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態環境
A. 黨和政府為什麼要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事關全面小康、事關發展全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五中全會重點從這六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為綠色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B. 走生態文明之路,日常生活中可以為改變生態環境做些什麼
生態文明,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做一點小小的改變,選擇更加節能環保的方式、產品,就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
走生態文明之路,要開源、節流並舉。
杜絕不必要的資源、能源浪費,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尤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太陽能。如今太陽能技術已有眾多成果,從眾所周知的太陽能熱水器開始,已經應用了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國家扶持的光伏發電、無尾氣污染的太陽能汽車、不會產生廢舊電池的太陽能玩具、無煙無害無險的太陽能微廚房、無需市電充電的太陽能燈具等。然而,生態文明並不僅僅意味著大幅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開源亦要節流。
在我國,目前建築能耗約佔全社會總能耗的40%以上。我國北方採暖城市居住面積只佔全國城市居住面積的10%,但建築能耗卻佔到40%。我國建築在使用中最大的能耗是採暖和製冷,與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築每平方米採暖能耗約是發達國家的3倍,而我國集中採暖大多為燃煤供暖,其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忽視。因此,減少建築能耗是減少社會能耗,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在建築能耗中,通過門窗流失的能耗佔到了51%以上。據了解,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門窗都是非節能型的塑鋼和普通鋁合金門窗,節能門窗僅占窗戶總量的0.4%。在歐洲,使用高檔節能門窗的比例已達到門窗總量的67%。因此在家居生活中,選用密封性能好、傳熱率低的節能門窗,將大幅度減少建築能耗,為改善生態環境做一份貢獻。
C. 生態環境怎麼改善
這個問題很大很大,全世界的生態環境在日益惡化,盡管這樣會那樣會在聯合國號召下在世界各地召開,人們都知道溫室效應與冰川存亡,低碳排放與自然災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態環境的改善不是只說說而已,是要付諸行動,減少溫棚數量是關健,而溫棚不是不可達到零碳排放,是你如何做到這一點是要花點腦筋,溫棚種植蔬菜瓜果,可以在同一溫棚里種植可食蘆薈呀,加工製成綠色飲料呀,甜品呀,進到千家萬的餐桌上不是不可.還有供人們欣賞的仙人球仙人掌類盆景點綴居室.晚上放入卧室勝過所有制氧機器.比例達配合理零碳排放不是神話,而且植物生長條件更優越,豈不美哉的改善了生態環境.
但人類日益對地球的索取,森林綠地逐年減少,高樓如林的水泥森林卻急劇耗掉日益缺乏的資源,軍演戰爭掠奪資源的慾望加大碳排放,龍卷風,泥石流災害危極人類安危.乾旱導致河流乾涸,周圍生態日益惡化,科學的發展是把雙刃劍,核能可為人類造福,但也可毀滅地球.
美韓軍演的硝煙剛剛停息,海嘯的災難卻摧毀了造福於人類核電站,核幅射核污染的災難降落在亞太地區,相當於幾個城市的成山垃圾在太平洋上游戈,日本的核傷還未醫好,又加入到南海軍演之中,地球母親何時能安寧?生態環境怎麼能改善?生態環境的改善不是靠幾個國家幾個民族的努力奮斗能解決的!是要靠每一個地球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實施!
說中間的那就是對地球少些掠奪,保護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少施化肥和農葯,多施農家肥和生物除害,保擴好地球的濕地和江河湖泊,合理利用水資源,把流失的水源留住為人類造福.少打井取地下水來抗旱.雨水多的季節在山地平原都可搞蓄水井,井上留一個取水口就行,其它井面處理還可種莊稼少侵佔我們的良田.保護森林草原免於火災,別直接排放污水於江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變廢為寶,減少侵吞日益減少的有限資源.
說最小最小的事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從我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少開車多走路,樓層不高少坐電梯多爬樓梯.辦公室內每個人節約每一張紙,都是為改善生態環境而出力,辦公室內的綠色植物的清晰空氣能提高我們工作效率,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雙贏,何樂而不為?更主要的減少生活垃圾要靠每個家庭的自律,這是要靠每一個人的責任心.我們城市生活日益上新台階,別墅呀花園洋房呀都少不了花園陽台吧,為了美化居室改善環境家家戶戶種點花呀草呀盆景之類的綠色植物大有人在.那麼腐殖質呀施肥呀就是問題了,居家過日子,淘米洗肉做菜的垃圾你怎麼利用呢,我呀淘米先肉水留下澆花不但節約用水,花木盆景還可獲取點養份,有條件時收集屋檐水澆花比自來水好.那些菜葉幫子呀,沒鹽的骨頭渣,水果洋芋皮茶葉渣呀不注意生蟲的花生呀可別隨便往垃圾桶里扔,減少垃圾運輸節能家庭可出大力,找一個有蓋的桶放在裡面,有條件弄點土蓋在上面,日復一日幾個月後就是一桶不花錢又省事的腐殖質土了.給花翻盆時加點進去還真不錯.如果是封閉陽台多種點綠色植物且適當種點仙人掌科植物晚上放在卧室還是一個有益健康的高富氧粒子機呢,放出新鮮氧氣吸收你你呼出的二氧化碳.為零碳排放做出了貢獻,豈不美哉樂哉!
夠吃夠穿別多買,舊衣舊毛巾當拖把,衣洗水拖地,洗菜水沖廁所別拿來澆花,小心病蟲害傳染到花上.電器別追求豪華容量大,節約省錢為改善生態環境盡最大的努力吧.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啊.
D. 乾涸近300年的哈拉奇重現,我們能為改善生態環境問題做些什麼
這兩天被一個有關風景方面的新聞徹底刷屏,那就是在我國的敦煌地區有一個叫做哈拉奇的景觀乾涸了近300年,不過現在他卻已經重現了就是當年的奇觀。而哈拉奇在很多年前一直都被譽為是敦煌西湖的稱呼,我們足以可見它的美妙。
而我們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夠為生態環境貢獻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比如說我們節約用水用電又或者說搭乘公共交通,多做一些使用新能源方面的事情,這其實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E. 你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為改善生態環境做些什麼
一、保持好個人衛生;
二、愛護水源;
三、多植樹造林;
四、多宣傳生態環境對每一個人的影響。
F. 注意改善生態環境
泥石流的產生和活動程度與生態環境質量關系密切。生態環境好的區域,泥石流發生的頻度低、影響范圍小;生態環境差的區域,泥石流發生的頻度高、危害范圍大。在溝谷中上游提高植被覆蓋率,可以明顯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溝谷下游或鄉鎮附近營造一定規模的防護林,可以為免受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
江西廬山泥石流防護工程(2002)
在泥石流溝谷中營造樹林,可以減輕泥石流沖擊力和穩固泥石流物源(河北張家口,2004)
G. 如何改善生態環境
愛護森林吧,濫砍亂伐森林是人類的愚蠢行為,再不要做這種貽害子孫後代的事了。我們不僅要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把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結合起來,同時還要大規模植樹造林,綠化大地,改變自然面貌,改善生態環境。
H. 論述如何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觀是在近20年中逐漸產生和形成的.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同時伴隨著全球人口激增,人類毫無 限制地追求物質財富的增長,致使社會經濟系統的運行能力超出了生態環境系統的允許限度即承載能力,出現了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環境污染破壞加劇、直接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後果. 面對這一問題,人們感覺到有必要反思和重新評估以往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觀和生存與發展方式,並再次拓展發展這一概念的含義,重新尋找到一條能夠同時兼顧人類活動的經濟目標、生態目標、社會目標實現的社會經濟發展觀和發展方式,即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目前人們對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應該協調發展已基本取得了共識,但還未對其在實踐中的可實現性作出准確的判斷,這必將導致政策選擇上的偏差,最終影響二者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 雖然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有相當的艱巨性,但絕不等於說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目標就實現不了,其關鍵在於應認真尋找出制約二者協調發展的各種因素,從現實情況出發制定出符合現實發展實際與特點的政策主張,並按照這個全新的發展觀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有悖於這個觀點的各種問題,以最終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筆者認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實現二者協調發展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應為社會經濟系統的發展而改善生態環境系統,即從人類今天的發展現實出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力,來滿足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要求.其直接和間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科技進步,增加某種可再生資源的單位生長量、降低某種資源的單位使用量,即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稀缺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替代品生產.②在保證人類基本生存需要和一定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和措施限制或避免因過度消費而造成的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③利用科技進步,提高整個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能力.④利用科技進步,化解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如在林業上,可以通過人工林來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對木材的需要,而使有限的原始林、次生林更好的發揮生態保護功能).實踐證明,人類社會在主動提高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力方面是有一定潛力的. 第二,應重新界定發展的內涵與標准.以往社會經濟系統的發展是一種毫無節制地追求財富增長、消費增長的發展,其結果只能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超過了自然界允許的限度,而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進一步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從人類今天的發展現實出發,發展的涵義應為在滿足了人類的基本需要並達到較高生活質量時,應適度降低和控制社會經濟的運行速度.實踐同樣證明,人類社會是具有控制和改變社會經濟運行的能力的.除此之外,還必須充分認識到以下兩點:①社會經濟系統的發展是首要的,如果經濟落後,發展水平低,在人們基本生存需要都難以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根本談不上保護、改善生態環境.②要充分認識到人類本身對於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積極作用.人類作為生態環境系統中的主體,在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出現嚴重矛盾時是具有積極地、科學地、理性地處理二者之間關系的能力的.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自身不能做到協調發展,必須藉助於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的積極作用. 在此基礎上,作為二者協調發展的實施者,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應積極合作,各自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 作為發達國家,應充分認識其對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所負有的重要的歷史責任,一方面應盡可能通過援助、合作、平等貿易等多種方式,幫助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促使其盡快擺脫不發達狀態,實現經濟起飛;另一方面應努力避免因過度追求經濟增長而造成的對發展中國家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將污染性較大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進而造成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破壞的行為. 作為發展中國家,確實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目前正經受著貧困和生態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以及貧困導致了生態環境惡化,而生態環境惡化又加劇了貧困的發展現實,充分認識到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任務將十分艱巨,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首先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此,除了通過加強輿論宣傳、促使發達國家盡可能幫助發展中國家外,更現實、更直接的選擇還應該是發展中國家應靠自身的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從現實情況出發,目前發展中國家所要做和所能做的是: (1)要重視發展經濟,促使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應充分認識到一定的經濟增長是促使其擺脫貧困,從不發達經濟走向發達經濟的重要基礎.但是,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經濟增長過程中,在具體發展目標選擇、產業政策制定、具體項目建設包括外國投資項目建設上,應該樹立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意識,在處理二者之間關繫上更理性一些,並根據其發展實際,盡可能將主動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和行動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中,只有這樣,才可能避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彎路,才可能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2)必須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是制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發展中國家貧困和落後的主要根源.過快的人口增長,將使有限的經濟增長成果被吃掉,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3)加強法制建設,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來制止各種導致自然資源破壞、環境污染行為的發生,特別是對於象環境這樣的公共品而言,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有限的, 必須藉助於政府所制定和實施的有關環境保護政策。
I. 水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有哪些
對於受水區來說,可以減少當地人對地下水的開采!南水北調通過河道進行的,水可以對河道經過地區的地下水進行補給!地下水適度增加,可以使生態環境變好!
J. 你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為改善生態環境做些什麼
人們日常生活里能影響生態環境的事情太多了,數不清,比如:
節約用水、節能減排、不鋪張、不浪費、盡量少產生垃圾、垃圾分類、出行坐公交、綠色出行、少用不用化學污染和一次性物品、採用簡易紙質包裝、充分發揮利用物品、不用能造成污染的東西……不勝枚舉。
但是,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人人努力才行。更要靠國家的政策、法規,人人自覺遵守。