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自然生態空間

自然生態空間

發布時間: 2020-11-28 21:56:49

⑴ 建立空間生態系統的可能性大不大

曾經在地球近地軌道上運行的「和平」號空間站,通過航天體系的幫助,由「進步」號貨運飛船定期運送食物、水和空氣。未來載人星際飛船的乘員飛離地球數百萬、數千萬千米時,再通過類似的運輸系統進行補給,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必定是十分的困難。

在空間,一個人每天消耗食物、氧氣和水,總計可達10千克;如果乘員組只由3人構成,在空間生活1個月,需要消耗1噸的氧氣、食物和水;如果生活1年則需12噸;如果飛往別的行星,例如飛往近鄰火星探測,則需2~3年時間,總共需消耗氧氣、食物和水多達24~36噸,如果不用運輸線保障供給,要帶上2~3年的給養飛往其他星球也顯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當飛行時間增加時,在飛船上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以接近人的通常需要,這個問題就變得非常的尖銳。航天理論奠基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世時想到了這些問題,並認為可以通過在飛船上建立溫室來解決供應問題,他當時認為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在飛船上,他想像飛船把航天使團送到遙遠行星,乘務人員會得到新鮮蔬菜、食物和維生素,排除二氧化碳,製造氧氣並美化居住艙室。

科學家們認為在空間建立一個類似地球的生物系統是一項真正的挑戰性任務。在這樣的系統中,高等和低等植物起著關鍵的作用。很多專家已經推薦小球藻類作為主要的氧源。這種單細胞海藻在失重狀態迅速繁殖,有效地產生氧而不產生有毒物質。雖然小球藻類內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但它們卻很難充作人的食物。有一位專家說,咀嚼單細胞藻類,得不到我們所喜歡的感覺,它有著一種討厭的味道。

科學家們設想用海藻作為動物和家禽的飼料,而它們供給星際飛船的乘員肉類、牛奶和雞蛋。人類最好使用高等植物。當初在空間站,航天員曾進行第一批高等植物培育試驗,結果令人失望,因為它們在成熟期死亡;但是後來又經過不懈努力,通過一系列試驗又產生了希望。最後的結論是,在失重狀態下,高等植物基本上能通過生長的所有階段,這對未來的星際旅行有著極為重要和根本的意義。

支持空間生物生命系統的開發工作仍在實驗階段。正在作出的努力是尋找生長植物的最有效方法,例如在人造土壤中使植物生長的方法。在白俄羅斯共和國,科學家已經發展了一種人造土壤,它看上去像沙,但實際上是由兩種類型的專門塑料材料組成的。它充滿15種從通常的肥料中提取的營養物。植物生長,要進行光照,土壤也需要澆水。

使用人造土壤的實驗表明,它可能有巨大的實際意義。1平方米菜園在70天內可生產1千克小蘿卜。與此形成對照的是1平方米人造土壤21天可生產10千克小蘿卜。這些成果不僅在實驗室,而且在某破冰船上試驗時也獲得,那裡配備了人造實驗菜園。

科學家還研究了空間失重狀態下生長植物的其他方法,如溶液培養和電刺激培養。例如,美國洛克希德宇航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森尼韋爾實驗室培育適合太空生長的蔬菜。研究人員將萵苣、胡蘿卜和西紅柿放進無土壤的培養基中,並在失重條件下培育起來。結果發現,萵苣在含水的培養基中生長比在土壤中快2~3倍,並且發現萵苣很難與西紅柿混種,只要有西紅柿,萵苣便難於成活。原因可能是西紅柿消耗的培養液太多,也可能是它對萵苣有毒,這有待進一步試驗。使科學研究人員興奮的是用這種溶液培育的胡蘿卜大獲成功,長出來的胡蘿卜味道鮮美,百嘗不厭;但胡蘿卜的形狀怪異:上半部還算正常,下半部卻向上彎曲,根須則像卷發一樣卷繞在一起。時間將會證明哪一種植物培養方法更有效。

航天醫學專家說,長時間的星際飛行的生物生命支持系統只能適應生物特性,其他別無選擇。因此,科學家根據自然界的生物鏈關系,安排這樣的周期實驗:一組生命或者它們生命活動的產品作為食物,在每一個周期內供給其他的生命。

目前,科學家試圖在生物生命支持系統中包括進動物王國的成員。已經考慮鵪鶉將是第一批空間家禽場的居民,它的肉具有很高的熱量。還應指出,它特別能產蛋。現在正在空間飛行中試驗生物生命支持系統的不同元素,發展生產動物、植物和整個生物社會的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可以回答更多的問題。然而,科學家們相信,在空間建立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是可能的。如果今後能把這個信念變成現實,並建立起這樣的生態系統,那麼,到遙遠的行星或天體進行星際旅行的理想將會變成真正的可能。

知識點

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又稱低地軌道、順行軌道,是指航天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近地軌道沒有公認的嚴格定義,一般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都可以稱之為近地軌道。由於近地軌道衛星離地面較近,絕大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測地衛星、空間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衛星系統都採用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的特點是軌道傾角即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小於90度。我國地處北半球,要把航天器送上這種軌道,運載火箭要朝東南方向發射,這樣能夠利用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部分速度,節約火箭能量。地球自轉速度可通過赤道自轉速度、發射方位角和發射點地理緯度計算出來。因此,在赤道上朝著正東方向發射飛船,可利用的速度最大,緯度越高利用的速度越小。

⑵ 一片稻田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里有少許雜草與水稻爭奪著陽光、養料、水分和生存空間,蝗

1. 非生物因素 2. 雜草和水稻;物質;能量;分解者 3. 氮;相同

⑶ 為什麼創客空間能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基於創業管理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創業管理範式可以概括為:以環境的動態性與不確定性以及環境要素的復雜性與異質性為假設,以發現和識別機會為起點,以創新、超前行動、勇於承擔風險和團隊合作等為主要特徵,以創造新事業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以研究不同層次事業的成功為主要內容,以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方法為工具研究創業活動內在規律的學說體系。

⑷ 逐步把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是什麼意思

高度重視生態安全,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態空間比重。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落實用途管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決定》提出,穩定和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范圍,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建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特別是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等重大改革及其部署,讓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的林業如沐春風,林業改革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決定》還以獨立章節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出了部署,明確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構成及其改革方向、重點任務。

這與林業工作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在林業政策方麵包括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完善林業貸款貼息政策,開展重點國有林區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提高中央財政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准,增加濕地保護投入,完善林木良種、造林、森林撫育等林業補貼政策,積極發展林下經 在推進林業改革方麵包括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林權證發證率和到戶率,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

探索國有林區改革,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強化對農村耕地、林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在林業重點工程方麵包括加大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力度,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統籌安排新的退耕還林任務。

探索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試點工作,加強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和林區基礎設施建設, 在林業基礎建設方麵包括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加強基層林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加大力度推進國有林區(場)棚戶區危房改造。

⑸ 解釋生態系統的空間特徵

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是由英國生態學家坦斯黎首先提出的。他認為,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學上使用的「系統」整體,這個系統不僅包括有機復合體,而且也包括形成環境的整個物理因素復合體。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由生物群落與其環境組成的一個整體。
1.以生物為主體,具有整體性特徵
生態系統通常與一定空間范圍相聯系,以生物為主體,生物多樣性與生命支持系統的物理狀況有關。一般而言,一個具有復雜垂直結構的環境能維持多個物種。一個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包含了多的物種。同樣,熱帶生態系統要比溫帶或寒帶生態系統展示出更大的多樣性。各要素穩定的網路式聯系,保證了系統的整體性。
2.復雜、有序的層級系統
由於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樣性和相互關系的復雜性,決定了生態系統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多要素、多變數構成的層級系統。較高的層級系統以大尺度、大基粒、低頻率和緩慢速度為特徵,它們被更大系統、更緩慢作用所控制。
3.開放的、遠離平衡態的熱力學系統
任何一個自然生態系統都是開放的。有輸入和輸出,而輸入的變化總會引起輸出的變化。雖然輸出並不是立即變化,有時它們可能落在後面,但它們不會趕在輸入之前,這是因為輸出是輸入的結果,而輸入是原因、源。從這一觀點看,沒有輸入也就沒有輸出。維持生態系統需要能量。生態系統變得更大更復雜時,就需要更多的可用能量去維持,經歷著從混沌到有序,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發展過程。
4. 具有明確功能和功益服務性能
生態系統不是生物分類學單元,而是個功能單元。例如能量的流動,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貯藏在植物體內,然後再轉給其他動物,這樣營養物質就從一個取食類群轉移到另一個取食類群,最後由分解者重新釋放到環境中。又如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不斷進行著復雜而有規律的物質交換。這種物質交換是周而復始不斷地進行著,對生態系統起著深刻的影響。自然界元素運動的人為改變,往往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⑹ 一片稻田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里有少許雜草與水稻爭奪著陽光、養料、水分和生存空間,蝗

生態系統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版養料、水分、權土壤、空氣和生存空間等;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根據獲得的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指的是綠色植物.它們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製造成有機物,並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消費者指的是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的依賴於綠色植物製造出的有機物.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循環.題中的雜草、水稻、蝗蟲、三化螟、青蛙等屬於生物成分,陽光、養料、水分屬於分生物因素.
故答案為:非生物

⑺ 生態修復的生態空間劃分基於什麼劃分

水土生態保持劃分為四大類型:生態型、自然型、生產型和建設型,請分別簡單敘述。答:可將水土生態保持劃分為四大類型。3.5.1生態型水土生態保持生態型水土生態保持是指水源涵養林的建設、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等。此類型保護工作做得好,破壞性小,水土生態條件好,水土流失輕微,多為常態侵蝕。其特徵是維護植被的豐富度,保持生物的多樣性。3.5.2自然型水土生態保持風沙區氣候乾旱、雨量稀少、風沙頻繁,風沙危害嚴重,水土生態脆弱。山區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產生滑坡、泥石流。山洪沖刷力大,攜帶大量泥沙。這些災害都是自然的力量產生的,爆發力強,破壞性大。此類型水土生態保持重點是加強預測、預防和監控,採取工程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和生物措施加以綜合治理。3.5.3生產型水土生態保持生產型水土生態保持如坡地開荒種果,山丘區農作物、經濟作物種植等。此類型水土保持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水土生態薄弱,易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應嚴格控制生產區域,採取工程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善生產條件,維護生態平衡,促使土地生產力得到永續利用。3.5.4建設型水土生態保持建設型水土生態保持是指房地產、高速公路、礦山石場等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其特徵為土地擾動面積大,生態景觀破壞嚴重,水土流失敏感部位多,易產生惡性水土流失。此類型重者造成生態破碎,植被破壞嚴重,在採取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時,應著力恢復植被和生態景觀,把生物措施作為防治水土流失的重中之重。網上有老師的課件,這應該可以算是標准答案了,只是不知道你是不是都已經提交了

⑻ 台灣有哪些推崇空間 自然生態 科技智能 審美的建築設計師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指以中華文化為源頭的、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並賴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發展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指以中華文化為源頭的、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並賴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發展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民族文化是一個不以時代劃分的、動態的和發展的歷史范疇。與漢文化相比,少數民族有其獨特的區域性特點。少數民族多居住於荒僻偏遠地區,很多地方沒有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們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此,其傳統文化也具有相對穩固的傳承空間。在這樣一種空間里,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式。
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悠久,種類豐富,覆蓋音樂、舞蹈、建築、醫學、歷算、文學等許多方面,以物質文化、口頭和非物質文化等形式存在。而這些文化基本上都源於生活,而融於生活。無論是舞蹈、音樂、或是建築,服飾,文學,科技典籍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或農耕、或游牧,或捕魚、或狩獵,或結婚生子、或養老送終……並且各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不同文化間共享優秀的勞動成果。中國各少數民族的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和鮮明特色,形成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國家的支持下,朝鮮族農樂舞成功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延邊州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對項目的傳承起到積極作用。由於很多民族地區地處邊遠和其他的原因,經濟欠發達,專業人才缺乏,在文化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不夠。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沖擊,海量信息傳播速度快,很多少數民族的年輕一代對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關注和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不夠理想,有的甚至面臨瀕危狀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由於這些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核心區范圍較小,存續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身能力較弱,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傳統建築、傳統生產生活用品等整體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
盡管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但是現在很多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一些獨具民族特色的服裝、語言、音樂等文化呈現出逐步消逝的趨勢。以京族為例,除了「喃字」以外,京族特有的民族樂器獨弦琴也有待發掘、搶救、歸納、入庫,並進一步分析、整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該地區是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融的走廊及中原通往西南邊陸和東南亞、南亞的要道,相對封閉的居住環境以及歷史的積淀和現實人文生存狀態,決定了涼山民族文化的原生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但由於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文化場館建設欠賬多,博物館建設嚴重滯後。涼山彝族自治州全州博物館館藏文物有3萬余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達3924件,數量居四川省第三位,但涼山博物館沒有展廳的歷史已有28年,大量的珍貴文物被束之高閣。滿族人能歌善舞,善於說唱,清代創有子弟書和八角鼓等藝術形式,對當今中國北方曲藝藝術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已將八角鼓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以八角鼓為代表的滿族曲藝仍遭遇著傳承危機,流傳300餘年的八角鼓藝術目前在北京、天津總共不足10名專業演員,如果對八角鼓藝術不加大投入進行保護和搶救,有失傳的可能。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歌舞資源、工藝美術資源、民族服飾和節慶文化資源等都是少數民族精神文化和審美情趣的載體,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產生物質財富的一個源泉。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切實把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利於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加大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也可以拉動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造福一方。
(二)保護和利用相結合 對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入調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要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與方法,否則會因為保護不當而遭受損失。實施整體保護原則,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間兩個層面實施全方位保護,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要實行多樣性保護的原則,因為各民族傳統文化種類多樣,豐富多彩,應該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種類,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法。
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為了民族文化代代相傳,永世長存。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分兩部分,一是要很好地、盡可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風貌,二是要在民族文化的傳承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
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要堅持保護和傳承相結合,首先要確定哪些文化是必須進行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同時必須科學分析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要堅持保護和利用相結合,但利用的同時不能損害文化遺產。要堅持保護與創新相結合,文化創新的形式多樣,其一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元素,使之與現代社會相適應,使傳統文化升華為現代文明;其二是進行文化改良和再造,和時代結合,進行創新發展,使之更趨完美。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擴大本民族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識,營造一個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氛圍。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等形式,使學校成為幫助青少年認知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盡快推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的法制化,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在民族文化特色濃郁的地區,開設特色民族職業教育,培養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人才。對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要形成獎勵制度。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優秀傳承人,要給予必要的生活補貼,提供必要的活動空間。
此外,在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過程中,要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本民族本地區的實際,制定一套科學的規范的保護工作方法。
(三)多樣性與同一性並重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民族博物館是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民族團結、弘揚民族文化、提高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既具有建立民族博物館的巨大優勢,同時也承擔著搶救民族文化、保護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在民族地區建設博物館勢在必行。
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既要保護文化多樣性,同時也要增強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文化多樣性是各民族認同的基礎,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是中華民族和國家認同的基礎。如果只強調保護多樣性,而不強調增強共同性,則多樣性和差異性將會逐步擴大,同一性或共同性將會逐步削弱,中華民族也就將失去文化認同的基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意識也就會成為空話。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多樣性與同一性的關系,兩者並重,不可偏廢。三、保護傳統文化的意義
千百年來,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各民族只有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特民族性,才能與其他民族平起平坐,否則將會成為其他民族的附庸,永遠低人一等。
(一)少數民族文化拓展了受眾與傳播空間 20世紀末世界范圍內多元文化思潮的興起引發了人們對過去未被注意或重視的民族的文化之興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使得東西部之間、大中城市與貧困地區之間的人才交流日益頻繁。20世紀末世界范圍內多元文化思潮的興起引發了人們對過去未被注意或重視的民族的文化之興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使得東西部之間、大中城市與貧困地區之間的人才交流日益頻繁。在此背景下,許多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將逐步向外界揭開其神秘的面紗,逐漸被外界所了解,並部分地被接受和認同。求異求新是人類發展的本性。在鋼筋水泥堆積的現代化城市裡,喧鬧的環境、壓抑的空間與飛快的生活節奏令現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憊,回歸自然的意識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能帶給他們無盡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靈得到慰籍,讓緊綳的神經得以放鬆。少數民族風格的作品及少數民族演員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聽眾的接受與認可,在現代文化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為自身拓展了發展空間。 (二)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可以促進新文化的創造 作為原生態的傳統文化,它在創建新文化的過程中,具有著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基因庫,為新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服裝設計師可以根據保存下來的少數民族桶裙,設計出最時髦的時裝,藝術家可以用少數民族中最優秀的民歌民謠,創作出最賦現代氣息的音樂歌曲。以樂曲為例,我們現代樂壇上的許多著名的樂曲,都是從這個基因庫中調取資料,創作而成的。傳統文化對於新文化的創造有著重要的意義。沒了它,新文化的產生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⑼ 改病句:依託自然生態空間。我省正在構築以沿海防護林帶、燕山水源涵養林草帶、

依託自然生態空間,我省正在【構建】以沿海防護林帶、燕山水源涵養林草帶、 平原農田林網為主的區域生態網路。

⑽ 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分為陸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______

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個部分.它又可以分為陸地、濕地和水域三大生態系統.
故答案為:生物圈;水域生態系統.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