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總庫容
⑴ 水庫庫容的大中小型是怎樣劃分的
大(1)型:≥10(億立方米)
大(2)型:10~1.0(億立方米)
中 型:1.0~0.1(億立方米)
小(1)型:0.10~0.01(億立方米)
小(2)型:0.01~0.001(億立方米)
總庫容: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靜庫容容積。
防洪庫容: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滿足水庫下游防護對象的防洪要求。
調洪庫容:指設計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至汛限水位之間的庫容。正常庫容:指正常高水位以下的水庫庫容,即興利庫容加死庫容。
(1)水庫總庫容擴展閱讀
水庫的防洪作用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1、滯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2、蓄洪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⑵ 水庫的總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死庫容之間的關系
校核洪水位下的庫容是總庫容;正常蓄水位-死水位之間的庫容是興利回庫容,亦稱調節庫答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設計洪水位-汛限水位之間的庫容為防洪庫容;死水位下的水
庫容積是死庫容,又稱墊底庫容。這幾項庫容均指壩前水位水平面以下或兩特徵水位水平面之間的水庫容積,屬於包含關系。
(2)水庫總庫容擴展閱讀
總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死庫容等各項庫容,均指壩前水位水平面以下或兩特徵水位水平面之間的水庫容積,常稱為靜庫容。在水庫運用中,特別是洪水期的調洪過程中,庫區水面線呈拋物線形狀,這時實際水面線以下、水庫末端和壩址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動庫容,其中實際水面線與
壩前水位水平面之間的容積,稱為楔形庫容。動庫容的大小不僅取決於壩前水位,還與入庫流量、出庫流量直接有關。同一壩前水位的動庫容因入庫流量或出庫流量的不同而變動,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
參考資料
網路-水庫特徵庫容
⑶ 水庫工程等級以總庫容的多少劃分 詳細
水庫工程等級以總庫容的多少劃分
總庫容在10
億立方米以上的稱為大Ⅰ型水庫;
總庫容在1
億(含1
億)至10
億立方米的稱為大Ⅱ型水庫;
總庫容在1000
萬(含1000
萬)至1
億立方米的稱為中型水庫;
總庫容在100
萬(含100
萬)至1000
萬立方米的稱為小Ⅰ型水庫;
總庫容在10
萬(含10
萬)至100
萬立方米的稱為小Ⅱ型水庫;
總庫容在10
萬立方米以下的稱為骨幹塘(1
萬至10
萬立方米)和山平塘(1
萬立方米以下)。
⑷ 水庫工程等級以總庫容的多少劃分 詳細
水庫工程等級以總庫抄容的多少劃分 總襲庫容在10 億立方米以上的稱為大Ⅰ型水庫; 總庫容在1 億(含1 億)至10 億立方米的稱為大Ⅱ型水庫; 總庫容在1000 萬(含1000 萬)至1 億立方米的稱為中型水庫; 總庫容在100 萬(含100 萬)至1000 萬立方米的稱為小Ⅰ型水庫; 總庫容在10 萬(含10 萬)至100 萬立方米的稱為小Ⅱ型水庫; 總庫容在10 萬立方米以下的稱為骨幹塘(1 萬至10 萬立方米)和山平塘(1 萬立方米以下)。
⑸ 水庫有哪些特徵水位及相應庫容
水庫特徵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
水庫的主要特徵庫容有死庫容、興利庫容(調節庫容)、防洪庫容、調洪庫容、重疊庫容、總庫容等。
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時期不同任務和各種水文情況,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稱為水庫特徵水位。水庫的規劃設計,首先要合理確定各種庫容和相應的庫水位。
具體講,就是要根據河流的水文條件、壩址的地形地質條件和各用水部門的需水要求,通過調節計算,並從政治、技術、經濟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論證,來確定水庫的各種特徵水位及相應的庫容值。
這些特徵水位和庫容各有其特定的任務和作用,體現著水庫利用和正常工作的各種特定要求。它們也是規劃設計階段確定主要水工建築物的尺寸(如壩高和溢洪道大小),估算工程投資、效益的基本依據。
水庫庫容的量算,通常先在適當比例尺的河道地形圖上,量計壩址以上若干條等高線的水庫面積,據以繪制壩前水位和水庫面積關系曲線,稱水庫面積曲線;然後按照體積公式計算兩相鄰等高線間的體積,即為該段庫容,據以繪制庫區水位和水庫容積關系曲線,稱水庫庫容曲線。
(5)水庫總庫容擴展閱讀
水庫特徵庫容的主要類型
1、死庫容
死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又稱墊底庫容。一般用於容納水庫淤沙,抬高壩前水位和庫區水深。在正常運用中不調節徑流,也不放空。只有因特殊原因,如排沙、檢修和戰備等,才考慮泄放這部分容積;在特殊枯水年水庫已消落到死水位仍需緊急供水或動用水電站事故備用容量時,也可視情況動用部分死庫容供水、發電。
2、興利庫容
亦稱調節庫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調節徑流,提高水庫的供水量或水電站的出力,又稱調節庫容。
3、防洪庫容
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控制洪水,滿足水庫下游防洪保護對象的防洪要求。當汛期各時段分別擬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時,這一庫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
4、調洪庫容
指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保證大壩安全。當汛期各時段分別擬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時,這一庫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校核洪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
5、重疊庫容
指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這部分庫容既可用於防洪,也可用於興利。防洪庫容與興利庫容完全重疊時,正常蓄水位即為防洪高水位。防洪庫容與興利庫容完全分開時,正常蓄水位即為防洪限制水位。
此庫容在汛期騰空作為防洪庫容或調洪庫容的一部分,汛後充蓄,作為興利庫容的一部分,以增加供水期的保證供水量或水電站的保證出力。在水庫設計中,根據水庫特性及水文特性,有防洪庫容和興利庫容完全重疊、部分重疊、不重疊等3種形式。
在中國南方河流上修建的水庫,多採用前兩種形式,以達到防洪和興利的最佳結合,實現一庫多利的目的。
6、總庫容
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一項表示水庫工程規模的代表性指標,作為劃分水庫等級、確定工程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
⑹ 水庫總庫容的計算
第1題;水庫庫容=30畝*5米=10萬立方米。
第2題;由於沒有溢洪道的流速,無法計算。總的來說,是要把每小時的降雨量2000*1000*0.8=160萬立方米的水,除去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都要在一小時內流出,即每小時需要泄洪417立方米。
假設流速為每秒3米,那麼溢洪道的尺寸應該為(1600000-100000)/(3600*3)約等於139平方米。
(6)水庫總庫容擴展閱讀;
水庫特徵庫容的主要類型
1.死庫容
死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又稱墊底庫容。一般用於容納水庫淤沙,抬高壩前水位和庫區水深。在正常運用中不調節徑流,也不放空。只有因特殊原因,如排沙、檢修和戰備等,才考慮泄放這部分容積;在特殊枯水年水庫已消落到死水位仍需緊急供水或動用水電站事故備用容量時,也可視情況動用部分死庫容供水、發電。
2.興利庫容
亦稱調節庫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調節徑流,提高水庫的供水量或水電站的出力,又稱調節庫容。
3.防洪庫容
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控制洪水,滿足水庫下游防洪保護對象的防洪要求。當汛期各時段分別擬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時,這一庫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
⑺ 調節庫容、調洪庫容、防洪庫容
水庫的特徵水位與庫容 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任務不同時期和各種水文情況下,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稱為水庫特徵水位。相應於水庫特徵水位以下或兩特徵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水庫特徵庫容。《水利水電工程水利動能設計規范》中,規定水庫待征水飽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主要特徵庫容有:興利庫容(調節庫容)、死庫容、重疊庫容、防洪庫容、調洪庫容、總庫容等。 (1)正常蓄水位與興利庫容。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要求在開始供水時應蓄到的水位,稱正常蓄水位,又稱正常高水位、興利水位,或設計蓄水位。它決定水庫的規模、效益和調節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水工建築物的尺寸、型式和水庫的淹沒損失,是水庫最重要的一項特徵水位。當採用無閘門控制的泄洪建築物時,它與泄洪堰頂高程相同;當採用有閘門控制的泄洪建築物時,它是閘門關閉時允許長期維持的最高蓄水位,也是擋水建築物穩定計算的主要依據。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興利庫容,即以調節庫容。用以調節徑流,提供水庫的供水量。 (2)死水位與死庫容。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稱死水位,又稱設計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庫容稱為死庫容,也叫墊底庫容。死庫容的水量除遇到特殊的情況外(如特大乾旱年),它不直接用於調節徑流。 (3)防洪限制水位與重疊庫容。水庫在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庫在汛期防洪運用時的起調水位,稱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的擬定,關繫到防洪和興利的結合問題,要兼顧兩方面的需要。如汛期內不同時段的洪水特徵有明顯差別時,可考慮分期採用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重疊庫容,也叫共用庫容。此庫容在汛期騰空,作為防洪庫容或調洪庫容的一部分。 (4)防洪高水位與防洪庫容。水庫遇到下游防護對象的設計標准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防洪高水位。只有當水庫承擅下游防洪任務時,才需確定這一水位。此水位可採用相匝下游防洪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防洪調度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水庫調洪計算求得。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防洪庫容。它用以控制洪水,滿足水庫下游防護對象的防洪要求。 (5)設計洪水位。水庫遇到大壩的設計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設計洪水位。它是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達到的最高洪水位。也是擋水建築物穩定計算的主要依據,可採用相應大壩設計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調度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調洪計算求得。 (6)校核洪水位與調洪庫容。水庫遇到大壩的校核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校核洪水位。它是水庫在非常運用情況下,允許臨時達到的最高洪水位,是確定大壩頂高及進行大壩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據。此水伎可採用相應大壩校核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調洪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調洪計算求得。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調洪庫容。它用以攔蓄洪水,在滿足水庫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保證大壩安全。 (7)總庫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稱為總庫容。它是一項表示水庫工程規模的代表性指標,可作為劃分水庫等級、確定工程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 以上所述備項庫容,均為壩前水位水平線以下或兩特徵水位水平線之間的水庫容積,常稱為靜態庫容,即是習慣上講的庫容。在水庫運用中.特別是洪水期的調洪過程中,庫區水面線呈拋物線形狀,這時實際水面線以下、庫尾和壩址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動態庫容。實際水面線與壩前水位水平線之間的容積稱為楔形庫容或動庫容。
⑻ 三峽水庫總庫容大約是劉家峽水庫的6.9倍,比劉家峽水庫多336億立方米。劉家峽水庫總庫容大約是多少億立方
解:先算一下,黃河劉家峽水庫的容量:
336÷(6.9-1)≈56.949(億立方米)
再算一下,長江三峽水庫的容量是多少:
336÷(6.9-1)x6.9≈392.949(億立方米)
答:劉家峽水庫的總容量為56.949億立方米;三峽水庫的容量為392.949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