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簡介
㈠ 西江生態園的介紹
揚州西江生態園,是一家集現代生態農業觀光,餐飲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生態園以環專保、綠色、屬健康為經營理念,將生態農業與旅遊有機結合,重點開展農業觀光、現代農業技術展示、農業科普、農村生活體驗、親水垂釣和蔬菜認領認種等特色活動,在這里可以充分享受水、田、園、林自然清新的感覺,品嘗草雞,無公害蔬菜、綠殼草雞蛋等特色農家土菜,還可以大塊朵頤「長江三鮮」等美味佳。
㈡ 生態園餐廳的介紹
生態餐廳是景觀主題餐廳,利用植被、假山、水系等的營造自然氛圍的就餐環境。
㈢ 張家港暨陽湖生態園的生態園簡介
2002年暨陽湖生態園區的總體規劃採取國際化招標,後由美國HILL景觀公司中標設計。園區總體專功能定位是:以生態理念屬為指導,利用生態技術,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和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㈣ 溫州生態園的基本介紹
溫州生態園位於現溫州市區的東南部,是未來溫州大都市空間結構的核心,將成為溫州主城區、永強片、瑞安城鎮群三大組團圍繞的大都市內圈層的綠心。園區包括被稱為「浙南威尼斯」的三垟濕地和與其相連的大羅山風景區,總用地面積約為125平方公里,東部與龍灣區永強片相連,南部同瑞安城鎮群接壤,西部是高教園區和甌海區,北部余脈直抵甌江。生態園區由四景一水網構成,它們分別是:仙岩景區、瑤溪景區、天柱寺景區、茶山景區和三垟濕地,集山、水、田、濱海於一體,成為溫州城市天然的「綠肺」,是溫州東南的綠色生態屏障,對市區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及小氣候環境將起到良好的調節和改善作用。
生態園是大自然賜予溫州人民的寶貴財富。目前,生態園內有仙岩和瑤溪兩個省級名勝風景區,茶山和天柱兩個市級名勝風景區,大羅山被古代道家稱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大羅山──三垟濕地是楊梅鄉、柑桔洲、稜角園、桂花山。生態園內山水相嵌、奇岩異洞、瀑布深潭、名寺古剎,集山、水、洲、瀕海於一體。有著優越的區位條件,高品位的風景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質的生態農業,具有旅遊資源的綜合性優勢和發展生態產業的物質基礎。
建設溫州生態園,對加強溫州大都市生態安全,提高溫州城市的品位,形成綠色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的環境競爭力和建設「一港三城」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象生態園這種在一個經濟正快速增長的地區中心搞生態的保護和建設工作,在全國來說都還是第一例,搞的好,對當前落實國家科學發展觀將起到巨大的借鑒和典型示範作用。
2002年8月,市九屆人大常委會通過有關生態園建設的決定。2009年2月5日市政府通過了概念性總體規劃,4月8日,總體規劃正式通過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國內外專家的評審,並正上報有關部門審批。我們的目標是,用10—20年時間將生態園建設成為一個集生態教育、綠色人居、旅遊度假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園區,成為城市生態調節中心,生態教育中心,休閑度假中心,成為大都市的內花園。
生態園的建設已經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被列為生態省建設的十二項重大建設工程之一。
㈤ 雙涇生態園介紹
雙涇「雲外水庄」生態園位於江蘇省江陰市雙涇村南部,地處歷史悠久的江陰市內月城鎮馬甲圩區,地勢平坦,容河網密布,氣候濕潤,水質優異。生態園西接常州市武進區,南臨沿江高速,北臨省道戚月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雙涇「雲外水庄」生態園由上海交通大學園藝設計院規劃設計,採用科技示範、農業觀光和生態農業三大類型為主的混合型發展模式。「雲外水庄」生態園佔地面積2500畝,總投資壹億壹千萬元,由16位有志於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企業法人於2006年10月底投資建設,是工業反哺農業的典範。項目規劃分三期建設。一期:建成於2007年12月,完成了休閑農庄垂釣和四季果林的建設;二期:在2009年底全面完成水產養殖遊憩區、四季果林採摘區、水生植物種植區、森林濕地景觀、農漁文化體驗園;三期:整體完成,調整提高。總目標是:通過5-6年的建設基本達到——「江陰最大、無錫最特、產業聯動、經濟循環,農業旅遊與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景觀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越的詩意農庄。」
㈥ 杭州生態園的簡介
5,2公里花溪……山川秀麗,林幽水秀,氣候濕潤宜人,被譽為杭州「東南山水之勝」,是浙江省省級森林公園,杭州市休閑觀光農業旅遊示範單位,第二批社會資源國際旅遊訪問點,浙江省生態道德教育基地,一代文化名人金庸先生欣然提筆為杭州生態園賜墨寶。2006年,杭州生態園蕭山杜家楊梅節被列入休博會系列活動;2007年9月,杭州生態園(擴建工程)被列為蕭山區旅遊「1010工程」。
㈦ 東莞生態園的介紹
2006年6月,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整合東莞東部快速路沿線寮步、東坑、橫瀝、企石、石排、茶山六鎮匯合處約30.5平方公里的土地實施集約開發的,建設東莞生態園。
這是東莞市委、市政府在轉型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即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建設生態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東莞經濟社會雙轉型、實施新的產業戰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承接載體和發展平台。東莞生態園建成後,將與東莞城區、同沙、松山湖產業園共同形成「四位一體」的東莞城市核心區,目標發展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東莞生態園發展定位:濕地生態園、高端產業發展及配套服務區。
城市職能:東莞市城鎮群協調發展的示範區、復合環境生態的綜合發展區、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城市體閑旅遊區、現代產業發展及配套服務區。
東莞生態園強調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保護是規劃和建設的剛性原則;通過園區多樣化的發展規劃,表達東莞對嶺南文化特色的傳承,明克在濕地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旅遊休閑活動、環保生態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新城市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表現的多元素綜合發展方向。
東莞生態園,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的嶄新坐標。
發展策略:通過制度創新,以生態園建設為契機,統籌、整合、協作,帶動或影響周邊鎮區的規劃建設和產業升級,形成空間一體化協調發展。通過空間資源的重組,構建具有區域節點價值的新城,強化東莞「四位一體」中心城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優化原有的城市空間結構,帶動產業的提升,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推動東莞社會經濟的雙轉型。
「東莞生態園」的規劃建設將會以全新的社會資源觀,梳理、重組東莞東部地區的城市服務鏈和產業鏈,塑造東莞「第三代新城」。東莞生態園是「大東莞」經濟和社會轉型戰略的重要一步。
策略之一:
統籌珠三角東岸地區東莞核心城區規模化、集群化的功能資源,「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策略之二: 整合資源,力促城市發展從「競爭上游」走向「上游競爭」;核心城市地區發展從城市產業鏈走向城市價值鏈。
競次策略 過去東莞在製造業方面的發展優勢是建立在競次策略基礎之上的。 諸侯顯神通的「成本窪地」效應。以競次策略為基礎發展的只能是規模經濟,需要生產要素的不斷大量投入。
競優戰略
競優戰略又稱上游競爭,指比誰的戰略資源更集中、誰的產業鏈更高、誰的人才結構更合理、誰的環境更優、誰的福利更好的戰略。競優戰略本質上是一種范圍經濟,從經濟上看錶現為企業集群,從空間上看錶現為具有區域價值的「節點」在城市價值鏈的體現。 松山湖的「高地效益」與生態園「集約重組」
城市價值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已經形成以全球城市為主導的城市價值鏈。城市價值鏈的價值體現在城市在全球市場的盈利能力和地位。只有爭取東莞在珠三角區域的城市地位,才有可能實現更高的理想,包括成為全球具有影響的城市。
城市產業
城市在這個價值鏈中的位置,是由眾多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中的環節匯集而成,也是由城市的建設標准和規模效益來實現的。東莞的理想成為珠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或者重要的城市
策略之三: 組合、統籌鎮區土地、城市交通、市政基礎設施,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契機打造東莞第三代新城。統籌、整合、協作,帶動或影響周邊鎮區的規劃建設和產業升級,促進該地區高標准城市化,支持新工作方式和新生活方式,彰顯社會進步,形成空間一體化協調發展。
發展定位
東莞市級濕地生態園,高端產業發展及配套服務區(示範區)
城市職能
城鎮群統籌協調發展的示範區;
復合環境生態的綜合發展區;
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閑旅遊區;
東莞發展高端(現代)產業及其配套產業的服務區。
作為東莞市級濕地生態園,高端產業發展及配套服務區,東莞生態園將逐步發展成為東莞市城鎮群協調發展的示範區、復合環境生態的綜合發展區、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閑旅遊區、現代產業發展及配套服務區。
㈧ 保定市農業生態園的介紹
保定市農業生態園位於保定市西南部,是集農業示範、碳匯經濟、生態環保、科學普及、農技推廣、民俗文化、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生態園於2012年4月28日正式開園。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