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生態系統
① 商業生態系統與企業生態系統有什麼區別
多年沒從事此項工作,根據個人所學及認識,簡要總結如下,僅供參考:
1、二者生態層級不同。商業生態系統建立在企業生態位分離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企業生態系統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前提和基礎,政治經濟學稱:企業生態系統為基礎因子,商業生態系統為上層建築。
2、二者組成單元不同。商業生態系統由生產者單元集合、消費者單元集合、分解者單元集合和市場單元集合組成;而生態系統的最小單位至少有一個生產者單元(企業),一個消費者單元,一個分解者單元和一個產品市場單元,一個要素市場單元,一個廢品市場單元。
3、二者復雜程度不同。相對而言,商業生態系統更為復雜,更強調系統成員的多樣性用以維持自身的穩定,舉個例子,如果說企業生態系統像草甸生態系統那樣脆弱和單純,商業生態系統就像熱帶雨林一樣復雜且具有極強的抗逆性及自我恢復能力。
4、二者發展趨勢不同。商業生態系統屬於後期綜合性生態系統,加之新興的虛擬商業生態系統的出現具有模糊的邊界,故其發展呈現網路狀結構,這種發展結構也可以更有效地適應市場需求,能迅速作出反應,適應性更強;而企業生態系統較為傳統的生產模式,可塑性較小,其發展始終保持為樹狀結構模式,對市場反應慢,尤其是技術進步可導致其被迅速淘汰。
5、二者主導性不同。商業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員對於保持系統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系統中關鍵企業對於系統抵抗外界的干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所支持的多樣性在遇到外界干擾時充當了緩沖器的作用,從而保護了系統的結構、生產力、穩定性和多樣性;與此對應,企業生態系統中,抗干擾性的主要作用則只能來自於企業自身。
個人愚見,總結得不全面,也不一定全對,供參考用。
② 商業生態系統的說明
傳統的產業正在死亡。產業作為描述商業活動的一個概念已不再有效,替代產業的最佳說法也許是「商業生態系統」。一個商業生態系統橫跨好幾個產業。以微軟為例,它置身於四個大產業:個人計算機、消費電子業、信息服務業和通信業。像比爾·蓋茨這樣的企業領袖正在與傳統的商業方式決裂,創造嶄新的商業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概念來自於生物學。與生物生態系統類似,商業生態系統的特徵是,具有大量的鬆散聯結的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依靠其他的參與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生態系統中的各參與者彼此命運攸關:如果生態系統健康,那麼所有參與者都能夠繁衍生息;如果它不健康,所有參與者都會深受其害。
最先觀察到這一現象的是詹姆斯·穆爾,他率先將生物生態系統觀應用於商業領域。他在1996年出版《競爭的衰亡》,指出了商業生態系統日益增強的重要性帶來的一個重大變化:熟知的競爭正在死亡。不是沒有競爭了,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但需要重新認識競爭。傳統上,從產品和市場這兩點出發看待競爭,你的產品或服務優於你的對手,你就勝利了,這將仍然是重要的,但如此視角忽略了企業的生存環境:企業需要在這個環境中與其他企業共同發展,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這包括建立對未來的共識,組織同盟,談判交易,以及處理復雜的關系。
③ 什麼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建立
什麼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建立:根據美國學者詹姆斯·弗·穆爾的觀點,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的建立需要四個獨立的階段:開拓、擴展、領導、更新。盡管在實現中,這四個階段常常是模糊不清的,但是每個階段在管理上的挑戰往往是彼此出現的。第一階段是開拓生態系統,匯集各種能力,創造關鍵的產品。第二階段是生態系統的擴展階段,從協作關系的核心開始,在不斷增長的規模和范圍中投資,並在所開發的市場中建立核心團體。第三階段是對生態系統的領導,你必須為生態系統整體發展作出貢獻,這樣才能保持你在所建立起來的商業生態系統中具有權威。第四階段是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或死亡。當你建立其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後,必須要尋找新的方法,為舊的秩序注入新的觀念,用其他替代物來延續和其他生態系統的競爭。整個建立商業生態系統的過程,需要迎接四個方面的挑戰。建立系統和有序的共生關系,創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建立核心團體,在可利用的顧客、市場、同盟和供應商中擴展生態系統。在精心鍛造的生態系統中保持權威。確保商業生態系統持續不斷改進性能,防止衰退。所有的生態系統在進化過程中所面臨考驗是無時不在的。因此,你必須考慮你目前的企業所處於其商業生態系統進化中的哪個階段,以及你如何利用你所在的商業生態系統來勾畫你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
④ 什麼是商業系統
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以相互作用的組織和個體為基礎的經濟群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共同發展自身能力和作用,並傾向於按一個或多個中心企業指引的方向發展自己。
簡單說,商業生態系統包括企業自身及其顧客、市場媒介(包括代理商、提供商業渠道以及銷售互補產品和服務的人)、供應商,這些可以看成商業生態系統的初級物種。
(4)商業生態系統擴展閱讀:
商業生態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網路,不僅具有企業網路的一般特徵,同時它還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徵:
生態位分離
1、商業生態系統建立在企業生態位分離的基礎之上。
2、商業生態系統強調系統成員的多樣性。
3、商業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員對於保持系統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商業生態系統認為系統的運作或動力不是來自系統外部或系統的最上層,而是來自系統內部各個要素或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5、商業生態系統,尤其是虛擬商業生態系統具有模糊的邊界,呈現網路狀結構。
6、商業生態系統具有自組織的特徵,並通過自組織不斷進化。
⑤ 商業生態系統的戰略
1、商業生態系統建立在企業生態位分離的基礎之上
所謂生態位,是一個生物單位對資源的利用和對環境適應性的總和。當兩個生物利
用同一資源或共同佔有某環境變數時,就會出現生態位重疊,由此,競爭就出現了,其結果是這兩個生物不能佔領相同的生態位,即產生生態位分離。商業世界也一樣,企業對資源的需求越相似,產品和市場基礎越相近,它們之間生態位的重疊程度就越大,競爭就越激烈。因此,企業必須發展與其他企業不盡相同的生存能力和技巧,找到最能發揮自己作用的位置,實現企業生態位的分離。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生態位的企業。企業生態位的分離不僅減少了競爭。更重要的是為企業間功能耦合形成超循環提供了條件。 2、商業生態系統強調系統成員的多樣性
多樣性概念來源於生態學,生態系統中的各類生物在環境中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物種與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攝食依存關系,自然界形成了多條完整的食物鏈並構成了復雜的食物網,進行著生態圈內物質流動與能量傳輸的良性循環,食物鏈的斷裂將極大影響系統功能的發揮。和自然生態系統一樣,多樣性對於商業生態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多樣性對於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環境扮演著緩沖的作用;其次,多樣性有利於商業生態系統價值的創造;最後,多樣性是商業生態系統實現自組織的先決條件。 3、商業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員對於保持系統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然生態系統中,可以根據各個種的作用劃分為:優勢種、亞優勢種、伴生種和偶見種。其中,優勢種對整個群落具有控制性影響,因為如果把群落中的優勢種去除,必然導致群落性質和環境的變化。同樣的道理,在商業生態系統中,關鍵企業對於系統抵抗外界的干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所支持的多樣性在遇到外界干擾時充當了緩沖器的作用,從而保護了系統的結構、生產力和多樣性。 4、商業生態系統認為系統的運作或動力不是來自系統外部或系統的最上層,而是來自系統內部各個要素或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自主的、自發的通過子系統相互作用而產生系統規則,這是協同學最根本的思想和方法。這種思想告訴我們,復雜性模式的出現實際上是通過底層(或低層次)子系統的競爭和協同作用而產生的,而不是外部指令。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通過競爭而協同,從而使競爭中的一種或幾種趨勢優勢化,並因此支配整個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商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適應系統,在一定的規則下,不同種類的、自我管理的個體的低層次相互作用推動著系統向高層次有序進化。 5、商業生態系統,尤其是虛擬商業生態系統具有模糊的邊界,呈現網路狀結構
商業生態系統具有模糊的邊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每一個商業生態系統內部包含著眾多的小商業生態系統,同時它本身又是更大的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其邊界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其次是某一企業可同時存在於多個商業生態系統生存,猶如青蛙既屬於湖泊生態系統,又屬於草地生態系統一樣,飛利浦不僅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合作取得先進的光電技術,也同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設計統一的電話系統。 6、商業生態系統具有自組織的特徵,並通過自組織不斷進化
商業環境不斷的在改變。對於商業生態系統來說,只要條件滿足,自組織就不會停息。也就是說。也就是說隨環境不斷進化。
⑥ 商業生態系統
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了一種商場如戰場的觀念。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的部門之間、乃至顧客之間、銷售商之間都存在著一系列的沖突。
美國學者詹姆士·穆爾(James F.Moore)1996年出版的《競爭的衰亡》一書,標志著競爭戰略理論的指導思想發生了重大突破。作者以生物學中的生態系統,這一獨特的視角來描述當今市場中的企業活動,但又不同於將生物學的原理運用於商業研究的狹隘觀念。後者認為,在市場經濟中,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似乎僅僅表現為最合適的公司或產品才能生存,經濟運行的過程就是驅逐弱者。而穆爾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以行業劃分為前提的競爭戰略理論的限制,力求「共同進化」。
穆爾站在企業生態系統均衡演化的層面上,把商業活動分為開拓、擴展、領導和更新四個階段。商業生態系統在作者理論中的組成部分是非常豐富的,他建議高層經理人員經常從顧客、市場、產品、過程、組織、風險承擔者、政府與社會等七個方面來考慮商業生態系統和自身所處的位置;系統內的公司通過競爭可以將毫不相關的貢獻者聯系起來,創造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作者認為制定戰略應著眼於創造新的微觀經濟和財富,即以發展新的循環以代替狹隘的以行業為基礎的戰略設計。
所謂的商業生態系統,就是由組織和個人所組成的經濟聯合體,其成員包括核心企業、消費者、市場中介、供應商、風險承擔者等,在一定程度上還包括競爭者,這些成員之間構成了價值鏈,不同的鏈之間相互交織形成了價值網,物質、能量和信息等通過價值網在聯合體成員間流動和循環。不過,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不同的是,價值鏈上各環節之間不是吃與被吃的關系,而是價值或利益交換的關系,也就是說,他們更象是共生關系,多個共生關系形成了商業生態系統的價值網。
商業生態系統也是一種企業網路,是「一個介於傳統組織形式與市場運作模式之間的組織形態」,但它不是一般的企業網路,它強調以企業生態位的思想來看待自己和對待他人。強調這一點非常重要,Delic和Dayal認為,無論是哪一種企業網路,它們共同的目標都是在一個不斷進化和變化的環境中求得生存。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個企業網路必須能夠快速准確地感知到環境的變化, 明白其所處的狀態,並制定出一 套可行的方案。不僅如此,它還應當展現出其良好的學習行為。所以,商業生態系統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網路。
⑦ 商業生態系統的介紹
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以相互作用的組織和個體為基礎的經濟群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共同發展自身能力和作用,並傾向於按一個或多個中心企業指引的方向發展自己。簡單說,商業生態系統包括企業自身及其顧客、市場媒介(包括代理商、提供商業渠道以及銷售互補產品和服務的人)、供應商,這些可以看成商業生態系統的初級物種。此外,一個商業生態系統還包括這些初級物種的所有者和控制者,以及在特定情況下相關的物種(包括政府機構和管理機構,以及代表消費者和供應商的協會和標准)。
⑧ 商業生態系統的背景
商業生態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網路,能充分體現企業間資源的相互協調和聚集,其產生的背景主要有: 超分工整合的發展促使企業更關注自己的生態位
施振榮在回顧社會與產業的演進後指出,組織隨著產業趨勢改變,由工業時代傳統的
層級式垂直整合,演進到信息時代扁平式的授權分工整合階段,再到今日知識時代,出現了網路式的超分工管理模式。他指出,在一般製造廠內,垂直分工與水平整合才符合現代經濟效益,但在知識經濟時代,除了垂直分工之外,即使是水平也可能先分工再整合,這就是超分工整合。超分工整合的結果是許多公司的命運被綁在了一起,為了發展,它們組成一個相互依賴的網路,共享相關的產品、服務和技術等。 商業生態系統打破了傳統的行業界線,使不同「行業」的企業走到了一起,從而增
加各自的市場機會 比如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為了給商業顧客創建電子商業的解決方法,把不同行業的企業比如計算機服務、系統一體化服務、電話服務、儲蓄所、信用和交易服務等聯系了起來。 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條件
通過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和網路平台,可以靈活地建立起各種組織問的、高效的電子化連接,將夥伴企業韝鮃滴窕方詮碌毫?釉諞黃穡?棺櫓?淶男畔⒑橢?兜慕換渙坑虢換凰俁卻蟠筇岣摺?br /> 世界經濟形勢的改變,傳統經濟管理理論越來越不適用
未來發展的不可控變數實在太多,各種因素交互影響而「突現」混沌現象和隨機性太多,用原來的方法是無法把握的。為此,必須發展非線性科學、復雜性科學,才能解決復雜系統和復雜性的問題,而商業生態系統理論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思想而產生的。
⑨ 金窩窩商業生態系統的模式是什麼
所謂的金窩窩商業生態系統則是重慶金窩窩以區塊鏈底層技術為基礎,打通行業的壁壘,整合不同商業場景的多維度數據;
利用這些有效的數據,讓商家低門檻進入數據洪流,讓用戶得到數據價值的新型商業生態。
⑩ 好模式所講的商業生態系統與商業模式是什麼關系
商業生態系統對於商業模式的研究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商業模式告訴我們怎麼樣賺取利潤,商業生態系統告
訴我們這種的利潤可不可以賺。
好模式主要探討理解商業生態系統對商業模式設計的作用,主要有三點在此進行說明:
第一、商業模式結構設計的清晰化。企業本身就是商業模式業務系統設計的主要對象,消費者即是企業的客
戶;分解者是企業的合作夥伴之一;市場是企業的渠道和重要夥伴之一。
第二、透徹理解競爭與競合的關系。生態系統的每個組成單元(生態位)被破壞,將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和
健康。生態位之間的重疊導致惡性競爭勢必影響到生態系統。由此促使企業尋找生態位的分離,即路徑差異化或同
其他生態位保持競合關系。這也是好的商業模式特點之一。
第三、明確企業自身定位。企業處於生態系統的哪個生態位,扮演好自身生態位的角色,不輕易破壞而影響
整個系統的健康。在商業模式創新的方向,企業可以考慮扮演多個系統的橫向整合角色,即多邊平台式商業模式。
從行業的角度看企業,從商業生態系統的角度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