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態
『壹』 什麼是生態建築常見生態建築有哪些特徵哪些技術運用
生態建築設計,綠維創景認為,是從建築的景觀、功能、技術等各個方面都強調合理和適度的以生態為標准.生態建築技術的採用與住宅中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是改善居住環境和提高住宅內部舒適宜人性的有效手段.生態建築技術的系統應用能夠有效地控制和減少建設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建築的能耗和日常運營開銷.在景邁芒景惠民遊客服務中心項目中,綠維創景在建築風格上,結合民俗文化,以傣族、布朗族等當地民族的建築特點為基礎,運用生態建築設計手法,設計了四套方案,其中方案一得到了甲方高度認可.方案一中,屋頂採用傣族建築的典型三段式人字形屋帽外形;屋面採用十字坡屋檐,分段迭落,呈現優美起伏的曲線;立面以千年古茶樹剪影為意向,作為大廳立面裝飾,與景點千年萬畝古茶園景點有機呼應;建築構架則採用現代干欄式,運用簡潔、通透的設計手法,將建築和當地環境融為一體.更多推薦閱讀:《綠維創意建築與景觀設計之路》.
『貳』 棗庄市常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棗庄市常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5月0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園林綠化設計、荒山治理、土地復墾、水庫維護、河道清淤治理,石材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董方龍
成立時間:2014-05-06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40620000396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東省棗庄市山亭區西集鎮姜庄村
『叄』 異常生態效應差異分析
綜合分析以上局部異常區典型農作物衛生質量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對城鎮周邊土壤重金屬元素異常進行生態效應評價時,既要考慮異常的成因類型,還要考慮異常所處的自然景觀條件。異常成因類型對其生態效應的決定作用及其機理前面已經多次提及,這里不再贅述。自然景觀條件對重金屬元素異常生態效應的影響是通過局部試驗區的研究發現的新問題。由於這種影響的存在,形成了土壤重金屬元素存在形態和異常生態效應的地域性差異。
從以上介紹的內容中可以看到,以水介質和農作物中異常組分含量為評價標準的土壤重金屬元素異常生態效應,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以農作物中異常組分含量為例,不同地域間同種成因類型的同種異常組分其生態效應敏感程度卻不同,同一地區不同作物中異常組分含量也存在差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包括異常組分存在形態及其活動性、自然景觀條件、土壤類型及其理化性質、土地利用方式、農作物對重金屬元素的選擇性吸收等。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最直接的是異常組分存在形態,其他因素更多的是通過影響異常組分的存在形態來間接地影響其生態效應。下面以農作物中已經出現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現象的Cd、Hg為例,對異常的生態效應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江寧異常區和東園異常區Hg的來源可能存在差異,Hg異常的空間分布形態基本是相同的,都屬於表層累積型異常,表現出明顯的後生疊加特點。水稻中Hg含量分析結果表明,兩試驗區水稻中Hg含量差異比較大。江寧試驗區有5件樣品中Hg含量超過或達到0.01mg/kg,即綠色食品衛生標准。東園試驗區4件水稻樣品中沒有出現Hg含量超標現象,有1件樣品中Hg含量(0.0095mg/kg)接近綠色食品衛生標准,其他3件樣品中Hg含量均低於綠色食品衛生標准。表明該試驗區內Hg異常的生態效應還是比較敏感的,沒有出現Hg含量超標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土壤Hg異常強度不夠高。
農作物采樣點處根系土中(0~40cm)Hg含量統計結果證實,江寧試驗區Hg平均含量(N=10)為735×10-9,東園試驗區Hg平均含量(N=8)為530×10-9。江寧試驗區地處北亞熱帶濕潤大區,東園試驗區位於南亞熱帶濕潤大區,從總體上講兩地自然景觀條件的差異不是很顯著。在這種情況下,水稻中Hg含量的差異,即生態效應的敏感程度可以歸因於土壤中Hg含量的不同。由此可以認為,在大體相同的自然景觀條件下,成因類型相同的土壤Hg異常,生態效應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敏感程度與土壤中異常組分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從前面已知,東園試驗區出現Cd含量超標現象的水稻,Cd的最高含量為0.2mg/kg,最低為0.041mg/kg。雖然出現超標現象的樣品只有1個,其中最低的含量也比同種異常成因類型同種異常組分的岔路口試驗區水稻樣品中Cd含量高出10倍左右。根系土中Cd含量統計結果顯示,岔路口試驗區Cd的平均含量為104×10-9,東園試驗區Cd的平均含量是122×10-9,兩異常區Cd含量的差異並不大。
在異常成因研究中已經知道,由自然地質作用形成的區域Cd異常,主要受土壤機械組成的控制,Cd主要以吸附或沉澱兩種方式富集在河流沉積物(成壤母質)中。不管是以吸附還是以沉澱方式存在於土壤中的Cd,都與其周圍的環境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中,這種動態的平衡很容易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生態效應出現差異。長春試驗區的氣候地處中溫帶亞濕潤地區,東園試驗區位於南亞熱帶濕潤大區,兩個試驗區的氣候、降水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質等條件差異顯著。相對寒冷乾旱少雨的長春試驗區,土壤偏鹼性,不利於土壤中Cd元素的活化遷移;而濕熱多雨的東園試驗區,土壤偏酸性,利於土壤中呈吸附或沉澱方式存在的Cd活化遷移,從而容易被作物吸收,導致生態效應相對敏感(馬生明等,2004)。請注意,這一結論並不是對所有農作物都成立。
對比東園異常區農作物中Cd含量不難發現,基本與水稻同點採集的大豆樣品中,Cd含量均未檢出。出現這一現象很容易用作物對重金屬元素吸收能力不同來解釋,當然這一解釋有充分的理由或依據。這里要強調的同樣是元素的存在形態,即在不同土地耕作類型(水作或旱作)條件下,由於重金屬元素的存在形態及其活動特性不同,導致不同農作物(如水稻和大豆)吸收重金屬元素的能力出現差異。
我們知道,用於水稻種植的土地長期處在淹水狀態,其中的重金屬元素可能以活動性比較強的離子交換態存在,易於被農作物吸收。旱地土壤與水稻田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其中的重金屬元素的活動性可能比較弱,不易被農作物吸收。這一設想尚需要經過進一步的試驗驗證。如果這種解釋成立,對實際農業生產將有直接的幫助,可以為農業區劃和農作物合理布局提供依據。
『肆』 淮南市常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淮南市常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8月2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等。
法定代表人:楊玲
成立時間:2010-08-27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40000008189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賀疃鄉泥古路
『伍』 常樂生態園在哪
深圳大鵬新區鵬飛路7號(鵬城水廠公交站旁邊)
有採摘園、釣魚、賞花等等
『陸』 在正常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相對穩...
【答制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大小取決於它自身結構特點,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並且食物網中,植物的數量大於植食性動物的數量大於肉食性動物數量。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當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
考點:此題考查對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的認識。
『柒』 wow 的日常生態是什麼意思
日常XX任務類似可以無限每天做一次的任務,地點是每個副本,接任務的地點在沙城貧民窟那一圈的熔爐那裡,小地圖上會顯示黃點,一個是普通副本日常一個是英雄副本日常。
PS——————你那麼高的等級提問還不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