸黑白電視機。
21、最大的石油產區是原段六撥鄉。
22、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是冀港彩色膠袋有限公司。
23、第一個省級先進基層黨校是原常庄鄉黨校。
24、第一個省級文明單位是交通局。

軼事掌故

1.石金剛傳奇
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泛濫,在水中有兩尊石金剛和一尊鐵菩薩不知從何而來,順流而下,石金剛口呼「南皮!南皮」,鐵菩薩口呼「東光,東光」。石金剛到南皮境內,鐵菩薩到東光境內,果然隱沒不見。
不知過了多少年,要興建興化寺,在寺前坑中取土時,挖出兩個石雕金剛。眾人想把它們放在山門外用來鎮寺,但是用什麼方法也不能搬動。在這時,來了一個腳穿草鞋、腰系麻繩的小和尚,嘴裡念著「心誠則靈,天地感動,不用金銀,只用包子兩蒸籠」。人們都覺得奇怪,小和尚又說:「阿彌陀佛,佛祖慈悲,法力無邊,等我吃完兩籠包子,把它倆背上來吧!」大家半信半疑,拿來兩籠包子。小和尚吃完,解下腰中麻繩,套住石金剛,把它們背起來放在山門兩旁,眾人大吃一驚,小和尚卻不知去向。
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其實「小和尚」就是南皮人民智慧的化身。

2.大浪淀的傳說
在南皮東北方,有兩片大窪地。很多年以前,它夏秋水汪汪,春冬白茫茫,四季為害,給當地人民帶來數不盡的災難。這就是大浪淀。提起它的來歷,還有一段神話般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的兩個太子經常到滄州一帶陸地上玩耍。他們一來,總要呼風喚雨,攪得海水咆嘯,淹沒莊稼,沖毀農田。他倆玩過之後,蠻好的莊稼地變成了一片汪洋,使人民流離失所。這哥倆更愛在南皮東北方癟戲,攪得泥沙翻滾,濁浪滔天,遮沒日月。久之便攪出了兩個大淀,後人稱之為大浪淀。
玉皇大帝知道這哥倆的劣跡後,便派鎮海吼來降服他們。鎮海吼與兩個龍太子大戰於大浪淀,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大敗龍太子。龍太子帶傷向東海逃竄,因傷勢嚴重,雙雙斃命於東海岸邊。其屍化為兩座山,這就是漳衛河畔的大山和小山。
從此後,滄州一帶再無海患,莊稼豐收,人民殷富,地方太平。人們為銘記鎮海吼的功勞,特用精鐵鑄其身於大浪淀北岸,以示永鎮邪惡。因其形如獅,人們俗稱之為鐵獅子。
傳說總歸是傳說。多少年來,方圓幾十里的大浪淀的確給周圍人民帶來無數災難。欣喜的是,現在滄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要讓大浪淀為民興利,把它修成一座大型水庫,成為滄州人民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潔凈水源。再在堤圍上栽樹,庫區植荷種葦,庫內養魚。現在的大浪淀,已成為魚躍水面,荷花飄香,綠樹成行的華北小江南。

3.假糧台
從前,古皮城周圍有許多高大土丘,約有32座,現在還有殘跡十幾座,相傳是曹操攻打袁譚所築的假糧台。
205年,袁譚從山東敗走南皮,曹操率兵圍攻。袁譚依仗城內糧草充足,固守不戰,企圖等曹軍糧盡不戰自退。曹軍久攻不下,軍中糧草見絕,曹操心如火焚,偶然間發現了齊桓公當年建築的「射雉台」遺址,形狀酷似糧台,深受啟發,於是命令軍士連夜挖土築台,並用葦席蓋好。袁譚以為曹操真的兵精糧足,心驚膽怯,鬥志全無。曹軍趁機攻城,大敗袁軍,袁譚被殺,
葬於李保民村東。

4.浮瓜沉李
浮瓜沉李,語出魏武帝曹操長子曹丕《與朝哥令吳質書》,「五月十八日丕曰:……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妙思六經,逍遙百氏;……馳騖北場,旅舍南館,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最後兩句被後人引縮為「浮瓜沉李。」
吳質,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曾寓居南皮。曹丕傾慕其文才,曾率其文學集團如建安七子等與吳質閑游。一次乘船沿當時的大清河到南皮,彈笳設棋,吟詩作歌。他們常到南皮城北「射雉台」,游賞射獵,後人稱為「燕友台」。那時,南皮古城西南百步有一古井,相傳為黃帝穿鑿,伯益所修,井水清澈甘冽,故名寒冰井。曹丕等人休息時,將甘瓜、朱李擲井中,取出後食之,倍加清涼可口,法暑解熱,不亦樂乎。曹丕難忘這段生活,表諸文字,為後人留下這段佳話。

⑤ 王快水庫的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王快水庫位於大清河南支沙河上,控制流域面積3770k㎡,總庫容13.89億立方米。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626.4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約1265 mm,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約400 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295萬t。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9600 立方米/秒,發生在1963年8月7日,歷史最高洪水位200.43m(大沽高程,下同),發生在1963年8月8日。
(2)大壩:王快水庫攔河壩為粘土斜牆壩,上游設漿砌石防浪牆,下游壩坡放緩加固。
(3)溢洪道:溢洪道閘室由高堰、低堰及底孔三部分組成,堰型為駝峰堰,無閘門控制;低堰堰型為駝峰堰,堰上設升卧式平板鋼閘門,泄洪底孔位於正常溢洪道中孔堰身底部,為矩形斷面壓力洞。
(4)出水洞: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引水洞。泄洪洞設在左岸壩下,洞身為圓形,洞徑4.5m,進口高程155.75m,最大泄量311立方米/秒,進口採用弧形工作門、油壓啟閉機、平板檢修門、固定卷揚機;引水洞為圓形壓力洞,洞徑6m,進口底高程170m,洞前端設進水塔,最大引水流量53立方米/秒,進口採用平板閘門、固定卷揚機。
(5)水電站:電站位於河床右岸,裝機兩台。
(6)水庫淹沒處理:王快水庫征地高程為205.0m,淹沒耕地13723畝,移民高程為205.0m,遷移人口14051人。
(7)灌溉及供水:王快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197萬畝,1973年全國水利工程大檢查審定為140萬畝,2001年完成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按102.7萬畝控制,年灌溉用水量為5.36億立方米;九十年代初在運(河)東修建的大浪淀平原水庫,承擔著滄州市城市供水任務,在引黃河水源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需要由王快水庫向大浪淀水庫應急補水;另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前,擬建的定曲電廠提出由王快水庫負擔50%的供水任務,年供水量2256萬立方米。

⑥ 大浪淀水庫的追憶當年修建大浪淀水庫的決策過程

1994年8月,遵照滄州市委的安排,我從市政府到市水利局任黨組書記、局長。當時滄州水利最大的難題是缺水,最突出的矛盾是滄州市區和部分縣的人民群眾飲用高氟水。九十年代,世界上最乾旱缺水的國家之一以色列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461立方米,而滄州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192立方米,為全國的8%,不到以色列的一半,幾乎成為「世界之最」。
滄州不僅水資源奇缺,而且水質很差,特別是滄州市區,40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危害之甚,民怨日深。兒童氟斑牙、黑牙根、黃板牙,上不了藝術院校,小女孩不敢笑,怕露出滿嘴黃牙。老年人缺鈣,常常一摔跤,胳膊、腿就斷。摔斷腿的市領導幹部就不勝枚舉。我去市水利局上任前,當時的市委書記吳振華和我談話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及北京的專家告誡我們,『滄州水的問題不解決,不是經濟發展不發展,而是關繫到一方人的生存問題』。你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之際,要努力啊!」他還特意送我一幅親筆書寫的字畫:「振興滄州水利,造福獅城人民」,以示勉勵。 我在滄州行署當副秘書長時,分管過水利工作,深深知道這個被譽為「龍王爺」的水官不好當,吳書記的一番話,使我更加感到去水利局工作,責任重於泰山。好在省水利廳廳長李志強曾是滄州行署分管水利的副專員,是我的老領導,他對滄州的水利比我還熟悉,爭取水利項目有很多有利條件,這也許是市委安排我去水利局工作的原因之一。 我上任伊始,經過調研就向市委、市政府領導重新提出修建大浪淀水庫的問題,得到了領導的支持。建設大浪淀水庫,這是幾代滄州人的夢想。歷史上,大浪淀水庫曾經兩上兩下:1957年大浪淀水庫上馬,那時工程標准較低,只是圍了一個二、三米高的土堤,蓄水後周邊土地鹽鹼化,被迫下馬、停用;1977年滄州地委第二次修建大浪淀水庫,投入100萬元資金、100萬斤糧食,但由於當年農業受災,又被迫下馬。之後的十幾年,滄州的歷任領導和水利部門,一直沒有放棄過大浪淀水庫的爭取工作。這次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市水利局把修建大浪淀水庫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議程,加大了向國家和省申請這一重大項目的力度。 心誠則靈,經過跑步(部)進廳,滄州高氟水的問題,引起了國家和省領導同志及有關部門,特別是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進一步重視。1994年冬季,省政府顧二熊副省長向滄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同志徵求意見說:「河北省拿出1.2億元,支持滄州修建大浪淀水庫,你們干不幹?如果滄州不願干,就把這1.2億元給衡水,改造衡水湖」。這個意向讓滄州看到了希望,又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修建大浪淀水庫,不只是滄州人民的期盼,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憑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更是希望早日建成大浪淀水庫。但是,大家都盼著這個項目國家能夠立項,幫助解決資金問題,因為滄州這個歷史上「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的窮地方,經濟太困難了。大浪淀水庫設計投資3.8億元,國家給1.2億元,還需市裡自籌資金2.6億元。當年滄州市的財政還是「吃飯財政」,實際上是「要飯財政」,自身就不夠吃,根本拿不出錢來建大浪淀水庫。但省領導講得也很清楚,這樣的大型平原水庫項目,國家一時不好立項,國家和省對水利欠賬太多,拿不出更多的資金來支持這個項目。就是這1.2億的資金也沒有現錢,也要多方籌集,也要到國家去跑。的確是這樣,由於大浪淀水庫不能在國家立項,所以後來爭取資金時只能「變通」,以「大浪淀水庫修復工程」的名目,分成若干個「修復」項目,分別報國家計委、開發辦、水利部等部門。為了要到錢,副省長顧二熊親自出馬,到國家有關部委向分管的處長們匯報,堂堂的省府大員,也是滿臉堆笑,完全沒有了省長的「架子」,可謂難矣! 滄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面對大浪淀水庫和城區供水工程配套資金這個天大的難題,也是寢食難安,舉棋難定。說實在的,大家的思想也並不是那麼統一,當時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認為,市區40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於情於理應該盡快解決,況且,省里還支持1.2億元,如果現在水庫不上馬,以後恐怕連這1.2億元也沒了。還有,黃驊港在國家立項,沒有淡水資源也是不行的。在申請港口立項的上報材料中大浪淀水庫已經「存在」了,所以大浪淀水庫應該上。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盡管省里支持1.2億元資金,但水庫還有2.6億元的資金缺口,加上市區的供水工程,總投資需要5億多元,滄州市本級年財政收入只有2.3億多元,就是不吃不喝都拿出來也不夠。只能通過貸款解決。而當時滄州的貸款指標,由於歷史的原因,每年額度較小,連工業都遠遠不能滿足,貸款指標用於水庫建設,工業生產必然受影響,進而影響全市財政稅收,影響市區「吃飯問題」。高氟水這么多年都喝了,再堅持幾年……,這種想法也是從滄州的實際情況出發,也有一定道理。另外,當時有不少人還有一種擔心,就是大浪淀水庫已經「兩上兩下」,這么大的平原水庫,面積是杭州西湖的3倍多,沒有建設經驗,那麼多技術難題,弄不好再下馬,勞民傷財,那問題和責任就大了。這也是領導們決心難下的原因之一。 轉眼1995年春節快要到了,省政府要求滄州對大浪淀問題年前必須定下來,如果上,2.6億元的自籌資金也必須落實並報省委省政府。為了統一思想,市委在二樓常委會議室召開了四套班子聯席會議,市直有關部門,滄縣、南皮縣的負責同志也參加了會議。市委書記吳振華請大家一一發表意見,並展開了充分討論。會議從晚上七時開始,一直開到深夜。大家從聯合國人權組織對我國部分地區飲用高氟水問題,向中國提出責難,討論到滄州的長遠和大局,討論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執政理念,對修建大浪淀水庫的重大意義越認識越深刻。最後吳振華書記總結了大家的意見說:「修建大浪淀水庫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是一個機遇工程。滄州要生存,要發展,要振興,工程必須上,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上!」這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結論,是在重重困難面前做出的正確抉擇,是在巨大壓力面前做出的艱難決策,充分表達了一任領導班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責任感!最高興的是40萬滄州市民,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這次會議之後,經市政府協調,我穿梭於市財政、銀行等部門之間,先拿出落實2.6億元自籌資金的初步方案,春節前省委省政府還要結果。一直忙到1995年大年二十九,我拿著給省委省政府起草的電報稿來到市委大院。大院里空盪盪,樓道里靜悄悄的,只有吳振華書記還在辦公室等著審查電報、簽字。我不好意思地說:「吳書記,真對不起,太晚了。」吳書記好像沒聽見我的話,異常興奮地問:「落實了?」他看完電報稿,很快簽了字說:「好!過年!」這時我也如釋重負,長長出了一口氣,好像大浪淀水庫就要到手了。 過年後正月十四,河北省委副書記李炳良和副省長顧二熊帶領省水利廳、計委、財政廳、交通廳、電力、金融、土地、農業開發辦、郵電、林業廳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到滄州市政府招待處召開「大浪淀水庫修復工程現場辦公會」。這次會議,決定大浪淀水庫上馬並解決了有關問題。隨即,大浪淀水庫修復工程總指揮部成立,市委書記、市長分別任政委、總指揮長。總指揮部下設兩個分指揮部、一個籌資領導小組。至此,一場改寫滄州歷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宏偉工程拉開了帷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